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时·势: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三重维度
1
作者 肖丽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乡村故事”,要把握事、时、势三重维度。要因“事”而化,整合中国乡村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乡土文化故事、乡村红色故事、乡村科技创新故事;要因“时”而进,把握中国乡村故事的价值意蕴,既要讲好中国...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乡村故事”,要把握事、时、势三重维度。要因“事”而化,整合中国乡村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乡土文化故事、乡村红色故事、乡村科技创新故事;要因“时”而进,把握中国乡村故事的价值意蕴,既要讲好中国乡村故事的时代价值,也要讲好其思政价值;要因“势”而新,坚持思政教学的守正创新,善用“学术话语”讲乡村故事、善用“数智潮流”讲乡村故事、善用“大思政课”讲乡村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故事 乡村振兴 思政课 三重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参与在中国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贺家欣 《村委主任》 2024年第2期206-208,共3页
近年来,社区参与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参与决策、监督等,推动乡村发展和社会进步。社区参与可以为乡村治理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对于落实政策和项目、维护社会稳定等意义重大,但受政策环境、居民... 近年来,社区参与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参与决策、监督等,推动乡村发展和社会进步。社区参与可以为乡村治理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对于落实政策和项目、维护社会稳定等意义重大,但受政策环境、居民意识、组织能力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社区参与乡村治理的程度和效果仍有待提升。研究社区参与在中国乡村治理中的影响因素及作用,对于推动乡村治理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中国乡村治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晓华 华波 +1 位作者 周显祥 张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59-561,566,共4页
乡村社区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研究乡村社区主要从区域和综合的角度,以乡村社区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侧重分析乡村社区发展的时空规律。认为乡村社区是指一定乡村地域上具有相对稳定和完整的结构、功能、动态演化特征以及... 乡村社区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研究乡村社区主要从区域和综合的角度,以乡村社区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侧重分析乡村社区发展的时空规律。认为乡村社区是指一定乡村地域上具有相对稳定和完整的结构、功能、动态演化特征以及一定认同感的社会空间,是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空间缩影。国内地理学界对乡村社区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有:乡村社区空间要素和空间结构;都市村庄、乡村生态学、乡村社区更新及其机制、乡村社区规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社区 乡村地理学 都市村庄 社区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文明研究报告——生态文明时代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与使命 被引量:49
4
作者 张孝德 《经济研究参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25,54,共24页
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乡村文明,处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处在消亡中的中国乡村文明面临着文明、文化、经济、社会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危机。从中华民族历史视角看,当今中国乡村的危机,绝不是一个村庄能否... 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乡村文明,处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处在消亡中的中国乡村文明面临着文明、文化、经济、社会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危机。从中华民族历史视角看,当今中国乡村的危机,绝不是一个村庄能否存在的危机,其背后表现出的是民族自信不足和主体性迷失危机。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看,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传承之载体,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自信之根、复兴之本。从生态文明的时代高度看,中国乡村文明的命运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中国乡村文明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我们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再度从农村起航的历史选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乡村文明,重新设计我们的未来。让乡村文明内生到中国特色文明模式中,成为中国城乡两元文明城镇化模式的一元而存在。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拯救保护我们的乡村文明,共同建设我们的走向伟大复兴的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文明 文明危机 生态文明 城乡两元共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和环境保护模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在军 张伟峰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年第32期123-123,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乡村园林景观逐渐被现代化的建筑替代,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就乡村的景观园林建设及其保护环节展开分析,主要是针对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景观园林建筑体系进行优化,促进乡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以保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乡村园林景观逐渐被现代化的建筑替代,针对这一现状,文章就乡村的景观园林建设及其保护环节展开分析,主要是针对乡村城市化进程中景观园林建筑体系进行优化,促进乡村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以保证当下乡村景观园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景观 环境保护 园林建设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家庭伦理生活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滨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25,共6页
在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的晚期民国时期,传统的家庭伦理,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里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最基础的道德生活规范,对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依然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良性作用。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的... 在贯穿中国近代史始终的晚期民国时期,传统的家庭伦理,依然是中国乡村社会里千千万万农民家庭最基础的道德生活规范,对广大农民的家庭生活,依然发挥着重大而积极的良性作用。而这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家庭道德生活向近代化转型的重要的历史基础和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中国乡村社会 家庭伦理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制度: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述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小劲 高立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90,共3页
