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管鞭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对冷藏鱿鱼优势腐败菌的抑菌作用
1
作者 舒婷 王琳 +1 位作者 邹小雨 宋茹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51-162,共12页
目的:探究中华管鞭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Solenocera crassicornis processing by-products fermentation,SPBF)对冷藏鱿鱼末期优势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 in the late stage of squid refrigeration,SR-SSOs)的抑菌作用。方... 目的:探究中华管鞭虾加工副产物发酵液(Solenocera crassicornis processing by-products fermentation,SPBF)对冷藏鱿鱼末期优势腐败菌(Specific spoilage organisms in the late stage of squid refrigeration,SR-SSOs)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发酵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加工副产物(虾头和虾壳)制备SPBF,分析SPBF中肽段分子量分布,测定SPBF对SR-SSOs的抑菌作用及菌膜渗漏和损伤情况,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揭示SPBF对SR-SSOs菌群多样性影响及抑菌作用途径。结果:SPBF中肽组分>5000 Da,5000~1000 Da,1000~500 Da和<500 Da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34.61%、1.57%、5.63%和58.19%,SPBF对SR-SSOs的抑菌圈直径达到14.3±0.8 mm,最小抑菌浓度为1.89 mg/mL(以肽浓度计)。SR-SSOs经SPBF作用12~48 h未发生明显胞内遗传物质渗漏,但是SPBF中肽浓度降低,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肽浓度进一步下降。SPBF作用12 h后SR-SSOs中大量菌体表面变得不规则、出现凹陷,但菌膜结构未发生完全裂解。SRSSOs中相对丰度较高菌为热死环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84.68%)和麦芽芳香肉杆菌LMA28(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 LMA28)(5.20%),经SPBF作用12 h后麦芽芳香肉杆菌LMA28(16.63%)、广布肉毒杆菌(Carnobacterium divergens)(5.00%)和隆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ndensis)(3.55%)为处理组的优势菌。LEfSe线性判别分析(LDA)表明热死环丝菌、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隆德假单胞菌、麦芽芳香肉杆菌LMA28和广布肉毒杆菌能显著区分SPBF处理组和SR-SSOs菌群组成。与SR-SSOs相比,SPBF作用12 h显著降低了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转录、核苷酸代谢以及复制与修复途径表达水平,促进膜转运以及能量代谢等途径水平显著提高(P<0.05)。结论:SPBF通过非膜损伤方式抑制SR-SSOs,特别是热死环丝菌,推测与SPBF中有效抗菌肽通过膜转运进入SR-SSOs胞内,抑制碳水化合物代谢和遗传物质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加工副产物 乳酸杆菌发酵 冷藏鱿鱼末期优势腐败菌 非膜损伤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慢煮加工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寅涛 冯绍彪 +2 位作者 水珊珊 刘智禹 张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118,共11页
探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SV)加工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去头去壳(虾仁组)和去头带壳(带壳虾组)中华管鞭虾为对象,经真空密封后在70℃水浴下分别加热5、8、10和12 min(SV加工),以传统100℃沸水加热2 min为对照(CK),测... 探究真空低温慢煮(sous vide,SV)加工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以去头去壳(虾仁组)和去头带壳(带壳虾组)中华管鞭虾为对象,经真空密封后在70℃水浴下分别加热5、8、10和12 min(SV加工),以传统100℃沸水加热2 min为对照(CK),测定加工后虾仁肌肉感官特性、色差、水分含量、蒸煮损失率、质构特性、蛋白质含量及提取率、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和组织微观结构等指标。结果发现,随着煮制时间延长,SV加工中华管鞭虾肌肉L^(*)值和b^(*)值不断上升,a^(*)值先上升后下降,肌肉中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而肌肉蒸煮损失率、硬度和咀嚼性不断升高。煮制加热过程中,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和肌原纤维蛋白溶解度不断下降。HE染色和SEM结果表明,煮制过程中中华管鞭虾肌纤维受热逐渐发生变性,肌纤维间距增大、肌丝断裂。与CK处理相比,SV处理可增加虾感官评分和水分含量,有效减少蒸煮损失率、硬度和咀嚼性,更好保留水溶性蛋白质、盐溶性蛋白质、肌原纤维蛋白总巯基含量、Ca^(2+)-ATPase活性等,并减少不溶性蛋白质的形成。此外,与虾仁组相比,带壳虾组虾仁肌肉组织结构保持较为完整,肌纤维组织排列较为紧密,能更好维持中华管鞭虾的质构和原始风味。