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林 《古今农业》 2002年第4期27-33,共7页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传统农业定义,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提法: 第一种是把传统农业看作农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国学者通常认为,农业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由于古代农业主...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传统农业定义,目前学术界大致有如下两种不同的提法: 第一种是把传统农业看作农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我国学者通常认为,农业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由于古代农业主要通过传承、应用生产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来发展生产,故又称为传统农业。”原始农业阶段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是使用木石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传统农业是以用蓄力牵引或人工操作的金属农具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业 家庭农场 农业生产 现代农业 中国农业 古代农业 生产要素概念 商品生产 农业发展 明清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农业的历史成就
2
作者 董恺忱 《世界农业》 1983年第2期49-52,共4页
我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在近代农业出现以前,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通过中外对比来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有助于探索具有我国特点的农业发展道路,也能增强我们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信心。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业 实现农业现代化 近代农业 农业发展道路 中外对比 历史成就 栽培植物 农学家 农业生产 起源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农业演化规律的几点认识
3
作者 付少平 《古今农业》 1998年第2期67-70,84,共5页
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盛到衰的过程,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历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任何主观性的努力都是不能够割断现代与过去的客观联系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在特定的历史连续性中进... 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盛到衰的过程,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历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任何主观性的努力都是不能够割断现代与过去的客观联系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是在特定的历史连续性中进行的。探讨中国传统农业演化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内在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农业 农业现代化道路 演化规律 农业发展模式 精耕细作 农村剩余劳动力 结构与功能 农业生产 家庭经营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对当代农业发展的启示——评《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
4
作者 钱建震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59,共1页
我国传统的农业生态文化对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宗法制度、社会伦理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传统农业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与生态文化。农业在当代中国仍然是... 我国传统的农业生态文化对当代中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宗法制度、社会伦理等因素影响下,我国传统农业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产方式与生态文化。农业在当代中国仍然是重要的产业经济形式之一,伴随着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农业发展也逐渐在资源、环境等方面受到一定挑战,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分歧也在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农业 以农立国 环境保护 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伦理 宗法制度 中国农业发展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史志宏 《古今农业》 1992年第3期1-6,共6页
在提交大会的题为《清代前期农业的发展和不发展(1644—1840)》这篇论文中,我提出当时的农业生产存在两种相反趋向,即一方面,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产量(单产和总产),都有显著增长,使这一时期迅速增加的人口得以生存,并为十八世纪中国封... 在提交大会的题为《清代前期农业的发展和不发展(1644—1840)》这篇论文中,我提出当时的农业生产存在两种相反趋向,即一方面,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产量(单产和总产),都有显著增长,使这一时期迅速增加的人口得以生存,并为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经济的空前繁荣提供了条件;而在另一方面,由于人口过度增长,按人平均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从十八世纪中后期开始,都出现下降趋势,最后甚至跌到明代后期的水平之下,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粮食产量 中国传统农业 地主制经济 农业生产 社会的经济结构 土地买卖 中国古代农业 明代后期 土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农事观 被引量:2
6
作者 瞿明安 《古今农业》 1998年第1期45-50,共6页
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双重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传统农业以其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架构了绚丽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中... 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双重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传统农业以其门类齐全的产业结构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技术,为中国民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架构了绚丽多彩的中国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中国饮食文化中又隐含着许多与传统农业有关的观念意识,影响着人们的某些行为活动,成为支配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内在动力。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农事观包括人们祈盼各种庄稼作物顺利生长发育乃至最终获取丰收的心理意愿,预卜和防止发生各种农事灾害的思维活动,以及男女勤于耕织的传统价值取向。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传统农事观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加深人们对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本质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饮食文化 生长发育 饮食行为 中国传统农业 果树 象征性 农业生产 农作物 饮食活动 传统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中国农业教育的历史分期
7
作者 王振鹏 《中国农业教育信息》 1998年第2期16-18,共3页
研究中国农业教育的历史,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中国农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阶段如何划分。这不仅需要界定农业教育的内涵,而且还要提出划分农业教育历史阶段的尺度,只有历史地从农业教育实践等各方面进行考察。
关键词 农业教育 历史分期 现代农业 教育实践 中国传统农业 中国农业 教育阶段 原始形态 中国原始农业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难点与走出困境再思考
8
作者 彭珂珊 《当代教育与文化》 1997年第1期35-38,共4页
一、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技术落后、工业尚不发达、国际竞争能力弱的特点。面对如此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在50年代中期实现合作化以前,我国的农业属于... 一、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具有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技术落后、工业尚不发达、国际竞争能力弱的特点。面对如此现状,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在50年代中期实现合作化以前,我国的农业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建国以后,经过47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在物质技术装备,科学技术进步,农业经营管理,作物更新换代,农民素质提高等方面均迈进了一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困境 现代化农业 农业现代化建设 科学技术进步 再思考 农业科技 农业现代化问题 农业经营管理 中国传统农业 农民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农民的“恋土情结” 被引量:3
9
作者 奚卫华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 2004年第3期97-98,共2页
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对土地有着深深地依恋之情,称为恋土情结。这是与农民土里刨食的生活方式、土地的自然属性和农民与土地间的血缘联系、宗教联系密切相关的。这种情节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 恋土情结 血缘联系 宗教联系 社会心态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价值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态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10
作者 靳百根 《古今农业》 1991年第1期68-73,共6页
