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甲虫蒲螨携带白僵菌孢子的能力及所携孢子活性和毒力
1
作者 伍鸿源 蔡守平 +3 位作者 曾丽琼 林浩宇 吴松青 徐云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6,共5页
为研究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携带白僵菌孢子能力及所携带孢子活性和毒力,评估二者联合应用潜力,基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Fz-91菌株对中华甲虫蒲螨致病力低,采用白僵菌孢子喷粉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喷粉后12,24,48 ... 为研究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携带白僵菌孢子能力及所携带孢子活性和毒力,评估二者联合应用潜力,基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Fz-91菌株对中华甲虫蒲螨致病力低,采用白僵菌孢子喷粉法,用扫描电镜观察喷粉后12,24,48 h中华甲虫蒲螨体表携带孢子情况,用血球计数板和菌落计数法定量检测不同处理时间所携孢子的数量和活性,同时测定中华甲虫蒲螨所携孢子对松墨天牛的毒力。结果表明:中华甲虫蒲螨体表可携带白僵菌孢子,经喷粉后12 h,平均每头螨可携带1.54×10^(5)孢子,10头中华甲虫蒲螨携带并传播的白僵菌孢子平均在培养基上形成33个菌落,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接入中华甲虫蒲螨10 d后累计校正死亡率80.65%;随着喷粉后时间延长,携带孢子数量和形成的菌落数量逐渐减少,松墨天牛幼虫校正死亡率也逐渐降低。中华甲虫蒲螨喷粉后12 h对松墨天牛幼虫致死中时最短;喷粉后72 h,松墨天牛幼虫的致死中时显著延长。中华甲虫蒲螨具有主动传播白僵菌孢子能力,且散落孢子具有一定活性和毒力。林间应用中华甲虫蒲螨携带白僵菌联合防控松墨天牛具有可行性,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林间应用技术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球孢白僵菌 孢子 活性 毒力 松墨天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繁殖中华甲虫蒲螨的替代寄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贺丽敏 于丽辰 +2 位作者 焦蕊 许长新 郝宝锋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5-170,共6页
室内条件下,观察了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替代寄主和自然寄主的寄生选择性,比较了不同寄主繁殖的蒲螨发育情况,蒲螨后代的生物学差异。结果表明,中华甲虫蒲螨最喜好的是替代寄主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和自然寄主台湾狭... 室内条件下,观察了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替代寄主和自然寄主的寄生选择性,比较了不同寄主繁殖的蒲螨发育情况,蒲螨后代的生物学差异。结果表明,中华甲虫蒲螨最喜好的是替代寄主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和自然寄主台湾狭天牛Stenhomalus taiwanus,选择系数分别为0.6743和0.6493,差异不显著;其次为多毛小蠹虫Scolytus seulensis和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选择系数分别为0.5006和0.4619,差异不显著,但前一组的选择系数显著高于后一组。通过对单头蒲螨发育和生物学特性观察,替代寄主麦蛾、玉米象与自然寄主台湾狭天牛、多毛小蠹虫繁殖蒲螨从接螨至开始产后代历期分别为6.8、7.9、7.4、7.8d;最大膨腹体直径分别为0.9871、0.9243、0.9662、0.9423mm;每雌产后代雌螨数分别为109.6、105.5、130.3、115.9头,雌雄性比分别为24.6∶1、22.7∶1、27.4∶1、22.8∶1;后代雌螨爬行速度分别为5.51、5.20、5.89、5.34cm.min-1;单头蒲螨杀死供试寄主多毛小蠹虫幼虫数量分别为9.3、9.3、9.2、9.6头。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除寄主麦蛾繁殖蒲螨完成1代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其它寄主外,用替代寄主与自然寄主多毛小蠹虫繁殖的蒲螨在其他方面差异均不显著。因此麦蛾幼虫和玉米象幼虫作为中华甲虫蒲螨替代寄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替代寄主 自然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控制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立涛 贺丽敏 +4 位作者 许长新 焦蕊 王英杰 郭勇 刘师源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56-59,94,共5页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He)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杨干象等害虫防治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旨为探讨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中华甲虫... 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He)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双条杉天牛、光肩星天牛和杨干象等害虫防治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作用。本研究旨为探讨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控制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中华甲虫蒲螨对桃蚜的寄生过程;分别在室内离体桃叶片上和田间桃园,进行了释放蒲螨防治桃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头中华甲虫蒲螨雌螨接入到载有60头桃蚜的离体桃叶片上,中华甲虫蒲螨最快可以在6 min 48 s完成对桃蚜搜寻、叮刺并致死的过程,平均需时23 min 8 s,24 h内最多可以杀死5头桃蚜,平均杀死量3.6头;室内按螨蚜比1∶1释放中华甲虫蒲螨防治桃蚜,24 h桃蚜的校正死亡率可达73.22%;田间每被害梢释放2管蒲螨,10 d后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82.74%,防治效果明显。蒲螨对桃蚜表现出了较好的控制能力,可为桃蚜的田间防治提供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桃蚜 寄生反应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杀虫作用及其相关酶活性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行 聂振业 +1 位作者 迟德富 贺丽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6,共8页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的毒杀作用及冷杉梢斑螟的解毒、保护机制,采用浸虫法和室内接种蒲螨的方法,测定了CFCC81428、CFCC83116这两株菌的亚致... 