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精神被动到精神主动: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的生成缘起、核心要义与内在意蕴
1
作者 徐闩锁 郝宇青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共11页
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形态,既呈现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探索历史之中,又开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之中,经历了自近代以来从“世界之外”到被迫卷入“世界之内”的精神被动,再到从“世界边缘”逐渐走向“世界... 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种新的精神文明形态,既呈现在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探索历史之中,又开显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之中,经历了自近代以来从“世界之外”到被迫卷入“世界之内”的精神被动,再到从“世界边缘”逐渐走向“世界中心”的精神主动。就其生成而言,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互融通,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实践,不断升华凝练的现代精神文明成果。从其本质来看,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遵循特定的内容框架和运行逻辑,有着鲜明的内在特质、丰富的构成要素和强大的演进动力。由其价值指向和时代使命而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主体支撑,而且担负着引导人们同落后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并构建完全主动的观念世界的历史任务,进而在人的精神世界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超越中探求并坚守一种崇高而深远的精神守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 精神被动 精神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世界的重塑
2
作者 漆思 李源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86,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二个结合”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路向,这一路向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超越性。“第二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自觉,让人们从个人精神世...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第二个结合”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路向,这一路向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超越性。“第二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中人的精神自觉,让人们从个人精神世界的维度关注并反思所处当下之时代,进而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扬弃与现代化伴生的人的物化,重塑“物性”与“类性”双重统一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独特性——基于自我与他者关系之考察
3
作者 田鹏颖 刘颖晴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是一个极具理论创新、哲学智慧的重大议题,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如何独特”“何以独特”,是这一议题的内在要求。中国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看法和观点,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是一个极具理论创新、哲学智慧的重大议题,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如何独特”“何以独特”,是这一议题的内在要求。中国关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看法和观点,是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世界观向度,考察西方以“自我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世界观,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平等、包容、共同发展的世界关系的观点,进而从中西比较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独特性。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新时代中国视界中的自我与他者关系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呈现着与时俱进意义上的独特性。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把握,还必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何以独特”。走进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深处,可以看到,坚定的领导力量,科学的指导思想,民族的历史文化,创造性的中国实践,共同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世界 自我与他者关系 独特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理论内涵、内在特质与世界贡献 被引量:4
4
作者 钟贞山 赵晓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核心理念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在实践形态上表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其核心理念蕴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在实践形态上表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协同发展观,在根本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民生观,在致思方式上体现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自然观,在治理方略上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观。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具有独特的文化根基、理论根源、思维方法和使命意识等内在特质,正有机融入美丽中国建设,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生态观及其伟大实践拓宽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为践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提供价值启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为推动全球环境共治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生态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世界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胜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9,M0001,共12页
人的精神世界是能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念世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迁。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建... 人的精神世界是能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观念世界,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变迁。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有效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推动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改革开放开启人的精神世界重构的阶段;“四个多样化”倒逼人的精神世界建构阶段;社会快速转型中人的精神世界建构阶段;新时代人的精神世界的系统性建构阶段。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复杂性与曲折性,也体现了党中央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坚定战略定力。新时代推进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经验在于,既始终坚持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决定人的精神观念的基本原理,又系统把握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相对独立性规律,整体性推进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世界 拜物教批判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与世界历史意义
6
作者 刘日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00,共12页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 因应于当今中国的历史性实践、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要求而开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独特的现代化文明观。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对近代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行存在论变革的思想成果,揭示了内在性主体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断裂,颠覆了西方现代化得以可能的哲学和文化精神根据,由此筹划并展开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未来文明新图景。对唯物史观以及以此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行再阐释,有助于深化理解由独特文明观引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实践的哲学基础和世界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文明观 世界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
7
