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原大学校史》序言
- 1
-
-
作者
熊复
-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1-4,共4页
-
文摘
现代青年一代恐怕没有人知道,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一个中原大学。它产生于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开始是一个“抗大”式的短期训练的学校,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较大规模的正规化的大学。它的历史虽然只有五年,却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华中师范大学作为中原大学的后继者,经过数年的努力编成《中原大学校史》,这是做了一件不忘前人、有益后人的好事。当我写这篇序言的时候,回忆把我带回三十七年前的一九四八年。那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第二年,又是开始战略决战的第一年。在战略反攻的最后阶段,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刘邓大军解放了豫东南、鄂东、皖西的广大地区。
-
关键词
大学校长
战略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
中原解放区
中国革命
革命教育
中原地区
中原野战军
短期训练
历史上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之形成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姚杰
-
机构
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2-46,共5页
-
文摘
将帅协谋,在战略指导和战役指挥上坚定地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淮海战役能够取得辉煌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方针的形成问题上。随着淮海战役的逐步展开,打黄维兵团这一方针的确立,在中央军委、毛泽东与淮海总前委和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之间,有一个研究商榷、集中决策的过程。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折,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超过国民党军,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了国民党军。根据形势的这一变化,毛泽东于11月7日20时,即淮海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向华东、中原野战军首长发出了一份电报。值得指出的是,这份电报除提出华野、中野在淮海战役的第一仗中应力争歼敌二十一二个师外,还初步提出了扩大战役规模的总体设想和首次提出了打黄维兵团的问题。
-
关键词
黄维兵团
毛泽东
淮海战役
中央军委
总前委
中原野战军
民主集中制
电报
邓小平
作战方针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刘邓大军与茶的小故事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汪从元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4期199-199,共1页
-
-
关键词
刘邓大军
大别山区
挺进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人民子弟兵
警卫员
大别山根据地
中原野战军
解放战争
-
分类号
I277.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朱老总的千里秘行
- 4
-
-
作者
陈随源
-
机构
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45-48,共4页
-
文摘
在中外战史上,总司令离开司令部,穿过敌占区的千里秘行恐怕极为少见。而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朱德总司令为了歼灭敌人之有生力量,加速解放全国的进程,却有这么一次千里秘行。
-
关键词
总司
朱德
华东野战军
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吉普车
中原野战军
解放军
部队建设
粟裕
-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电视剧《飞兵襄阳》
- 5
-
-
作者
钱毅
-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4-24,共1页
-
文摘
六集电视连续剧《飞兵襄阳》以富有新意的创作手法和气势恢宏的纪实风格,展示了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所属的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与陕南军区部队、桐柏军区部队协同作战,在刘邓首长的指挥下,一举攻克国民党所谓的“襄阳钢铁防线”。
-
关键词
电视剧
国民党
创作手法
中原野战军
襄阳
第六纵队
刘邓大军
电影制片厂
纪实风格
协同作战
-
分类号
J97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