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克梅 雷芳 +1 位作者 吴霓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的主要市售贝类,运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3种贝类中,只有华贵栉孔扇贝染毒,检出率为75%,毒性值均较低,最... 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的主要市售贝类,运用小白鼠生物法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13种贝类中,只有华贵栉孔扇贝染毒,检出率为75%,毒性值均较低,最高值出现在2007年11月27日产自湛江的样品,达到2.57 Mu/g,无超标.在时间分布上,该种贝类全年都含有毒素,表现出冬、春季染毒率较高,夏、秋季染毒率比较低的季节特点.广东沿海贝类毒素的检出率为25.4%,主要分布在南澳和湛江海域,含量范围介于0.31~2.57 Mu/g.福建沿海的贝类毒素检出率为53.9%,含量范围介于0.35~0.96 Mu/g.广西沿海的贝类样品未检出P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小白鼠生物法 中国东海海域和南海海域 深圳市售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油气资源潜力分析与黄东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进展 被引量:35
2
作者 陈建文 梁杰 +9 位作者 张银国 杨长清 袁勇 许明 王建强 雷宝华 李刚 杨艳秋 杨传胜 孙晶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共29页
2019年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40周年。40年来,研究所根据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基本定位,按照"立足黄东海、面向中国海、辐射全球海"的空间业务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摸清中国海域油气... 2019年是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重建40周年。40年来,研究所根据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基本定位,按照"立足黄东海、面向中国海、辐射全球海"的空间业务布局,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瞄准国际海洋科技前沿,以摸清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家底、掌握资源分布状况、实现新区新层系油气突破、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为己任,持续开展了中国海域油气资源区域评价与黄东海盆地油气资源调查,大体分为海域及邻区沉积盆地对比研究、中国海域区域评价战略研究和黄东海海域新区新层系油气资源调查3个阶段。先后主持编制了中国海域沉积盆地分布图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动态)形势图,开展了海域及邻区含油气盆地对比、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动态分析和油气资源区域评价战略研究、黄东海海域油气资源调查研究与评价,取得了一批原创性的成果。主要体现在:①海域油气资源早期评价技术和沉积盆地深部地震探测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②中国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下一步的调查与勘探方向包括:新层系、近海天然气、富生烃凹陷潜山油气藏、南海深水油气、南海生物礁和非常规天然气;③明确了南黄海盆地的基底性质、海相盆地地层层序和构造区划、侏罗纪前陆盆地特征、海相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④明确了东海中生代盆地的地层层序、盆地结构和两期盆地性质、"大东海"中生代地层分布特征、中生界油气地质条件和有利区带;⑤发现了南黄海古生界古油藏。上述成果和认识为海洋油气资源调查与勘探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域 油气资源潜力 油气勘查战略领域 南黄海中-古生界 东海中生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海和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状况 被引量:20
3
作者 黄翔 雷芳 江天久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5,共5页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 为了揭示我国海产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污染状况,提高贝类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水平,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深圳罗湖水产批发市场定期采集产自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共14个贝类品种,186份样品,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进行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结果显示,东海和南海海域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较严重,其中广东沿海贝样检出率和超标率分别为52.54%和40.68%;腹泻性贝类毒素污染程度与贝类种间差异相关,以波纹巴非蛤受毒素污染情况最严重;贝类样品阳性检出率和超标率呈现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季和秋季样品毒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性贝类毒素 东海海域 南海海域 深圳市售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糖体DNA大亚基片断序列探讨中国东海海域赤潮原甲藻的分子分类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鹏 梁君荣 +5 位作者 高亚辉 高杨 吕颂辉 齐雨藻 李雪松 俞志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7-440,共4页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分类上有争议的中国东海赤潮原因种(被称为东海原甲藻,本文简称:东海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核糖体DNA大亚基片断(LSU rDNA)的扩增和测序,并与一同扩增的来自美国CCMP的被称为具齿原甲藻(本文简称:CCMP株系)的同源序... 