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于伟峰 商植桐 李永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6,共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方面,可以清晰其中华民族一员的明确定位,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努力通过奋斗去实现;在大学生个性社会化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契合点 被引量:33
2
作者 石书臣 杨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6期22-25,共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契合、内容上的契合、载体上的契合等方面。在功能上,二者都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传承功能等;在内容上,二者都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功能上的契合、内容上的契合、载体上的契合等方面。在功能上,二者都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传承功能等;在内容上,二者都重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等;在载体上,名胜古迹、文化场馆、文化书籍、传统节日、大众传媒、艺术形式等是二者的共同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德育 契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左康华 朱林锋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5-156,共2页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和广东儒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广州市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9日在花都区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和宣... 由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学术研究杂志社和广东儒学研究会共同主办,广州市花都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8月19日在花都区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学者和宣传文化部门的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对如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广州市花都区 学术研讨会 大学文化 儒学研究 学术研究 文化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 被引量:4
4
作者 张荣军 杨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3-96,共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根,也是现代社会无法消弭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合,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最优良文化基因,凝结着亿万中华儿女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并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根,也是现代社会无法消弭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标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成分的集合,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最优良文化基因,凝结着亿万中华儿女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并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承发扬。剖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文化精髓,使它更好地实现现代化转换,是传承与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亦是助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性转换 可能性 必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论”课教学与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伟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内在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上具有同一性;"概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社会化上具有一致性。"概论"课是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素质和水平,才能把加强和深化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概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德育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建欣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3,共7页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家教,秉持人格塑造的家训德育传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匠心独具,铸就了优秀传统文化成教于家的中国方案。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人的这一家庭德育实践当中,古代先民始终聚焦精神塑造和人格涵养...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家教,秉持人格塑造的家训德育传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上匠心独具,铸就了优秀传统文化成教于家的中国方案。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人的这一家庭德育实践当中,古代先民始终聚焦精神塑造和人格涵养,致力于培养人的个体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通过家训、族规、家学、乡约等家庭德育范式,成功训育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育人之路,也把以儒学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广厦建设成中国人不可别离的精神家园。我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不仅深藏于每个人的心性血脉,而且更直接的表现为文化育人的精神塑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古代注重人格塑造的家训德育传统,动员和引导现代家庭教育回归初心,开启现代家庭德育工作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家庭德育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身心安顿之道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思考 被引量:5
7
作者 唐眉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8-124,共7页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结合,能够削弱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异化及由此带来的消费异化,导致人们难以在工作、生活中安顿好身心。中国优秀传...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二者的结合,能够削弱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思想文化根源——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异化及由此带来的消费异化,导致人们难以在工作、生活中安顿好身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富的安顿身心的资源。天人合一思想使人们善于在工作中发现人生的意义,教给了人们在工作中直接感受生命的快乐、幸福及价值的智慧,使人们能够不依赖消费行为去安顿身心。山水田园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在亲近自然中安顿好身心。它避免了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必然加剧的生态环境危机,是一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活方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心安顿之道,有助于消解消费主义文化产生的根源,有助于取代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身心安顿 消费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34
8
作者 张岂之 《中国大学教学》 1996年第2期6-9,共4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一、教育功能问题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理论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就是说,要将一般人塑造成为有道德的"君子",再培养为"仁人"──圣贤。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以"... 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一、教育功能问题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理论将教育的功能归结为对人的塑造。就是说,要将一般人塑造成为有道德的"君子",再培养为"仁人"──圣贤。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以"人"为中心。关于"人"的塑造、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教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市场经济初期 教育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孙子兵法 中国古典哲学 教育理论 传统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当代国家形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艳房 杜运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3-207,共5页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既要关注政治影响、经济运行、文化交流、外交活动、传播方式等诸领域、多渠道,也要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国家经济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社会形象、生态形象的重要作用,从而创造时代精神与民族... 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既要关注政治影响、经济运行、文化交流、外交活动、传播方式等诸领域、多渠道,也要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国家经济形象、政治形象、文化形象、社会形象、生态形象的重要作用,从而创造时代精神与民族特色高度统一的新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领导思想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琦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既善于继承前人,又勇于突破陈规”。这一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这里,江泽民所说的“前人”,应该是既包括了马、恩、列、斯、毛泽...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邓小平“既善于继承前人,又勇于突破陈规”。这一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邓小平领导思想的理论来源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这里,江泽民所说的“前人”,应该是既包括了马、恩、列、斯、毛泽东等人的理论;也包括了无产阶级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领导思想 邓小平同志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实事求是的 经世致用思想 毛泽东思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理论 改革理论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记忆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像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兰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6-39,共4页
