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命的昂奋与衰竭──尼采人生哲学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23-28,共6页
哲学家尼采“上帝死了”的呼喊,曾引发了整个西方世界价值重估的运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沿习已久的生存模式。驻足于现代社会,考察尼采的人生哲学,尤其是将其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进行比较探讨,似可获得诸多启迪:在健康人生的崭新模... 哲学家尼采“上帝死了”的呼喊,曾引发了整个西方世界价值重估的运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沿习已久的生存模式。驻足于现代社会,考察尼采的人生哲学,尤其是将其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进行比较探讨,似可获得诸多启迪:在健康人生的崭新模式方面,尼采提出的“日神精神”、“酒神精神”与中国魏晋时“竹林七贤”人生模式的异同;在人格问题上,尼采推崇的悲剧人格与中国传统儒家向往的圣人人格的比较;在为人生价值重新定位方面,尼采的看法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人生哲学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日神与酒神精神 悲剧人格 圣人人格 人生价值 生死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人”与“道德人”──人文主义的人生理论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晓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1期17-24,共8页
人文主义学者在发掘古代文化的过程中,深深为古希腊人的生命活力和人生空间的广阔而赞叹,中国唐宋时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的思想家则在先秦文化中发现了“道统”,中西人生哲学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人文主义者主张人生来即平等,中国古... 人文主义学者在发掘古代文化的过程中,深深为古希腊人的生命活力和人生空间的广阔而赞叹,中国唐宋时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的思想家则在先秦文化中发现了“道统”,中西人生哲学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人文主义者主张人生来即平等,中国古代思想家则突显人的道德性的重要,这种分野表现在自由、个性解放及爱情等方面的特点。在构建人生理论的基础即自然人性论上,中西思想家们有着惊人相似的看法,但仍有本质上的不同。现代人从中可获得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哲学 人文主义学者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道统 自然人性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人生选择的良师益友──评《中国人生哲学概论》
3
作者 靳德行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29-129,共1页
新时期人生选择的良师益友──评《中国人生哲学概论》靳德行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人生观的问题再一次作为严重的问题摆在全社会的面前,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葛纪谦和卢连章、吴士英、毛锡学、膝世宗... 新时期人生选择的良师益友──评《中国人生哲学概论》靳德行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人生观的问题再一次作为严重的问题摆在全社会的面前,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葛纪谦和卢连章、吴士英、毛锡学、膝世宗等同志主编的《中国人生哲学概论》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生 人生哲学思想 人生选择 新时期 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小平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基本精神
4
作者 张炳生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2期64-6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 理想人格 君子人格 人生理论 道德规范 道德选择 人性 义利之辨 道德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身立命有新篇——评《仁山智水论人生——中国传统人生论述评》一书
5
作者 龚隽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4-15,13,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 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是实践理性的,其突出了人生意义的价值理论,中国哲学中的任何一派学说之成立,总是要说明宇宙而最终又落实到人生的层面。宇宙以生命迁化不已,流衍无穷,乃是挟其善性以贯注人类。因此,宇宙是广大悉备的生命领域,浑浩周遍的价值园地,这一点与西方哲人眼中的宇宙机械系统观恰成一反照。中国哲学总是以人的生命道德为纲纪而统摄天地,不管是原始儒家、道家、抑或大乘佛学、新儒家,他们都要藉着哲学思想的积蓄,把人格的精神点化出来。如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门学脉,无论是早期儒学所追求的“孔颜之乐”,还是宋明新儒家所谓“变化气质”之学,千言万语,无非是教人作个”圣人”。所以,我们不妨说,中国哲学的根本旨趣在于凝炼内在生命的深度,由内圣开出外王,由“德性之知”开出“见闻之知”。道德的“圣人”也就是宇宙的知者,“明於庶物”必须“本於孝悌”,穷神知化,“由通於礼乐”(《近思录集注》,江永注)。德与业,学与修是辅成而不二的。这种基於人生而“一以贯之”的哲学进路,既是中国哲学的长处,同时也是它的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中国哲学 安身立命 中国人生 述评 传统文化 新儒家 价值理论 “德性之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意识的新觉醒——略论李贽思想的时代色彩
6
作者 孙明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137-143,共7页
自主意识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所注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它也是李贽思想的精髓之所在,李贽赋予了这一问题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新色彩、新内容。本文试予略论,以求正于学术界。明代晚期是被黄宗羲称之为“天崩地解”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 自主意识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所注重的问题,笔者认为它也是李贽思想的精髓之所在,李贽赋予了这一问题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新色彩、新内容。本文试予略论,以求正于学术界。明代晚期是被黄宗羲称之为“天崩地解”的特殊历史时期。当时,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己经完全烂熟,进入它的衰败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意识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新觉醒 个性自由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 李贽思想 传教士 自立意识 封建社会 程朱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