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北方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期次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663
1
作者 毛景文 谢桂青 +4 位作者 张作衡 李晓峰 王义天 张长青 李永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9-188,共20页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甲乌拉)中矿化组合和成矿期次以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提出中国北方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在200-160Ma,140Ma左右和120Ma左右三个峰期。通过对中生代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分析研究,认为三大成矿事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后碰撞造山过程、构造体制大转折晚期和岩石圈大规模快速减薄。在200-160Ma时期主要表现为大厚度岩石圈局部伸展有关的岩浆-热成矿,在140Ma左右时期成矿表现为与深源花岗质岩石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矿床,而120Ma左右时期的成矿是在岩石圈快速减薄过程有大量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成矿作用 中生代 三大成矿期次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问题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4,共8页
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难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来解释,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相当于几个不同时期发育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与中生代东亚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世界上存在两类大火成岩省,一类以镁铁质岩为主(... 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难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来解释,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相当于几个不同时期发育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与中生代东亚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世界上存在两类大火成岩省,一类以镁铁质岩为主(M-LIP);另一类以长英质岩为主(F-LIP)。中国也存在上述两类大火成岩省,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属于前者,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属于后者。二者可能均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不同在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上升停滞在岩石圈底部,在那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玄武岩喷发;而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地幔柱可抵达下地壳底部直接烘烤和加热下地壳,形成长英质成分的岩浆岩。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升有关,本文却认为它可能与来自下地幔的地幔柱有关。大火成岩省矿产丰富,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铜、镍、铬、铂、钯等,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金、铜、钨、锡、钼、铋、锑、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大火成岩省 长英质大火成岩省 大规模岩浆活动 中国东部 中生代 地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被引量:321
3
作者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0-308,共9页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 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矿床, 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 在全球中生代成矿作用中首屈一指, 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 形成了一大批重要矿床, 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 在全球中生代成矿作用中首屈一指, 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 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科发展中的许多重要科学问题, 为进一步寻找矿产资源指出方向, 而且对认识中国大陆乃至东亚_西太平洋的地质构造演化史、探讨花岗岩类的形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成矿大爆发 中国东部 矿床成矿 多金属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成岩-成矿时差 被引量:5
4
作者 杜保峰 李艳军 +4 位作者 燕长海 陈冲 罗雪 王明志 张戈红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5-176,共12页
与岩浆成因相关的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是确定矿床与岩浆岩成因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收集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的成岩-成矿时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 与岩浆成因相关的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是确定矿床与岩浆岩成因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收集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的成岩-成矿时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中国东部整个钼矿成矿高峰的两个阶段时差介于0~10.0Ma和0~15.0Ma;对于单个钼矿床,其成岩-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Ma,均值为3.9Ma;从斑岩型钼矿床→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逐渐增加趋势,这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地质事实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成岩-成矿时差 中国东部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活动与铀矿成矿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巫建华 刘晓东 +3 位作者 祝民强 潘家永 吴仁贵 余达淦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03-305,共3页
铀成矿作用是我国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该类型矿床储量和大于3000t以上矿田(矿床)的数量均占我国已探明铀矿床储量和大型矿床数量的20%左右。我国火... 铀成矿作用是我国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重要组成。火山岩型铀矿床是我国最重要的铀矿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该类型矿床储量和大于3000t以上矿田(矿床)的数量均占我国已探明铀矿床储量和大型矿床数量的20%左右。我国火山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辽火山岩带 火山岩型铀矿床 大规模成矿作用 中国东部 中生代 火山活动 热液铀矿床 铀矿化 大兴安岭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C型埃达克岩”与中国东部中生代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汪洋 程素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埃达克岩 中国东部 中生代 金属成矿作用 下地壳 部分熔融 熔体 密切相关 地幔橄榄岩 基性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穹隆构造与多金属成矿 被引量:24
7
作者 林伟 许德如 +5 位作者 侯泉林 李双建 孟令通 任志恒 邱华标 褚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9-430,共22页
中国中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伸展成因的穹隆构造和地堑-半地堑盆地。对这些伸展穹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将中国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 中国中东部晚中生代伸展构造十分显著,表现为大量发育伸展成因的穹隆构造和地堑-半地堑盆地。对这些伸展穹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将中国中东部早白垩世伸展构造发育区划分为:华北西部带、华北东部带、华北南缘及秦岭-大别带和华南内陆带。区域上,这些伸展构造均具有NW-SE的伸展方向,与蒙古及俄罗斯泛贝加尔-鄂霍茨克带一同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大陆岩石圈伸展地区。这些伸展构造使中下地壳的结构发生了强烈的改造,并使一些中深变质岩出露到地表。在华北地区,这期伸展构造具有对称性的特点,即华北西部带向NW拆离,相关的岩石变形大体上具有上部向SE的运动学特征;而华北东部带向SE拆离,伸展穹隆主体具有上部向NW的运动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伸展穹隆形成的峰期时间十分相近:集中在130~120 Ma之间。高大地热流值背景所代表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大规模壳-幔作用具有非常好的耦合性,并诱发了我国中东部晚中生代岩浆-热液活动及其相关大规模的成矿作用。中东部的成矿带与同时代的伸展构造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穹隆 对称拆离 早白垩世等时折返 中国东部伸展构造 大规模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大断裂之郯庐断裂 被引量:2
8
作者 石玉若 康月蓝 彭文骁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9,共16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岩石圈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中、新生代岩浆、成矿和构造活动带。不能很好地认识郯庐断裂,就不能很好地认识中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演化,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欧亚大陆的当今格局。本文从我...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岩石圈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一条中、新生代岩浆、成矿和构造活动带。不能很好地认识郯庐断裂,就不能很好地认识中国东部中生代的构造演化,也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欧亚大陆的当今格局。本文从我们近年来对郯庐断裂带沿线中生代岩浆岩的研究成果出发,以任纪舜先生主编的《国际亚洲地质图》为指导思想,提出郯庐断裂的大型走滑启动应与早白垩世(~143 Ma)洋底高原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有关。郯庐断裂这一切割岩石圈深度的大型断裂是导致华北克拉通发生破坏的关键因素,为深部幔源物质的上涌提供了通道。郯庐断裂带两侧有规律地成群成带分布金矿等多金属矿产,多形成于郯庐断裂大型挤压走滑后(~123 Ma)的伸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中国东部 岩石圈减薄 中生代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溧水观山高硫型铜铅金矿床^40Ar/^39Ar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梁业恒 孙晓明 +4 位作者 翟伟 马春 吴志强 丁存根 王堂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位于江苏溧水盆地的观山铜铅金矿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但一直缺少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对观山矿床近矿围岩绢云母化粗安斑岩中的2件绢云母样品进行40Ar/39Ar定年,得到的年龄分别为(120.8±1.0)Ma和(116.0±1.3)Ma,... 位于江苏溧水盆地的观山铜铅金矿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但一直缺少精确的成矿年龄数据。对观山矿床近矿围岩绢云母化粗安斑岩中的2件绢云母样品进行40Ar/39Ar定年,得到的年龄分别为(120.8±1.0)Ma和(116.0±1.3)Ma,显示观山铜铅金矿形成于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时期。距今125Ma~115Ma,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处于伸展背景下,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并形成了包括溧水火山盆地在内的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溧水盆地在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下,深部岩浆上涌,形成浅部岩浆房。在热动力的驱动下,富含成矿物质的岩浆水不断与大气降水混合,在近地表形成与粗安斑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观山铜铅金矿 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