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家庭的女子道德教育及其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颖 邵龙宝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8期107-111,共5页
围绕婚姻家庭生活这个道德实践场域,卑顺、卑弱成为对中国传统社会女子道德的总体品质要求。中国传统家庭女子道德教育还呈现和美育、智育、家务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可资现代社会借鉴吸收。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庭 女子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中国传统家庭女子道德教育特点
2
作者 刘颖 邵龙宝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4-167,共4页
相比现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价值特点在古代社会更明显,中国传统社会,女子主要的职司场所是家庭。在父系男权社会,女子始终是协从、辅助的地位。因而,围绕婚姻家庭生活这个道德实践场域,卑顺、卑弱成为对中国传统社... 相比现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价值特点在古代社会更明显,中国传统社会,女子主要的职司场所是家庭。在父系男权社会,女子始终是协从、辅助的地位。因而,围绕婚姻家庭生活这个道德实践场域,卑顺、卑弱成为对中国传统社会女子道德的总体品质要求;女子道德教育和美育、智育、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可资现代社会借鉴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庭 女子 道德教育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家庭人治方式的生成
3
作者 范建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43,170,共7页
家庭经济需求采取小农经济实现方式,提出了家庭人治要求。传统家庭人治方式是通过传统家教使子女认同家庭而建立的。家庭关系的弥合保证了它的稳定与持续。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庭 家庭人治方式 家庭心理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嬗变
4
作者 安云凤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3期44-49,共6页
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良莠并存;现代社会消费伦理观优劣同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嬗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通过扬善弃恶,去伪存真,融汇整合,构建出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气息,既有民族性特点... 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良莠并存;现代社会消费伦理观优劣同在。面对经济全球化下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嬗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原则,通过扬善弃恶,去伪存真,融汇整合,构建出既有历史传统又有时代气息,既有民族性特点,又面向世界当代中国家庭消费伦理观,从而实现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传统家庭消费伦理观 现代消费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家庭和家族与基督教的冲突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守中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11-115,共5页
关键词 基督教 中国传统家庭 家族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习俗 反对基督教 家族组织 文化冲突 基督教文化 封建伦理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敦煌资料证传统家庭 被引量:5
6
作者 熊铁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73-78,共6页
中国家庭有什么特点?传统家庭究竟是怎样的?人们已经作过一些研讨。敦煌文献中有不少资料,如籍帐、手实、契约、文书等等,是与家庭有关的。以敦煌资料证传统家庭,有它特定的意义。社会学家往往把家庭分成几种类型,但要说中国传统家庭属... 中国家庭有什么特点?传统家庭究竟是怎样的?人们已经作过一些研讨。敦煌文献中有不少资料,如籍帐、手实、契约、文书等等,是与家庭有关的。以敦煌资料证传统家庭,有它特定的意义。社会学家往往把家庭分成几种类型,但要说中国传统家庭属于哪一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成员 敦煌文献 中国传统家庭 文书 资料 父母子女 户籍 中国家庭 未成年 家庭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客家谚语看客家的家庭观和家庭制 被引量:5
7
作者 练春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75-80,共6页
客家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个大区,它不但在分布和演变上有自己的特点,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客家人也提炼了大量的谚语,这些谚语凝聚了客家人的生活经验,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普遍观念,并且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规范准则,被一代又一代的客家... 客家方言是汉语方言的一个大区,它不但在分布和演变上有自己的特点,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客家人也提炼了大量的谚语,这些谚语凝聚了客家人的生活经验,反映了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普遍观念,并且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规范准则,被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当作祖宗遗训、主义般的教条传授下来。在客家地区,即使是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可以随口搬出“老古句说”(即谚曰)来指导自身的活动或教育后代,可以说,客家谚语将生活浓缩在语言中,反过来又作用于生活,规定、制约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本文试从客家方言谚语的某些特点探讨客家人的家庭观和家庭制。 