作者 徐文倩 王天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物质决定性、统一连贯性和人民至上的特点;以思维和认识的固有功能为生理基础、以主体性的确认为原生动力、以内外现实的整合为重要机制...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指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物质决定性、统一连贯性和人民至上的特点;以思维和认识的固有功能为生理基础、以主体性的确认为原生动力、以内外现实的整合为重要机制、以不断追求更高境界作为价值旨归。新时代新征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养料,加强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以人民精神世界的充盈力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 主体性 文化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弘扬中国精神的内在理据、独特价值与未来路向
8
作者 史宏波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136,共13页
仪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色彩浓厚、受众群体庞大的人类创造与实践活动,时常与传统的、封建的、民间的或是宗教的群体相联系,从而难免带有某种古朴、奇异乃至神秘的特质而成为学界研究的偏好。然而,仪式绝不专属于传统的、前现代的社... 仪式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色彩浓厚、受众群体庞大的人类创造与实践活动,时常与传统的、封建的、民间的或是宗教的群体相联系,从而难免带有某种古朴、奇异乃至神秘的特质而成为学界研究的偏好。然而,仪式绝不专属于传统的、前现代的社会,现代政治生活的运行同样离不开仪式独特作用的发挥。回望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程,仪式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于传播精神价值、塑造集体记忆、强化社会秩序,与弘扬中国精神之间形成了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关系。从历史维度来看,仪式是承载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从理论维度来看,仪式是培育中国精神的物质力量;从现实维度来看,仪式是赓续中国精神的有效渠道。着眼当下,仪式在弘扬中国精神中展现了独特优势,其通过具象化中国精神的内涵、艺术化中国精神的表达、规范化中国精神的传承,层层深入地渗进人们的精神世界,为提振民族精神信仰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展望未来,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召唤下,运用仪式弘扬中国精神,需要立足作用机理,推动中国精神的可感性转化与表达、情境化共鸣与认同、规范性内化与外化;聚焦关键矛盾,处理好仪式的形式与内容、供给与需求、神圣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关系;加强实践探索,通过挖掘符号标识、策展仪式情境、运用数字媒介,让中国精神“厚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 中国精神 独特价值 精神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对世界教育的独特贡献 被引量:45
9
作者 姜大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10-18,共9页
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能够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很可能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原因在于:一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三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原创特... 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能够对世界做出贡献的,很可能首先是中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原因在于:一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二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三是因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原创特色。对此,要充满自信,要学会坚守,要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高等职业教育 世界 独特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世界大视野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 被引量:5
10
作者 成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48,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重大创新。相对于英美式现代化、苏联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突出表现在:人民主体、劳动本位的价值取向创新;注重效率、保障公平的经济形态创新;多元协商、全程民主的国家制度创新;古今中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模式的重大创新。相对于英美式现代化、苏联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创新突出表现在:人民主体、劳动本位的价值取向创新;注重效率、保障公平的经济形态创新;多元协商、全程民主的国家制度创新;古今中外、百花齐放的文化发展道路创新;互利共赢、命运与共的世界治理体系创新;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植根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吸取世界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则是实现这种独特创新的基本前提,贯穿于每一创新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大视野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被引量:7
11
作者 龚天平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8,共8页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意指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中,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民精神世界走向富有,让人民享有舒适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之所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具有根本区别,西方式...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意指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演进中,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民精神世界走向富有,让人民享有舒适充实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之所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具有根本区别,西方式现代化在实现物的全面丰富的同时却带来了人和自然的双重异化,致使人的精神世界贫困化;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而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身体与精神和谐发展,是人的精神世界富有的体现,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构成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依据和根本原因。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实践要求在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具体来说,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根基,以革命文化为精神资源,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精神支柱,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精神引擎,以更多更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为物质载体,从而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 精神世界 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理想信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宗法伦常与迈向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国日常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历史承接与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秋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2,共5页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从宏观层面看,涉及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方式、文化观念变化等领域,从微观层面看,涉及个人价值以及日常生活世界中伦常关系的变化等领域。换言之,El常生活世界的转型亦是现代化的重要题域,只有生活世界... 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从宏观层面看,涉及政治制度、经济生产方式、文化观念变化等领域,从微观层面看,涉及个人价值以及日常生活世界中伦常关系的变化等领域。换言之,El常生活世界的转型亦是现代化的重要题域,只有生活世界中的人以及人与人的伦常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才真正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世界 自由人的联合体 精神世界 现代社会 变迁 历史 中国 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哲学发展的世界图景与中国精神的诠释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地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34,共8页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一个民族的精神,需要具有世界眼光。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学说,其中关于天人合一、名实之辩、知行关系、形神关系、古今变通等问题的探讨及成果,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不可或...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一个民族的精神,需要具有世界眼光。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学说,其中关于天人合一、名实之辩、知行关系、形神关系、古今变通等问题的探讨及成果,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在当代世界多民族全方位交流的情况下,哲学发展的世界图景呈现出普遍性与特性性、时代性与永恒性相结合等特点,中西哲学的会通已经成为大趋势。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精神在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要精确地表达和反映这种奋斗和宽容的精神,既不能搞文化虚无主义,也不能夜郎自大,搞文化保守主义。要坚持哲学的批判精神,发现自己文化的弱点,主动修正它、改变它;还要吸收各种文化的优势,让自己的文化更丰富、更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中西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筑具有中国精神和艺术气质的小说世界——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新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1-139,共9页
