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被引量:47
1
作者 彭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追求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辩证思维"重视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以追求和谐协调、...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追求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辩证思维"重视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以追求和谐协调、统一为目的。"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是人类认识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中国古代,道家、佛教以及儒家都特别重视直觉思维,三大思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尤其深重。中国之所以没有能自行步入"近代科学"的殿堂,部分原因可以追溯于中国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整体思维 辩证思维 直觉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与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0-75,64,共7页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成的根源。因此,文章从具象性、直觉性、模糊性、辩证性和有机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汉语对形成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汉语语言 指事 象形 汉字 印欧语 异状 中华民族传统 辩证性质 形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之思辩——从中国学者从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想到的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景敏 王静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反思 诺贝尔医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理易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4
作者 朱汉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74,共5页
由《易经》奠基,经过王弼、程颐的学术创新而建构起来的义理易学,深刻并多维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尽管玄学、理学具有很高的形上智慧,但是王弼、程颐义理易学的知识旨趣仍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实践性、功利性、辩证性的中国传统思维... 由《易经》奠基,经过王弼、程颐的学术创新而建构起来的义理易学,深刻并多维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尽管玄学、理学具有很高的形上智慧,但是王弼、程颐义理易学的知识旨趣仍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实践性、功利性、辩证性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义理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实践性 功利性 辩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夷夏观与中国传统思维的阴阳组合结构
5
作者 陈红梅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刘泽华先生提出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是一种两个命题互相对应的"阴阳组合结构"。历史上的夷夏观恰合这种结构,即有"严夷夏之大防"封闭和偏狭的一面,又有"入夏则为夏"开放的一面。传统中国政治"夷夏之辨&... 刘泽华先生提出中国传统政治思维是一种两个命题互相对应的"阴阳组合结构"。历史上的夷夏观恰合这种结构,即有"严夷夏之大防"封闭和偏狭的一面,又有"入夏则为夏"开放的一面。传统中国政治"夷夏之辨"是以封闭固拒和灵活务实的两面性而展开的。近代以降改革者发挥其中开放灵活的一面,提出了反映时代要求的理念,但顽固派亦能据传统思维阴阳二元组合结构特点提出攻击改革的理由,导致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缓慢而不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观 中国传统思维 阴阳组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价值取向看中国传统思维的缺憾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行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思维 传统思维方式 执两用中 价值目标 价值系统 价值观念 辩证思维 伦理性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连珠体的构成看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跃 《江淮论坛》 CSSCI 1991年第2期87-91,共5页
连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成于东汉,盛于六朝,隋以后逐渐消沉。现存的连珠作品,大都出自六朝文人之手,见于《隋书·经籍志》的有:陆机连珠一卷,何承天注;谢灵运连珠五卷;陈证连珠十五卷;黄芳连珠一卷;梁武连珠一卷,沈约注;梁武... 连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成于东汉,盛于六朝,隋以后逐渐消沉。现存的连珠作品,大都出自六朝文人之手,见于《隋书·经籍志》的有:陆机连珠一卷,何承天注;谢灵运连珠五卷;陈证连珠十五卷;黄芳连珠一卷;梁武连珠一卷,沈约注;梁武帝制旨连珠十卷,邵陵王纶注;又陆湎注。此外,还有许多篇什散见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珠体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谢灵运 中国古代 何承天 梁武帝 文体 沈约 陆机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缺陷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楚渔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30-134,139,共6页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是一种形象思维,缺乏分析、综合、抽象等逻辑思维过程,长期停留在感性阶段。思维的混乱必陷入思维怪圈,思维的怪圈必陷入僵化,从而构成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缺陷。这种混乱而僵化的思维模式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混乱僵化 中国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变革 被引量:2
9
作者 何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39-43,共5页
