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根剂对中华红叶杨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鸿雁 杨留成 杨艳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15-2817,共3页
以当地黏壤土为基质、以半木质化的中华红叶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Zhonghuahongye)幼嫩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根剂对中华红叶杨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剂国繁2号、ABT1号和ABT6号均对中华红叶杨嫩枝扦插生根有... 以当地黏壤土为基质、以半木质化的中华红叶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Zhonghuahongye)幼嫩枝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根剂对中华红叶杨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剂国繁2号、ABT1号和ABT6号均对中华红叶杨嫩枝扦插生根有促进作用,以国繁2号的效果最好,其适宜的处理浓度是1600mg/L、浸泡时间为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生根剂 嫩枝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在成都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被引量:5
2
作者 易培军 张锡九 +1 位作者 李大明 王莉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98-102,共5页
在成都地区对中华红叶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利用扦插穗条进行育苗研究,并观察其物候周期,总结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记录其观赏性状特点。引种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在成都地区全年叶色观赏期长达9个月,生长较为迅速,至栽培第3年,中红杨在河滩... 在成都地区对中华红叶杨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利用扦插穗条进行育苗研究,并观察其物候周期,总结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记录其观赏性状特点。引种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在成都地区全年叶色观赏期长达9个月,生长较为迅速,至栽培第3年,中红杨在河滩地栽培时胸径可达10.22 cm,株高可达975 cm,冠幅达295 cm,对病虫害、水涝和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具有较高抗性,很适合在成都地区园林绿化中推广栽培,以丰富当地园林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成都 引种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两省意大利杨和中华红叶杨白粉病的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桂华 李德伟 席刚俊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2011~2012年通过对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害的调查,采集病原标本进行了室内切片鉴定,描述了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分析了寄主及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引起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杨球针壳,该菌为害I-69杨、I... 2011~2012年通过对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害的调查,采集病原标本进行了室内切片鉴定,描述了症状及病原菌的形态,分析了寄主及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引起苏鲁两省杨树白粉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杨球针壳,该菌为害I-69杨、I-72杨、I-107杨、NL895杨和中华红叶杨属首次报道。杨球针壳能寄生在多种杨树上,严重时引起杨树提前落叶;同时发现,杨球针壳、落叶松杨叶锈菌的夏孢子阶段和杨盘二孢菌3种病原菌同时生长在同一张杨树叶片上,引起3种类型的病害症状,这种现象也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 中华红叶杨 白粉病 症状 病原菌 形态 寄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地区中华红叶杨常见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莉 李大明 +1 位作者 张锡九 易培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通过成都地区中华红叶杨的引种栽培试验,总结出其常见病虫害类型,并针对不同病虫害类型探讨了相关防治技术,以为其他地区引种和培育中华红叶杨壮苗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基础。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病虫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中不同因素对中华红叶杨外植体褐变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树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46,共3页
中华红叶杨外植体在固体培养过程中褐变严重,因此针对培养基的pH值、无机盐浓度、培养基硬度、蔗糖浓度及活性炭添加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pH值范N(5.0—6.5)内,pH值越低,褐化率越低;无机盐浓度低,褐化率低;在琼脂浓度... 中华红叶杨外植体在固体培养过程中褐变严重,因此针对培养基的pH值、无机盐浓度、培养基硬度、蔗糖浓度及活性炭添加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pH值范N(5.0—6.5)内,pH值越低,褐化率越低;无机盐浓度低,褐化率低;在琼脂浓度为5.0~6.5g/L时,琼脂浓度越高,培养基越硬,褐化率越低;低蔗糖浓度有利于降低褐化率;活性炭对褐化率的影响与添加量有关,适宜的添加量有利于降低褐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外植体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留成 张艳枝 李敬 《河北林果研究》 2009年第1期14-16,共3页
分析了不同的嫁接方法,解绑时间、不同的杨树品种做砧木对中华红叶杨嫁接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对嫁接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对苗木成活后加粗生长影响较大,而不同的嫁接方法和不同的解绑时间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有显著影响。... 分析了不同的嫁接方法,解绑时间、不同的杨树品种做砧木对中华红叶杨嫁接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砧木对嫁接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对苗木成活后加粗生长影响较大,而不同的嫁接方法和不同的解绑时间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有显著影响。带木质部嵌芽最适宜的解绑时间为嫁接后70d左右;T字形芽按最适宜的解绑时间为嫁接后40~50d。最适宜做中华红叶杨砧木的首选品种为2025杨。该研究为驻马店市提高中华红叶杨苗木嫁接成活率和保证苗木正常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育苗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对镉的富集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焦韵秋 葛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202-203,共2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对中华红叶杨生长的影响以及杨树对镉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镉浓度100-500μmoL/L对中华红叶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华红叶杨对镉的富集作用表现在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镉主要积累在根部...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对中华红叶杨生长的影响以及杨树对镉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镉浓度100-500μmoL/L对中华红叶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华红叶杨对镉的富集作用表现在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镉主要积累在根部;幼叶中的富集量高于老叶;杨树各部位镉的富集水平为:树皮〉茎〉木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胁迫 中华红叶杨 生长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及其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汤举红 《农技服务》 2007年第11期97-98,共2页
