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网络媒介下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爱玲
-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点对点技术(P2P)嬗变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13CKS03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网络媒介中的中国信息话语权分析研究"(DUT12RW426)
中国司法学会研究课题:"网络舆情监督规范化研究"(CLS(2013)Y32)
-
文摘
互联网P2P技术尤其是目前嫁接云计算的应用,使网络意识形态在内容、形式和具体的传达方式上都表现出更多的复杂多元性。中国要防止其他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入侵,除了政府管控外,还必须努力提升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在互联网的吸引力和自觉认同力,即必须努力契合互联网技术特质,完善和创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研究,注重虚拟网络中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现实社会的有机契合,增强网络媒介下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其他意识形态的对话意识,在全球化、多样性的网络意识形态生存和竞争中,努力争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在互联网的信息制胜权。
-
关键词
互联网
中国主流意识形态
吸引力
微观理论研究
-
Keywords
internet
China's mainstream ideology
attraction
microscopic theoretical research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何博
张妍
-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5,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探索、基本经验及典型案例研究”(19XKS022),项目负责人:何博。
-
文摘
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根本性问题,对认同生成机制的研究是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问题研究的关键环节。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本质与目的是大众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将自身归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马克思主义均具备获得大众普遍认同的可能性。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生成遵循人类基本价值认同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同两条线路"双螺旋式交互上升"的机制。本着"有利于促进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生成"的原则来构建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培育路径,需要通过"理论阐释+环境熏陶",增进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和情感共鸣;通过"双向互动+需求满足",提升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意识;通过"实践体认+长远规划",补足大众马克思主义认同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动力。
-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大众认同
生成机制
培育路径
中国主流意识形态
-
分类号
A8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