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播学研究学术旨趣与学术群——兼论中国传播学研究30年 被引量:7
1
作者 戴元光 陈钢 许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7,共12页
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历了30年。前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了解与引进,中间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吸收,近10年是在引进西方传播理论的同时关注本土传播学的理论建构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播学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大学术群:马克思主... 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历了30年。前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了解与引进,中间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吸收,近10年是在引进西方传播理论的同时关注本土传播学的理论建构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播学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大学术群: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研究学术群、传播理论创新与新闻改革学术群、传媒运营与管理市场化学术群和传播学研究批判学术群。但总的来讲我国传播学研究水平仍然很低,尚未建构起健康而科学的学术环境;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功利主义和商业化严重,缺乏学术公信力;传播学本土研究才起步,仍处在用西方话语诠释中国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学术旨趣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的兴起、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国良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1期5-10,共6页
“中国传播学”,即在中国生长、发展的传播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1978-1985、1986-1991、1992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的主要路径包括两种:一种是以传统的视角展开的本土化研究;另一种则是借鉴世... “中国传播学”,即在中国生长、发展的传播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1978-1985、1986-1991、1992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的主要路径包括两种:一种是以传统的视角展开的本土化研究;另一种则是借鉴世界前沿的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努力摸索本土传播学研究的特色,可谓“拿来主义”的取向,尽管曾受到非议和误解,但“拿来主义”的研究取向毕竟越来越明晰,特色日渐显现。展望中国传播学科的未来,应明确它的定位;看到其发展的良好前景和总体趋势;切记在纷繁、热闹的表象之下,不要迷失理论追求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沿革 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中国传播学 被引量:28
3
作者 李彬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共6页
"重构中国传播学"还是"重思中国传播学"一直是笔者关注的话题。由于本意重于反思,且以为"重思"或更为恰当,故定为重思中国传播学。重思中国传播学有四组关系尤为突出,构成不可或缺的思想维度。由于能力所... "重构中国传播学"还是"重思中国传播学"一直是笔者关注的话题。由于本意重于反思,且以为"重思"或更为恰当,故定为重思中国传播学。重思中国传播学有四组关系尤为突出,构成不可或缺的思想维度。由于能力所限,对这个太大太新的选题,只能当作一种尝试,一种初步的探索,但愿多少能够有助于大家拓展思路,激发一点求学问道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中国传播学 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绘中国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基于教材关键词的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翼青 梁鹏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1,共6页
新媒介的发展使我们更为深入地反思既有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何在。本文运用关键词统计的方法,对国内13部经典传播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大众传播学为核心的当下中国传播学知识体系关键词较少,属于本学科独有的核心概... 新媒介的发展使我们更为深入地反思既有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何在。本文运用关键词统计的方法,对国内13部经典传播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大众传播学为核心的当下中国传播学知识体系关键词较少,属于本学科独有的核心概念较少,主要概念多出现于半个世纪前,且深受美国大众传播学主流范式的影响。今天,我们对媒介的理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旧有大众传播知识体系的决裂已经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关键词 知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界需要学术寻根 被引量:8
5
作者 邵培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共1页
人类要追根问祖,学术要寻根探源。深陷西方中心主义和话语霸权主义漩涡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想不迷失自我、丢失主体,就必须通过学术寻根,正本清源,强根固体,立足本土,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传播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真... 人类要追根问祖,学术要寻根探源。深陷西方中心主义和话语霸权主义漩涡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想不迷失自我、丢失主体,就必须通过学术寻根,正本清源,强根固体,立足本土,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传播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新”的16字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学术 西方中心主义 相关学科知识 批判吸收 传播学研究 霸权主义 迷失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变、转向与趋势: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春雷 陈瑞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140,共2页
2014年4月17-18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 学会 年会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创新的文化维度与现代性视野 被引量:3
7
作者 梅琼林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9-154,共6页
由于传播学在学科体制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使得中国传播学的创新成为一个巨大而艰巨的理论问题。文化维度和现代性视野是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两个参照物。本文阐释了从文化的维度对中国传播学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在现代性的... 由于传播学在学科体制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使得中国传播学的创新成为一个巨大而艰巨的理论问题。文化维度和现代性视野是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两个参照物。本文阐释了从文化的维度对中国传播学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在现代性的视野中考察传播学的创新问题,正好与从文化维度出发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互补性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创新 文化维度 现代性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型态与问题意识:中国传播学30年发展研究的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法性建构上大有作为,需要采取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研究视角来完成对中国传播学30年的学科反思和发展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话语型态 问题意识 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播研究的开拓与创新——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综述
9
作者 李洁 董天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传播研究 中华文化 论坛 中华传播学 暨南大学 综述 新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
10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大众媒介 中国传播学论坛 传播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世纪之交的探索与前瞻──第六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简述
11
作者 陆晔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9-48,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播学 传播学研究 世纪之交 研讨会 新闻传播 研究方法 跨文化传播 国际传播学 《人民日报·网络版》 上海外国语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播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元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引言当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政治学家从宣传效果入手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时候,中国大地还在战争的烟云里呻吟;当欧洲传播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美国早期传播学理论提出挑战时,七亿中国人正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但不久中国便发生了变化... 引言当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政治学家从宣传效果入手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时候,中国大地还在战争的烟云里呻吟;当欧洲传播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美国早期传播学理论提出挑战时,七亿中国人正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但不久中国便发生了变化。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就象四十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冲击工业发达国家那样。在中国国门敞开的一瞬间,许多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理论、观念和科学技术涌了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学 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研究 中国 中国传播学 新闻传播媒介 新闻理论研究 中国新闻 传播现象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国乡村传播学的基本思路——传播学本土化的一种探索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红艳 谢咏才 谭英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86-89,95,共5页
