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话语分析
1
作者 郝亚明 邱龙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内在结构。尽管这一结构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变迁与发展,但其主体性和整体性始终稳固,内嵌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程当中。“五个共同”从祖国疆域、统一国家、辉煌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精神等五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在结构的生成机制和作用机理,进而呈现了国族建设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动态互构关系。一方面,“五个共同”不仅各自蕴含深远的意义与功能,更在多重逻辑层次间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五个共同”既是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五个共同” 内在结构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阐释
2
作者 冯菀珩 李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五个共同”重要论述,拓展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涵范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各民族“共同”意义的阐释。正确认识和阐释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从词源及语义本体对这一复合性概念进行剖析...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五个共同”重要论述,拓展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涵范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各民族“共同”意义的阐释。正确认识和阐释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从词源及语义本体对这一复合性概念进行剖析,明确何为“正确的”,为何强调“正确的”;要从疆域共拓、国家共造、历史共写、文化共创、精神共育五个维度展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叙事解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保障,以拓展历史资源为抓手,以“五史”共融为内容聚焦,以议题设置为现实观照,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共同” 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主要依据、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3
作者 张琳 李会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遵循,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历史支撑。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遵循,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历史支撑。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具有强化主体历史认知、增进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担负历史使命的价值功能。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系统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3+4+N”丰富教育内容,以“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方式,以“家校社”协同育人健全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历史观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四个共同”研究论纲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文光 胡明 马宜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3,共7页
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共同”的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贡献,“四个共同”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和“华夷共祖”民族思想及其实践四个方面共同构... 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共同”的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贡献,“四个共同”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和“华夷共祖”民族思想及其实践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四个共同”的内在逻辑,以“四个共同”为前提追溯中华各民族的动态关系,可以避免对中华民族进行简单“一体”的讨论,从而强调中华民族超越差异性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四个共同”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观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健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2-16,共5页
如何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观念体系,坚持民族平等原... 如何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问题,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在我国各民族中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整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有关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观念体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国内民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观体系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关系 民族文化 民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通“自在”与“自觉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新解--方国瑜《论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之二 被引量:7
6
作者 潘先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4,共8页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 1995年初,木芹教授提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将方国瑜“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理论推进到中华民族史研究。其核心论点,中国历史上始终保持着整体性的社会结构,即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汉族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成为整体结构的重要因素;秦汉以来中国形成比较稳定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干,汉族与其他各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种以汉族为主干的与全国各地各族的联系,由点而线而面。这一个联系的面,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领域,也就是中华民族史的范围;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上既矛盾又统一的交往交流交融历程,也就是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历史在整体发展,但不排除各少数民族个性的存在和发展。加强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的研究,既有利于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历史与理论基础;又能够融通“自在”与“自觉”,避免了将中华民族人为区分为“自在”和“自觉”两个发展阶段的割裂式认识,最终从理论与史实两个维度真正摆脱西方民族国家理论暨民族主义范式对中华民族史研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整体发展论 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中华民族史的范围 融通“自在”与“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内涵、价值及路径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琳 李少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9-48,共10页
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华民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的历史动力观、统一延续的历史... 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人们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华民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的历史动力观、统一延续的历史走向观、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观、动态创新的历史过程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应有之义,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渗透的行动指南,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遵循“知、情、意”的生成逻辑,坚持唯物史观、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以强化中华民族历史认知,坚持丰富实践载体和强化历史教育以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情感,坚持焕发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以增强中华民族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科学内涵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价值审视与纾困路径 被引量:4
8
作者 余文兵 吴连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7-53,共7页
培育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历史认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具有思想引领、精神塑造和实践导向价值。在这项教育实践中,课程存在虚化泛化倾向,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完... 培育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化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历史认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具有思想引领、精神塑造和实践导向价值。在这项教育实践中,课程存在虚化泛化倾向,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完善;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创新融合有难度;教师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教学实践效能流于浅层,实效性有待增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途径协同引导,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教育常态化;需要夯实理论基础,以整体性为目标导向,推进教育内容体系创新;需要增强主体力量,聚焦实践针对性,提升教育的转化能力;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创新教育方法,进而提高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价值审视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
9
作者 杨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27,共9页
坚持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主要就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是... 坚持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性的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民族工作经验。主要就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其一,关于中华民族历史观,认为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一个发展过程,其源头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展、成熟,作为方法论有其基本要求和内容。其二,关于中华民族的内涵与外延,其内涵具体表现为内部的基础性稳定性结构、多元性多样性结构、同质性共同性结构、自调性自保性自立性结构,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外延则包括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与当代中国56个民族。其三,关于中华民族产生、形成的时间,提出中华民族形成于“三代”时期,即“华夏族”,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内在的基本结构已逐渐发育、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已初步具备。第四,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多元一体”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形成了多元性与一体性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及并行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 三代 多元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禹文化符号的形成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构建——以北川大禹崇拜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巡华 范召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共11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映像。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挑战时,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就会被激活,转换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源泉。本文以北川地区大禹崇拜为例,对该区域大禹... 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映像。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挑战时,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就会被激活,转换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源泉。本文以北川地区大禹崇拜为例,对该区域大禹崇拜的历史起源、多元融合发展与当代升华进行系统梳理,解读大禹文化如何凝结为象征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中华文化符号,并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大禹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博物馆的功能确证与建设路径 被引量:10
