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观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赵健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2-16,共5页
如何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观念体系,坚持民族平等原... 如何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观念体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内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观体系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关系 民族文化 民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三重逻辑:历史、实践与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严庆 郭雨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主动选择、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实践、价值逻辑。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考察,不仅能够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西方民族理论的批判和超越,还能够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淑娟 王硕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共9页
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此三重逻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立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展开的。具体而言,历史逻辑是基于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建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此三重逻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立场,在历史发展中逐步展开的。具体而言,历史逻辑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以来历史任务的主动判别,以及对“民族独立”“民族平等”“民族复兴”等特殊话语共同构成的历史方位的现实考量;理论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理论资源深度融合,助推自身的中华民族思想走向成熟;实践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对中华民族的整体认知和利益关切逐步清晰,使其逐步跃升为中华民族的“引领者”。三重逻辑紧密相关,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建构的全貌。中华民族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在民族事务领域的集中呈现,更是作为后发民族从“挑战—应战”格局中对民族主体性的历史彰显。在话语演变过程中,中华民族概念作为基础和主干不断派生出相关话语符号,形成具有内在关联又各有侧重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话语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话语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 历史方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的功能确证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0
4
作者 潘红祥 陈双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叙事主题缺失的问题。为更好服务于当今主线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建设理念,从中华民族整体性、共同性、实体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展馆为载体,激发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集体记忆;以文物为媒介,描画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展品为依托,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使民族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客观存在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 话语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脉和当代富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齐勇 胡治洪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2-682,共1页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儒学 历史 社会政治 文化体系 儒家学派 诸子百家 相互补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扬中华民族凝聚精神 构建民族史学理论体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研讨会发言摘编
6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10,共9页
宏扬中华民族凝聚精神构建民族史学理论体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研讨会发言摘编编者按:由民族史学家陈育宁研究员主编,宁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8名研究人员(宁夏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 宏扬中华民族凝聚精神构建民族史学理论体系──《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探索—民族史学理论问题研究》研讨会发言摘编编者按:由民族史学家陈育宁研究员主编,宁夏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8名研究人员(宁夏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陈育宁研究员、《内蒙古社会科学》主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民族史学 理论体系 历史探索 问题研究 少数民族 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 民族理论 民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萧焜焘 《学海》 1990年第1期6-12,共7页
近年以来,人们竞谈所谓“失落感”,成为了一种学术上的时髦。其实它的涵义很简单,就是失魂落魄的意思。“文化大革命”以来,民族历史的光荣失落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失落了;共产主义的理想失落了。
关键词 中华民族精神 精神失落 民族历史 统治阶级 孔子 封建社会 儒家思想 仁民爱物 思想体系 形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4
8
作者 侯远长 《学习论坛》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2
9
作者 卞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126,共5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中共十七大报告首次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历史地位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开拓性等三个重要理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喜的成果 鲜明的特色──祝贺《中华民族凝聚力学》佳作问世 被引量:1
10
作者 邹永图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中华民族凝聚力 历史辩证法 分散力 传统文化 理论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 历史发展 民族虚无主义 生命力 历史唯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静如 王冠中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内核”,探讨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就是探索这些根本性原则对中共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重新审视该学科研...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全面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是这一理论体系的精髓和“内核”,探讨科学发展观与中共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就是探索这些根本性原则对中共历史研究的指导意义,重新审视该学科研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以促进中共历史学科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历史 科学发展观 精髓 根本性 理论体系 原则 指导意义 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办人民满意的民族高校
12
作者 彭振坤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共2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民族高校 人民满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六届三中全会 第三步战略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 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体系 “五统筹” 以人为本 经济社会 首要任务 社会发展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处理好十二对矛盾
13
作者 张国祚 《人民论坛》 2005年第6期9-11,共3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矛盾 以人为本 贯彻落实 健康发展 历史意义 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历史走向与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之三
14
作者 郝孚逸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6,共2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系统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着重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里所强调的,是注重从全民教育入手,并由此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系统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着重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里所强调的,是注重从全民教育入手,并由此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人民自觉追求的崇高目标和积极行动。大家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含于科学发展观之中,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以人为本 价值诉求 历史走向 科学发展观 精神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武术体系及其作用形成的历史过程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伯原 《体育文化导刊》 1988年第6期38-42,共5页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它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套路和对抗项目两个部分,套路是其主要部分。在套路中又有拳、器械、对练、集体操练的不同种类和派别的技术体系。对抗项目...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它的技术体系和理论体系。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套路和对抗项目两个部分,套路是其主要部分。在套路中又有拳、器械、对练、集体操练的不同种类和派别的技术体系。对抗项目的散手和推手也有各自的体系。在技术体系发展的同时,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的理论体系也逐渐形成了。就武术的作用而言,主要是在增强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体系 中国武术 历史过程 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 理论体系 民间武术 增强体质 文化色彩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定位
16
作者 邬贵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22-23,共2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重要思想 改革开放 历史定位 邓小平理论 伟大旗帜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价值——评《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析》
17
作者 袁敬利 黄晓丽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I0046-I0046,共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初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民情、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发展体系。改革开放成果、科学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由初级向高级演变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民情、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发展体系。改革开放成果、科学发展观形成、国际地位提升、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一带一路”深化推进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体现。由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秦书生编写的《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析》一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科学发展观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价值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发展体系 历史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成果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小康社会 深化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亳州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发展思路与对策
18
作者 胡玉 杨森 《安徽林业科技》 2005年第2期50-51,共2页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辖谯城、涡阳、蒙城、利辛一区三县面积8394万Km^2,人口523万。亳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南北要衢,中原门户”之称。亳州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淮北平原,辖谯城、涡阳、蒙城、利辛一区三县面积8394万Km^2,人口523万。亳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南北要衢,中原门户”之称。亳州物产丰富,经济繁荣,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优质烟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中药材之乡。以古老的历史文化和发达的现代经济而闻名全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建设发展 亳州市 淮北平原 中华民族 经济繁荣 生产基地 现代经济 历史文化 安徽省 亳州市 发祥地 商品粮 中药材 优质烟 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进程
19
作者 韩国祥 《国土绿化》 2005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土绿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进程 现代企业制度 1991年 1993年 与时俱进 历史背景 若干问题 市场体制 政府职能 调控体系 中央 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文化史的角度考察图书和图书馆的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灼华 《图书情报知识》 1987年第3期10-13,共4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产生和发展了各种类型的知识体系。记载这些知识体系的文化典籍,便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形成和发展、积累和传播,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典籍的特点和内容,不仅能使我们更加...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不断产生和发展了各种类型的知识体系。记载这些知识体系的文化典籍,便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研究中华民族文化典籍的形成和发展、积累和传播,以及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典籍的特点和内容,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面貌,而且能更好地继承和利用我们民族的文化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图书馆 文化典籍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发展 历史发展 官府藏书 历史时期 私家藏书 知识体系 古代藏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