采用PCR扩增技术对分类上有争议的中国东海赤潮原因种(被称为东海原甲藻,本文简称:东海株系)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核糖体DNA大亚基片断(LSU rDNA)的扩增和测序,并与一同扩增的来自美国CCMP的被称为具齿原甲藻(本文简称:CCMP株系)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者710 bp的LSU rDNA同源序列中仅存在7个碱基的差异,遗传相似度高达99.01%,遗传差异为0.99%.进一步与Genebank其他3种原甲藻即P.mexicanum、P.micans和P.minimum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其他3种原甲藻两两间的种间遗传相似度在91.1%~95.5%之间,而P.micans和P.minimum种内不同株系的遗传相似度为99.4%~99.9%,均为99%以上.综合这些数据说明东海株系与CCMP株系之间的0.99%的遗传差异应视为种内差异,原甲藻的东海株系与CCMP株系当属异名同种.因此本试验结果从分子水平支持了被称为东海原甲藻的原甲藻与被称为具齿原甲藻(P.dentatum)的原甲藻同为一种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DNA 大亚基 分子分类 东海海域 赤潮 片断 遗传相似度 东海原甲藻 具齿原甲藻 CCMP 基因组DNA 同源序列 遗传差异 中国东海 扩增技术 分析比较 分子水平 试验结果 种内差异 株系 PCR 测序 碱基 异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东部海域气候特征及风浪流极值参数的研究——LAGFD数值模式群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顺楠 乔方利 +2 位作者 潘增弟 赵伟 万振文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8年第2期6-17,共12页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 本文采用先进的LAGFD风、浪数值模式和POM(PrincetonOceanModel)三维海流模式对自1945~1995年间发生并影响南海东部海域的299个历史最强热带气旋过程进行数值后报,给出了南海东部部分海域(19°~23°N,113°~118°E)中1000m等深线内60个点的多年一遇风、浪、流和水位极值,并简要分析了南海东部(15°~27°N,108°~122°E)的气候特征,为该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海 海域 气候特征 风浪流 极值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在南海U形线内海域的历史性权利 被引量:4
6
作者 郭冉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13年第12期40-49,共10页
"历史性权利"是国家通过一个历史巩固过程取得对某一陆地或海域的某些权利,包括历史性所有权和历史性主权权利。自南海U形线公布以来,中国正是通过历史巩固过程取得了对U形线内海域的历史性权利。但这个过程也表明,中国在U形... "历史性权利"是国家通过一个历史巩固过程取得对某一陆地或海域的某些权利,包括历史性所有权和历史性主权权利。自南海U形线公布以来,中国正是通过历史巩固过程取得了对U形线内海域的历史性权利。但这个过程也表明,中国在U形线内海域长期持续、一以贯之的主张,是对线内诸岛内水及其领海的历史性所有权;而对U形线内海域主张的历史性主权权利并不具有明显的持续性和排他性,因此其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南海海域 历史性所有权 历史性权利 U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海域煤地质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功成 李增学 +8 位作者 王东东 邵磊 杨海长 宋广增 陈莹 贾庆军 刘海燕 郭佳 刘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64-3878,共15页
通过分析南海北部岩芯、钻井等揭露的含煤地层信息,尤其是基于地震勘探资料,采用构造与盆地演化、钻井与地震剖面识别相结合、沉积与控制泥炭聚积主控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思路与方法,分析了中国南海成煤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晚始新世—中... 通过分析南海北部岩芯、钻井等揭露的含煤地层信息,尤其是基于地震勘探资料,采用构造与盆地演化、钻井与地震剖面识别相结合、沉积与控制泥炭聚积主控因素相结合的分析思路与方法,分析了中国南海成煤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晚始新世—中新世南海各盆地沉积充填与成煤特征,获得了中国南海整体成煤及煤系分布基本认识。研究表明,南海北部盆地主要发育渐新统含煤地层,而南海南部盆地则相对较为复杂,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含煤地层都有分布;含煤地层主要发育在南海北部、西部和南部的浅水区域,包括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平原、河流泛滥平原、滨湖平原、潟湖-潮坪等环境;晚始新世—早渐新世,南海北部和西部盆地边缘一般发育河流、滨湖、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南海南部盆地边缘发育三角洲和滨海沉积,这些都是成煤的有利场所。其中,渐新世的成煤强度最大。晚渐新世,南海盆地的海水影响范围扩大,陆相盆地范围缩小,陆相湖盆逐渐向海陆过渡相或海相演化,成煤强度逐渐减弱。中新世,南海盆地大部为海相沉积,仅在盆地边缘地带发育不同规模三角洲、扇三角洲等,分布范围不大,成煤强度较弱。基于中国海域区特别是大南海盆地典型时期的煤系发育与分布情况分析、预测,并综合中国陆域区已有的中国新生代煤系分布资料,完成了海域区与陆域区的煤系分布的整合,初步实现了中国新生代煤系分布及预测图的拼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海域 煤地质 成煤盆地 含煤地层 成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西站揭牌
8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年第1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监测西站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刘启风 丁中元 李延强 揭牌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储层的稳定性 被引量:41
9
