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减蛋综合征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在双抗体夹心ELISA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蔷 李青梅 +3 位作者 金前跃 宋亚鹏 白怡霖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了制备针对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首先纯化得到重组EDSV纤维蛋白,经血凝试验(HA)鉴定纤维蛋白的血凝活性,HA效价为1∶2~7。之后将纤维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免疫4次后,小鼠血清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 为了制备针对鸡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首先纯化得到重组EDSV纤维蛋白,经血凝试验(HA)鉴定纤维蛋白的血凝活性,HA效价为1∶2~7。之后将纤维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免疫4次后,小鼠血清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效价最高达到1∶409 600,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效价最高达到1∶12 800。取效价最高免疫小鼠脾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结合iELISA和IFA检测,经过多轮亚克隆,最终成功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9G12和10E11。iELISA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的腹水效价分别为1∶128 000和1∶1 020 000;IFA效价分别为1∶2 000和1∶8 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均不能识别变性的EDSV纤维蛋白,表明二者识别纤维蛋白的构象型表位。病毒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均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为1∶2~7和1∶2~4。亚型鉴定表明,这2种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Kappa型,重链均为IgG1亚型。将基于单克隆抗体9G12和10E11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EDSV抗原,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1.7%。综上,成功筛选出9G12和10E11杂交瘤细胞株,二者分泌抗EDSV特异性抗体,且这2种抗体具有中和EDSV感染活性,可应用于EDSV的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蛋综合征病毒 纤维蛋白 中和单克隆抗体 抗体中和效价 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平颏海蛇短链神经毒素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2
作者 胡适 沈亚峰 +1 位作者 李天 雷长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2-616,共5页
目的重组表达3种平颏海蛇短链神经毒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制备全人源抗毒素单克隆抗体并评估其生物活性。方法以重组表达纯化的神经毒素蛋白作为抗原,从自主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噬菌体抗体,经序列测定确定其抗体类型后构建... 目的重组表达3种平颏海蛇短链神经毒素,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制备全人源抗毒素单克隆抗体并评估其生物活性。方法以重组表达纯化的神经毒素蛋白作为抗原,从自主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噬菌体抗体,经序列测定确定其抗体类型后构建完整抗体。利用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抗体后鉴定其抗原结合活性、生化特性及药代动力学特性。在体内验证抗体药物的抗毒素作用。结果经过4轮筛选,获得2株能同时结合3种神经毒素的噬菌体单链抗体,并将其制备成完整的抗体,进一步证实所获得的抗体可特异性结合3种抗原。2株全人源抗体均可拮抗神经毒素对昆明小鼠的致死作用。结论利用重组神经毒素和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成功获得了特异性抗平颏海蛇短链神经毒素的全人源治疗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颏海蛇 短链神经毒素 单克隆抗体 全人抗体 抗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运超 杨苏珍 +6 位作者 陈玉梅 王聚财 尚延丽 魏蔷 陈维聪 冯华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5-162,共8页
为了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单克隆抗体,采用血凝试验(HA)鉴定纯化的重组PPV VP2蛋白的活性,将重组VP2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小鼠血清的血凝抑制(HI)效价可达1∶2^(16),取免... 为了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单克隆抗体,采用血凝试验(HA)鉴定纯化的重组PPV VP2蛋白的活性,将重组VP2蛋白与弗氏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免疫3次后,小鼠血清的血凝抑制(HI)效价可达1∶2^(16),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采用有限稀释法进行多轮亚克隆,经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筛选,成功获得杂交瘤细胞株5F7和11B3,能够稳定分泌中和性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的轻链型均为Kappa,重链型分别为IgG2a和IgG2b。经ELISA和IPMA检测,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均能与重组PPV VP2蛋白和PPV病毒粒子发生特异反应,而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无交叉反应。5F7和11B3腹水针对PPV病毒反应的ELSIA效价分别为1∶10 240和1∶20 480;针对PPV感染PK15细胞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2^(11)和1∶2^(10)。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单克隆抗体5F7和11B3均不与变性的VP2蛋白发生反应,说明2株单克隆抗体均识别重组PPV VP2蛋白的构象型表位。综上,成功制备了2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PPV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VP2蛋白 中和单克隆抗体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杂交瘤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强 陆兵勋 王心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AO m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水肿组、脑水肿未治疗组、脑水肿生理盐水组、脑水肿甘露醇组与脑水肿MAO mAb组。用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的方法制成VBE模型... 