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程·特征·地位·价值: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宏观审视——以张锡勤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为中心
1
作者 柴文华 段澜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35,共7页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 张锡勤先生是著名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家和伦理思想史家,为我国及龙江的文化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观大致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所补充和深化。先生提出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展的五阶段说:先秦、两汉、魏晋至隋唐五代、宋明、明清之际,在强调儒家伦理道德主流地位的同时关注到非儒和反儒学派以及思想的存在,并能从当时的历史情境出发进行深入解读,体现了那一代学者浓郁的历史唯物论情怀。先生十分重视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结构的分析,认为这是把握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基本特征的根源性问题,由此生发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主要特征:家族本位—伦理型文化—重道德,家族本位—家国同构—伦理政治一体化,家族本位—重家庭血缘关系—家族伦理—社会伦理,家族本位—整体主义—尚公—重礼—贵和。先生把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概括为两个“之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人类最早的伦理文化源头之一,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备、成熟的伦理文化之一,这完全符合中国伦理文化的实际。先生既肯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普遍性,亦即超越性,也肯定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民族性,亦即特殊性。先生的这种认识无疑是正确的,他所说的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内在活力”“未来价值”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中国和世界贡献出更多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张锡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家族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之缘由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龚怀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8,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予以应有的关注。这既由两者面临相同问题和承担相同任务的特点所决定,也缘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和两者相互策应的特点,同时也因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研究主旨对于当代思想...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予以应有的关注。这既由两者面临相同问题和承担相同任务的特点所决定,也缘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性意义和两者相互策应的特点,同时也因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研究主旨对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义利观 人性观 人际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利己主义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柴文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童心 杨朱篇 儒家伦理文化 无君 韩非 墨翟 启蒙思潮 车匠 明清之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反思四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国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1期8-12,共5页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灿烂的华夏文明;近代以来却急剧衰落,在社会变革中每每受到猛烈批判(比如五四时期)。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显得格外冷峻而意味深长。几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独特...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和灿烂的华夏文明;近代以来却急剧衰落,在社会变革中每每受到猛烈批判(比如五四时期)。这种巨大的历史反差,在近代以来的社会变革中显得格外冷峻而意味深长。几代中国人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命运,便不断展开痛苦而冷峻的反思。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这种反思仍在继续和深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新的起点、高度更深刻地反思、变革传统伦理文化,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世纪之交的中国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社会现代化 近代以来 现代化进程 批判精神 社会变革 中国社会 华夏文明 批判反思 历史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中国独特的婚姻观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燕 《中国医学伦理学》 1995年第5期35-37,共3页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观念的关系,并又作了如何取精剔糟的分析。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婚姻观
全文增补中
五四前期陈独秀反省与批判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得失
6
作者 任浩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6-29,共4页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探讨陈独秀反思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得失,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进一步批判封建主义的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无疑是很有稗益...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探讨陈独秀反思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得失,吸取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进一步批判封建主义的道德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无疑是很有稗益的。一陈独秀对封建的旧礼教旧道德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入的批判,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首先,陈独秀的批判沉重打击了中国封建的伦理文化,推翻了被历代反动势力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从而结束了它在中国长达二千年之久占据了统治地位的旧时代。在中国,封建主义的思想文化及伦理道德观念已经存在几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反省与批判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五四前期 封建伦理 道德文化 三纲 理论深度 封建统治 旧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7
作者 唐永进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41,共3页
以儒家文化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关于道德和伦理哲学的内容极为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伦理文化。我国传统的伦理文化中有历代儒家代表人物提出的道德观念,世代沿袭的社会公德和逐渐形成的民族道德。列宁曾经明确指出:“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儒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代表人物 道德观念 中华民族 民族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道德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本体论与道德工具论——中西传统伦理文化关于道德本质认识之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朱贻庭 黄伟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1-26,36,共7页
如果以道德的一级本质为基点,对中西传统伦理文化进行比较,那么,道德本体论恰是中国伦理学传统的主流;道德工具论则是西方伦理学传统的主脉。道德本体论视道德为宇宙之本体,视人为道德之工具,强调道义的至上性与超功利主义。与之相对立... 如果以道德的一级本质为基点,对中西传统伦理文化进行比较,那么,道德本体论恰是中国伦理学传统的主流;道德工具论则是西方伦理学传统的主脉。道德本体论视道德为宇宙之本体,视人为道德之工具,强调道义的至上性与超功利主义。与之相对立,道德工具论在人与道德的关系上,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在历史与道德的关系上,坚持历史本位主义,肯定道德作出适度妥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道德价值 道德工具论 道德本体论 本质认识 道德本质 伦理传统 中西伦理文化 道德原则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与中国当代伦理精神
9
作者 张国钧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从五四革命在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民中播下科学、民主以及求实、创新的种子始,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伦理精神开始了艰难的划时代变革。继承五四精神,咀嚼着沉重的长痛和剧烈的阵痛,中国当代伦理精神从二十世纪末叶的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民中,正在... 从五四革命在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民中播下科学、民主以及求实、创新的种子始,中国文化精神包括伦理精神开始了艰难的划时代变革。继承五四精神,咀嚼着沉重的长痛和剧烈的阵痛,中国当代伦理精神从二十世纪末叶的中国社会和中国国民中,正在艰难顽强地应运而生。中国当代伦理精神在时空参照系上,同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和西方伦理理精神相对照,是五四精神在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产儿;就表现形态而言,它是社会现代化和人的解放所要求的新型人际关系、伦理生活、道德观念、国民品格、社会风尚的内在精神和必然趋势。本文力图顺应中国社会的历史必然和中国人的需要这双重尺度,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从与五四精神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中国当代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 传统伦理精神 社会现代化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中国社会变迁 历史必然 五四精神 主体精神 伦理道德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伦理学向何处去
10
作者 王小锡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58-62,共5页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进行我国的伦理学建设及如何加强它的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过去十余年, 伦理学各学科及其理论本身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存在着脱离生活实际、满足现状、效益不佳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切实以马克思... 在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进行我国的伦理学建设及如何加强它的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研究。过去十余年, 伦理学各学科及其理论本身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存在着脱离生活实际、满足现状、效益不佳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切实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结合我国实际, 科学地借鉴、吸收中国古代的和西方的伦理思想, 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伦理学;要走出书斋面向社会实践, 对具体的社会生活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道德回答,研究伦理道德的具体作用及其表现形式、什么是应该的什么是不应该的;要重视自身研究方法的改革和完善,使伦理学研究再上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学理论 社会主义伦理 伦理学研究 中国伦理 传统伦理思想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 表现形式 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伦理 伦理道德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贵专精 思贵独创——读万俊人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
11
作者 王泽应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0-91,共2页
万俊人同志近年著作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证自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伦理学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发展脉络的学术专著。它揭示了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理论传统,历史转换和一般特征,并对... 万俊人同志近年著作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卷,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证自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伦理学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发展脉络的学术专著。它揭示了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理论传统,历史转换和一般特征,并对现代西方伦理学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文化背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与描述。其文笔清新、分析透彻,材料丰富、深入浅出,不仅精细富实、凝重洗炼。而且自成一家,别开生面,是一部熔历史与理论于一炉,集叙评与论证于一体的史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伦理学史 社会历史条件 伦理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伦理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上卷 中华民族 道德认识 规范性 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总目录
1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关键词 华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版 “数学研究纲领方法论” 审美教育 多项超句统一体 1998年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 绿色政治理论 旅游可持续发展 德性主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