综上所述,SV带壳处理是一种优于传统加热的热处理方式,有助于保留虾肉本身的风味品质,为虾类水产品加工工艺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真空低温慢煮 肌肉 加工工艺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压静电场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保鲜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沐楠智 谢超 +2 位作者 吴玉婷 周卓颖 张海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01,共9页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隶属于十足目、管鞭虾科、管鞭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其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高蛋白低脂肪,但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需引用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测定其微生物...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隶属于十足目、管鞭虾科、管鞭虾属,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其富含多种必需氨基酸和矿物质,高蛋白低脂肪,但易受微生物污染而发生腐败变质,需引用基于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测定其微生物群落组成成分变化。以中华管鞭虾为试验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虾肉的微生物群落碱基进行基因测序,将产生的碱基序列通过OTU聚类、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手段研究了贮藏过程中电场处理后影响中华管鞭虾品质的微生物发育信息和群落组成变化规律。分组为新鲜样本(G0),2 kV、3 kV及对照组贮藏中期(G1、G2、G3),2 kV、3 kV、对照组贮藏末期(G4、G5、G6),通过物种韦恩图、Alpha和Beta多样性以及物种组成分析,研究不同强度电场环境对中华管鞭虾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OTU聚类分析中优势菌群从属水平看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和热杀索丝菌属(Brochothrix)等,其中假交替单胞菌属能够适应高盐浓度环境,是中华管鞭虾微生物腐败主要致腐菌。贮藏中期微生物物种多样性顺序为3 kV组>2 kV组>对照组(0 kV),电场能够有效抑制优势菌的生长;贮藏末期3组物种结构相近,此时电场对虾肉菌群结构无明显影响。PCoA主成分分析图中发现,在坐标系中贮藏中期的G1、G2、G3组距离较为接近,贮藏末期的G4、G5、G6组距离较为接近,说明在同一贮藏期间的各组微生物种群结构类似。综上,贮藏前中期低压静电场能够抑制优势菌的生长,维持微生物物种间平衡并使其物种多样性较高,且3kV更佳,贮藏末期时由于优势菌更适应环境,热杀索丝菌属和肉食杆菌属占比增加,电场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影响中华管鞭虾贮藏保鲜效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基础发育信息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低压静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蛋白酶的纯化及其生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文鸽 薛长湖 +3 位作者 徐大伦 何雄 潘云娣 陈士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采用Tris-HCl缓冲液(50mmol/L,pH7.5)抽提、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等方法,进行中华管鞭虾虾头蛋白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虾头蛋白酶粗提... 采用Tris-HCl缓冲液(50mmol/L,pH7.5)抽提、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SDS-PAGE等方法,进行中华管鞭虾虾头蛋白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及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虾头蛋白酶粗提物经层析后,得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纯的一酶组分。该蛋白酶的比活力从359.39U/mg增加到8277.83U/mg,提高了23.03倍,回收率达37.69%,SDS-PAGE显示该蛋白酶只含一条谱带,相对分子量为24.50kDa。以偶氮酪蛋白作为底物,该酶的米氏常数Km值为0.28mg/ml,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7.5;蛋白酶在60℃以下比较稳定,放置1h后活性仍保持在60%以上,而在60℃以上时蛋白酶活性急剧下降,80℃放置1h后,酶活性只残留21.32%。10mmol/L Cu2+、Zn2+和EDTA对该蛋白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约为97%、96%和55%,10mmol/LMg2+能显著促进蛋白酶活性,而10mmol/LFe2+、Ba2+、Ca2+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大。推测中华管鞭虾蛋白酶可能为一种金属蛋白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蛋白酶 纯化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北海域中华管鞭虾种群聚集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蔡建堤 徐春燕 +4 位作者 马超 刘勇 庄之栋 陈洁 沈长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44-1850,共7页
