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五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跃 孙长斌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专有概念,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不等于译介、出版和发表马列著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专有概念,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不等于译介、出版和发表马列著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属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范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一种"选择性传播",正确地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播 研究对象 选择性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研究学术旨趣与学术群——兼论中国传播学研究30年 被引量:7
2
作者 戴元光 陈钢 许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57,共12页
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历了30年。前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了解与引进,中间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吸收,近10年是在引进西方传播理论的同时关注本土传播学的理论建构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播学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大学术群:马克思主... 中国传播学研究已经历了30年。前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了解与引进,中间10年是对西方传播学的引进和吸收,近10年是在引进西方传播理论的同时关注本土传播学的理论建构与中国传媒业的发展。中国传播学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大学术群: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研究学术群、传播理论创新与新闻改革学术群、传媒运营与管理市场化学术群和传播学研究批判学术群。但总的来讲我国传播学研究水平仍然很低,尚未建构起健康而科学的学术环境;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功利主义和商业化严重,缺乏学术公信力;传播学本土研究才起步,仍处在用西方话语诠释中国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 学术旨趣 传播学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梁启超对西方近代地理学在中国传播的贡献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桂灵 司徒尚纪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4,共5页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 阐述在清末民初西风东渐日益强劲的背景下,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在推介西方近代地理学关于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指出梁启超也是最早正确评价徐霞客其人其事的一位学者。这都是中国地理学史上的大事,但为已有的中国地理学史所不载,应对梁启超的以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公正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中国传播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的兴起、发展与趋势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国良 《理论月刊》 2005年第11期5-10,共6页
“中国传播学”,即在中国生长、发展的传播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1978-1985、1986-1991、1992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的主要路径包括两种:一种是以传统的视角展开的本土化研究;另一种则是借鉴世... “中国传播学”,即在中国生长、发展的传播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1978-1985、1986-1991、1992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的主要路径包括两种:一种是以传统的视角展开的本土化研究;另一种则是借鉴世界前沿的传播学理论和方法,努力摸索本土传播学研究的特色,可谓“拿来主义”的取向,尽管曾受到非议和误解,但“拿来主义”的研究取向毕竟越来越明晰,特色日渐显现。展望中国传播学科的未来,应明确它的定位;看到其发展的良好前景和总体趋势;切记在纷繁、热闹的表象之下,不要迷失理论追求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 沿革 现状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中国传播学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彬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共6页
"重构中国传播学"还是"重思中国传播学"一直是笔者关注的话题。由于本意重于反思,且以为"重思"或更为恰当,故定为重思中国传播学。重思中国传播学有四组关系尤为突出,构成不可或缺的思想维度。由于能力所... "重构中国传播学"还是"重思中国传播学"一直是笔者关注的话题。由于本意重于反思,且以为"重思"或更为恰当,故定为重思中国传播学。重思中国传播学有四组关系尤为突出,构成不可或缺的思想维度。由于能力所限,对这个太大太新的选题,只能当作一种尝试,一种初步的探索,但愿多少能够有助于大家拓展思路,激发一点求学问道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中国传播 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语境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天根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1,172,共4页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此前,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在学理层面主要以严复等译述的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等为主体,批判和瓦解了传统经学意义上的历史循环论和复古论。民国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历程中重要的历史节点。此前,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在学理层面主要以严复等译述的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等为主体,批判和瓦解了传统经学意义上的历史循环论和复古论。民国以后的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科学、民主为号召,科学可谓是从自然层面上求人的解放,民主则是从社会层面求人的解放,属思想启蒙的第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新文化运动 政治传播 历史语境 五四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年来中国传播史研究回顾 被引量:8
7
作者 王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7,共4页
