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取样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保印 周秀梅 张启翔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5,共6页
以400个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了其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策略,包括分组、总体取样比例的确定及取样策略的选择,以获得最佳的核心种质。结果表明:构建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的适宜总体取样比例为15%,分组宜按花... 以400个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为基本数据,研究了其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策略,包括分组、总体取样比例的确定及取样策略的选择,以获得最佳的核心种质。结果表明:构建中原牡丹品种核心种质的适宜总体取样比例为15%,分组宜按花型分组为好,组内按平方根比例策略确定取样量,采用类平均法聚类抽样优于其他聚类法和随机法。对按最佳方案获得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测,检测结果能很好地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品种 核心种质 取样方法 秩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牡丹品种初级核心种质构建与代表性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保印 周秀梅 张启翔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7-221,共5页
以400个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为基本数据,采用花型分组,组内按平方根比例策略确定取样量,并使用类平均聚类法取样,获得了中原牡丹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其取样比例占总体样本的30%。经检测,初级核心种质与总体种质的31个性状中... 以400个中原牡丹品种的形态学和农艺学性状为基本数据,采用花型分组,组内按平方根比例策略确定取样量,并使用类平均聚类法取样,获得了中原牡丹品种初级核心种质,其取样比例占总体样本的30%。经检测,初级核心种质与总体种质的31个性状中仅花期1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初级核心种质多样性指数对总体种质的代表性达99.20%,表型保留比例达到了100%。表明,这个包含120个样本的初级核心种质能在表型性状上很好地代表总体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品种 初级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构建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牡丹品种可推广地区及相关栽培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孝庆 索志立 +15 位作者 赵建朋 赵孝崇 赵弟占 刘爱青 孙文海 孙景玉 孙学良 孙朋 张会金 张治明 唐绂宸 陈富飞 陈富慧 蔡芳 姚娟 苏卫忠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5,共45页
中原牡丹品种群是中国最大的牡丹栽培品种群之一。该品种群在植株数量和品种数量方面都是推广最多的牡丹品种,最适宜在温带地区引种栽培。根据土壤特征、气候条件以及1500多年来品种推广和引种栽培经验及成果积累,文中分析和讨论了中原... 中原牡丹品种群是中国最大的牡丹栽培品种群之一。该品种群在植株数量和品种数量方面都是推广最多的牡丹品种,最适宜在温带地区引种栽培。根据土壤特征、气候条件以及1500多年来品种推广和引种栽培经验及成果积累,文中分析和讨论了中原牡丹品种在牡丹产区的生长情况以及在可引种地区的相关栽培技术措施,并就全国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品种 全国推广 相关栽培技术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牡丹品种群树状牡丹品种筛选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若晗 王晓晖 +3 位作者 张焕玲 丁建兰 姚俊巧 梁长安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2期66-71,共6页
在建立树状专用品种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选取生长势、萌枝力、花色、花态等1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74个常见的中原品种群栽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姚黄、春红娇艳、景玉、春柳、香玉、首案红等品种得分较高,适宜作为培育树... 在建立树状专用品种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选取生长势、萌枝力、花色、花态等1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74个常见的中原品种群栽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姚黄、春红娇艳、景玉、春柳、香玉、首案红等品种得分较高,适宜作为培育树状牡丹的专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品种 树状牡丹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牡丹不同品种花期与其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桂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8562-8563,8578,共3页
[目的]汇集和研究牡丹种质资源,研究牡丹花期与其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较法分析收集到的牡丹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采用数量分类法进行品种分类。[结果]从种质资源圃的818个牡丹品种中鉴定出576个,其中早花品种58个,中花品种... [目的]汇集和研究牡丹种质资源,研究牡丹花期与其其他生物学性状的关系。[方法]采用比较法分析收集到的牡丹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采用数量分类法进行品种分类。[结果]从种质资源圃的818个牡丹品种中鉴定出576个,其中早花品种58个,中花品种400个,晚花品种118个。早、中、晚品种的花色均以红色系、紫红色系为主。早花品种的花型以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居多,株型以半开张型为主,叶型分布较均匀,多数生长势较强;中花品种的花型以皇冠型、绣球型居多,株型以半开张、直立型为主,叶型以中形长、圆叶型为主,生长势以中等为主;晚花品种的花型以皇冠型、绣球型为主,株型以半开张型为主,叶型以中形长叶型较多,生长势有弱化的趋势。[结论]解决了"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现象,明确了牡丹不同品种花期与花色、花型、花态、株型、叶型、生长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 中原牡丹品种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牡丹品种的花期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富慧 索志立 +5 位作者 赵孝庆 陈德忠 姚涓 苏卫忠 张治明 陈富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5-61,共7页
于1999~2001年对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引种定植的中原牡丹品种(68个)及兰州和平牡丹园栽培的西北紫斑牡丹品种(16个)进行定点、定株连年花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原牡丹品种在北京的群体始花期为4月18~20日,群体末花期为5月9~18日,花期持... 于1999~2001年对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引种定植的中原牡丹品种(68个)及兰州和平牡丹园栽培的西北紫斑牡丹品种(16个)进行定点、定株连年花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原牡丹品种在北京的群体始花期为4月18~20日,群体末花期为5月9~18日,花期持续22~28 d,开花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为16.5~26.1℃.西北紫斑牡丹品种在兰州榆中县原产地的群体始花期为5月3~6日,群体末花期为5月23日~6月3日,花期持续21~28d,开花期间的日平均气温为11.3~15.3℃.两个品种群的群体自然花期累计延续35~45 d.受春季开花前气候条件的影响,群体始花期通常可能出现3~5 d的提前或推后,但是,在品种群间和年度间,未发现群体开花过程式样有明显差异.花期的长短在品种间、个体间以及年度间存在差异.针对花期研究以及牡丹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品种 西北紫斑牡丹品种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中原牡丹在哈尔滨地区的抗寒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任丽 岳桦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通过低温胁迫处理哈尔滨地区的中原牡丹品种‘豆绿’、‘洛阳红’、‘首案红’和‘姚黄’,分别测定4个品种根、枝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得出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观察了根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低温胁迫... 通过低温胁迫处理哈尔滨地区的中原牡丹品种‘豆绿’、‘洛阳红’、‘首案红’和‘姚黄’,分别测定4个品种根、枝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得出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并观察了根部解剖结构。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豆绿’抗寒性最强,‘洛阳红’抗寒性最弱。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四者显著相关。根部解剖结构自外而内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根部组织切片显示出深度休眠期与生长期相比,韧皮部中淀粉粒增加较多,与植物抗寒有一定关系。该研究可为中原牡丹在寒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牡丹品种 抗寒 生理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新品种蓝熙
8
作者 康晓飞 刘玉梅 +2 位作者 王波 李霞 赵春雷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8期32-32,共1页
蓝熙是采用中原牡丹品种“青翠兰”与日系品种“镰田藤”杂交育成的牡丹新品种,2022年获得了美国牡丹芍药协会颁发的国际登录认证证书。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中等高,生长势强,直立性好,当年生枝条可长达60厘米。叶片肥厚,新叶红绿色,... 蓝熙是采用中原牡丹品种“青翠兰”与日系品种“镰田藤”杂交育成的牡丹新品种,2022年获得了美国牡丹芍药协会颁发的国际登录认证证书。1.特征特性。该品种植株中等高,生长势强,直立性好,当年生枝条可长达60厘米。叶片肥厚,新叶红绿色,花期叶片有红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年生枝条 特征特性 国际登录 生长势 牡丹品种 直立性 中原牡丹品种 牡丹芍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