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棉籽粕和发酵棉籽粕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杨霞 叶金云 +3 位作者 张易祥 吴成龙 刘沛 王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83-69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棉籽粕(CSM)和发酵棉籽粕(FCSM)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0.56±0.04)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660只,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 本试验旨在研究普通棉籽粕(CSM)和发酵棉籽粕(FCSM)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均重为(0.56±0.04)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660只,随机分成11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配制CSM添加量分别为0、8.0%、16.0%、24.0%、32.0%、40.0%(分别记为CSM0、CSM8、CSM16、CSM24、CSM32、CSM40组)和FCSM添加量分别为8.0%、16.0%、24.0%、32.0%、47.5%(分别记为FCSM8、FCSM16、FCSM24、FCSM32、FCSM47.5组)的11种等氮(粗蛋白质,38.39%)等能(总能,19.18 M J/kg)试验饲料。试验期为6周。结果表明:CSM8、CSM16、FCSM8、FCSM16、FCSM24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与对照组(CSM0组)差异不显著(P>0.05)。CSM8、FCSM8、FCSM16、FCSM24组的全蟹粗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CSM添加量超过16%或FCSM添加量超过24%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和全蟹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水平的CSM和FCSM替代鱼粉对全蟹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随着CSM或FCSM替代水平的升高,肝胰腺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逐渐下降,而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替代水平下,FCSM组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高于CSM组,而FCSM组的纤维素酶活性则显著低于CSM组(P<0.05)。由此得出,作为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鱼粉的替代蛋白质源时,CSM的适宜添加量为16%,FCSM的适宜添加量为24%。此外,相同替代水平下FCSM的替代效果好于C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普通棉籽粕 发酵棉籽粕 生长性能 体成分 消化酶活性 juvenile Chinese mitten crab ( ERIOCHEIR sinen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蟹维生素C营养需求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立侨 艾春香 +2 位作者 温小波 刘晓玲 江洪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在每100g等氮、等能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800,1000mg维生素C(Vc)多聚磷酸酯(LAPP),用这样配制成的试验饲料饲喂已淡化5d的河蟹大眼幼体及后续幼蟹25d,探讨Vc对大眼幼体和幼蟹生长、存活、蜕壳频率及抗逆性的影响,... 在每100g等氮、等能纯化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800,1000mg维生素C(Vc)多聚磷酸酯(LAPP),用这样配制成的试验饲料饲喂已淡化5d的河蟹大眼幼体及后续幼蟹25d,探讨Vc对大眼幼体和幼蟹生长、存活、蜕壳频率及抗逆性的影响,同时探明幼蟹对Vc的适宜需求量,结果表明,饲料Vc添加量为100-400mg/100g时,可以保证幼蟹正常生长、存活和蜕皮,尤其以投喂添加Vc200mg/100g(C2组)和400mg/100g(C3组)饲料的Ⅲ期幼蟹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较高,其中C2组(上述各指标值)分别为516.18%,62.83%,2.58,C3组分别为458.89%,66.17%,2.61;饲料中缺少Vc时(如C0组),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最低,分别为265.31%,26.67%和2.26.饲料中Vc的添加量达到800mg/100g(C4)和1000mg/100g(C5)时,幼蟹的蜕皮反而受到抑制,平均蜕皮频率降低,蜕皮周期延长,且存活率降低,到Ⅲ期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平均蜕皮频率在C4组分别为355.7%,31.33%,2.39,在C5组分别为307.53%,28.56%,2.19.此外,各处理组幼蟹对抗逆性影响的试验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饲料中添加Vc能提高幼蟹的耐低氧能力和耐pH突变能力,而对耐盐度突变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为保持幼蟹良好生产性能,饲料中添加的Vc应为200-400mg/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维生素C 营养需求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饲频率和饵料种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洪宇 吴立新 +3 位作者 陈炜 阿荣 李滑滑 李雪志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480,共6页
在水温18~22℃下,研究了不同投饲频率(1次/d、2次/d和3次/d)和饵料种类(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4.96 g±0.08 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8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中华绒螯蟹幼... 在水温18~22℃下,研究了不同投饲频率(1次/d、2次/d和3次/d)和饵料种类(鲜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4.96 g±0.08 g)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共进行48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增加(P>0.05);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成活率、蜕壳率均高于鲜杂鱼组;投饲频率相同时,配合饲料组幼蟹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各组饲料转化效率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各组幼蟹的体成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种类和投饲频率对幼蟹体成分无交互作用(P>0.05);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鲜杂鱼组幼蟹的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逐渐降低,代谢能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而配合饲料组幼蟹则与其呈相反态势;各组幼蟹的排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下降,配合饲料组排粪能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鲜杂鱼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的适宜投饲频率为2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投饲频率 饵料种类 生长 能量收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_6的适宜需求量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玥 孙新瑾 +2 位作者 陈立侨 李二超 叶金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55,共9页