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记忆开始成为新的关注领域,语言、文字、绘画、图像等多种形式相互叠加复现记忆,极大限度地发展了媒介记忆。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传个人记忆,并通过对自我记忆的叙述发展和丰富集体记忆。不断迭代的媒介... 进入互联网时代,数字记忆开始成为新的关注领域,语言、文字、绘画、图像等多种形式相互叠加复现记忆,极大限度地发展了媒介记忆。网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传个人记忆,并通过对自我记忆的叙述发展和丰富集体记忆。不断迭代的媒介形态也促使媒介记忆的主体、议题和场域等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媒介边界的消解与融合,机构性媒介和用户个体在线协作共同书写媒介记忆。同时,多元主体对媒介记忆的解构正在依次展开,数字时代正在经历转型的媒介记忆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再生长提供了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记忆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社交媒体 媒介形态 数字记忆 个人记忆 互联网时代 多元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看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方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劲松 唐俊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7-90,共4页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就与戏剧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影初到中国,也称为影戏……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与当时的戏剧有直接的关系。”[1]因此,很多电影史学家也把中国早期电影称为“影戏”。从历史维度考察...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就与戏剧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影初到中国,也称为影戏……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与当时的戏剧有直接的关系。”[1]因此,很多电影史学家也把中国早期电影称为“影戏”。从历史维度考察,中国戏曲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唐代,发展于宋金,成熟于元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早期电影 影戏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电影传统 历史维度 戏曲萌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
13
作者 田广清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9-13,共5页
马克思义在中国从开始传播到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直到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通过两个结合来实现的:作为科学理论,它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作为西方文化成果,它又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紧... 马克思义在中国从开始传播到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直到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通过两个结合来实现的:作为科学理论,它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作为西方文化成果,它又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这两种结合相统一,在实践上的硕果,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共产党 科学理论 中国革命 中华民族 文化成果 紧密结合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内核:从传统走向现代——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14
作者 耿聃聃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7-127,共1页
中国正走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大路上,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延展为我们提供了不竭的前进动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关联,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的呼唤。由李宗桂等所著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夯实了树... 中国正走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大路上,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现代延展为我们提供了不竭的前进动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关联,是历史的必然,更是时代的呼唤。由李宗桂等所著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夯实了树立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凸显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内核 社会主义强国 现代理念 提升文化软实力 历史底蕴 时代的呼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个层面的有机融合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洋 刘志礼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6,64,共5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其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相通或相近的目的、方法、价值基础上的有机融合,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围绕社会发展主体、过程与结果等根本性问题,在价值塑造、理论阐释、话语传播等多重维度的良性互...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是其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相通或相近的目的、方法、价值基础上的有机融合,是两种不同的思想理论体系,围绕社会发展主体、过程与结果等根本性问题,在价值塑造、理论阐释、话语传播等多重维度的良性互动。价值塑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价值旨趣;理论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关键问题;话语构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有机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象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翰卿 高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8-33,共6页
冯友兰先生在五十年代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自这一观点提出至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起学术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从总体上看,对冯先生的这一观点基本上是否定的。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新的文化热潮,... 冯友兰先生在五十年代就如何对待中国哲学遗产问题提出了被称为“抽象继承法”的观点,自这一观点提出至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起学术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但从总体上看,对冯先生的这一观点基本上是否定的。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新的文化热潮,学术界开始重新审视冯先生的这一主张,而冯先生对自己的这一观点也进行反思,一方面承认其中有些提法欠妥,另一方面仍坚持这一基本主张。究竟怎样看待冯先生的这一主张?在现实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对这一观点进一步进行实事求是的评析,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继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冯友兰先生 哲学命题 哲学遗产 抽象意义 现实条件 基本主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进军 《湖湘论坛》 1999年第1期8-9,共2页
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史上发达最早的民族之一。在她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上,不仅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以高度的物质文明著称于世;而且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 中华民族是世界文明史上发达最早的民族之一。在她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上,不仅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以高度的物质文明著称于世;而且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以灿烂的精神文明长期居于世界的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追求真理 赤子情怀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爱国情结 爱国主义思想 精神支柱 坚强意志 继承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48
18
作者 舒维霖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6,共2页
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告别了以往意义的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将直接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但目前高... 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已告别了以往意义的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将直接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但目前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的面临一些困境,因此新形势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又可以达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红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文化传承和振兴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积极推动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加强大学...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国文化传承和振兴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瑰宝,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起积极推动作用,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席卷而来的全球化,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使命。本文试图系统探讨如何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大学生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提升民族文化意识,构建民族文化信仰,自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田静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0-130,共1页
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发展的历程,积淀了劳动人民数千年的智慧,对人类文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其他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教育 高校 中国传统文化 文明发展 劳动人民 东方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