1998年3月13—14日,由“国家与社会关系”课题组召开的“中国乡村制度: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和... 1998年3月13—14日,由“国家与社会关系”课题组召开的“中国乡村制度:历史与现实”学术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书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制度 乡村制度 历史与现实 学术会议 中国乡村 人民公社制度 制度安排 乡镇政府 中国农村 国家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农村”与“乡土”之间——中国乡村叙事电影的表述危机与概念辨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红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12,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的转换,农村、农业与农民在电影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至于农村题材成为与革命历史题材,都市生活题材鼎足而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影题材类型。乡村的自然景现与人文景观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无限...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社会历史文化大背景的转换,农村、农业与农民在电影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以至于农村题材成为与革命历史题材,都市生活题材鼎足而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影题材类型。乡村的自然景现与人文景观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无限丰富的创作源泉,乡村叙事电影也成为一个界域不断扩展、内涵持续更新的研究对象。然而,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电影史论著作中,有关此类影片的称谓大多具有随意性与不定性,缺乏严谨的概念界定。在"农村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题材小说 土电影 电影史 乡土文学 中国电影 农村电影 中国乡村 乡土小说 理论研究 电影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中国乡村的公共道德生活探微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滨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1期13-20,共8页
晚清时期,中国乡村公共道德生活基本延续着传统格局。晚清中国乡村传统公共道德生活格局存在着许多历史的局限性,但沉淀着中国千百年古老的道德文明精华,是近代化公共道德生活在中国乡村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点。
关键词 晚清 中国乡村 公共道德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合作运动中合作金融制度建设之议——基于20世纪前半期中国乡村经济史视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泉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05-112,共8页
20世纪后,为挽救行将崩溃农村经济,在各种行政力量裹胁下,中国乡村掀起了以信用合作社"异常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化运动。而合理合作金融制度与健全合作金融体系,是为各类合作社融通资金、减少对金融资本依赖以促进合作效能... 20世纪后,为挽救行将崩溃农村经济,在各种行政力量裹胁下,中国乡村掀起了以信用合作社"异常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合作化运动。而合理合作金融制度与健全合作金融体系,是为各类合作社融通资金、减少对金融资本依赖以促进合作效能充分发挥之必须。基于此,人们在反思检讨合作运动缺憾与不足基础上,对中国合作金融制度与体系建设的学理探讨:包括合作金融内涵;体系建设路径、组织体系层级、与农业金融区别和联系、中央合作金库地位及目标等。其中不少论点极富建设性,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完善乃至于新农村建设仍不失其借鉴意义。这也就是笔者费力将此爬梳出来的原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乡村 合作运动 合作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文化治理:中国乡村文明的现代性重塑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荣顺 赵志妍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1-7,29,共8页
乡村文化治理实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与乡村文明的交互建构。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精神生活方式、人地关系以及农业劳动力经历了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这些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体现了乡村文明转型发展的复杂性,也规定和定... 乡村文化治理实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与乡村文明的交互建构。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精神生活方式、人地关系以及农业劳动力经历了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这些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体现了乡村文明转型发展的复杂性,也规定和定义了当下及未来乡村文化治理的深刻内涵及其变革更新的现实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中国乡村文明 现代性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乡村社会交换的变化
12
作者 陆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6-48,共3页
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人们之间的活动只局限在村级范围内。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的发展和农村社会制度体系的变化使得农村社会结构迅速分化,引发了乡村传统社会交换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表现为由一种交换模式向另一种交换模式的转... 传统的中国乡村社会人们之间的活动只局限在村级范围内。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的发展和农村社会制度体系的变化使得农村社会结构迅速分化,引发了乡村传统社会交换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表现为由一种交换模式向另一种交换模式的转换,而是表现为两种交换模式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社会 社会交换 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专访著名学者、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温铁军教授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之秀 《食品界》 2021年第7期18-21,共4页
温铁军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控制。2003年,温铁军和他的团队与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委会联合,开办了新世纪第一所免费培训农民的学校--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从而引起... 温铁军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构成世界经济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经济的外围,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与控制。2003年,温铁军和他的团队与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委会联合,开办了新世纪第一所免费培训农民的学校--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从而引起了社会关注。近日,他的团队又出版了新书《我们的生态化:二十年转型辑录》,其核心思想就是:用自己的脚去走、用自己的眼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温铁军的研究自始至终坚持“实践出真知”原则,而对中国“三农”的未来,他更加坚持“不依附”的观点,主张“乡村振兴,要走自己的路。”为此,记者就乡村振兴和“三农问题”采访了著名学者、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温铁军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温铁军 河北省定州市 实践出真知 中国乡村建设 生态化 免费培训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背景下再议“迷失”的中国乡村
