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背后的傅斯年与吴文藻 被引量:7
1
作者 娄贵品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41,共12页
傅斯年和吴文藻是1939年“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背后的主角。由于受到吴文藻组织云南省民族学研究会的刺激,傅斯年规劝顾颉刚撰写《中华民族是一个》,费孝通写信反驳顾颉刚,则加深了傅对吴的恶感。尽管费孝通未再应战,吴文藻则从未正面... 傅斯年和吴文藻是1939年“中华民族是一个”讨论背后的主角。由于受到吴文藻组织云南省民族学研究会的刺激,傅斯年规劝顾颉刚撰写《中华民族是一个》,费孝通写信反驳顾颉刚,则加深了傅对吴的恶感。尽管费孝通未再应战,吴文藻则从未正面回应,但随着该会活动的开展,傅斯年在私下全面发泄了对吴的不满。因担心日本帝国主义分化中华民族的阴谋进一步得逞,傅斯年不惜在私德上攻击吴文藻,但所列难以取信于人。傅吴纠葛,其实与顾费之争一样,主要源于双方在学科背景、现实关怀及国家建构的路径选择和理论依据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 傅斯年 吴文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理论再探 被引量:4
2
作者 汤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中华民族是一个"是顾颉刚于抗战期间提出的一个重要民族理论。从现有资料来看,顾氏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理论,不仅在于其从前人如梁启超的民族论述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更在于其能够运用"考究典籍"和"实地调查&q... "中华民族是一个"是顾颉刚于抗战期间提出的一个重要民族理论。从现有资料来看,顾氏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一理论,不仅在于其从前人如梁启超的民族论述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更在于其能够运用"考究典籍"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建立了这一既有历史根据、又有调查依据的理论。此论一经问世,不仅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论争,还引起了政界的关注和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国近代民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何以可能——抗战时期顾颉刚中华民族整体史观的建构逻辑与学理限度
3
作者 王艳勤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34,共11页
抗战时期,顾颉刚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重新理解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问题,以历史知识和传统观念作为重构民族理论的思想资源,其理论自觉深植于历史意识中。“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认识,指引着顾颉刚在新式民族史范式下以中华民族整体... 抗战时期,顾颉刚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重新理解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问题,以历史知识和传统观念作为重构民族理论的思想资源,其理论自觉深植于历史意识中。“中华民族是一个”的理论认识,指引着顾颉刚在新式民族史范式下以中华民族整体史观重构中国通史,隐约可见其在历史书写中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自觉意识。中华民族整体史观的落实,在顾颉刚那里集中体现为对边疆民族文化史料的重视,但由于搜集材料有限,理论和方法都不够精确,致其通史写作终成理想。顾颉刚书写“另一种中国史”以凝聚中华民族的努力,为我们今天面对清季以来西方民族概念和理论与中国历史和现实相枘凿的困境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整体史观 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国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何以是一个:顾颉刚中华民族理论新解 被引量:3
4
作者 曹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105,共11页
1939年2月,顾颉刚发表名文《中华民族是一个》。此文既非应景的时务策,也非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篇承前启后的理论提纲。事实上,关于中华民族的理论思考,贯穿顾颉刚的整个学术生涯。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中华民族理论的基本逻辑是旧... 1939年2月,顾颉刚发表名文《中华民族是一个》。此文既非应景的时务策,也非完全成熟的理论体系,而是一篇承前启后的理论提纲。事实上,关于中华民族的理论思考,贯穿顾颉刚的整个学术生涯。20世纪20年代,顾颉刚中华民族理论的基本逻辑是旧"一"向新"一"的进步。30年代,其理论逻辑转向"多"与"一"的协调。40年代后,顾颉刚试图将上述两个逻辑调和起来,以进步观念阐明中华民族斗争融合的历史过程,并赋予此历史过程以一种共同生活结构,在打破陈腐的华夷之辩同时,防止政治体量的减损。尽管顾颉刚最终没能建构出体系完备的中华民族理论,但他对中华民族理论的历史逻辑和政治属性皆有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的逾越与压力——略论抗战时期中国史家的民族观与节操观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善庆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8-174,193,共7页
爱国主义是抗战时期史学著述的主流倾向。然而,这一话语本身不免忽略了史家因地域之别、著述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爱国泛化与压力问题。故而,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观念重新加以审视,对沦陷区史家的节操观念详加考析,皆对抗战... 爱国主义是抗战时期史学著述的主流倾向。然而,这一话语本身不免忽略了史家因地域之别、著述环境不同而形成的爱国泛化与压力问题。故而,对"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民族观念重新加以审视,对沦陷区史家的节操观念详加考析,皆对抗战时期史家抉择问题的探讨,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沦陷区史家 中华民族是一个 节操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未老与图强之法——顾颉刚与民族“输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景凯旋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50,共9页
顾颉刚提出了民族“输血论”观点,肯定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并将中华民族的未来寄托在少数民族身上。“输血论”是顾颉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渊源之一,对其“中华民族是一个”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其论证... 顾颉刚提出了民族“输血论”观点,肯定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并将中华民族的未来寄托在少数民族身上。“输血论”是顾颉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渊源之一,对其“中华民族是一个”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尽管其论证过程、理论基础还存在一些争议,但他首次全面评价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这是从传统“夷夏观”到现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观脉络中重要的一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颉刚 “输血论” 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