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4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理论意涵、时代价值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元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现代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中关于生态理念与实践的系统性表达,是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 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现代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新征程中关于生态理念与实践的系统性表达,是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基于此,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美丽中国建设,赋予了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新的制度、文化、立场与形态意涵。同时,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社会新形态的当代阐释上,对于促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只有通过政治、文化与产业革命的多重变革才能实现,从而为其提供坚实的制度、文化与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 文明理论意涵 文明时代价值 文明实施路径 美丽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协同逻辑--基于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视域
2
作者 沈江平 夏雨梦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现代化实践中推动文明的发展演变,现代化路径选择也因人类文明演进而呈现多样性,两者共同彰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海纳百川中借鉴吸收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旧邦...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现代化实践中推动文明的发展演变,现代化路径选择也因人类文明演进而呈现多样性,两者共同彰显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海纳百川中借鉴吸收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旧邦新命和守正创新中赓续自身文化主体性,极具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两者天然地具有相通性。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品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厚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互为旨归并在历时性视角与共时性视角上呈现出内在耦合性。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视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孕育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融贯传统与现代中守正创新、在凝炼中国特色与世界一般中借鉴开拓、在标识“普遍文明形态”中开启未来的崭新文明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普遍性 特殊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地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砥定、内涵要义与实践进路
3
作者 余志坤 普布次仁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4,160,共17页
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上各族人群共同创造的。基于边疆及各民族视角审视中华文明,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从中华文明的五个特征来看,边疆区域融入国家疆域,生成了中华文明的存续空间;边疆地区进行开... 中华文明是中华大地上各族人群共同创造的。基于边疆及各民族视角审视中华文明,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从中华文明的五个特征来看,边疆区域融入国家疆域,生成了中华文明的存续空间;边疆地区进行开发治理,促进了中华文明创新发展;边疆政权坚持中华认同,推动了中华文明凝聚一体;边疆与中原双向互动,构筑了中华文明的交融格局;边疆地域扼守内外通道,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华文明的新自觉,它为边疆地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引、明确了基本内涵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成为边疆地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地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文物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数字活化路径研究
4
作者 高奎亭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6,F0003,共11页
体育文物数字活化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筑牢文化根基。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探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这一伟大进程中体育文物的时代角色及其数字活化... 体育文物数字活化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筑牢文化根基。研究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探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这一伟大进程中体育文物的时代角色及其数字活化的实践遵循,旨在为推动体育文物保护传承、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研究认为,体育文物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涵。体育文物数字活化在活化体育文化符号、增强体育历史记忆、推进全民共情传播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必然之选。在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引领体育文物数字活化的进程中,应遵循:1)坚定文化自信:夯实内涵,锚定数字活化根基;2)秉持开放包容:多元融合,拓宽数字活化边界;3)坚定守正创新:技术赋能与理念革新双轨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遗产 体育文物 数字化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向度
5
作者 赵昌旭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0,共8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文明实现再造新生、走向文明复兴的系统性文化建设工程,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追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场于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理论自觉、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文明实现再造新生、走向文明复兴的系统性文化建设工程,同时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大使命追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场于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理论自觉、彰显历史主动、肩负时代重任的理论、历史与时代逻辑的三重互动之中,表现为党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以及民族与世界的有机互联中对中华文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传承性品格的坚守、开放性气度的展现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充分践行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方略,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使命向度提供科学的思路指南与行动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 党的领导 文化使命 文化建设 文化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中生态文学创作的审美追求——以《山巅之村》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朱旭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1,共7页
作为有明确而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在其持续性的生态文学创作中完成了族群身份、社会身份、中国身份,乃至世界身份的交融。以现代品格注入“风物志”式的叙事传统,圆融而辩证的处理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作为有明确而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土家族作家,李传锋在其持续性的生态文学创作中完成了族群身份、社会身份、中国身份,乃至世界身份的交融。以现代品格注入“风物志”式的叙事传统,圆融而辩证的处理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以动物美学作为叙事策略,在时间序列中践行其共同体视野;以“生态人”之形象切入,向世界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复调式”现代性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传峰 《山巅之村》 中华民族共同体 生态文学 复调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进路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玉文 白晋湘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旨归所在。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建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效路径,两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互融共进,具有双向建构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需要站在“历史”与“现代”的维度,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根植中华文明土壤,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民族传统体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文明新形态;彰显民族传统体育“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助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构建;把握中华文明特质,在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与中华民族现文明共融共生;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并逐渐成为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与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哲学解读 被引量:13
8
作者 任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F0002,174,共11页
以大历史观的哲学自觉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维前提。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不仅赓续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根脉,而且是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正... 以大历史观的哲学自觉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核心要义是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维前提。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构建不仅赓续五千年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根脉,而且是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正如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之新”源于“道路之新”,即源于对西方式现代化、旧中国道路模式的超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同样需要溯源如何对于西方式现代文明的超越。我们的语义分析必须从“现代”与“现代性”的历史演化入手,由此进展到何谓“现代文明”的演化逻辑,阐明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结果形态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表达和理论旨归。从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大历史观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阐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根脉魂脉、主要功能和运行规律,谱写作为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体系是我们时代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核心要义 哲学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质生产力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被引量:17
9