简要介绍了彩叶植物中华红叶杨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华红叶杨的生产与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园林 彩叶植物 中华红叶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幼林施肥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勇 简霁 +5 位作者 李永虎 蔡小虎 王宇 王丽 闵安民 李红霞 《四川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成都市新都区灰色潮土上采用完全设计和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中华红叶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养分元素肥料施用效果K>N>P,肥料配合施用效果N+P+K>N+K>N+P、P+K,适宜的施肥配方为尿素150 g·株-1+过磷酸钙220 g... 在成都市新都区灰色潮土上采用完全设计和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中华红叶杨幼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单一养分元素肥料施用效果K>N>P,肥料配合施用效果N+P+K>N+K>N+P、P+K,适宜的施肥配方为尿素150 g·株-1+过磷酸钙220 g·株-1+硫酸钾75 g·株-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幼龄林 施肥配方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生物学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朱延林 王新建 +3 位作者 程相军 张秋娟 何威 沈植国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9-12,共4页
通过对中华红叶杨的叶色、物候、繁殖以及光合特性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与2025杨具有类同的形态特征和物候期,中华红叶杨在不同的季节叶片呈现不同的红色,并且季相变化明显,表现稳定;嫁接繁殖以2025杨作为砧木成活率最高,生长... 通过对中华红叶杨的叶色、物候、繁殖以及光合特性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与2025杨具有类同的形态特征和物候期,中华红叶杨在不同的季节叶片呈现不同的红色,并且季相变化明显,表现稳定;嫁接繁殖以2025杨作为砧木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最大;中华红叶杨和2025杨的光合作用、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且同步波动;2025杨的叶面积明显大于中华红叶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性状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印道胜 徐华贵 +1 位作者 刘爱忠 姚文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07年第3期23-25,共3页
分析了GGR浓度、多菌灵浓度、扦插时间、扦插基质和枝条类型等对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的影响,并对上述5种因子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GGR浓度、扦插时间、扦插基质和枝条类型对中华红叶杨扦插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多菌灵浓度对扦插成活... 分析了GGR浓度、多菌灵浓度、扦插时间、扦插基质和枝条类型等对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的影响,并对上述5种因子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GGR浓度、扦插时间、扦插基质和枝条类型对中华红叶杨扦插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多菌灵浓度对扦插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选择先年秋枝或当年夏枝作为扦穗,以GGR 100 mg/kg浸泡2 h,以纯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3月中旬或9月底进行扦插,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扦插育苗 生根率 G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印道胜 徐华贵 +1 位作者 刘爱忠 姚文华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共3页
分析了GGR浓度、多菌灵浓度、扦插时间、扦插基质和枝条性质等对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多菌灵浓度对扦插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四种方式对中华红叶杨扦插均有显著影响。选择上年秋枝和当年夏枝作为扦插育苗,以GGR100m... 分析了GGR浓度、多菌灵浓度、扦插时间、扦插基质和枝条性质等对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多菌灵浓度对扦插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外,其他四种方式对中华红叶杨扦插均有显著影响。选择上年秋枝和当年夏枝作为扦插育苗,以GGR100mg/kg浸泡2h,以纯黄心土作为扦插基质,于3月中旬或9月底进行扦插,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扦插育苗 生根率 G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栽培与管理技术
13
作者 段战歌 李宏伟 +2 位作者 汪浩 冯继涛 刘晶晶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年第1期181-181,148,共2页
中华红叶杨为2025杨芽变品种,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容易,雄性无飞絮,叶色鲜艳靓丽,观赏价值高,是彩叶树种红色叶类中的珍品。根据个人育苗经验,介绍了其栽培与管理技术。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栽培 管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4
作者 许鹏 《山西林业》 2010年第1期22-23,共2页
中华红叶杨是一个新培育的彩叶杨树新品种。本文介绍了中华红叶杨的形态特征、适生范围、繁育技术以及对病虫害的抗性等特征,并对中华红叶杨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栽培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华红叶杨繁育技术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学峰 《现代园艺》 2011年第07X期38-38,共1页
经由2025芽变选育并且栽培成功的中华红叶杨于2006年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所颁布的新品种保护权。这一研究的成功弥补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在杨树育种培育行业内的一大空白。从中华红叶杨的基本生理特性、主要繁育方式与技术... 经由2025芽变选育并且栽培成功的中华红叶杨于2006年通过了省级鉴定,获得了国家林业局所颁布的新品种保护权。这一研究的成功弥补了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在杨树育种培育行业内的一大空白。从中华红叶杨的基本生理特性、主要繁育方式与技术以及它在园林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应用来加以详细描述,从而论证说明了中华红叶杨在整个园林作业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繁育 技术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硬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瑞霞 赵海滨 +1 位作者 王妍 兰鹏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8期182-182,184,共2页
通过对中华红叶杨种条不同木质化程度、贮藏方式的对比观察,从采集种条、整地施肥、扦插、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红叶杨育苗技术,指出选择木质化程度高的种条可促进中华红叶杨的生长。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硬枝扦插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在河西地区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天雪 肖国栋 +3 位作者 相培应 王世飞 李天永 杨鹏 《甘肃林业科技》 2009年第4期46-48,共3页
介绍了彩叶树种——中华红叶杨在河西地区的引种价值,观察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苗期物候、生长量等,结果表明:中华红叶杨当年成活率为95%,全年观叶期为180 d,径粗2.3 cm,年平均生长量达188.7cm,该树种适宜在河西地区推广栽培。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引种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育苗技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效法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4期311-312,共2页
介绍了中华红叶杨育苗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地选择、整地施肥、种条采取、剪取插穗、扦插、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育苗技术 种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扦插育苗技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姚富海 刘宝汉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4期184-184,共1页
从整地做床、插穗采集及贮藏、扦插前种条处理、扦插、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中华红叶杨育苗技术,以为其在绿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扦插 育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红叶杨带木质芽接法快繁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段翠芝 李之丽 辛光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61-61,共1页
中华红叶杨带木质芽接法嫁接繁育成活率达95%以上,且春、夏、秋三季均可进行。从砧木的繁育、接芽的选取、嫁接、嫁接后的管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指导当地中华红叶杨的嫁接繁育。
关键词 中华红叶杨 带木质芽接法 繁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