以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指数为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指标,分析了闽东北海域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种群聚集特性,探讨了种群聚集特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种群聚集强度较强,个体平均拥挤度较高,种群主要集... 以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指数为种群分布格局强度指标,分析了闽东北海域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种群聚集特性,探讨了种群聚集特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华管鞭虾种群聚集强度较强,个体平均拥挤度较高,种群主要集中于少数团聚的斑块,不同季节种群聚集特性差异显著,春季,种群聚集强度较强,个体平均拥挤度最低,种群主要由单一团聚的斑块组成;夏季,种群聚集强度较弱,个体平均拥挤度高,种群主要由4个斑块组成;秋季,种群聚集强度最弱,个体平均拥挤度较低,种群主要由7个斑块组成;冬季,种群聚集强度最强,个体平均拥挤度最高,种群主要由单一团聚的大斑块组成。随着个体生长速度的增大,种群呈现扩散的趋势,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底层水温是影响种群聚集强度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闽东北海域 聚集特性 种群分布格局 格局强度 负二项参数 平均拥挤度 聚块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海棠 姚光展 +1 位作者 俞存根 薛利建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5-308,320,共5页
对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524g/h,以春季较高(839g/h),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分布海域主要在20~60m水深,即在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交汇的混合海区,适温范围10~2... 对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524g/h,以春季较高(839g/h),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分布海域主要在20~60m水深,即在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交汇的混合海区,适温范围10~25℃。适盐范围30~34。繁殖期6~10月,盛期8~10月,9月至翌年1月相继出现30~40mm的小虾,并逐月长大加入捕捞群体,成为翌年新的捕捞对象。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建议12月至翌年2月,在小虾出现高峰期时,加强保护措施,增加补充群体的资源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数量分布 生物学特性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北外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叶孙忠 张壮丽 叶泉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29,共6页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的数量分布及生物学... 根据2008年5月、8月、11月和2009年2月在闽东北外海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的数量分布及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中华管鞭虾在该调查海区分布范围较广,出现频率为31.9%,其渔获质量占虾类总渔获质量的9.8%,渔获质量平均密度指数为7.21 kg·km-2,5月、8月、11月和2月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1.45 kg·km-2、10.74 kg·km-2、12.79 kg·km-2和3.68 kg·km-2;其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8月和11月数量为多,其渔获质量占年总渔获质量的83.0%,2月和5月数量较少;主要分布于调查海区80 m以内海域,80 m水深以外海域极少分布;渔获体长范围为36~126 mm,优势体长组为50~95 mm,占66.8%;雌虾个体明显大于雄性个体,雌虾平均体质量为7.3 g,雄虾平均体质量为3.4 g;雌雄性比为1∶0.47,雌性性腺成熟度以Ⅱ期和Ⅲ期为主,分别占44.3%和36.3%,生殖盛期为5~8月;不同季节和性别摄食强度没有明显差异,平均摄食等级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数量分布 生物学 闽东北外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蛋白酶催化的不冻液冻结中华管鞭虾中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许丹 韩悦 +3 位作者 郑斌 邓尚贵 陈雪昌 张小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7,共7页