目的观察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MAO mAb)对大鼠血管源性脑水肿(VBE)的治疗作用。方法7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水肿组、脑水肿未治疗组、脑水肿生理盐水组、脑水肿甘露醇组与脑水肿MAO mAb组。用腹腔注射苯肾上腺素的方法制成VBE模型,然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甘露醇或MAO mAb到大鼠腹腔,通过远红外线水分分析仪分别测定各组脑灰、白质水分含量百分比。用Evans blue (EB)测定血脑屏障(BBB)的通透性。结果MAO mAb对减少VBE大鼠脑灰、白质水分含量、降低BBB通透性均有显著效果(P<0.01 ),尤其对白质的脱水作用更显著(P<0.01),而与无脑水肿组想比无显著差异(P>0.05)。甘露醇组也可降低灰质、白质水肿,但对灰、白质无特异性差异,降低BBB通透性差。结论VBE中BBB的通透性改变与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关,MAO mAb对VBE尤其对脑白质水肿有选择性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单克隆抗体 大鼠 血管脑水肿 保护作用 生理盐水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的中和性全人源抗体制备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成华 刘玉 +2 位作者 冯健男 沈倍奋 杨光(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80-1483,1493,共5页
目的:制备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分泌蛋白肠毒素B(SEB)的中和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SEB诱发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EBILS)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OL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seb基因,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 目的:制备靶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外分泌蛋白肠毒素B(SEB)的中和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SEB诱发的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EBILS)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OL基因组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扩增seb基因,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seb,并克隆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通过Ni2+柱亲和纯化获得SEB蛋白;利用SEB诱导的小鼠SEBILS模型检测SEB活性;进一步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SEB结合的噬菌体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以测序正确的阳性克隆质粒为模板,扩增该抗体的可变区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转染至293E细胞,并利用Protein A树脂亲和纯化抗体;利用SPR检测其亲和力,通过SEBILS模型验证抗体活性。结果:获得了高纯度重组SEB蛋白,且具有很好的活性;筛选出两株全人源靶向SEB的单克隆抗体YG11-1和YG11-2,SPR结果表明YG11-1、YG11-2的亲和力相当(其KD值分别为16.59 nmol/L和21.35 nmol/L),且YG11-1和YG11-2均能有效抵抗SEB诱导的小鼠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降低小鼠的死亡率,YG11-2(200μg/只)时保护率能够达到100%。结论:本研究获得了具有良好活性的重组SEB蛋白,并制备了抗SEB两株全人源单克隆抗体,为研制SEB中毒治疗制剂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核表达 重组SEB 中和性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小鹅瘟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实验防治效果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新华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8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体。这些单抗仅与GPV反应,与其它细小病毒(CPV、FPV、PPV)和禽病毒(NDV、IBDV、DHV、DPV)均不反应。腹水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 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11株抗小鹅瘟病毒(GPV)单克隆抗体。这些单抗仅与GPV反应,与其它细小病毒(CPV、FPV、PPV)和禽病毒(NDV、IBDV、DHV、DPV)均不反应。腹水单抗的ELISA效价达10-5~10-7,琼扩沉淀效价达120~1512,鹅胚中和效价达130~1122,鹅体中和效价为154~196。GPA1和GPC5两株单抗对人工感染GPV的雏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病毒 中和 单克隆抗体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周重复给予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未导致恒河猴出现毒性反应
7
作者 周建花 桂芳 +3 位作者 张囡 敬兆飞 乐鑫 潘勇兵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1-252,共12页
目的观察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对恒河猴2周重复给药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性反应的安全剂量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0只健康恒河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目的观察重组全人源抗新型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2B11)注射液对恒河猴2周重复给药的毒性反应,确定无毒性反应的安全剂量及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与毒性之间的关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30只健康恒河猴,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溶媒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分别给予2B11100和400 mg·kg^(-1)。每隔6 d iv给药1次,2周共给药3次,停药后恢复9周。实验期间进行一般症状观察、体重、摄食量、体温、眼科检查、血压、心电图、血常规、止凝血、血液生化及电解质、尿液、系统解剖、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同时进行抗药抗体(ADA)及血药浓度检测,并分析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实验期间2B112个剂量组恒河猴一般症状、体重、摄食量、体温、眼科检查、血压、心电图、血常规、止凝血、血液生化及电解质、尿液、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测等指标均未见与受试物有关的明显改变。2B112个剂量组均未检测到ADA,血浆药物浓度变化基本一致,且与给药剂量呈正比,峰浓度之比和暴露量之比也与给药剂量呈正比,2B11注射液在体内基本呈线性动力学特征。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恒河猴2周重复iv给予2B113次是安全的,400 mg·kg^(-1)未观察到临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抗体 单克隆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 恒河猴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和O型口蹄疫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保护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国辉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0-304,共5页
