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的体验:论作为体验心理学的中国传统心理学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74,共9页
对儒道佛心理学思想的文本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心理学究其实质是以“道”为中心的体验心理学,完全有别于以“逻各斯”为中心的西方实验心理学。中国传统心理学中表现出的种种心理体验,如“孔颜乐处”“坐忘”“禅修”等,是高度“个人的”... 对儒道佛心理学思想的文本分析发现,中国传统心理学究其实质是以“道”为中心的体验心理学,完全有别于以“逻各斯”为中心的西方实验心理学。中国传统心理学中表现出的种种心理体验,如“孔颜乐处”“坐忘”“禅修”等,是高度“个人的”,但是凡有此体验的又有相通的感受,因此也具有“客观性”,表明体验也是一种“可重复性的”实证过程。中国传统心理学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必将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出现实验心理学与体验心理学并存的格局,并最终迎来真正拥有自己独特体系的中国心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体验心理学 中国传统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传统与西方心理学说之内在会通及其当代意义
2
作者 王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2,共11页
在明清之际的儒耶对话中,表现为阳明心学的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与内涵科学心理学因素的天主教神学心理学相互助益。两者在理论上的亲缘性促使其在心灵的价值和能动性上达成诸多共识。这一对称性会通传统延续到晚清风雨飘摇之中仍有余响,... 在明清之际的儒耶对话中,表现为阳明心学的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与内涵科学心理学因素的天主教神学心理学相互助益。两者在理论上的亲缘性促使其在心灵的价值和能动性上达成诸多共识。这一对称性会通传统延续到晚清风雨飘摇之中仍有余响,体现在颜永京与丁韪良的翻译传播工作中。以此为启发式,并借鉴西方新兴科学心理学,有可能开出一种既具科学基础,又有价值承诺的新心理学,实现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然而科学主义辐合社会巨变造成的非对称性会通,导致中国心理学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二歧路向以及中国人与其传统意义世界的被动脱嵌。重访这一问题有助于中国心理学再次实现对西方进展的“会通超胜”,为世界心理学发展作出自身独特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灵魂学 中国传统心理学 动词心理学 对称性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10
3
作者 彭彦琴 叶浩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风韵的视角,可对人格问题做一全新解读:一方面,“以心为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本质;另一方面,“儒道互补”则极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模式。
关键词 人格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 以心为本 儒道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心理学:何以可能? 如何建立?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共9页
西方科学心理学引入中国已愈百年,但百年来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依然处在"心理学在中国"的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所谓"中国心理学",即意味着拥有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这是当下中国... 西方科学心理学引入中国已愈百年,但百年来中国的心理学研究依然处在"心理学在中国"的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学"。所谓"中国心理学",即意味着拥有自己的心理学体系,这是当下中国心理学发展的紧迫需求。中国心理学何时出现难以判定,但是,蕴藏在中国文化典籍中的中国传统心理学使中国心理学的建立具备了最大可能。通过"以西释中"和"以中释西"的心理学诠释,中国心理学必然能藉由中国传统心理学的创造性转化而建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中国 中国心理学 中国传统心理学 创造性转化 心理学诠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建构:中国传统心学的积极心理思想论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炳全 张旭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5-83,共9页
突显主体性建构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中国传统心学概莫能外。中国传统心学是关于“心”的理论学说。中国传统心学虽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含有一些消极的思想,但也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思想。它包括“心”的从无到有的主体建构思想、念念... 突显主体性建构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中国传统心学概莫能外。中国传统心学是关于“心”的理论学说。中国传统心学虽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含有一些消极的思想,但也蕴含着丰富的积极心理思想。它包括“心”的从无到有的主体建构思想、念念生灭不息的“心流”思想、自我建构或创造思想。这些积极心理思想以“心”的建构为中心,认为自我及其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由个体自己建构起来的,不管是消极的自我还是积极的自我都是经由自己的“心”建构起来的。如果人们能不断祛除消极心理,建构出积极心理品质,就会拥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和美好幸福的生活,可谓“心中有太阳,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建构积极自我的过程是一个正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建构积极的心理,在逆境中修炼积极心理品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观心省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心学 建构 主体性 中国传统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人文科学的体验心理学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78,共9页
作为中国传统心理学的现代转化形态,体验心理学是主客一体的心理学,它研究生命主体的生命体验及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并由此理解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体验心理学的成立逻辑在于它关注的是“我—你”关系的心理学,完全有别于以“我—它”关系... 作为中国传统心理学的现代转化形态,体验心理学是主客一体的心理学,它研究生命主体的生命体验及其精神境界的提升,并由此理解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体验心理学的成立逻辑在于它关注的是“我—你”关系的心理学,完全有别于以“我—它”关系为基础的实验心理学。基于体验心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可以认为体验心理学是一门作为人文科学的实证心理学,体验心理学既是人文的,也是实证的。体验心理学承担着中国传统心理学的现代转化的重任,它将最有可能代表中国心理学在世界发出中国心理学自己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心理学 中国传统心理学 人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