对比分析利用不冻液(-18℃和-30℃)冻结后冻藏与直接置于冰箱(-18℃和-30℃)冻结后冻藏的中华管鞭虾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指标变化以及组织蛋白酶B、H、L活性变化,通过肌原纤维微结构观察,分析酶活性对肌原纤维蛋白水解产生的作用,并探讨其... 对比分析利用不冻液(-18℃和-30℃)冻结后冻藏与直接置于冰箱(-18℃和-30℃)冻结后冻藏的中华管鞭虾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指标变化以及组织蛋白酶B、H、L活性变化,通过肌原纤维微结构观察,分析酶活性对肌原纤维蛋白水解产生的作用,并探讨其与肌组织结构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采用-18℃和-30℃不冻液冻结的中华管鞭虾的盐溶性蛋白含量(92.7 mg/g和97.8 mg/g)均明显高于-18℃和-30℃冰箱缓冻组(72.40 mg/g和77.90 mg/g);-30℃不冻液组的表面疏水性最低(400.6μg);两种冻结方式下-30℃组Ca^(2+)-ATPase活性均高于-18℃组;总巯基含量变化趋势与Ca^(2+)-ATPase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冻藏前期(0~60 d),低温不冻液冻藏能较好地抑制中华管鞭虾组织蛋白酶活性,使其蛋白结构保持良好;冻藏后期(60~120 d),其对于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减弱。综合以上结果,在一定冻藏期内,不冻液冻结比冰箱冻结能够更好减弱冻藏过程中中华管鞭虾的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和组织蛋白酶活性,且不冻液的冻结温度越低,冻结速率越高,组织蛋白酶活性越弱,肌原纤维蛋白氧化越少,越有利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不冻液 组织蛋白酶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无硫抑制剂对中华管鞭虾中多酚氧化酶的协同作用机理 被引量:4
9
作者 郝云彬 相兴伟 +1 位作者 周宇芳 夏文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25-31,共7页
为抑制虾类黑变的发生,研发无硫复合抑制剂协同防黑变技术。通过优化无硫复合抑制剂主要成分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类型、抑制剂分子结构以及动力学模型出发,分析推断抑制交互作用的机理。... 为抑制虾类黑变的发生,研发无硫复合抑制剂协同防黑变技术。通过优化无硫复合抑制剂主要成分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类型、抑制剂分子结构以及动力学模型出发,分析推断抑制交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柠檬酸、抗坏血酸、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部分抑制剂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4-HR、抗坏血酸、柠檬酸、EDTA-2N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46~0.68、0.01~0.018、4.85~7.20、1.58~2.90 mg/mL时,酶活抑制率达60%以上;4种抑制剂均对酶促反应有延滞作用,均表现为竞争性抑制类型,均可与PPO的双铜活性中心结合;在复合抑制剂中,4-HR起主导抑制效果,一定浓度的柠檬酸、抗坏血酸、EDTA-2Na可协同提高抑制效果。该研究为无硫复合抑制剂在海水虾捕捞与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 PPO) 抑制剂 化学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中华管鞭虾种群动态及持续渔获量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利建 贺舟挺 +1 位作者 徐开达 宋海棠 《福建水产》 2009年第4期48-54,共7页
中华管鞭虾为东海区桁杆拖虾和沿岸定置张网作业重要的渔获对象。本文根据2006-2008年桁杆拖虾监测调查数据整理的各月体长频率数据,应用FiSATⅡ软件分析结果表明:Von Bertalanff生长方程的参数K=1.2,极限体长L∞=112.88mm,t0=0.267;根... 中华管鞭虾为东海区桁杆拖虾和沿岸定置张网作业重要的渔获对象。本文根据2006-2008年桁杆拖虾监测调查数据整理的各月体长频率数据,应用FiSATⅡ软件分析结果表明:Von Bertalanff生长方程的参数K=1.2,极限体长L∞=112.88mm,t0=0.267;根据Pauly经验公式估算的自然死亡系数M=2.03606;由变换体长渔获曲线法估算的总死亡系数Z=4.71,利用率E=56.77%,开捕体长Lc=65.32mm;应用体长VPA方法估算的年平均资源量为47.74×109ind、2.58×104t。通过单位补充量产量、产值分析表明,该群体利用合理,开捕体长亦处最佳位置,若降低10%左右的捕捞努力量水平,既能使产值最大化(4.92亿元),又能实现中华管鞭虾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种群动态 持续渔获量 东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式快速冷冻液配方优化对中华管鞭虾冻结效果的影响(上)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丹 陈飞 +5 位作者 陈美燕 韩悦 陈雪昌 张小军 郑斌 邓尚贵 《科学养鱼》 2023年第3期76-77,共2页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又名红虾,具有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且价格实惠等优点,是我国沿海捕捞虾之一(王潇,2015)。由于其水分含量充足,容易腐败变质,最常用的保持方式是低温冻藏(Yerlikaya P等,2010)。但简单的冻结方式...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又名红虾,具有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且价格实惠等优点,是我国沿海捕捞虾之一(王潇,2015)。由于其水分含量充足,容易腐败变质,最常用的保持方式是低温冻藏(Yerlikaya P等,2010)。但简单的冻结方式会造成虾的品质变差,过程中产生较大冰晶,破坏红虾的细胞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变质 配方优化 中华管鞭虾 冻结方式 红虾 细胞组织 冷冻液 冻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式快速冷冻液配方优化对中华管鞭虾冻结效果的影响(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丹 陈飞 +5 位作者 陈美燕 韩悦 陈雪昌 张小军 郑斌 邓尚贵 《科学养鱼》 2023年第4期81-82,共2页