试验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了维生素B6含量分别为0,10,30,60,100,150,200和400mg/kg的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静水系统中投喂体重为(2.12±0.56)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6对中华绒螯蟹的... 试验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了维生素B6含量分别为0,10,30,60,100,150,200和400mg/kg的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静水系统中投喂体重为(2.12±0.56)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B6对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增重率、体水分和灰分含量等均没有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6能够显著提高幼蟹蛋白利用率、体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由0~100mg/kg升高时,蛋白利用率随之显著提高.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蛋白质利用率相似,其中维生素B6添加量为100mg/kg的处理组,幼蟹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0mg/kg维生素B6添加组.幼蟹肝胰腺中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力先随着维生素&添加量升高而增强,添加100mg/kg维生素B6的试验组,幼蟹的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根据各处理组中华绒螯蟹对饲料蛋白的利用率和肝胰腺谷丙转氨酶活力与饲料中维生素B6的关系,采用折线回归法计算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6的最适需求量为81.675~85.740mg/kg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维生素B6 营养需求 生长 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幼蟹温度选择与偏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永进 周彦锋 徐东坡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2-837,共6页
研究通过利用自动化的电子穿梭系统研究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行为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进行了Ⅰ组8℃和14℃实验组、Ⅱ组14℃和21℃实验组、Ⅲ组21℃和28℃实验组、Ⅳ组28℃和35℃实验组共4个实验组。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最... 研究通过利用自动化的电子穿梭系统研究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幼蟹的行为参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进行了Ⅰ组8℃和14℃实验组、Ⅱ组14℃和21℃实验组、Ⅲ组21℃和28℃实验组、Ⅳ组28℃和35℃实验组共4个实验组。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最佳偏好温度在28℃。幼蟹会加速逃离不适温度区域,且偏离温度越高游泳速率越高,温度和游泳速率拟合方程:y=0.0027x^(2)-0.1045x+1.5875, R^(2)=0.8615,昼夜(P>0.05)和雌雄性别(P>0.05)差异对温度的偏好选择未见明显影响。研究为中华绒螯蟹养殖、利用及野外环境下种群保护与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 温度 雌雄 昼夜 游泳速率 时间占比 中华绒螯蟹幼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生态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与性腺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应森 陈民 李小进 《渔业现代化》 1999年第6期10-12,9,共4页
本文报道了稻田生态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与性腺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和性腺发育速度明显下降、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水温、营养与密度对幼蟹的性腺发育有直接影响。稻田的主要理化因... 本文报道了稻田生态条件下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与性腺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调控饲养条件下、幼蟹生长和性腺发育速度明显下降、幼蟹个体生长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水温、营养与密度对幼蟹的性腺发育有直接影响。稻田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养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中华绒螯蟹幼蟹 生长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鱼粉用量及添加酵母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幼蟹蜕壳及蟹体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春燕 姚杰宝 +3 位作者 黄旭雄 陆锦天 罗词兴 王成辉 《中国水产》 2013年第11期58-61,共4页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蟹类,俗称河蟹、毛蟹,是一种洄游性甲壳类水生动物,食性较广,贪食好斗,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我国河蟹养...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蟹类,俗称河蟹、毛蟹,是一种洄游性甲壳类水生动物,食性较广,贪食好斗,以水生植物、底栖动物、有机碎屑及动物尸体为食。中华绒螯蟹营养丰富、肉味鲜美、风味独特,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我国河蟹养殖业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成功突破了河蟹人工育苗的技术难题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已逐渐形成了规模化的人工养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氨基酸组成 酵母提取物 养殖业 游离 蜕壳 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朱筛成 龙晓文 +5 位作者 向朝林 张金彪 邓登 周永昌 成永旭 吴旭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3-92,共10页
文章研究了复合蛋白源替代饲料中不同水平(0%、16.67%、33.33%、50%和66.67%,分别记为饲料1~#~5~#)的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成活、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鱼粉替代水平增加,幼蟹终末体质... 文章研究了复合蛋白源替代饲料中不同水平(0%、16.67%、33.33%、50%和66.67%,分别记为饲料1~#~5~#)的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成活、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鱼粉替代水平增加,幼蟹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组最高(P<0.05);2)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均为4~#组最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1~#组最高(P<0.05);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力在5~#组最高,甘油三酯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以4~#组最高,而丙二醛含量在2~#组最高(P<0.05);3) 1~#组躯体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组最高(P<0.05)。躯体半胱氨酸含量在4~#组最高,而其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均在2~#组最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过高的鱼粉替代水平(33%~67%)会降低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和躯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生理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建议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为1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鱼粉替代 复合蛋白源 生长性能 生理代谢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优质中华绒螯蟹幼蟹过程中预防与控制病害的用药原则
9
作者 潘志辉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56,共2页