作者 万义钊 吴能友 +4 位作者 胡高伟 辛欣 金光荣 刘昌岭 陈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储层稳定性是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确保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分析降压法开采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过程中储层的稳定性,根据该海域水合物的钻探资料,建立三维水合物降... 储层稳定性是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开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确保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为了分析降压法开采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过程中储层的稳定性,根据该海域水合物的钻探资料,建立三维水合物降压开采地质模型,采用非结构网格对模型进行离散;在综合考虑水合物开采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过程和沉积物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热—流—固—化四场耦合的数学模型;基于非结构网格技术,采用有限单元方法对模型求解,获得水合物降压开采条件下的储层孔隙压力、温度、水合物饱和度和应力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而分析研究了该海域水合物降压开采过程中储层沉降、应力分布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储层渗透率越大、井底降压幅度越大,沉降量越大,沉降速度越快;(2)开采过程中储层孔隙压力减小会导致有效应力增加,且近井处剪应力增加较明显,易发生剪切破坏;(3)储层有效应力的增加导致了储层沉降,沉降主要发生在开采的早期,开采60 d,储层最大沉降为32 mm,海底面最大沉降为14 mm。结论认为,南海神狐海域水合物储层渗透率低,储层压力降低的影响范围有限,在60 d的开采时间内,储层不会发生剪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海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降压开采 有效应力 储层稳定性 多场耦合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中γ能谱数据浅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海青 李灵娟 +1 位作者 牛广秋 黄乃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能谱室 ,在 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的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工作中 ,承担了 13个测站共 2 4个样品 (沉积物 9个、海水 13个和海鱼 2个 )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 3 8U、2 2 6Ra、2 3 2 Th...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能谱室 ,在 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的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工作中 ,承担了 13个测站共 2 4个样品 (沉积物 9个、海水 13个和海鱼 2个 )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 3 8U、2 2 6Ra、2 3 2 Th和 40 K)及人工放射性核素 13 7Cs含量的测量工作。本文主要介绍测量结果及其对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对大亚湾核电站周围近海各类样品 ,本次测量结果与常规监测 (1993年 12月~ 1998年 12月 )结果及本底调查 (1990年 12月~ 1992年 3月 )结果之间 ,均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且与广东省内其他测站的样品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东海 近岸海域 环境调查 γ能谱分析 环境监测 辐射监测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22油气区块开放
11
作者 谭蓉蓉(摘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7-127,共1页
2007年3月8日,中海油总公司宣布,我国南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的22个区块对外开放,邀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据悉,这是近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油气合作。这标志着我国油气开发领域对外开放20多年后,即将掀起新一轮对外合作高... 2007年3月8日,中海油总公司宣布,我国南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的22个区块对外开放,邀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据悉,这是近来我国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油气合作。这标志着我国油气开发领域对外开放20多年后,即将掀起新一轮对外合作高潮。这22个区块共计11.4万平方公里,包括南黄海3个,东海4个,南海东部8个,以及南海西部7个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开发 中国海域 区块 对外开放 合作伙伴 南海东部 最大规模 对外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域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
12
作者 谭蓉蓉(摘编)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16,共1页