对中国古代传播史的研究,即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发掘传播的理论观念与史实,源自海内外华人学者对传播学“本土化”的学术追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研究大致经过了3个阶段,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本文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回顾。
关键词 中国传播 研究综述 传播学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绘中国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基于教材关键词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翼青 梁鹏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1,共6页
新媒介的发展使我们更为深入地反思既有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何在。本文运用关键词统计的方法,对国内13部经典传播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大众传播学为核心的当下中国传播学知识体系关键词较少,属于本学科独有的核心概... 新媒介的发展使我们更为深入地反思既有传播学的知识框架到底是什么,它的边界何在。本文运用关键词统计的方法,对国内13部经典传播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大众传播学为核心的当下中国传播学知识体系关键词较少,属于本学科独有的核心概念较少,主要概念多出现于半个世纪前,且深受美国大众传播学主流范式的影响。今天,我们对媒介的理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旧有大众传播知识体系的决裂已经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 关键词 知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现乌托邦:中国传播研究的想像力 被引量:27
9
作者 王维佳 赵月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6,共8页
在简单回顾中国传播研究发展历程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在经济、生态与文化的三重危机下,中国传播研究如何重建历史的、整体论的和批判的理论视野,通过回归历史与社会来探寻当代中国的主体与价值,并重塑传播研究的人文精神与... 在简单回顾中国传播研究发展历程与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本文着重探讨在经济、生态与文化的三重危机下,中国传播研究如何重建历史的、整体论的和批判的理论视野,通过回归历史与社会来探寻当代中国的主体与价值,并重塑传播研究的人文精神与想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传播 社会学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主体的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维武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72,共5页
五四运动留给现代中国的精神遗产,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这一运动所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与延续至今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五四运动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的,但只有经过五四运动才开始作为一大思潮在中国思想世界崛起,并在与... 五四运动留给现代中国的精神遗产,最为重要的无疑是这一运动所开启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与延续至今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五四运动后才开始在中国传播的,但只有经过五四运动才开始作为一大思潮在中国思想世界崛起,并在与其他思潮竞争中成为主流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三个误解 被引量:3
11
作者 姜喜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2,共8页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有概念,总体上属于西学中国化和中国近代科普和启蒙研究的范畴,是多个学科共有共用的概念。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专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它不等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有概念,总体上属于西学中国化和中国近代科普和启蒙研究的范畴,是多个学科共有共用的概念。解放前,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直接就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1949年建国后,党的执政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总体上已经实现,并且转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不是"传播",而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更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性和作为思想理论武器的理论特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根本原因是适应和满足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非理论的普遍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传播学研究范式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中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创新的文化维度与现代性视野 被引量:3
12
作者 梅琼林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9-154,共6页
由于传播学在学科体制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使得中国传播学的创新成为一个巨大而艰巨的理论问题。文化维度和现代性视野是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两个参照物。本文阐释了从文化的维度对中国传播学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在现代性的... 由于传播学在学科体制和理论体系上的不完善,使得中国传播学的创新成为一个巨大而艰巨的理论问题。文化维度和现代性视野是解决这一问题必不可少的两个参照物。本文阐释了从文化的维度对中国传播学创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认为在现代性的视野中考察传播学的创新问题,正好与从文化维度出发构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互补性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 创新 文化维度 现代性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S冰桶挑战”在中国传播娱乐化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子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58,共4页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媒介和自媒介的产生,中国的传播现象也越来越复杂。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世纪之后越来越烈。新闻传播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立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q...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新媒介和自媒介的产生,中国的传播现象也越来越复杂。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新世纪之后越来越烈。新闻传播应该具有怎样的价值立场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冰桶挑战"在中国的传播为例,分析冰桶挑战娱乐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桶挑战 中国传播 娱乐化 价值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演变、转向与趋势: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传播学研究——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雷 陈瑞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9-140,共2页
