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的构建与测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炜 周洪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面向中国乡村教育的指数研究亟待开展。文章利用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测算了2016年和2021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结果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势...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面向中国乡村教育的指数研究亟待开展。文章利用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并测算了2016年和2021年的中国乡村教育指数,结果显示:与2016年相比,2021年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势头持续向好,中西部地区省份不仅在综合指数的得分上持续提升,而且在师资建设指数、学生支持指数、教育生态指数上与北京的整体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分区域来看,中国乡村教育发展虽不存在“马太效应”,但仍然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其“东南强、西部弱、东北滞、中部塌陷”的旧格局仍未被打破。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下,充分利用好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改善乡村教育生态,最终实现“破局”,将成为“十四五”时期至2035年国家教育治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点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指数 中部塌陷 教育强国 乡村教育现代化CQ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教育学的时代价值、理论问题与建设方略 被引量:4
2
作者 周晔 徐好好 刘菊英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
中国乡村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诸多的现实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如火如荼的学术研究呼唤中国乡村教育学的问世。中国乡村教育学,作为中国教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及生长点,可以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做出贡献,助力教育强国战... 中国乡村教育丰富的实践经验、诸多的现实问题、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如火如荼的学术研究呼唤中国乡村教育学的问世。中国乡村教育学,作为中国教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及生长点,可以为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做出贡献,助力教育强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按照学科的标准,中国乡村教育学需要明确其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关键支撑等基础性理论问题。当前,中国乡村教育学的建设要“内外兼修”,强化内在建制,重视外在建制。一方面,要在构建理论体系方面下功夫,需要研究者抱持高度的学科自信,秉持本土化的学科立场,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另一方面,要在构建保障机制方面做出努力,需要加强学科指标方面的制度建构,建设高校乡村教育学课程体系,多措并举建设专业的学科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 中国教育 学科建设 学科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何以“上移”?——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的社会学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经历了"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的复杂历程,表面上看二者相互对立,但细致观察则不难发现二者实质上是逻辑一致的,即都是"发展主义"的现代性逻辑和"国家主义"的政治逻辑之于... 百年来,中国乡村教育经历了"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的复杂历程,表面上看二者相互对立,但细致观察则不难发现二者实质上是逻辑一致的,即都是"发展主义"的现代性逻辑和"国家主义"的政治逻辑之于乡村教育在不同阶段中的控制策略和操作手法。要理解中国乡村教育从"文字下乡"到"文字上移"的根本原因,需要回归到百年来中国村落社会变迁与转型的多层次因素中来考量其发生的可能性,从地方教育发展的现实困难出发来分析其发生的必然性,进而在后"文字上移"的时代语境下,破题在理论层面中摇摆于"城镇化"与"乡土性"之间的中国乡村教育,进而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 文字下乡 文字上移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内涵、推进逻辑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彭泽平 曾凡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1,共9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农耕文明为底基,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本载体,融入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以乡村教育优质均衡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的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要推动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需要直面我国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道路所存在的实践目标不够明晰、主体治理亟需提质、助推乡村经济文化能力偏弱、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相对滞后、风险调适机制仍需完善的挑战,遵循保障农民教育基本权益的底线逻辑,根植中华农耕文明的历史逻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以及扎根中国乡村大地办教育的实践逻辑。从动态目标设计、主体治理完善、经济文化重塑、合作交流拓展、行动协同规范五个层面推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现代化 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教育治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概念、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4
5
作者 任胜洪 曾娅 黄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共6页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对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有着独特的逻辑,这些逻辑的生成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教育思想的理论,又...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对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有着独特的逻辑,这些逻辑的生成既继承着马克思主义和世界教育思想的理论,又承继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既回应了新时代教育强国战略的关切,又着力破解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助力我国乡村教育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未来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可能进路在于全方位构建适宜教育生态,实现乡村教育理念现代化、要素现代化和评价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教育现代化 中国乡村教育现代化 城乡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10
6
作者 邱利见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9,共7页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基于本土特色,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乡村教育理念的中国化定位、乡村教育内容的中国文化底色、乡村教育制度的中国式架构以及乡村教育治理的中国式...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基于本土特色,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乡村教育理念的中国化定位、乡村教育内容的中国文化底色、乡村教育制度的中国式架构以及乡村教育治理的中国式民主。立足新时代背景,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条件,是完成立德树人伟大任务的不竭动力。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关键路径在于:把握历史方位,认清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新起点;落实顶层设计,明确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新使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新格局;打造乡村特色,实现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 教育现代化 乡村振兴 乡村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对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探索
7
作者 吕云飞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7年第5期32-35,共4页
鲁讯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并认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正是鲁讯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中的优秀人物之一。生活在黎明前黑暗的旧中国的陶... 鲁讯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并认为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正是鲁讯所说的“中国的脊梁”中的优秀人物之一。生活在黎明前黑暗的旧中国的陶行知。留美回国后,怀着一颗为劳苦大众服务的赤诚之心,脱下西装革履,辞去高职高薪,以顽强的毅力和饱满的政治热情致力于改革中国的教育事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的道路,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乡村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在陶行知看来,自从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广大劳苦群众在死亡线上挣扎,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被完全剥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中国乡村教育 中国农村 教育问题 平民教育运动 幼稚园 教育事业 师范学校 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陶行知的乡村教育观
8