为了提高幼蟹质量、产量和规格,就必须加强幼蟹病害预防与控制工作。健壮的体质、良好的水质、优良的栖息环境等一系列的因素都可以预防与控制幼蟹病害,但合理地使用药物仍然是幼蟹培育过程中预防与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病害预防 控制工作 培育 用药原则 优质 栖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不同饵料对越冬后再摄食至第一次蜕壳前中华绒螯蟹幼蟹能量密度和营养积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福辰 王春 +1 位作者 马明君 成永旭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2期76-80,共5页
以3种不同饵料饲喂越冬后再摄食至第一次蜕壳前的中华绒螯蟹幼蟹,测试全个体能量密度、肝胰腺总脂和粗蛋白含量、肌肉总脂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个体能量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且配合饲料组幼蟹再摄食早期显著高于再摄食前和临... 以3种不同饵料饲喂越冬后再摄食至第一次蜕壳前的中华绒螯蟹幼蟹,测试全个体能量密度、肝胰腺总脂和粗蛋白含量、肌肉总脂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个体能量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且配合饲料组幼蟹再摄食早期显著高于再摄食前和临近蜕壳前(P<0.05);临近蜕壳前与再摄食前的能量密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规格幼蟹的能量密度始终高于小规格幼蟹,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饵料组同规格幼蟹的能量密度,玉米组高于鲫鱼肉组和饲料组,且大规格差异显著(P<0.05)。肝胰腺总脂和粗蛋白含量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小规格幼蟹肌肉总脂和粗蛋白均呈显著下降走势(P<0.05),而大规格幼蟹肌肉总脂无显著变化(P>0.05),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越冬后再摄食 能量密度 营养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棉籽粕替代豆粕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庞栋 戚常乐 叶金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38-6649,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棉籽粕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豆粕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淋巴生化指标、肝胰腺抗氧化指标、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的影响。以发酵棉籽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80%的豆粕,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棉籽粕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豆粕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血淋巴生化指标、肝胰腺抗氧化指标、肠道组织结构与菌群的影响。以发酵棉籽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20%、40%、60%、80%的豆粕,配制5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FCM0(作为对照)、FCM20、FCM40、FCM60和FCM80,饲喂初始体重为(0.38±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8周。结果显示:发酵棉籽粕替代不同比例豆粕对幼蟹的成活率、增重率以及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FCM40组肝胰腺指数最高,显著高于FCM0和FCM80组(P<0.05)。发酵棉籽粕替代不同比例豆粕对全蟹水分、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FCM60组血淋巴中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淋巴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替代组(FCM20、FCM40、FCM60和FCM80组)幼蟹肝胰腺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升高(P<0.05),FCM60和FCM80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FCM80组幼蟹肠道组织结构出现明显损伤。发酵棉籽粕替代40%的豆粕不会对幼蟹肠道菌群α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P>0.05),不会改变肠道主要菌群结构。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发酵棉籽粕替代20%~80%的豆粕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以替代比例为20%时生长性能较好;以肝胰腺和肠道健康为评价指标,发酵棉籽粕替代豆粕比例不宜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发酵棉籽粕 豆粕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肠道组织结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温对个体养殖系统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务堂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6期26-27,共2页
为了研究不同水温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率的影响,选用“江海21”中华绒螯蟹幼蟹(7.5~14.5 g/只)为试验对象,采用自动控温循环水封闭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设置4个温度组,分别为10℃、16℃、22℃、28℃,每个组别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 为了研究不同水温条件下对中华绒螯蟹幼蟹摄食率的影响,选用“江海21”中华绒螯蟹幼蟹(7.5~14.5 g/只)为试验对象,采用自动控温循环水封闭的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设置4个温度组,分别为10℃、16℃、22℃、28℃,每个组别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3个重复,试验为期140 d,试验过程记录饲料的饲喂量;结果发现温度3组的中华绒螯蟹摄食量、日均摄食量和日均摄食率极显著的高于温度1组和温度4组(P<0.01);温度3组和温度2组的中华绒螯蟹摄食量、日均摄食量和日均摄食率存在显著差异,温度3组的显著高于温度2组(P<0.05);说明22℃的温度饲养的华绒螯蟹摄食率最佳,其次为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 中华绒螯蟹幼蟹 摄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一龄幼蟹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雪婷 李晓东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10期6-11,共6页
为比较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之间的差异,选取育种群体中的2种家系,测量了其概略养分、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红壳蟹家系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青壳蟹家系(P<0.05),其他常规成分无显著差异。... 为比较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幼蟹营养成分与营养价值之间的差异,选取育种群体中的2种家系,测量了其概略养分、氨基酸组成与含量和矿物元素含量。结果显示,红壳蟹家系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青壳蟹家系(P<0.05),其他常规成分无显著差异。试验测定了17种氨基酸含量,红壳蟹家系幼蟹谷氨酸含量较高,为2.13%,胱氨酸含量最低,为0.17%。青壳蟹家系幼蟹的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红壳蟹家系(P<0.05)。2种家系幼蟹的丙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红壳蟹家系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青壳蟹家系。2种家系幼蟹肌肉的4种常量元素没有显著差异,微量元素中铁、锰、铜、锌、硒和铅含量差异不显著。提出,红壳蟹家系幼蟹营养价值高于青壳蟹家系幼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幼蟹 青壳家系 红壳家系 概略养分 氨基酸 矿物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