2014年4月17-18日,由中国传播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传播学会2014年年会暨新世纪的中国传播学学术研讨会”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澳门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关键词 中国传播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传播学研究 新媒体时代 学会 年会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型态与问题意识:中国传播学30年发展研究的再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 本文将"中国传播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作为论题,梳理和分析了近30年的相关文献,认为中国传播学发展研究已经成为引进传播学30年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但编年史、量化统计等话语型态所缺失的问题意识使得既有研究难以在学科合法性建构上大有作为,需要采取更具批判性和反思性的研究视角来完成对中国传播学30年的学科反思和发展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 话语型态 问题意识 传播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研究的再出发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予敏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1-1,共1页
回顾传播理论发展史,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范式”不失为某种预告或宣示。近年的一个引发轰动的挑战,来自E.Katz和Y.Fialkoff他们援引库恩的逻辑,宣布从P.Lazarsfeld的经典时期以来陆续提出的“意见领袖”“两级流动”“选择接触”“交叉... 回顾传播理论发展史,库恩的“科学革命的范式”不失为某种预告或宣示。近年的一个引发轰动的挑战,来自E.Katz和Y.Fialkoff他们援引库恩的逻辑,宣布从P.Lazarsfeld的经典时期以来陆续提出的“意见领袖”“两级流动”“选择接触”“交叉压力”“沉默的螺旋”和“培养理论”等六个传播理论概念可以“退休”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的螺旋 意见领袖 经典时期 传播理论 理论发展史 中国传播研究 库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学界需要学术寻根 被引量:8
17
作者 邵培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共1页
人类要追根问祖,学术要寻根探源。深陷西方中心主义和话语霸权主义漩涡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想不迷失自我、丢失主体,就必须通过学术寻根,正本清源,强根固体,立足本土,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传播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真... 人类要追根问祖,学术要寻根探源。深陷西方中心主义和话语霸权主义漩涡的中国传播学研究,要想不迷失自我、丢失主体,就必须通过学术寻根,正本清源,强根固体,立足本土,在广泛吸收国内外传播学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系统了解、分析研究、批判吸收、自主创新”的16字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 学术 西方中心主义 相关学科知识 批判吸收 传播学研究 霸权主义 迷失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播研究的开拓与创新——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综述
18
作者 李洁 董天策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播 传播研究 中华文化 论坛 中华传播学会 暨南大学 综述 新闻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播研究早期学科化过程的回顾与反思(1978—1982)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嘉宝 战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0-66,共7页
通过回顾中国传播研究早期学科化过程,以知识社会学方法为工具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历史语境中,结合前人的论述,认为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之所以采取学科化发展路径,既是出于学科自身发展的建制化诉求,同时与国家实现理性管治目标... 通过回顾中国传播研究早期学科化过程,以知识社会学方法为工具回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历史语境中,结合前人的论述,认为中国早期传播研究之所以采取学科化发展路径,既是出于学科自身发展的建制化诉求,同时与国家实现理性管治目标的需要亦密切相关。通过重新思考传播研究学科化发展路径的历史情境,旨在脱离对既有的学科史话语不加批判地接受,尝试解构学科化造成的某种知识生产的霸权,以挖掘出中国传播学研究主体思想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播研究 知识社会学 学科史 学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席与在场:NT Live的跨地域生产及其在中国传播的路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鑫 罗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63-69,共7页
NT Live作为第一个发起戏剧表演的影院直播项目,自2015年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影院观看戏剧的热潮。通过数据分析,探讨NT Live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可知其对当下戏剧传播具有借鉴价值。NT Live的传播对戏剧行业的启示有:与国内外... NT Live作为第一个发起戏剧表演的影院直播项目,自2015年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影院观看戏剧的热潮。通过数据分析,探讨NT Live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状况,可知其对当下戏剧传播具有借鉴价值。NT Live的传播对戏剧行业的启示有:与国内外剧院展开合作,打造国际化剧院品牌;利用“明星”“名作”效应,吸引观众走进剧院;运用新媒体技术实现跨地域传播;秉承媒介融合理念,打造独特的现场体验。对此,我们要懂得抓住机遇、找准定位,赢取相对宽裕的发展空间才是硬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 Live 新现场 跨地域 中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