作者 欧阳康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对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联系起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举措来加以理解。文章从历史视域探讨我国生产力发展战... 对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战略部署,需要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在联系起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举措来加以理解。文章从历史视域探讨我国生产力发展战略布局与中华文明复兴进程的互动历史和演进逻辑,揭示党和国家对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理论自觉和战略部署引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促进作用;从时代视域探讨当前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文明形态理论的双重运用和双重发展,对于回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从实践视域探讨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我国生产力体系变革、科技体系创新、产业体系重构、生产关系变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殊意义,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整体性构建,促进人类文明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科技创新 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论述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何虎生 郭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既包括框架清晰、逻辑严密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蕴含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论述,既包括框架清晰、逻辑严密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也蕴含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创新语汇的三重维度,即中华民族主体观、中华文明历史观、现代文明发展观,从而深刻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依据、逻辑理路与实践必然。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它引领中华文明不断向现代转型,绘就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光明前景,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全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赋能论:文化遗产赋能、文旅产业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文化与经济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文化非营利说”“文化配角说”“文化被动说”和“文化搭台说”等传统经济与文化观点的深刻反思,可以发现,文化赋能论着重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自身的经济能量... 文化与经济具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文化非营利说”“文化配角说”“文化被动说”和“文化搭台说”等传统经济与文化观点的深刻反思,可以发现,文化赋能论着重探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强调文化自身的经济能量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具体表现为物质性文化遗产、制度性文化遗产、习俗性文化遗产等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与文旅产业发展的双向赋能,进而共同推动中华文化和中国经济的螺旋式上升发展。作为尝试构建中国人文经济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文化赋能论旨在推动文化与经济的互动融合和互促发展,这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赋能论 文化遗产 文旅产业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建军 郑娓娜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接续中华古老文明,从而保持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接续中华古老文明,从而保持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激活中华文明固有活力并彰显其当代价值;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连接;只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能使业已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更加成熟和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基于乡村文化复兴的视角 被引量:11
13
作者 范玉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共12页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 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中,乡村文化经由时代驱动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现代文化形态的乡村文化生成了新形态的文化生命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多重视域融合中形构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现代文明视野,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促进力量。在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化同样要遵循“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即乡村文化复兴不能独立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外,其同样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战场之一,并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只有以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为乡村振兴铸魂,在凝神聚魂中增强村民的精气神,实现人的现代化与产业现代化,促使村民拥有内在的精神自主意识,在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中明确发展方向,乡村文化才能成为以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支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复兴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文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西方现代性问题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丽 郭强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8,共7页
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途径之一。这一途径可概括为:批判地汲取西方现代性的文明成果,同时探寻文化传统中影响、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念,以此确立现代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西方现代性的问题或危机... 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途径之一。这一途径可概括为:批判地汲取西方现代性的文明成果,同时探寻文化传统中影响、塑造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信念,以此确立现代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道。西方现代性的问题或危机,主要表现为人的神化与人的物化的两极趋势;摒弃主体主义、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的虚妄之后,现代性观念依然有其正当性。中国人数千年生活经验凝聚而成的人间情感和人道精神,以及将现在与传统之间认取为“亲属关系”的历史意识,不仅为当下中国人确认与文化传统的精神关联指示了路标,而且蕴含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希望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现代性问题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系——从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视角看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广文 王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共11页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 在人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既是文化哲学研究的突出问题,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所面临的时代课题,更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及其关系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旧邦新命”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世界历史大势:“现代化”一词具有时间性,指向的是“旧”向“新”的转化。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旧”与“新”的关系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是守正创新的伟大成果,是“旧邦”与“新命”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凸显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民族发展趋势:从历史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产生于现代化的“挑战-应战”之中;从现实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性;从未来视角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崭新文明。总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双向赋予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中华文明以现代性的力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构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以鲜明的民族文化印记,二者共同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民族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基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视角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俊丽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民族持续了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其话语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构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各民族持续了五千多年的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以及在此过程中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基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其话语体系构建的方向。新时代,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应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文化使命,在内容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丰富内容的现代化转型,在形式上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代化表达方式,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按照“两个结合”的实践要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框架,切实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规划和具体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话语体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根脉及实践逻辑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福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创造的博大精深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成果,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以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 中华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所创造的博大精深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成果,它们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得以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0,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系统性深刻思考提出的极富创见性的全新系列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历史方位系统性深刻思考提出的极富创见性的全新系列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扬弃和超越,对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实践、理论及发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唯物史观向度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理论范式方面坚持“主体间性”的关系论,实践原则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价值诉求则指向“世界历史”。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理论向度来看,中...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理论范式方面坚持“主体间性”的关系论,实践原则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价值诉求则指向“世界历史”。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理论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于唯物史观的关系论视角,从主体间性的层面阐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实践向度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现实的人”的需要为现实基础;就价值向度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体现了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价值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学价值 唯物史观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逻辑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升 王晨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共8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建设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选择,是推进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自然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是以“现实的人”为根基的真实主体力量在人类文明实践中的展现,其中蕴含的“人民之我”“民族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建设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选择,是推进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自然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主体性是以“现实的人”为根基的真实主体力量在人类文明实践中的展现,其中蕴含的“人民之我”“民族之我”“人类之我”等多层次的“为我逻辑”关照是对资本强制下以原子式自我为支撑、以资本同一逻辑为核心、以自由主义为表象的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为我逻辑”的根本超越。建设具有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要充分激活中华文化在世界文明变革发展中的先导作用。为此,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中华文化的思想引领力;必须坚持独立自主,激活中华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必须坚持体用贯通,激活中华文化的现实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主体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