为研究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的毒杀作用及冷杉梢斑螟的解毒、保护机制,采用浸虫法和室内接种蒲螨的方法,测定了CFCC81428、CFCC83116这两株菌的亚致死浓度(LC_(25))、半数致死浓度(LC_(50))和中华甲虫蒲螨的亚致死数量(LD_(25))、半数致死数量(LD_(50))及幼虫被侵染或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研究LC_(25)的CFCC81428菌株和LD_(25)的中华甲虫蒲螨对幼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这2种解毒酶和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种保护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FCC81428对幼虫的毒力更强,其侵染幼虫第10天的LC_(25)、LC_(50)分别为2.04×10_(4)、7.24×10_(5)孢子/mL,幼虫被孢子浓度为108孢子/mL的CFCC81428菌株侵染10 d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为77.30%;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幼虫第3天的LD_(25)、LD_(50)分别为16.60、25.12头;幼虫被两者联合处理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高于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联合处理后的僵虫率高于单独感染球孢白僵菌的幼虫僵虫率。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2种解毒酶GSTs和AChE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其GSTs和AChE活性在60 h前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72 h开始低于对照组,处于被抑制状态;幼虫被联合处理后,其解毒酶活性与其他两个处理组相比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幼虫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3种保护酶PPO、SOD、CAT的活性,除PPO和CAT活性在12 h时低于对照组,其余取样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处于被诱导状态;幼虫被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后,这3种保护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幼虫被联合处理后,PPO和CAT活性与其他2个处理组相比呈现提前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球孢白僵菌 中华甲虫蒲螨 毒杀作用 解毒酶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中华甲虫蒲螨的特征特性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6
5
作者 祝秀丽 潘杰 +4 位作者 胡帅 邵沛泽 谌运清 付茂强 温俊宝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110-111,共2页
中华甲虫蒲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已显示出很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本文对中华甲虫蒲螨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植物检疫防治工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钻蛀性害虫 特征特性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冷杉梢斑螟的杀虫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倩倩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6-154,共9页
为阐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Bonnefoi et de Barjac)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 and He)分别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老熟幼虫的杀虫效果及对酶活性的影响,以... 为阐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Aizawai Bonnefoi et de Barjac)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 Yu,Zhang and He)分别对冷杉梢斑螟(Dioryctria abietella)老熟幼虫的杀虫效果及对酶活性的影响,以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浸泡的饲料饲喂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和接入不同数量中华甲虫蒲螨到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上,测定两者分别对梢斑螟死亡率以及相应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作用于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100%,致死中浓度为6584.065菌落/mL。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在取食不同菌浓度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后,对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激活作用;对羧酸酯酶有抑制作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随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菌浓度的升高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抑制的作用。中华甲虫蒲螨寄生冷杉梢斑螟,致死率高达90%,半数致死数量为27.454头。中华甲虫蒲螨处理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有激活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20、1∶30、1∶40、1∶50时,冷杉梢斑螟幼虫过氧化氢酶表现出抑制-激活-抑制的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60时,表现为全部抑制作用;对羧酸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多表现出抑制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20、1∶30时,表现出抑制-激活的作用,虫螨数量比为1∶40、1∶50、1∶60时,表现出抑制的作用。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和中华甲虫蒲螨主要通过释放毒素来扰乱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保护解毒酶系动态平衡,干扰幼虫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冷杉梢斑螟老熟幼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 中华甲虫蒲螨 解毒酶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中华甲虫蒲螨寄生烟蚜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宋燕飞 杜会玲 +3 位作者 陈亦钗 叶帅 杨茂发 刘健锋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2年第5期15-20,共6页