自《威风凛凛》伊始,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历经20多年,先后出版了《威风凛凛》《弥天》《一棵树的爱情史》《生命是劳动和仁慈》《圣天门口》《天行者》《蟠虺》等多部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曾先后引起过重要反响。刘醒龙长篇小说内... 自《威风凛凛》伊始,刘醒龙的长篇小说创作历经20多年,先后出版了《威风凛凛》《弥天》《一棵树的爱情史》《生命是劳动和仁慈》《圣天门口》《天行者》《蟠虺》等多部长篇小说。这些长篇小说曾先后引起过重要反响。刘醒龙长篇小说内容纷呈,艺术多元。我们很难按照常规分类标准来界定刘醒龙长篇小说的流派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小说创作论 艺术气质 刘醒龙 小说世界 中国精神 《圣天门口》 分类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道路的独特魅力及其世界意义
15
作者 孙建娥 沈伯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中国道路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有益启示在于实事求是,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道路所彰显的强大经济实力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越中国道路理论本身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学者还未能提供... 中国道路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有益启示在于实事求是,各国应根据本国国情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道路所彰显的强大经济实力带来的国际影响力已经大大超越中国道路理论本身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学者还未能提供关于中国道路整体性的学理支撑,争夺中国道路的话语权,提升中国道路的软实力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独特魅力 世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创造面向世界的新文化──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本文对二十世纪国学派数十年一脉相承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这一方向性的口号提出了质疑和评论,讨论了以科学、理性、兼收并蓄的态度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创造面向世界的新文化这一根本战略问题。
关键词 文化建设 中国本位 时代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新文化 改革开 面向世界 爱国主义者 文化运动 文化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精神卫生调查行动及其对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的提示 被引量:38
17
作者 Ronald C.Kessler 郭万军 +7 位作者 曾卓谦 胡赤怡 刘肇瑞 黄悦勤 何燕玲 张明园 沈渔邨 李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85-388,共4页
关键词 世界精神卫生(WMH) 调查行动 精神障碍 流行病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雅静 颜吾佴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过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文化样态,时间跨度大、内容范围广、价值意义深,具有深刻的精神内...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全过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文化样态,时间跨度大、内容范围广、价值意义深,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历史文化内核。红色文化与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具有内在一致性,为人民精神世界的构建保障方向、提供精神牵引、增强精神定力,推动社会成员共同体的心理状态、审美取向、道德品格以及信仰世界的积极健康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的精神世界需求、化解精神世界矛盾冲突、缩小精神世界贫富差距具有重要价值。培育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理状态,引领高雅文明、自尊自信的审美取向,涵养崇德向善、和谐有序的道德境界,筑牢崇高笃行、丰盈充实的信仰世界,构成了以红色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基本形态。为此,要在维护红色文化价值、扩大红色文化辐射、拓展红色文化产业上着力,为新时代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行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化 红色文化 精神世界 价值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路精神与世界现代化的新图景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士密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52,共16页
共建“一带一路”是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也是弘扬丝路精神和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实践平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空场域中... 共建“一带一路”是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世界发展大势、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与共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创举,也是弘扬丝路精神和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实践平台。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空场域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与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相遇相知。丝路精神与世界现代化具有高度契合性。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是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也是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的价值基础和深厚文化动力。以丝路精神为指引,推进世界现代化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愿景。当今世界变乱交织、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四大”赤字不减反增,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政治互信的责任共同体、经济融合的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包容的人文共同体,实现共同安全、普遍繁荣、多元和谐是解决世界难题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世界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弘扬丝路精神、携手实现世界现代化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赋予古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为世界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提供实践平台;要坚持胸怀天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要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自主选择,共同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精神 世界现代化 共建“一带一路” “三大全球倡议”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 被引量:3
20
作者 田鹏颖 张小鹏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246,共11页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当今世界现代化之问的总的看法和总的办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独到的观世界方式,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重大命题。这一独特的现代化世界观在...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对当今世界现代化之问的总的看法和总的办法,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独到的观世界方式,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重大命题。这一独特的现代化世界观在时代叙事上,申言现代化发展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树立守正创新意识、弘扬立己达人精神、保持奋发有为姿态;在关系向度上,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世界观、西方现代化世界观的集成再创造;在对人类现代化的发展启示上,开拓出对人类现代化的全新观照方式,是考察人类现代化文明的世界观新范式,为把握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尺度、新思维、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世界 时代叙事 关系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