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总是从历史上传统的思维方式演化而来的,因此必然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成份,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从不间断的文化,加上中国... 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总是从历史上传统的思维方式演化而来的,因此必然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成份,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从不间断的文化,加上中国学术史上经传注疏的学术方法及“援引在前,附述在后”的思想方法和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西方传统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 思维方式现代化 外在自然 形式化思维 知性思维 西方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 活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致思倾向、思维特征和思维格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明华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9期57-61,共5页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初民社会的原始思维,到现代社会的科学的系统综合思维,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个进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人类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从初民社会的原始思维,到现代社会的科学的系统综合思维,每一步发展,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个进步。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164页)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其中主要是人们的生产方式,在各地域有着不同的情况,由此又衍生出社会政治和文化心理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西方思维方式 思维特征 自然界 生产方式 逻辑思维 马克思恩格斯 整体性 模糊性 内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的思维结构及其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沂 《齐鲁学刊》 1986年第3期44-48,共5页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指出:“许多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和难产后,才逐渐意识到: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人的现代化》第3—4页)那么,我... 一位西方学者曾经指出:“许多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正是在经历了长久的现代化阵痛和难产后,才逐渐意识到:国民的心理和精神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构成了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人的现代化》第3—4页)那么,我们在致力子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国民的心理和精神”是否也“还被牢固地锁在传统意识之中,形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呢?回答是肯定的。因此,探讨一下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一次传统意识的革命,会有助于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体系 中国历史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伦理学说 统治者 中国社会 思维结构 经济与社会 墨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易》与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继旨 卢央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9-26,共8页
在由符号和文字两种相对应的因素组成的《周易》逻辑体系中,道器一源、时位无间,一多相容、殊同相通,赜几相通、顺逆圆融,象意互通、类譬相同,阖闢无穷、原始反终,天人相参、尚和崇中,十二对范畴组成的网络结构,不仅是《周易》逻辑结构... 在由符号和文字两种相对应的因素组成的《周易》逻辑体系中,道器一源、时位无间,一多相容、殊同相通,赜几相通、顺逆圆融,象意互通、类譬相同,阖闢无穷、原始反终,天人相参、尚和崇中,十二对范畴组成的网络结构,不仅是《周易》逻辑结构的框架,而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图式论和认识方法论。《周易》逻辑在进行判断推理时所遵循的一般原则为:1.整体、一般、直观映照的体道和个别、具体、经验感知的识器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2.模糊游移与规范确定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3.相似性与区别性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4.全系统的和谐稳定与组成要素的调整变动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5.价值判断与真理判断相统一而以前者为主。由《周易》逻辑所表达的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有着十分珍贵的长处,但也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应当予以认真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价值判断 逻辑结构 基本特征 墨辩逻辑 逻辑系统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哲学 逻辑体系 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略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宗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2,37,共7页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地位。认真探究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吸收其合理成分,充实新的内容,建构现代思维方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事实、价值与道德 价值观是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思...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地位。认真探究这一思维方式,对于我们把握中国文化的特质,吸收其合理成分,充实新的内容,建构现代思维方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事实、价值与道德 价值观是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思维方式制约着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 整体直观 直觉思维 阴阳五行 董仲舒 理论思维方式 客体 道德判断 事实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的局限性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14
作者 彭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7-247,共1页
《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和谐... 《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和谐”追求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问题 学术界 中国传统思维 近代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主体化倾向探源
15
作者 黄锦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2-16,共5页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理性积淀物。一般说来,任何民族的思维模式所内含的思维要素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思维认知结构,价值结构、情感结构和审美结构,其中认知以客体、主客体存在关系为基础,反映的是主体意识与对象客体的符合关系;后三... 思维模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理性积淀物。一般说来,任何民族的思维模式所内含的思维要素是相同的,主要包括思维认知结构,价值结构、情感结构和审美结构,其中认知以客体、主客体存在关系为基础,反映的是主体意识与对象客体的符合关系;后三者则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选择,情感和审美的体验为基础,反映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评价关系。主体依据一定的内在机制及其方法论原则,把认知和评价耦合联动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模式 主体化 方法论原则 认识主体 内在机制 客体存在 认识对象 主体意识 合关系 主体意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16