14
作者 刘红生 吕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1期244-246,共3页
新冠肺炎的集中暴发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超大城市的高度密集和功能混合,其关联性和流动性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乡村作为中华民族的避难所,再一次为中国战疫的胜利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然而,中国乡村正在以平均每天消亡80个的... 新冠肺炎的集中暴发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超大城市的高度密集和功能混合,其关联性和流动性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乡村作为中华民族的避难所,再一次为中国战疫的胜利赢得了时间,拓展了空间。然而,中国乡村正在以平均每天消亡80个的速度退出历史舞台。面对现在的中国乡村窘境,我们该如何挽留正在消失的中国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中国乡村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赵景深先生家读书——关于《中国乡村祭祀研究》的遐想
15
作者 丁言昭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39,共2页
太阳裸露着身体,以最大的热情照耀着大地,在热气的包围之中,我飞身上车,自行车轮胎在溶化了的柏油马路上滚动着,向着赵景深先生的家奔去。 进了赵家。
关键词 中国乡村 赵景深 木偶戏 原始宗教 自行车轮胎 提线木偶 柏油马路 艺术特征 娱人 娱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教会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的历史意义
16
作者 王聪颖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69-73,共5页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抗战时期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是以晏阳初为首的乡村建设实践者对中国新式学校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反思的实践产物。在教育模式上,反对一味模仿抄袭,主张立足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适合中国的教育;在教育价值取向上,...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抗战时期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是以晏阳初为首的乡村建设实践者对中国新式学校教育发展进行深入反思的实践产物。在教育模式上,反对一味模仿抄袭,主张立足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办适合中国的教育;在教育价值取向上,反对乡村教育内容的城市取向,主张立足乡村,扎根乡村,办服务乡村的教育;在学科话语上,反对贩卖理论坐而空谈,主张扎根实践,构建中国教育话语,贡献中国智慧。这对理性看待新式教育和思考乡村教育应走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 晏阳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脚手架:中国乡村的博古架研究
17
作者 陈燕玲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1年第1期56-57,共2页
博古架作为自北宋时期兴起的家具,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文人墨客专属到如今进入寻常百姓家,博古架在形制、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乡村的博古架研究则通过对北方农村博古架上的摆件——“物”的变迁,探究人们生活... 博古架作为自北宋时期兴起的家具,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文人墨客专属到如今进入寻常百姓家,博古架在形制、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乡村的博古架研究则通过对北方农村博古架上的摆件——“物”的变迁,探究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特定时期的文化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架 中国乡村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与平衡: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进及其未来
18
作者 陈效萱 《人文天下》 2015年第23期48-51,共4页
中国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至今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转变与演进。本文依据中国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发展模式、组织方式等对其进行了阶段划分:初期萌发—全面发展—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的发展本质是乡村的发展... 中国乡村旅游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至今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转变与演进。本文依据中国乡村旅游的市场需求、发展模式、组织方式等对其进行了阶段划分:初期萌发—全面发展—转型升级。乡村旅游的发展本质是乡村的发展,乡村的主体—乡村居民在阶段更替中地位不断变化,在乡村旅游中反映为组织方式的变化,宏观上则印证着城乡关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旅游 城乡关系 乡村发展 乡村 乡村旅游产品 乡村居民 产品转型 度假休闲 乡村资源 国家旅游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更名为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
19
作者 韩世雄 《中国社会组织》 2022年第15期45-45,共1页
近日,经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批准,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更名为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项目、推进工... 近日,经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民政部批准,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更名为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项目、推进工作。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扎实做好“学前学会普通话”工作,继续实施好白内障和强直性脊柱炎救治项目;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深化特色产业培育和产业带头人培训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志愿服务 强直性脊柱炎 扶贫 中国乡村发展 产业培育 促进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张继承 发展数字乡村需遵循“四化”逻辑
20
作者 舒文琼 《通信世界》 2023年第6期8-8,共1页
2月13日,我国发布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数字乡村”被再度提及。“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数字乡村带来了哪些新机遇?近日,通... 2月13日,我国发布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磅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数字乡村”被再度提及。“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为数字乡村带来了哪些新机遇?近日,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乡村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博士后扶贫工程中心主任张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振兴 扶贫工程 中国乡村发展 数字乡村 张继承 博士后 新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