烟蚜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我国各大烟区烟草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中华甲虫蒲螨是一种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具有较好防效的外寄生性天敌。为研究中华甲虫蒲螨对烟蚜的防控潜能,本文开展了不同密度中华甲虫蒲螨寄生不同... 烟蚜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我国各大烟区烟草上发生的主要害虫。中华甲虫蒲螨是一种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具有较好防效的外寄生性天敌。为研究中华甲虫蒲螨对烟蚜的防控潜能,本文开展了不同密度中华甲虫蒲螨寄生不同龄期烟蚜的致死时间、致死率及其对寄主体上蒲螨残存量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龄期烟蚜对蒲螨膨腹体繁殖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头中华甲虫蒲螨致死烟蚜所需的时间最长,但接入3~15头蒲螨致死不同龄期烟蚜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不同中华甲虫蒲螨密度能显著影响不同龄期烟蚜的致死率,1头中华甲虫蒲螨能显著致死1~4龄烟蚜若蚜和成蚜;释放15头蒲螨在3龄和4龄若蚜及成蚜体上残存数量最多;蒲螨能在3龄和4龄烟蚜若蚜以及成蚜体上完成繁殖发育。研究发现中华甲虫蒲螨是烟蚜的一种有效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烟蚜 致死时间 致死率 膨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甲虫蒲螨人工繁育替代寄主的筛选 被引量:4
8
作者 潘志华 周刚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39-41,共3页
选用黄粉甲初蛹、松褐天牛4龄幼虫、大麦虫初蛹等为替代寄主,在实验室对中华甲虫蒲螨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湿度为75%±10%条件下,中华甲虫蒲螨对黄粉甲初蛹和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以及形成的膨腹体数量... 选用黄粉甲初蛹、松褐天牛4龄幼虫、大麦虫初蛹等为替代寄主,在实验室对中华甲虫蒲螨进行人工繁育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湿度为75%±10%条件下,中华甲虫蒲螨对黄粉甲初蛹和松褐天牛幼虫的选择性以及形成的膨腹体数量等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替代寄主大麦虫初蛹;在寄生率与发育历期上3种替代寄主间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替代寄主 人工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繁育中华甲虫蒲螨替代寄主的优化及对其他天敌存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秀倩 袭梅 +2 位作者 程强 李跃 蒋明 《江苏林业科技》 2019年第5期42-45,共4页
为优化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技术,提高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殖成品率,该研究设计了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替代寄主的优化试验,通过统计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寄主的寄生率及最后产品成品率,确定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并通过室... 为优化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技术,提高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殖成品率,该研究设计了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替代寄主的优化试验,通过统计中华甲虫蒲螨对不同寄主的寄生率及最后产品成品率,确定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并通过室内实验,统计其他天敌与中华甲虫蒲螨共培养后的存活率,以确定各天敌之间是否存在不利影响。研究表明,在所选3种替代寄主中,麻天牛的寄生率最高,为99.33%,且产品成品率高达96.00%,显著高于黄粉虫初蛹和大麦虫初蛹,且所需培养时间短,为中华甲虫蒲螨室内繁育的最佳替代寄主。中华甲虫蒲螨对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成虫及其幼虫均无致死现象,也不影响花绒寄甲卵的孵化。3种天敌可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室内繁育。认为在野外应用方面,可以考虑3者协同防治,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替代寄主优化 管氏肿腿蜂 花绒寄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与中华甲虫蒲螨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霞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1期48-49,52,共3页