作者 徐素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3-36,共4页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虽然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就已开始,但一直变化不大,成效甚少。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西学的最优秀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崭新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才从根本上动摇...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虽然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就已开始,但一直变化不大,成效甚少。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西学的最优秀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崭新的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才从根本上动摇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统治地位。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影响的日益扩大并取得胜利,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才为更多的中国人所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才得到了初步的改造,有了一定的进步。然而,思维方式变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有获得巨大胜利的喜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变革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统治地位 生活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考问题 科学思维方式 西学东渐 新事物 主观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成就和不足
17
作者 张华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1期7-11,共5页
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成就和不足,乃是一个历史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的极其复杂的问题。任何人思虑问题,必有一定的运思或致思的方法。所谓思维方式,“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习惯和方法等因素所构成的人们思考问题的程式和方... 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成就和不足,乃是一个历史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的极其复杂的问题。任何人思虑问题,必有一定的运思或致思的方法。所谓思维方式,“是以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结构、习惯和方法等因素所构成的人们思考问题的程式和方法。每个人在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时,都必然遵循一定的思维方式,但有自觉与不自觉的区别,并且不同的人所据以思考问题的方式又是各个特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主导地位 伦理学 形式逻辑 道德修养 思考问题 道家 儒家 思想家 董仲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浑沌说质疑
18
作者 吾敬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74-75,共2页
近年来,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浑沌的性质。如《湖北社会科学》于1988年第6期发表李明华的文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致思倾向、思维特征和思维格局》,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自然和谐,习惯于融汇贯通地把握事物,而... 近年来,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浑沌的性质。如《湖北社会科学》于1988年第6期发表李明华的文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致思倾向、思维特征和思维格局》,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自然和谐,习惯于融汇贯通地把握事物,而不主张从局部、从细节上把握事物”。又如1989年张立文在《中州学刊》第2期上撰文,(《论中国传统思维及其特征》称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浑沌思维”,“它没有把各种各样的事物分门别类地从混沌中分离出来,而予以确定性的形象。”然而,本人以为这种观点是可以被证伪的。这里仅想提供科学技术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浑沌 哲学思维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科技思维 思维特征 具体性思维 分门别类 齐民要术 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韵无形——论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湘闽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来自于思想理念的缺失。而重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关键在于确立自身独特的建筑认知与思维方式。历史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曾对中国建筑产生过潜移默化的无形影响 ,是其神韵所在。在走向国际化的今... 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来自于思想理念的缺失。而重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关键在于确立自身独特的建筑认知与思维方式。历史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曾对中国建筑产生过潜移默化的无形影响 ,是其神韵所在。在走向国际化的今天 ,挖掘这分思想遗产将有助于我们认清自身立足的思想土壤 ,从而冷静地审视蜂拥而入的西方各种流派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建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方式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晨阳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9-46,共8页
中国传统哲学所推崇的直觉思维有整体性的特征。一方面,思维主体是作为一个知、情、意的统一整体而进入思维领域;另一方面主体思维活动的结果所获取的是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整体性精神境界。这就决定了,中国先哲的思维不可能是“思”... 中国传统哲学所推崇的直觉思维有整体性的特征。一方面,思维主体是作为一个知、情、意的统一整体而进入思维领域;另一方面主体思维活动的结果所获取的是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整体性精神境界。这就决定了,中国先哲的思维不可能是“思”,而只能是“悟”,即直觉。在把握好象世界的途径上,主体采取了比类和意会两种基本形式,前者以宇宙的整体为认知对象,后者以宇宙的本体为认知对象,但两者都不是逻辑的、分析的,本质上都属于直觉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方面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境界 直觉思维方式 基本形式 道家 道德原则 思维主体 孔子 中国传统思维 价值目标 逻辑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