本研究用微量中和试验鉴定具有中和活性的口蹄疫病毒(FMDV)单克隆抗体,进而用乳鼠保护试验在体内验证单克隆抗体对FMDV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针对Asia1型和O型FMDV的单克隆抗体3E11和8E8腹水的半数保护量(PD50)分别为1995和2371... 本研究用微量中和试验鉴定具有中和活性的口蹄疫病毒(FMDV)单克隆抗体,进而用乳鼠保护试验在体内验证单克隆抗体对FMDV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针对Asia1型和O型FMDV的单克隆抗体3E11和8E8腹水的半数保护量(PD50)分别为1995和2371;仅用8PD50单抗3E11和11PD50单抗8E8,就可完全保护乳鼠耐受致死剂量Asia1型和O型FMDV的攻击。被动免疫的乳鼠在攻毒后体重增长的百分率随单抗腹水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且随着单抗腹水浓度的升高,乳鼠的起始死亡时刻后延、终点死亡时刻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中和单克隆抗体 保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9
作者 苏瑾 张亚莉 +3 位作者 尤长宣 吴锦雅 车小燕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944-945,共2页
目的制备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BDNF纯品与酸处理后的沙门氏菌菌体(抗原:菌体为1:5)混合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结果获得3株抗BDN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B1、B2和4D1,mAb的Ig亚类均为IgG1.E... 目的制备抗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BDNF纯品与酸处理后的沙门氏菌菌体(抗原:菌体为1:5)混合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结果获得3株抗BDN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B1、B2和4D1,mAb的Ig亚类均为IgG1.ELISA间接法测定腹水mAb效价为1×10-6~1×10-5,各单抗相对亲和力结果为B2>B1>4D1.结论成功研制出抗人BDNF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BDNF在体内组织的表达及分布提供了一种工具,并为基因工程制备BDNF提供了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 抗体 单克隆 杂交瘤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治疗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10
作者 陆兵勋 王心宇 宁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365-36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脑水肿 单克隆抗体 药物疗法 磷酸酶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假病毒和假型病毒制备抗猪瘟病毒E2蛋白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景艳 尹晓磊 +5 位作者 王宜 袁丽 王超 邓宏魁 钱永华 袁克湖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为制备抗猪瘟病毒(CSFV)单克隆抗体(MAb),本实验以表达CSFV E2囊膜糖蛋白的水泡口炎假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利用间接ELISA方法和携带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HIV-luc/CSFV-E1&E2假病毒... 为制备抗猪瘟病毒(CSFV)单克隆抗体(MAb),本实验以表达CSFV E2囊膜糖蛋白的水泡口炎假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利用间接ELISA方法和携带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HIV-luc/CSFV-E1&E2假病毒系统筛选分泌中和性E2MAb的杂交瘤细胞;测定MAb亚型并纯化后,间接ELISA方法测定MAb的效价;采用western blot鉴定MAb的特异性亲和力;利用HIV-luc/CSFV-E1&E2假病毒进行体外中和试验,分析MAb抑制病毒感染的能力。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了1株分泌中和性MAb的杂交瘤细胞9C8,该MAb能与E2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且体外抑制试验中和效价大于1∶25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中和单克隆抗体 假病毒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夏玲 孙见宇 +7 位作者 殷珏 李明 周亦凭 刘云成 李万波 朱进 冯振卿 Mason Lu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39-744,共6页
目的:利用人源IgM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作为抗原免疫人IgM转基因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高通量交叉筛选技术(HTS)制备全人源抗狂犬... 目的:利用人源IgM转基因小鼠制备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以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作为抗原免疫人IgM转基因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结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高通量交叉筛选技术(HTS)制备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鉴定单抗的人源性和抗体型,间接ELISA、斑点杂交(Dot Blot)实验及Western blot检测单抗的特异性,BiaCore X-100测定单抗结合抗原的亲和力。结果: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狂犬病病毒人源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9E3和9F2。双抗体夹心ELISA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为人源性免疫球蛋白IgM型。间接ELISA、斑点杂交实验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灭活的狂犬病病毒CTN株。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株单抗均能与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特异性结合。2株单抗与狂犬病病毒CTN株抗原结合的亲和力分别为2.62×10-10mol/L、4.06×10-11mol/L。结论:筛选制备了2株特异性、高亲和力的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本研究为进一步筛选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免疫预防性中和抗体及其免疫治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IgM转基因小鼠 狂犬病病毒 全人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人源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培养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昕然 刘睿 +1 位作者 刘方堃 刘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4-739,共6页
