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中国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和超越
1
作者 李曦辉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1,共9页
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的中国人文经济学,是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发展“理想类型”的超越。“第二个结合”下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独特内涵、精神与物质属性,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 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的中国人文经济学,是对西方学者提出的经济发展“理想类型”的超越。“第二个结合”下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具有完全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独特内涵、精神与物质属性,中华文明具有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构成了中国人文经济学的底色,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追求极限。中西不同文明源头和文化差异对经济发展观及经济发展路径具有迥异影响。中国人文经济学可在分工、规模范围与创新三个维度体现其优势所在,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国人文经济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西文化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的特质与知识体系
2
作者 周可真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81,I0003,共15页
经济学是一门文化科学。在异质文化之间,有不同形态的经济学是自然且必然的。在西方经济学传入以前,中国有自己的“经济之学”,它奠基于先秦而发展至明清,可称为“中国古典经济学”。理解“中国古典经济学”离不开对其经济概念、需求理... 经济学是一门文化科学。在异质文化之间,有不同形态的经济学是自然且必然的。在西方经济学传入以前,中国有自己的“经济之学”,它奠基于先秦而发展至明清,可称为“中国古典经济学”。理解“中国古典经济学”离不开对其经济概念、需求理念和经济目的进行的研究。“中国古典经济学”是一个由泛爱自然、生命的人文精神贯通其中的人文学术体系,是人文经济学的中国古典形态,即“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这种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生态情感,“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以此为中心课题,围绕该课题的学术内容由四个方面组成:①“天道论”是对泛爱自然、生命的生态情感之本源与本质的哲学解释;②“二重人性论”根据“天道论”解释生态情感的人性基础及其来源;③“理性需求论”根据“人性论”揭示生态情感需求的本质;④“天人和谐论”探讨经济实践过程中符合生态情感需求本质要求的活动方式与方法。“道德情感论”是“天人和谐论”在思维向度上的展开形式,探讨符合生态情感需求本质要求的情感思维方式与方法;“德性营生论”是“天人和谐论”在行为向度上的展开形式,探讨符合生态情感需求本质要求的情感行为方式与方法。故“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生态经济学,可称为“中国古典生态人文经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人文经济学 经邦济民 以理节欲 生生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