作者 梁树人 苏耀荣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半个世纪以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乡村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广泛的试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卓越的建树,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从乡村教育在改造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中国乡村教育的总体目标。以及从... 半个世纪以前,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乡村教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广泛的试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卓越的建树,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本文从乡村教育在改造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中国乡村教育的总体目标。以及从何入手组织实施乡村教育改革等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陶行知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以期引起人们对农村教育的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乡村教育思想 中国乡村教育 中国教育 中国传统教育 教育 总体目标 教育改革 借鉴意义 主要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陶行知的乡村社区教育思想及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庞桂美 张敏 《当代教育科学》 1995年第6期8-10,共3页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区教育在我国悄然兴起,先是在上海、天津,相继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和发展。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起色,相比之下,农村社区教育及其发展的研究就显得轻描淡写了。谁都...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区教育在我国悄然兴起,先是在上海、天津,相继在许多城市得到推广和发展。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很大的起色,相比之下,农村社区教育及其发展的研究就显得轻描淡写了。谁都知道,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农村,要真正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解决好农村教育问题是关键。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学者受美国早期社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验风气的影响和启发,从改良中国农村乃至改良中国社会的政治理恕出发,力倡乡村教育运动,实际上这就是中国早期的农村社区教育运动,其中陶行知先生便是这些乡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乡村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今天的农村社区教育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农村社区教育 教育思想 中国乡村教育 教育运动 三十年代 乡村社区 中国教育 教育问题 中国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照中国国情发展师范教育——学习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的几点体会
10
作者 王祖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42-45,52,共5页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艰苦探索,力图变革,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师范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注重从中国国情出发,艰苦探索,力图变革,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创造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师范教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把师范教育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陶行知一生重视发展师范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思想 陶行知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乡村教育 师范学校 教育理论体系 教育事业 乡村教师 人民教育 农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的评价
11
作者 陈本铭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主义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的评价有比较大的分歧。大抵从陶行知逝世至解放前夕是全盘肯定。解放初期,特别是开展对实用主义的批判期间,对他的评价是肯定少,否定多。近几...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主义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的评价有比较大的分歧。大抵从陶行知逝世至解放前夕是全盘肯定。解放初期,特别是开展对实用主义的批判期间,对他的评价是肯定少,否定多。近几年来,对他的评价有肯定,也有否定,但总的趋势是肯定多,也出现全盘肯定的倾向。我认为,评价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活动有个方法论问题。这是个涉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法来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就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活动做出比较恰当的评价,以就正于海内方家。(一)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评价,要恰如其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教育思想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中国乡村教育 平民教育 教学做合一 教育理论 关键性问题 传统教育 人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教育改革随想
12
作者 郭振有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1期34-39,共6页
△农村教育非改不可,深化改革的条件也已经成熟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农村教育改革问题日益引起各级领导,社会各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因为农村教育已经到了菲改不可的时候,而且深化改革的条件也已经成熟,既有着社会要求... △农村教育非改不可,深化改革的条件也已经成熟了。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农村教育改革问题日益引起各级领导,社会各部门以及广大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这是因为农村教育已经到了菲改不可的时候,而且深化改革的条件也已经成熟,既有着社会要求的紧迫性,又有了现实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教育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 农村学校 片面追求升学率 教育工作者 当地经济 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乡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行知先生的生产教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白韬 《安徽史学》 1958年第6期21-25,共5页
近来,有不少人询问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产劳动教育和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陶先生所提倡的"生产教育"和我们今天的"勤工俭学"没有多大区别.我在这个问题方面,发表一些意见,供大家... 近来,有不少人询问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产劳动教育和我们所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什么区别.也有人认为陶先生所提倡的"生产教育"和我们今天的"勤工俭学"没有多大区别.我在这个问题方面,发表一些意见,供大家评价陶先生的学术思想时做个参考.陶先生开始提倡生产教育大约在1927年左右.他在《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一文中说:"活的乡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长五谷.他要教农民自立、自治、自卫.他要叫乡村变为西天乐国,村民都变成快乐的活神仙."大家都知道当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教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克思主义 劳动教育 陶行知 中国共产党 教育思想体系 改良主义思想 中国乡村教育 教育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字上移”之后——基于三地农村小学寄宿生学习生活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汪淳玉 潘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44-52,共9页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产物。现有的文献多从管理、教育、政策的视角,分析农村寄宿生在学习、生活、卫生、情感、心理、交通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作者认为,农村寄宿制作为教育现象,与社会深层... 农村寄宿制学校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撤点并校布局调整的产物。现有的文献多从管理、教育、政策的视角,分析农村寄宿生在学习、生活、卫生、情感、心理、交通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作者认为,农村寄宿制作为教育现象,与社会深层结构和政治文化现象有着深刻的联系。囿于管理的层面分析农村寄宿制并不能触及它的实质。农村寄宿制学校导致了学生与父母、学生与乡土社会的双重隔离,加剧了乡村教育和农村的凋敝,它反映了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平等的配置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进一步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学校 文字上移 中国乡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教师的文化职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灿明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62-65,共4页
现代教师的文化职能王灿明教师是现代社会各阶层中掌握知识较多的一部分,能否充分发挥其人才资源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人们通常认为教师仅仅是“学校中的专业人员”,忽视他们在社会变迁、文... 现代教师的文化职能王灿明教师是现代社会各阶层中掌握知识较多的一部分,能否充分发挥其人才资源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人们通常认为教师仅仅是“学校中的专业人员”,忽视他们在社会变迁、文化更新及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师 文化职能 社会变迁 师范教育目标 社区教育 中国乡村教育 农村学校 教育理论 陶行知 “社会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专要培养具有改造农村能力的教师
16
作者 唐文生 徐学华 张宝臣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1,共2页
师专要培养具有改造农村能力的教师唐文生徐学华张宝臣一、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明确师专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是最早关注乡村教育的... 师专要培养具有改造农村能力的教师唐文生徐学华张宝臣一、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明确师专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是最早关注乡村教育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乡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 师专教育 陶行知 培养目标 农村办学 本科师范院校 乡村教师 农村初中教师 师专生 中华教育改进社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