(3)丙二醇添加量。丙二醇具有对食品的渗透性小、对食品的风味影响小、冻结点较低、挥发性小等优点,因此,丙二醇在冷冻液中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韩光赫,2010)。以不同浓度的丙二醇进行配置后冻结,记录冻结点、-30℃下黏度、冷冻液冻结点... (3)丙二醇添加量。丙二醇具有对食品的渗透性小、对食品的风味影响小、冻结点较低、挥发性小等优点,因此,丙二醇在冷冻液中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韩光赫,2010)。以不同浓度的丙二醇进行配置后冻结,记录冻结点、-30℃下黏度、冷冻液冻结点绝对值与黏度之比,结果如表4所示。冻结点随着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冻结点绝对值与黏度之比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点 配方优化 冷冻液 中华管鞭虾 丙二醇 渗透性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辅助中华管鞭虾脱壳及对其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芝妍 杨文鸽 +4 位作者 周果 徐大伦 楼乔明 张进杰 崔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48,共6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压力(100~5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通过测定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及虾仁色泽、质构、肌肉超微结构,研究超高压处理在辅助脱去虾壳的同时对虾...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压力(100~5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通过测定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及虾仁色泽、质构、肌肉超微结构,研究超高压处理在辅助脱去虾壳的同时对虾仁肌肉及其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在保持虾仁结构完整性及其良好品质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脱壳效果,400、500 MPa处理后虾肉发生熟化;200 MPa处理组虾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37%、7.46%和24.93%,肌原纤维蛋白除表面疏水性上升外,其盐溶性、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无明显变化;而300、400、500 MPa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性下降明显。结合脱壳效果和对虾仁肌肉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选择2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可有效提高脱壳效果,还能保持虾仁良好品质。实验结果可为冻虾仁生产中利用超高压辅助中华管鞭虾脱壳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超高压 脱壳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中华管鞭虾虾肉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芝妍 官爱艳 +3 位作者 吕梁玉 周果 杨文鸽 楼乔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56-162,共7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风味的影响,将中华管鞭虾分别在100、200、300 MPa条件下常温保压3、5 min处理,通过测定虾肉三磷酸腺苷关联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含量,计算鲜度指标K值及味精当量,并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风味的影响,将中华管鞭虾分别在100、200、300 MPa条件下常温保压3、5 min处理,通过测定虾肉三磷酸腺苷关联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含量,计算鲜度指标K值及味精当量,并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分析虾肉挥发性气味成分,确定超高压处理前后虾肉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后虾肉腺苷酸含量有所上升,保压5 min组鲜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的鲜味协同效应,得到200 MPa-3 min组和200 MPa-5 min组具有较高的味精当量,分别为13.04、13.81 g MSG/100 g。电子鼻结果显示,300 MPa组虾肉的嗅感有显著变化,100 MPa与200 MPa组虾肉的嗅感变化不显著;GC-MS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超高压处理组虾肉的关键嗅感成分均为1-辛烯-3-醇、2-壬酮、芳樟醇。综合虾肉挥发性与非挥发性的变化,选择200 MPa保压5 min处理的中华管鞭虾能得到风味较好的虾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超高压 滋味成分 气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中华管鞭虾原肌球蛋白免疫原性及其构象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官爱艳 罗华彬 +5 位作者 梅卡琳 张进杰 徐大伦 楼乔明 杨文鸽 陆彤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1,共6页