七十年代末,中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大讨论。八十年代初,生态学思想渗入到了这场讨论;有人提出“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从此,生态农业在中国开始了不论是理论方面,或是实践方面的发展演变的历史。本文试以近年我... 七十年代末,中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的大讨论。八十年代初,生态学思想渗入到了这场讨论;有人提出“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从此,生态农业在中国开始了不论是理论方面,或是实践方面的发展演变的历史。本文试以近年我国生态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大量资料及成果为基础,对中国生态农业及其发展演变作一概括分析。下面就中国生态农业的兴起、发展演变、发展动力和发展前景等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生态农业 农业发展战略 生态学思想 八十年代 生态效益 中国传统农业 发展前景 有机农业 规模效益 农业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会意字中解读中国古代文化
11
作者 厉芹 《河南科技》 2011年第12X期11-11,共1页
我国的汉字诞生于先民从蒙昧走向文明之时,它是华夏民族文明的曙光。汉字真实地记录了古人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道德准则等内容。其中,会意字以它独特的成字方式,反映着中国古人思想发展、认识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关键词 古代文化 民族文明 缩酒 象事 农业文化 一只手 中国传统农业 表裘 祭祀文化 玉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变化下的资源、环境与社会——中美农业发展比较研究
12
作者 张小玉 王思明 《古今农业》 1998年第4期18-27,共10页
农业不同于工业。虽然二者都是一种目的明确的经济活动,但农业对自然环境有更高的要求。农业生产不仅以一定的生态系统作为其环境,生态系统本身往往也是生产过程的一部分,并且自然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蓄积总是呈周期性。因此。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环境与社会 技术变化 农业生态系统 中国农业 有机农业 中国传统农业 经济系统 有机肥 中国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3
作者 徐旺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第7期17-17,共1页
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当时的农业部开始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至今共列... 农业文化遗产指的是一种活态的、至今仍在生产领域发挥作用的生产系统。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留下了众多的农业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几千年来的农业文化遗产,2012年,当时的农业部开始启动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评选活动,至今共列入5批118项。这些遗产是中华传统农耕方式的优秀代表,有的形成了循环生态利用的模式,依然造福于当地。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些遗产时,发现了一些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中国的农业遗产中,水稻元素最为显眼。这与水稻在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大作用相匹配。中国是重要的农业文明起源地,在万年前开始驯化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遗产 中国传统农业 保护传承 中华传统 循环生态 评选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济环境下数学期望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红梅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7期64-65,共2页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与销售模式也应得到相应的改进与创新,目前,数据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模式应随着农业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数学期望模型的提出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变化,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与销售模式也应得到相应的改进与创新,目前,数据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模式应随着农业发展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数学期望模型的提出改变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方向。农业经济环境与农业生产模式密切相关,农业经济环境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农业生产者需从多方面提高农业经济产值。然而,中国大部分农民并没有意识到改进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依然保持着较为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模式 农产品需求 农业生产方式 数学期望 中国传统农业 农业生产者 数据化 改进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野元之助的中国古农书研究
15
作者 渡部武 全太锦 曹幸穗 《古今农业》 2004年第1期77-85,共9页
本文对天野元之助教授 ( 1 90 1~ 1 980年 )在中国农业和农业史研究领域的众多学术成果作了介绍 ,重点就天野氏的中国古农书研究的学术成果、中国古农书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中国传统社会农业技术的存在方式等三方面作分析评介。
关键词 中国古农书 农业 传统农业技术 农业经济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土肥田古今谈
16
作者 张建红 武冬梅 《古今农业》 1997年第4期46-50,共5页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上22%的人口。然而,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世界必须能够生存,但是为了生活首...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上22%的人口。然而,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世界必须能够生存,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历史作为不断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体现,必须首先有稳定的供给人们生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有社会上层建筑的发生发展。“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贞观政要·卷一》)。在古代中国,由于确立了农业生产的中心地位,并不断巩固它与社会经济其他方面的必然联系,才使得中华文明历经沧桑,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 农村生态环境 鸡粪堆肥 土壤肥力 中国传统农业 持续发展 农牧结合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申兴国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7期68-69,共2页
农业品牌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卓尼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不仅始终坚持将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推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认真贯... 农业品牌化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甘肃省卓尼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不仅始终坚持将农业品牌化建设作为推动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同时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有效加快了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业大县 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 中国传统农业 新发展理念 农业品牌化 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卓尼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史评论》1-7辑总目录
18
《经济社会史评论》 2015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斯旺森 近代早期 秦汉社会 钱乘旦 中国传统农业 文艺复兴时代 林德贝克 张芝联 朱寰 世界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赋能茶道传承 六堡引领行业创新
19
作者 农新 《农村新技术》 2023年第9期4-7,共4页
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六堡茶是广西梧州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朝阳产业、民生产... 茶产业是中国传统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六堡茶是广西梧州的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高度统一的朝阳产业、民生产业。本期策划关注六堡茶产业,从行业情况、茶叶种植技术创新、加工技术等方面介绍科技赋能下的梧州六堡茶产业创新发展,供行业从业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优势产业 行业创新 民生产业 朝阳产业 茶叶种植 中国传统农业 六堡茶 广西梧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旉农书》中的土地利用智慧——以《地势之宜篇》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成 《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2016年第3期43-44,共2页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在中国古代,农业享有极大声誉。中国传统农业与农业土地利用,体现和贯彻了天时、地利、人和、阴阳五行思想,强调精耕细作、轮种套种、用地与养地结合,留下了诸多土地利用的智...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在中国古代,农业享有极大声誉。中国传统农业与农业土地利用,体现和贯彻了天时、地利、人和、阴阳五行思想,强调精耕细作、轮种套种、用地与养地结合,留下了诸多土地利用的智慧。古人在耕耘土地的同时,也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典籍,构建了系统、完整的农学与农业土地利用思想体系,《陈旉农书》就是其中的一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旉农书 土地利用 中国传统农业 世界文明古国 阴阳五行 土地资源 土地经营 土地可持续利用 耕地资源 经营需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