为研究一种表达全人源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HVAB)的重组DG44细胞的培养工艺。在摇瓶培养阶段利用常见的流加和分阶段温度控制培养的方法,初步确定培养工艺。在生物反应器培养阶段,研究了不同pH范围对DG44细胞生长和单克隆抗体表达的... 为研究一种表达全人源抗VEGF165单克隆抗体(HVAB)的重组DG44细胞的培养工艺。在摇瓶培养阶段利用常见的流加和分阶段温度控制培养的方法,初步确定培养工艺。在生物反应器培养阶段,研究了不同pH范围对DG44细胞生长和单克隆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可使HVAB表达量从101 mg/L提高到654 mg/L;通过在生长中期的适当降温,使细胞终活性保持在80%以上;pH控制范围6.4~7.4更适合DG44细胞的生长和HVAB表达。反应器中的抗体表达量为526 mg/L,与对照摇瓶相比降低了11%,为之后的中试研究奠定了工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G44细胞 生物反应器 全人单克隆抗体 悬浮培养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化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如意 王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753-754,共2页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结合了免疫学和药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疾病治疗已有几十年。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的运用要特别考虑到生物药效率、耐受性、变化性和适用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结果反映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存在的一些问题:(1)鼠源性单抗容...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结合了免疫学和药理学的原理,应用于疾病治疗已有几十年。单克隆抗体在治疗中的运用要特别考虑到生物药效率、耐受性、变化性和适用性。抗体的临床应用结果反映出了单克隆抗体药物存在的一些问题:(1)鼠源性单抗容易产生人抗鼠抗体(HAMA),从而削弱其治疗的有效性:(2)由于鼠单抗是异源蛋白,在体内很快就被清除掉,并对清除抗体的器官产生损害;(3)抗体的分子量相对较大,所以抗体分子到达靶部位不足;(4)鼠源性单抗在人体中常不能有效地活化补体和Fc受体相关的效应功能,因此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这些就推动了人源性单抗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单克隆抗体 单抗 单克隆抗体药物 人抗鼠抗体 疾病治疗 生物药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猪瘟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运超 陈玉梅 +4 位作者 冯丽丽 汪磊 王聚财 陆东峰 张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120,共7页
为了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瘟病毒(CSFV)单克隆抗体,分别将CSFV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CSFV E2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免疫BABL/c小鼠,经杂交瘤细胞融合制备抗CSFV单克隆抗体,经过多轮亚克隆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筛选,成功获... 为了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瘟病毒(CSFV)单克隆抗体,分别将CSFV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纯化的CSFV E2蛋白与佐剂混合后免疫BABL/c小鼠,经杂交瘤细胞融合制备抗CSFV单克隆抗体,经过多轮亚克隆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筛选,成功获得5D1、8H7、9A1和13B2共4株能够稳定分泌抗CSF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4株单克隆抗体轻链均属于κ型,其中5D1、8H7、13B2为IgG1亚型,9A1为IgG2c亚型。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的腹水效价在2.56×10^5~1.02×10^6;IPMA效价分别为6.40×10^4、1.28×10^5、2.56×10^5、1.28×10^5;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经原核表达系统及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的CSFV E2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IPMA检测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CSF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牛流行性腹泻病毒(BVD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PCV2)均无交叉反应。病毒中和试验证实,单克隆抗体13B2具有中和活性,其中和效价为1.28×10^4。综上,成功筛选出4株能够分泌抗CSFV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单克隆抗体13B2具有中和CSFV感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蛋白 中和单克隆抗体 抗体中和效价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鼠源到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及改造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施蕾 林洁平 +3 位作者 廖淑珍 招春飞 刘华锋 潘庆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8-532,共5页