提取中华管鞭虾肉中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采用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0、1、3、5、7、9 kGy)处理,分别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M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结合能力,采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检... 提取中华管鞭虾肉中的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采用不同电子束辐照剂量(0、1、3、5、7、9 kGy)处理,分别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M与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结合能力,采用圆二色光谱和荧光光谱法检测TM二级结构及其表面疏水性,探究电子束辐照引发的TM结构变化与免疫原性的关系。结果显示:电子束辐照会降低TM的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TM分子中的α-螺旋含量降低,β-折叠和无规卷曲含量增加,分子表面疏水性增强,同时TM与IgG的结合能力下降。电子束辐照处理能改变中华管鞭虾TM的构象,从而降低其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为应用电子束辐照降低中华管鞭虾肉的潜在致敏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原肌球蛋白 电子束辐照 免疫原性 蛋白质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冻结方式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差异蛋白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石娟 李勇勇 +4 位作者 周丽萍 李超群 王晴 唐道军 娄永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81-2691,共11页
为了探究冻结方式对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肌肉差异蛋白质的影响,本试验运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液体浸渍冻结、真空包装结合浸渍冻结、静止空气冻结、真空包装结合空气冻结4种方式对中华管鞭虾差异蛋... 为了探究冻结方式对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肌肉差异蛋白质的影响,本试验运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液体浸渍冻结、真空包装结合浸渍冻结、静止空气冻结、真空包装结合空气冻结4种方式对中华管鞭虾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新鲜中华管鞭虾相比,上述4种冻结方式处理后的虾肌肉中分别有269、162、299、289个差异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分别有100、59、63、6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分别有169、103、236、228个。筛选出甘油-3-磷酸脱氢酶(NAD^+)、β-胸腺素2个差异蛋白,有望成为与冻结中华管鞭虾品质变化相关的指示蛋白标志物。本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华管鞭虾在不同冻结方式下的品质变化机制,以及寻找出与新鲜度相关的指示蛋白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虾的冻结工艺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中华管鞭虾 冻结方式 差异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管鞭虾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变化的规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悦 张小军 陈雪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90,共9页
以中华管鞭虾为对象,分别在冷藏(0℃,0~12 d)和冻藏(-30℃和-45℃,0~120 d)条件下,比较分析虾肌肉组织感官、pH、持水力、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 以中华管鞭虾为对象,分别在冷藏(0℃,0~12 d)和冻藏(-30℃和-45℃,0~120 d)条件下,比较分析虾肌肉组织感官、pH、持水力、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TBARS)值、K值、质构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表明,由于贮藏时间的不断延长,冷藏和冻藏虾肌肉pH均不断升高,但冻藏条件下虾的pH升高幅度低于冷藏条件下;虾肌肉的持水率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冷藏至12 d时降低至66.1%,-30℃和-45℃冻藏至120 d时分别降低至73.9%和77.1%;而虾肌肉的TBARS、K值等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TBARS以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表示,冷藏至12 d时分别为2.56 mg MDA/100g和45.3%,-30℃和-45℃冻藏至120 d时分别为0.98、0.91 mg MDA/100g,31.67%和17.95%,冷藏条件下各指标上升趋势显著高于冻藏条件。综上所述,在冻藏过程中冻藏温度越低,越能够有效保护中华管鞭虾肌肉的组织结构、质地和品质。研究结果为不同贮藏方式下中华管鞭虾理化特性及组织结构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低温贮藏 品质变化 K值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HR与抗坏血酸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的抑制动力学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宇芳 胡建坤 +4 位作者 郝云彬 相兴伟 杨会成 郑斌 肖金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74,共6页