根据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为例,进行野外释放及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均有控制作用,两者... 根据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 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 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蛀干害虫为例,进行野外释放及防效研究。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天牛均有控制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平均寄生率为52.8%,虫口减退率为54.62%,防治效果均优于农药;二者作用时期不同,蒲螨对低龄幼虫寄生率高,肿腿蜂对中高龄幼虫寄生率高。在防治时,应根据两者的作用特点和优势,在不同时间(龄期)进行2种天敌的先后释放可达到较高的寄生率和虫口减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硬皮肿腿蜂 中华甲虫蒲螨 天牛防治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甲虫蒲螨在小线角木蠹蛾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霞 《防护林科技》 2020年第2期38-40,共3页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 采用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小线角木蠹蛾的寄生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小线角木蠹蛾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在25℃的温箱内需7 d左右。在室外,分别采取3种不同密度处理方式,释放后10、20、30、40 d发现,平均防效无明显差异,基本在81.93%~87.10%。应用中华甲虫蒲螨能够有效控制小线角木蠹蛾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寄生致死 钻蛀性害虫 小线角木蠹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中华甲虫蒲螨防治双条杉天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韩延德 《绿色科技》 2021年第3期156-157,共2页
针对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就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开始直到产生后代,在25℃的恒温箱内需要7 d左右。在室外则采用淹没式的方法... 针对中华甲虫蒲螨对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寄生效果进行了研究。经过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条杉天牛的幼虫接种蒲螨后,在2 h内就可以导致幼虫死亡。蒲螨从取食开始直到产生后代,在25℃的恒温箱内需要7 d左右。在室外则采用淹没式的方法释放蒲螨,按照植株胸径数据释放蒲螨(20000头/cm),根据高中低密度3个规格,分别采取45万头/株、30万头/株、15万头/株三种处理方式进行试验。释放后在第10 d、20 d、30 d、40d分别进行了观测统计,结果发现:采用平均防效的方法并没有明显差异,3种处理方式效果基本相当,平均防治数据基本在83.71%~85.98%。经过试验可以看出,采用中华甲虫蒲螨控制双条杉天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甲虫蒲螨 双条杉天牛 寄生杀灭蛀干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绒寄甲与川硬皮肿腿蜂、中华甲虫蒲螨协同防治天牛技术研究初探
13
作者 李霞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7期210-212,共3页
根据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Fairmaire)〕、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钻蛀性害虫为例,充分发挥不同生物天敌的防治优势,提高... 根据花绒寄甲〔Dastarcushelophoroides(Fairmaire)〕、川硬皮肿腿蜂(Scleroderma scichuanensisXiao)和中华甲虫蒲螨(Pyemoteszhonghuajia)的作用特点和优势,主要以协同防治天牛类钻蛀性害虫为例,充分发挥不同生物天敌的防治优势,提高防治效果,研究不同天敌之间相互影响情况,积极探讨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天牛综合治理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林间释放及防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中华甲虫蒲螨 川硬皮肿腿蜂协同防治 天牛 技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沧州蛀干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霞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7期104-105,107,共3页
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对天牛的防治效果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释放量80~100头/株(1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37.65%~45.08%,平均41.70%;释放量160~200头/株(2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40.79%~46.0... 进行了川硬皮肿腿蜂对天牛的防治效果和中华甲虫蒲螨对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释放量80~100头/株(1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37.65%~45.08%,平均41.70%;释放量160~200头/株(2管/株)的天牛被寄生率达40.79%~46.03%,平均43.77%;两种释放量的平均防效基本相当,总寄生率43.12%,经济释放量为80~100头/株(1管/株)。中华甲虫蒲螨释放量1~2万头/株(1管/株)的小线角木蠹蛾的防效达41.08%~46.71%;释放量2~4万头/株(2管/株)的小线角木蠹蛾防效达42.38%~48.33%;总防效在43%~46.12%,平均防效44.17%。两种释放量防效基本相当,经济释放量为1~2万头/株(1管/株)。经过2年多的观测研究,证实川硬皮肿腿蜂和中华甲虫蒲螨均可适应沧州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对天牛、小线角木蠹蛾等多种蛀干性害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硬皮肿腿蜂 天牛 中华甲虫蒲螨 小线角木蠹蛾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霞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5期95-97,共3页
通过开展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试验,发现将川硬皮肿腿蜂接入天牛幼虫试管中后,肿腿蜂约20min以内对天牛幼虫的攻击率达100%。约2~7d后产卵,寄生率94.87%,卵期2~4d,幼虫期4~6d,结茧率89.19%,蛹期11~15d,羽化率75.76%,最终... 通过开展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试验,发现将川硬皮肿腿蜂接入天牛幼虫试管中后,肿腿蜂约20min以内对天牛幼虫的攻击率达100%。约2~7d后产卵,寄生率94.87%,卵期2~4d,幼虫期4~6d,结茧率89.19%,蛹期11~15d,羽化率75.76%,最终完成生活史。结果表明:川硬皮肿腿蜂从取食到产生后代,完成完整生活史,根据气温情况,大概需要30~40d左右。且试验显示川硬皮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低龄幼虫有较强的寄生致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硬皮肿腿蜂 天牛 中华甲虫蒲螨 小线角木蠹蛾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