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事·时·势: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三重维度 |
肖丽娟
|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5 |
0 |
|
2
|
社区参与在中国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
贺家欣
|
《村委主任》
|
2024 |
0 |
|
3
|
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 |
陈晓华
华波
周显祥
张婷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4
|
中国乡村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与使命 |
张孝德
|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9
|
|
5
|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模式分析 |
李在军
张伟峰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3 |
2
|
|
6
|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家庭伦理生活 |
黄滨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7
|
“中国乡村制度: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述要 |
张小劲
高立鹏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8
|
在“农村”与“乡土”之间——中国乡村叙事电影的表述危机与概念辨析 |
杨红菊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晚清中国乡村的公共道德生活探微 |
黄滨
|
《伦理学研究》
CSSCI
|
2008 |
1
|
|
10
|
乡村合作运动中合作金融制度建设之议——基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乡村经济史视阈分析 |
赵泉民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8 |
2
|
|
11
|
乡村文化治理:中国乡村文明的现代性重塑 |
吴荣顺
赵志妍
|
《古今农业》
|
2023 |
1
|
|
12
|
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化 |
陆蕊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3
|
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专访著名学者、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温铁军教授 |
陈之秀
|
《食品界》
|
2021 |
2
|
|
14
|
疫情背景下再议“迷失”的中国乡村 |
刘红生
吕晶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20 |
0 |
|
15
|
在赵景深先生家读书——关于《中国乡村祭祀研究》的遐想 |
丁言昭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16
|
平教会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的历史意义 |
王聪颖
|
《教育史研究》
CSSCI
|
2023 |
0 |
|
17
|
文化的脚手架:中国乡村的博古架研究 |
陈燕玲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21 |
0 |
|
18
|
提升与平衡: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进及其未来 |
陈效萱
|
《人文天下》
|
2015 |
0 |
|
19
|
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更名为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 |
韩世雄
|
《中国社会组织》
|
2022 |
0 |
|
20
|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张继承 发展数字乡村需遵循“四化”逻辑 |
舒文琼
|
《通信世界》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