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甘肃大道尔吉蛇绿岩岩石成因及其对南祁连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的约束 |
冯鹏宇
任文秀
谢奋全
丁仨平
黄增保
郝丽荣
|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华南东段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 |
舒良树
于津海
贾东
王博
沈渭洲
张岳桥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15
|
|
3
|
北山造山带南部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来自花岗岩的约束 |
贺振宇
宗克清
姜洪颖
向华
张泽明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6
|
|
4
|
北山造山带中部早古生代伸展构造体制:来自石板井辉长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
陈超
修迪
潘志龙
张欢
张金龙
李庆喆
专少鹏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8
|
|
5
|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的多阶段演化:从岛弧到弧间盆地 |
李源
杨经绥
裴先治
张建
陈隽璐
陈松永
徐向珍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0
|
|
6
|
中国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 |
董玉
王锶淼
于倩
陈井胜
杨浩
葛文春
毕君辉
井佳浩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7
|
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开”“合”构造格局及加里东运动 |
邓清禄
杨巍然
|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6 |
17
|
|
8
|
闽西─赣南早古生代造山带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
任胜利
李继亮
周新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
1995 |
3
|
|
9
|
东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沉积环境和盆地演化 |
徐强
|
《岩相古地理》
CSCD
|
1996 |
0 |
|
10
|
东昆仑造山带西段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LA-ICP-MS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刘卫东
平艳丽
刘杰
熊玉新
路晓平
焦秀美
李兆营
曹佳
傅朋远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1
|
从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看中国北方大陆南缘古生代的油气前景 |
梁传茂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2
|
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早古生代早期造山事件 |
蔡志慧
许志琴
段向东
李化启
曹汇
黄学猛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1
|
|
13
|
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 |
张拴宏
赵越
刘建民
胡健民
宋彪
刘健
吴海
|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83
|
|
14
|
北阿尔金早古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时限:来自花岗岩的证据 |
孟令通
陈柏林
王永
孙岳
吴玉
张文高
何江涛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5
|
东南极晚新元古—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在冈瓦纳超大陆重建中的意义 |
刘晓春
赵越
刘小汉
胡健民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16
|
喜马拉雅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来自尼泊尔帕朗花岗质片麻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证据 |
王晓先
张进江
王盟
|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7
|
大别造山带北缘古生代构造-地层岩片沉积物源区及构造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 |
徐启东
欧阳建平
张本仁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8
|
北祁连早古生代俯冲杂岩带的变形特征与构造演化 |
裴先治
吴汉泉
左国朝
|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
1999 |
7
|
|
19
|
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 |
周建波
曾维顺
曹嘉麟
韩杰
郭晓丹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6
|
|
20
|
东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陆露
张延林
吴珍汉
胡道功
|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