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草及稻草循环利用后的废弃物还田效益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彭志红 李明德 +3 位作者 蔡立湘 聂军 廖育林 刘琼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83-687,共5页
本文针对中南丘陵水稻产区农田稻草经过稻草直接还田(鲜稻草)、稻草过腹还田(新鲜牛粪)、稻草栽培食用菌后还田(新鲜菌渣)、稻草产沼气后还田(新鲜沼渣)等几种主要的循环利用方式后的废弃物还田,结合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基本理化... 本文针对中南丘陵水稻产区农田稻草经过稻草直接还田(鲜稻草)、稻草过腹还田(新鲜牛粪)、稻草栽培食用菌后还田(新鲜菌渣)、稻草产沼气后还田(新鲜沼渣)等几种主要的循环利用方式后的废弃物还田,结合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基本理化性状影响的研究,以期寻找一种既能达到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并达到水稻丰产的目的。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常规的化肥施用,几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加化肥配施均有利于土壤有机质(1.71%~6.98%),碱解氮(4.30%~15.05%),有效磷(11.22%~21.43%)等养分的提高;增加了土壤团聚体R0.25(干筛6.60%~8.74%,湿筛2.64%~45.06%)、平均质量直径(干筛26.91%~52.69%,湿筛4.55%~32.73%)及几何平均直径(干筛17.88%~35.56%,湿筛3.08%~6.15%);在产量方面,虽较常规施肥有所下降,但经济效益却是增加的,较常规施肥增收75.6元·hm-2到1057.0元·hm-2,其中沼渣还田的增益率最高达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南丘陵地区 稻草 有机废弃物 循环利用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