研究无硫复合抑制剂主要作用成分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抗坏血酸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剂化学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出发分析推断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4-HR、抗坏血酸... 研究无硫复合抑制剂主要作用成分4-己基间苯二酚(4-hexylresorcinol,4-HR)、抗坏血酸对中华管鞭虾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性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剂化学结构及动力学模型出发分析推断其抑制机理。结果表明,4-HR、抗坏血酸均能抑制PPO活力,且对酶促反应有延滞作用,两者半抑制浓度分别为0.072、2.02 mmol/L,对中华管鞭虾PPO的抑制作用都表现为竞争性抑制;化学动力学模拟分析显示4-HR、抗坏血酸均可与PPO双铜活性中心结合,其中4-HR可生成一种高稳定的多酚氧化酶络合物,持续有效地消耗PPO。4-HR、抗坏血酸均能有效抑制中华管鞭虾PPO酶促反应,其中4-HR抑制效果更显著。本实验为无硫复合抑制剂在海水虾捕捞与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多酚氧化酶 4-己基间苯二酚 抗坏血酸 化学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Melantho)高水分即食虾仁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骆静 何鑫 +3 位作者 谢超 白冬 李海波 黄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4-199,204,共7页
以海捕中华管鞭虾虾仁为原料,以感官评定为判断标准,通过调味配方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调味配方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8%,料酒的添加量为9%,生抽的添加量为1.5%,味精的添加量为0.3%,验证实验感官评分达到49分;再以L*值、TVB-N... 以海捕中华管鞭虾虾仁为原料,以感官评定为判断标准,通过调味配方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调味配方为:白砂糖的添加量为8%,料酒的添加量为9%,生抽的添加量为1.5%,味精的添加量为0.3%,验证实验感官评分达到49分;再以L*值、TVB-N值以及菌落总数为理化指标进行实验测定,确定了产品调味工艺中最佳食盐添加量为1.5%,最佳料液比为3∶1 g/m L,最优腌制时间为12 min。最后以感官评定为指标,通过对产品生产工艺条件进行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最优工艺参数:调味时间为12 min、蒸煮时间为4 min、干燥时间为60 min(60℃条件下)、杀菌时间为10 min(115℃条件下),此条件下的产品经检测细菌总数小于1000 CFU/g,大肠菌群小于10 MPN/100 g,致病菌未检出,且验证实验感官评分达到48分,产品常温条件下保藏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该研究成果为开发风味独特的中华管鞭虾方便调理食品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高水分 调味工艺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氧化对中华管鞭虾肌肉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20
作者 祁雪儿 毛俊龙 +4 位作者 姚慧 齐贺 武天昕 水珊珊 张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15-21,共7页
以经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处理过的中华管鞭虾为对象,考察其由于蛋白质氧化而引起的虾仁品质特性变化,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蛋白质氧化后的降解情况。采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包含FeCl3浓度0.01 mmol/L和抗坏血酸浓度0... 以经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处理过的中华管鞭虾为对象,考察其由于蛋白质氧化而引起的虾仁品质特性变化,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蛋白质氧化后的降解情况。采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包含FeCl3浓度0.01 mmol/L和抗坏血酸浓度0.1 mmol/L,过氧化氢浓度为0.5、1.0、2.0、4.0 mmol/L)分别氧化1、3、5 h和7 h。结果显示,经自由基氧化体系氧化后的中华管鞭虾品质特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在pH值升高,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咀嚼性、弹性和a*值下降,且随着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及氧化时间的延长,L*值和挥发性盐基氮都呈上升趋势(P<0.05)。与新鲜虾仁相比,氧化后虾仁纤维组织之间的空隙扩大,发生了断裂,排列也变得松散。不同氧化剂浓度处理后的蛋白质降解情况也有显著差异,蛋白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聚集和降解。由此可以得出,自由基氧化影响了中华管鞭虾品质特性以及蛋白质的降解程度。本研究结果为中华管鞭虾生产加工过程中蛋白氧化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羟自由基 氧化 品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