 文章从传播学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谈起,结合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乡村社会研究的深入,提出构建中国乡村传播学的基本思路,就其主要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理论基础做了初步的界定。
关键词 传播学本土化 中国乡村社会 中国乡村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力丹 王敏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4,共6页
本文概述了2017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这一年,习近平一系列新理念贯穿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技术上,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个性化新闻推送改变着新闻产业的市场格局,人工智能的进展促使新闻生产发生变革,... 本文概述了2017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这一年,习近平一系列新理念贯穿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全过程。技术上,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个性化新闻推送改变着新闻产业的市场格局,人工智能的进展促使新闻生产发生变革,"后真相"冲击着新闻真实的专业要求。笔者认为,目前新闻传播学界对此做出反应较快,但思考的深度不够,用旧思维考虑新问题的惯性较为明显。新闻传播界学人应培养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对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加以恰当解释的能力。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学科,这种本学科特有的研究能力是必备的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鲜话题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 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 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送 人工智能 “后真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理背景与学科特质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笑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 “诗歌传播方式的重建”和“诗歌精神的重建”、“诗体的重建”一起作为新诗二次革命的逻辑起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立足于中国诗学文化传统,进行中国诗学与传播学的交叉研究,中国诗歌传播学的学科特质已经渐趋明显。这既是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重构和专业化拓展的有益尝试,更是中国诗歌研究的传播学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传播学 新诗二次革命 学科特质 专业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力丹 夏琪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0,共6页
本文概述了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这一年,人工智能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进入国家规划布局层面,短视频行业发展与问题共存,区块链技术引入新闻业,"二次元"文化走向大众。笔者认为,目前学界对此描述有余、解读不... 本文概述了2018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这一年,人工智能和县级融媒体中心进入国家规划布局层面,短视频行业发展与问题共存,区块链技术引入新闻业,"二次元"文化走向大众。笔者认为,目前学界对此描述有余、解读不足,过于乐观、缺乏警惕,原因在于缺乏深刻的学理分析和多学科视角的全面解读。只有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新闻传播学科面对不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有更好的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鲜话题 在线新闻生产 短视频 县级融媒体中心 网络综合治理 人工智能 区块链技术 网络游戏 新数字鸿沟 非虚构写作 “二次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中国化:在地经验与全球视野 被引量:6
17
作者 史冬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9,共5页
"传播学中国化"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即成为中文传播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梳理该议题的产生及其内涵外延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形成对"传播学中国化"较为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接续和回应围绕其合法性和可能性引... "传播学中国化"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即成为中文传播研究中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梳理该议题的产生及其内涵外延的来龙去脉,一方面形成对"传播学中国化"较为全面的认知,另一方面接续和回应围绕其合法性和可能性引发的讨论与观点。这些论争隐含了"传播学中国化"作为在地经验的研究与西方学术霸权乃至全球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传播学中国化"应自觉置身于全球知识生产的场域中,首先借鉴和入乎西方理论之内,以研究中国特色的在地经验,彰显其理论的特殊性一面,进而超越和出乎西方理论之外,在全球视野中互映中西方传播理论,在对话融通中提升中国传播理论的普遍性一面,最终实现理论特殊性与普遍性辩证统一的全球在地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中国 传播理论 在地经验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立和发展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被引量:14
18
作者 白润生 《当代传播》 2003年第1期10-15,共6页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是中国历史新闻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分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民族学界以及文化学界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已使"冷门变热点".①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为这一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新闻传播学 中国 新闻传播学 少数民族文化 研究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跨文化传播学“交往话语权”范畴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侯旭 刘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3,共6页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实践为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尤其为理论构建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现实的诉求。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体现了交往的本质,交往思想与跨文化传播的契合性从学理上为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构...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实践为中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尤其为理论构建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现实的诉求。人是传播关系的总和,人的存在体现了交往的本质,交往思想与跨文化传播的契合性从学理上为跨文化传播学的理论构建提供了依据,而构建以交往思想为核心的"交往话语权"范畴可以消解中国跨文化传播实践中存在的单向灌输所产生的疑虑和紧张感问题。实现"交往话语权"的路径包括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话语权,其所强调的双主体地位有助于构建文化融合,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思想 中国跨文化传播学 交往话语权 范畴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对受传者心理的认知——传播学中国化新思路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之达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47,共3页
本文考察了我国历史上的传播者如何了解受传者心理,根据了解到的受传者心理采用相应的传播策略、传播方式方法、传播艺术与技巧,说服受传者,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过程。这些成功传播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播智能、传播... 本文考察了我国历史上的传播者如何了解受传者心理,根据了解到的受传者心理采用相应的传播策略、传播方式方法、传播艺术与技巧,说服受传者,达到预期的传播目的,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过程。这些成功传播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播智能、传播原理,应当添加到人类传播理论的宝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传播的困难和矛盾 受传者心理 传播学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