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的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的全人源单抗,新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 单克隆抗体(单抗)因其专一性、高效价、低耐药性等显著优势,已成为生物制药业行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并成功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自身免疫病和其他疾病等。从最初的鼠源性单抗发展至现今的全人源单抗,新的制备技术不断涌现,如单细胞分选和测序技术等。同时,通过改变全人源单抗的糖基化水平、优化单抗亲和力成熟技术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亲和力。目前,全人源单抗的疗效和安全性仍受到行业关注,也面临很多挑战,如何平衡在降低其免疫原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亲和力等,仍寄希望于新的技术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 单克隆抗体 糖基化 单细胞分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全人源LAG3单克隆抗体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陈 刘平 +4 位作者 于晓杰 刘剑飞 钦可为 吴成林 周丽君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9-425,共7页
目的: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探讨新型全人源LAG3单克隆抗体(LAG3 mAb)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PHA刺激Jurkat细胞模拟TIL,通过ELISA法检测Jurkat细胞的IL-2分泌水平来评估细胞活化程度,通过FCM... 目的: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探讨新型全人源LAG3单克隆抗体(LAG3 mAb)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使用PHA刺激Jurkat细胞模拟TIL,通过ELISA法检测Jurkat细胞的IL-2分泌水平来评估细胞活化程度,通过FCM、免疫荧光法和WB法检测活化后Jurkat细胞的LAG3表达水平及肿瘤细胞(胃癌HGC-27、MGC-803细胞和NSCLC A549细胞)中LAG3配体MHCⅡ类分子(MHC-Ⅱ)的表达水平。构建活化的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CCK-8法评估在不同效靶比时LAG3+Jurka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效率及抗LAG3 mAb对杀伤效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的分泌水平。结果:2μg/mL PHA刺激48 h对Jurkat细胞无明显毒性(P>0.05),且能够活化Jurkat细胞使其分泌IL-2(P<0.01)并诱导LAG3表达(P<0.01),获得活化的LAG3+Jurkat细胞。MGC-803和A549细胞显著表达MHC-Ⅱ(P<0.01),但HGC-27细胞不表达(P>0.05)。选用效靶比10∶1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共培养模型,抗LAG3 mAb能够有效增强Jurkat细胞对两种MHC-Ⅱ+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均P<0.05),并且MHC-Ⅱ+靶细胞组共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成功构建LAG3+Jurkat细胞与肿瘤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抗LAG3 mAb可能通过阻断LAG3/MHC-Ⅱ相互作用提高LAG3+Jurkat细胞对肿瘤细胞MGC-803和A549的杀伤作用,并且该作用可能与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IL-2、IL-10和TNF-α分泌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细胞 JURKAT细胞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全人单克隆抗体 MHCⅡ类分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成功搭建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平台并获得新冠病毒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1
18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近日,我校免疫研究中心金艾顺教授团队成功搭建抗体快速筛选技术平台并获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这一突破为后续进一步筛选新冠病毒中和性抗体提供了关键核心技术平台。
关键词 快速筛选 免疫研究 全人单克隆抗体 关键核心技术 病毒 SARS-COV 搭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毒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
19
作者 松下修三 丁玉强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1期113-114,共2页
自1985年报告HIV感染患者血清中存在阻止艾滋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以来,对其确切的作用尚不清楚。中和抗体的作用靶点是HIV被膜蛋白gp120,其通过病毒表面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gp41的中介作用,在病毒的病原性和感染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自1985年报告HIV感染患者血清中存在阻止艾滋病毒感染的中和抗体以来,对其确切的作用尚不清楚。中和抗体的作用靶点是HIV被膜蛋白gp120,其通过病毒表面或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gp41的中介作用,在病毒的病原性和感染性上起着重要作用。作者已制备出与gp120反应的HI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本文对其性质和今后应用做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中和单克隆抗体 制备 HIV被膜蛋白 GP1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与鉴定
20
作者 赵刚 范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157-1159,共3页
目的:获得抗癌胚抗原(CEA)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特殊的5轮筛选法(逐轮降低抗原包被量,严格洗脱条件),以固相化的人源CEA抗原淘筛本室构建的人源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库。获得有特异结合活性的CEA噬菌体抗体,酶切鉴定插入的抗体基因... 目的:获得抗癌胚抗原(CEA)的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特殊的5轮筛选法(逐轮降低抗原包被量,严格洗脱条件),以固相化的人源CEA抗原淘筛本室构建的人源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库。获得有特异结合活性的CEA噬菌体抗体,酶切鉴定插入的抗体基因。切去噬菌粒上衣壳蛋白gⅢ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抗CEA抗体Fab段,ELISA、Western blot检测抗体免疫学活性,测序分析抗体基因。结果:筛选出4株与CEA抗原特异结合而与BSA、HBsAg无交叉结合反应的噬菌体抗体。切去gⅢ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可溶性抗体Fab段,表达量在细菌培养液上清和细菌裂解液中无统计学意义。可溶性抗体与人CEA抗原有特异结合活性,与BSA、HBsAg无交叉结合反应。Western blot显示在略大于相对分子质量(Mr)45000处有一明显条带,与Mr48000的Fab大小一致。DNA测序分析表明Fab段VH属于IgGVH3基因家族,VL属于Vκ1基因家族。结论:抗CEA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和人源抗CEAmAb的制备,为CEA阳性表达肿瘤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 癌胚抗原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