2006年8月15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在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实施的LW3—1—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初步估算天然气资源超过1000×10^8m^3,有望成为我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发现。LW3—1—1井位于我国东部南海珠江口盆地,... 2006年8月15日,我国海域油气勘探取得重要进展,在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实施的LW3—1—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初步估算天然气资源超过1000×10^8m^3,有望成为我国海域最大的天然气发现。LW3—1—1井位于我国东部南海珠江口盆地,北距香港250km。根据数据估算,该钻井天然气资源超过1000×10^6m^3。据专家介绍,该井水深1480m,完钻井深3843m.是我国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深水钻井。它的发现,证明我国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一个有利的油气富集区,证实我国南海深水海域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大大增强了我国进行南海北部深水陆坡油气勘探的信心。据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油气勘探 天然气资源 珠江口盆地 南海北部 深水钻井 中国 油气资源潜力 数据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域油气勘探新形势
13
作者 孙萍 《海洋地质动态》 1995年第4期1-4,共4页
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对外开放十多年来取得的成果,系统介绍了各海域的油气勘探现状和1994年所取得的勘探成果。
关键词 中国海域 油气勘探 储量 南海 东海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
14
《海洋与渔业》 2016年第5期16-16,共1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发布消息称,由该局承担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探”项目日前取得突破眭成果。项目依托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察成果,在神狐钻探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并首次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该成果...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发布消息称,由该局承担的“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钻探”项目日前取得突破眭成果。项目依托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勘察成果,在神狐钻探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作,并首次发现Ⅱ型天然气水合物。该成果对于认识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态及指导勘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南海海域 Ⅱ型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 钻探工作 赋存状态 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海蒸发波导出现规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菊丽 费建芳 +3 位作者 黄小刚 张翔 周鑫 田斌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8-1023,共6页
利用2002年1~3月的铁塔平台气象水文数据以及New蒸发波导模型分析研究了南海及东海海域蒸发波导的出现规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南海海域蒸发波导的出现概率、高度、强度分别为100%、13.4m和30.3M,而东海海... 利用2002年1~3月的铁塔平台气象水文数据以及New蒸发波导模型分析研究了南海及东海海域蒸发波导的出现规律,并利用实测数据对模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南海海域蒸发波导的出现概率、高度、强度分别为100%、13.4m和30.3M,而东海海域分别为90%、9.1m和16.6M;除以14时为代表的中午时刻,南海海域一天当中蒸发波导基本上都出现在不稳定及近中性层结条件下,而东海海域蒸发波导在稳定、不稳定和近中性层结条件下的出现概率差别不大;相对蒸发波导高度而言,New模型诊断蒸发波导出现概率和强度的效果更好;不稳定及近中性弱不稳定层结条件下,New模型诊断的蒸发波导高度偏低,稳定层结条件下模型结果偏高,近中性弱稳定条件下模型结果与实测最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波导 New模型 南海东海海域 出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储层水合物相变与渗流机理: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0
16
作者 秦绪文 陆程 +1 位作者 王平康 梁前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9-769,共21页
【研究目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于2017年、2020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实施两轮水合物试采,创造了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日均产气量最高等多项世界纪录,了解和掌握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储层相变与渗流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 【研究目的】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于2017年、2020年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成功实施两轮水合物试采,创造了产气时间最长、产气总量最大、日均产气量最高等多项世界纪录,了解和掌握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储层相变与渗流机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该类型水合物分解机理、产出规律、增产机制等,可为中国海域水合物资源规模高效开采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基于两轮试采实践,笔者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储层结构表征、水合物相变、多相渗流与增渗、产能模拟与调控是制约水合物分解产气效率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南海水合物相变具有分解温度低,易在储层内形成二次水合物等特点,是由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化学场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多相渗流作用主要受控于未固结储层的物性特征、水合物相变、开采方式等多元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甲烷吸附性、绝对渗透率易突变、气相流动能力弱等特点;围绕南海水合物长期、稳定、高效开采目标,需要在初始储层改造基础上,通过实施储层二次改造,进一步优化提高储层渗流能力,实现增渗扩产目的。