家庭是由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它是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家庭既是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生育单位,又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经济单位,也是传统伦理规范的执行单位,同时还是灌输传统伦理道德和传授生产技能及生活本领的教育场所。客家社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承传下来的,它的家庭具有中国传统家庭的共同性。但是,由于客家又是在离乱的迁徙和长期的艰苦生活中生存发展下来的特殊群体,所以,它除特别顽固地保留了传统社会的家庭家族这一套传统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家庭 客家社会 谚语 客家地区 客家方言 中国传统社会 传统伦理道德 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悟空遇上蜘蛛侠:电影《孙子从美国来》中的文化观念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晓娟 张东力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4-45,46,共3页
影片《孙子从美国来》由我国青年导演曲江涛执导,著名电影人田壮壮担任监制,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三项大奖。这个发生在陕西农村的故事,展现了导演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观念,中国爷爷与美国孩子之间的亲情,准确地掌控了观众的笑点与泪点。... 影片《孙子从美国来》由我国青年导演曲江涛执导,著名电影人田壮壮担任监制,获得金鸡百花电影节三项大奖。这个发生在陕西农村的故事,展现了导演三种不同层次的文化观念,中国爷爷与美国孩子之间的亲情,准确地掌控了观众的笑点与泪点。受当下国内电影市场的商业化大潮影响,越来越多影片走入"高票房、低口碑"的窘境,《孙子从美国来》指引着我们回归本真,寻找亲情背后的文化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农村 电影市场 中国传统家庭 田壮壮 泪点 国产影片 保守的 因果关系 国产电影 人物塑造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代欲望的隐蔽书写——论近年来国产喜剧中的家国元素
9
作者 陈奇佳 李宸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60,共14页
国产喜剧是重要的电影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之进行研究:一是主要从传统的坚守、现代的冲击、从家而国的想象三个方面来讨论包括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主要由此种家庭观念延伸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涉及共同体构造的观念(如友情、乡谊、... 国产喜剧是重要的电影类型。可以从两个角度对之进行研究:一是主要从传统的坚守、现代的冲击、从家而国的想象三个方面来讨论包括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主要由此种家庭观念延伸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涉及共同体构造的观念(如友情、乡谊、国家感情等),此类家国元素已成为近十年来中国喜剧生产最活跃也是最核心的故事内容。二是当前国产喜剧对家国元素的运用普遍存在同质化的倾向,喜剧人像是借此掩饰自我内心的欲望动机。"初恋潘多拉化"及"父辈与子辈的双向羁绊"是这种掩饰常见的两种症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喜剧 中国传统家庭 个人 父权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喜宴》的角色塑造和视听语言特色
10
作者 齐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25,共3页
电影《喜宴》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的反映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影片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是李安早期受到国际影坛关注的电影之一。故事的展开,是通过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邀请他的父母前来参加婚礼而进行的,中西之... 电影《喜宴》是一部由李安执导的反映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影片曾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也是李安早期受到国际影坛关注的电影之一。故事的展开,是通过一个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人邀请他的父母前来参加婚礼而进行的,中西之间的文化冲突和差异就在这个故事中被逐渐呈现出来,文化、家庭伦理、婚姻和饮食等等都折射出中西方人不同的文化心理,同时,这部影片涉及的同性恋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影坛 视听语言 角色塑造 文化冲突 柏林电影节 中国传统家庭 金熊奖 家庭伦理 西方文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撕下鸡腿先给谁吃?
11
作者 范明林 《社会》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代际关系 家庭关系 鸡腿 文化变迁 中国传统家庭 社会现象 父子关系 老年学员 准老年人 保健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家风》《小巷幽兰》说起
12
作者 刘洪耀 《当代文坛》 1984年第5期62-63,共2页
电视剧《家风》、电影《小巷幽兰》、中篇小说《东方女性》等作品正面触及了过去长期回避的家庭伦理观念,这是文艺的进步,但,恰恰在这进步中,又伴随着明显的失误。 社会调查表明:我国家庭结构已经由传统的强调纵向联系的“四世同堂”型... 电视剧《家风》、电影《小巷幽兰》、中篇小说《东方女性》等作品正面触及了过去长期回避的家庭伦理观念,这是文艺的进步,但,恰恰在这进步中,又伴随着明显的失误。 社会调查表明:我国家庭结构已经由传统的强调纵向联系的“四世同堂”型向强调横向联系的简单型家庭过渡。要言之,子女长大从原来的大家庭分出来,势所必然。不能简单地用分不分家即是否孝顺老人的标准来衡量作品中的人物。近年一些作品或多或少是这样做的,我们以为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兰 小巷 家庭观念 文艺作品 东方女性 纵向联系 家庭伦理观 中国传统家庭 四世同堂 简单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