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士的人格理想和儒家文化心态─—试析赛珍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晨鹏 刘龙 《高校教育管理》 1998年第2期27-30,共4页
赛珍珠的中国传统文化观表现为对儒家学说的尊崇,对科举制的赞赏。从“士”的伦理出发,视道德人格为“士”的人生最高目标。她视野开阔,在文化观念上有一种超越性,奠定了她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桥”的地位。
关键词 赛珍珠 中国传统文化观 人格理想 文化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对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2
作者 曾天雄 夏小凤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85,255,共8页
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核心问题是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 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核心问题是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习近平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从"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四个方面继承了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为我们在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古为今用 守正创新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程·特征·地位·价值: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宏观审视——以张锡勤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为中心
3
作者 柴文华 段澜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5,共7页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五代、宋明、明清之际,在强调儒家伦理道德主流地位的同时关注到非儒和反儒学派以及思想的存在,并能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进行深入解读,体现了那一代学者浓郁的历史唯物论情怀。先生十分重视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结构的分析,认为这是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基本特征的根源性问题,由此生发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要特征:家族本位—伦理型文化—重道德,家族本位—家国同构—伦理政治一体化,家族本位—重家庭血缘关系—家族伦理—社会伦理,家族本位—整体主义—尚公—重礼—贵和。先生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概括为两个“之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人类最早的伦理文化源头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成熟的伦理文化之一,这完全符合中国伦理文化的实际。先生既肯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普遍性,亦即超越性,也肯定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民族性,亦即特殊性。先生的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他所说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内在活力”“未来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贡献出更多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张锡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 家族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传统文化观四维论析
4
作者 赵世锋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19,共7页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坚持...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中华传统文化,始终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坚持与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做斗争,致力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传统文化观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