【结论】随着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还需要着力解决大规模长时间产气过程中温度压力微观变化及物质能源交换响应机制以及水合物高效分解、二次生成边界条件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泥质粉砂储层 水合物相变 渗流机理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试采工程 南海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乐帝于中国北陲钦设奴儿干都司和经拓南海诸岛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Z1期151-154,共4页
永乐帝,名朱棣,朱元璋四子。在有明一代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从青年时代起,他就跟随朱元璋进行反元斗争和大明帝国统一活动,成为朱元璋之子中的佼佼者。即帝位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针对明太祖朱元璋中后期施政的一些弊端,... 永乐帝,名朱棣,朱元璋四子。在有明一代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从青年时代起,他就跟随朱元璋进行反元斗争和大明帝国统一活动,成为朱元璋之子中的佼佼者。即帝位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针对明太祖朱元璋中后期施政的一些弊端,在内政和外交方面都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他于中国北部边陲钦设奴儿干都司,在南中国海域经拓南海诸岛,为维护和发展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未棣不是朱元璋钦定皇位的接班人,而是以“靖难”名义,用武力从其侄建文帝朱允炆手里夺取帝位,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诸岛 奴儿干都司 永乐帝 朱元璋 南沙群岛 西沙群岛 历史潮流 中国海域 黑龙江 多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一个历史世界——蒙古时代之后的东部亚洲海域 被引量:12
18
作者 葛兆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29,165,共26页
蒙古时代之后亚洲东部海域或环东海南海区域,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完足的历史世界进行研究。由于蒙古时代之后,特别是15世纪起中国与西部世界相对隔绝,原本蒙古时代连成一片的欧亚大陆又成为“东是东,西是西”。恰好大航海时代后的全球交通... 蒙古时代之后亚洲东部海域或环东海南海区域,可以作为一个相对完足的历史世界进行研究。由于蒙古时代之后,特别是15世纪起中国与西部世界相对隔绝,原本蒙古时代连成一片的欧亚大陆又成为“东是东,西是西”。恰好大航海时代后的全球交通上,海路逐渐超越陆路,因此,“东部亚洲海域”尽管也有海禁与倭寇、壬辰之役、明清易代、大航海后西人东来等扰动,但在19世纪中叶西方的根本冲击之前,它仍然勉强维持了大体稳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秩序,而从这一秩序的形成、动荡与瓦解过程中,正可以看到东部亚洲海域从传统到近代的历史过程。之所以要把环东海南海作为一个历史世界进行研究,不仅为了回应和补充传统历史学界的“东亚”研究范式,以及新近流行的“中央欧亚”或“东部欧亚”研究思路,也是试图打破东北亚和东南亚研究之间的鸿沟,以更大的联系的视野,改变这一区域历史研究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亚洲海域 东海南海 蒙古时代 东亚 中央欧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一个月总产气量达21×10~4 m^3 被引量:1
19
作者 天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33,共1页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通报显示,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自2017年5月10日点火测试以来,至6月10日已连续产气达31天,总产气量达到21×10^4 m^3,平均日产气量6 800 m^3。目前产气过程平稳,井底状况良好,获得各项测试数据26... 据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通报显示,中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自2017年5月10日点火测试以来,至6月10日已连续产气达31天,总产气量达到21×10^4 m^3,平均日产气量6 800 m^3。目前产气过程平稳,井底状况良好,获得各项测试数据264万组,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 总产气量 中国南海 试采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测试数据 产气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
20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6-56,共1页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中国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这是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获得的重大突破,验证了中国有关基础地质工作的可靠性,证实了中国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中国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这是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获得的重大突破,验证了中国有关基础地质工作的可靠性,证实了中国南海北部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也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一举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 中国地质调查局 南海北部 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国土资源部 资源调查 地质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