11
作者 潘红祥 陈双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 中国民族博物馆历经“民族学标本”陈列、“民族文物”展览、“民族文化遗产”建设三个层级的功能转型。以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的要求观之,现有民族博物馆大多存在单一线性叙事方式需要改进、共创共建“地域性”资源优势需要补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叙事主题缺失的问题。为更好服务于当今主线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坚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建设理念,从中华民族整体性、共同性、实体性,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展馆为载体,激发各民族成员的中华民族共同集体记忆;以文物为媒介,描画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展品为依托,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使民族博物馆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客观存在形态,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叙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博物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 话语叙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须爱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既是自然凝聚过程,也是政治形塑过程。自成一体的地理空间、“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相互依赖的经济生活、互相吸纳的人口联系、互鉴融通的中华文化,是把我国各民族凝聚于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使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铸牢既是自然凝聚过程,也是政治形塑过程。自成一体的地理空间、“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相互依赖的经济生活、互相吸纳的人口联系、互鉴融通的中华文化,是把我国各民族凝聚于统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使之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并不断发展的主要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治边稳藏——以学科交叉研究为平台的共同富裕指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勇 孙昭亮 朱明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通过文字文本蕴涵的许多理念,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经过三个叠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素。近现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经考验,愈加巩固。习... 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通过文字文本蕴涵的许多理念,体现了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中经过三个叠合,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要素。近现代,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历经考验,愈加巩固。习近平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的方向,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治国治边、治边稳藏、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等重要内容,阐明了我国西部涉藏地区面对两个大局需要牢牢把握的原则和进路,是在边疆做好意识形态以及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包括西藏和涉藏州县在内的各个地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须通过五个方面达成共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共同富裕,最终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宏伟的奋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民族共同体 三个叠合 治边稳藏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民族工作重要思想之核心概念界定、百年历史阐释与长时段理论建构
14
作者 宋培军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6,共7页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是基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 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是基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及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文化、全民族文化诸核心概念而形成的话语体系。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文献,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基本界定,是深化研究的第一步。只有从马克思的共同体概念而非民族学、社会学的实体、复合体概念出发,才能更好阐发这些核心概念。只有结合百年党史实践,从长时段历史结构出发,才能建构新时代中华民族历史观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族重要思想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中国历史教材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15
作者 梁彦波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1年第5期39-40,共2页
现行中学中国历史教材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新考虑和注意:一是唐朝疆域的地图绘制出现错误;一是教材中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标准不一,概念不清。下面,我结合中学教材,就此两个问题扼要阐明观点,与大家商榷,不对之处,请... 现行中学中国历史教材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重新考虑和注意:一是唐朝疆域的地图绘制出现错误;一是教材中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标准不一,概念不清。下面,我结合中学教材,就此两个问题扼要阐明观点,与大家商榷,不对之处,请指正。 (一) 唐朝疆域地图绘制的错误在于把吐蕃国划归唐朝的版图,也就是说对唐朝西南边界线的确定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材 地图绘制 历史教育 中原王朝 中华民族历史 赞普 带珠 北庭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教学参考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社会民风建设的基本逻辑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玉平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6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题,为全党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塑造良好的党风,可以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本刊编辑部以“抓党风、树政风、促民风”为主题,约请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中共重...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一主题,为全党制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塑造良好的党风,可以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本刊编辑部以“抓党风、树政风、促民风”为主题,约请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和山东大学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范围 人生价值 党和国家领导人 互动关系 现代化建设 道德品质 至善 中华民族历史 道德修养 人格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集体记忆的激活与重塑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小平 郑梦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07,共3页
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以文明形态的演进为逻辑、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围绕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劳动"一词展开,通过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中典型的劳动人物和劳动事件,采用故事化、细节化的方式将劳动这一宏大的主... 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以文明形态的演进为逻辑、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围绕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劳动"一词展开,通过展现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中典型的劳动人物和劳动事件,采用故事化、细节化的方式将劳动这一宏大的主题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既是纪录片对主流价值的再度弘扬,也是纪录片叙事形式的创新;同时,《劳动铸就中国梦》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激发了人们关于劳动之美的认识和联想,最大程度地激活与重塑,能够有效地唤起人们对劳动美德的尊重与崇尚,对中华民族的长足发展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记忆 纪录片创作 中国梦 主题形象 中华民族历史 故事化 主流价值 叙事框架 影像语言 声音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战广播史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玉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9-92,共4页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国以盛大的阅兵仪式掀起了纪念活动的高潮。近半年以来,本刊积极策划,精心筹备,在全国范围内约请赵玉明、哈艳秋、万京华、齐辉等专家学者,就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 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月3日,中国以盛大的阅兵仪式掀起了纪念活动的高潮。近半年以来,本刊积极策划,精心筹备,在全国范围内约请赵玉明、哈艳秋、万京华、齐辉等专家学者,就抗日战争时期的广播、通讯社、报刊、电影、广告等媒体样态以及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分别撰写学术文章,并集结成专题予以刊发,希冀借此还原抗日战争于中国媒体传播中的全貌与价值,以史为鉴,启迪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战 日本帝国主义 中华民族历史 国共合作 抗日救国 十九路军 日本侵略军 淞沪抗战 抗日斗争 反法西斯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国难叙事学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九一八国难文学集成与研究”论证会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4-236,共3页
由《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国难叙事学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九一八国难文学集成与研究'论证会",2015年8月4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北京、吉林、山东、江西、河北、天津等地有关专家共30余人参加会议,并就会... 由《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举办的"中国现代文学国难叙事学术论坛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九一八国难文学集成与研究'论证会",2015年8月4日在沈阳召开。来自北京、吉林、山东、江西、河北、天津等地有关专家共30余人参加会议,并就会议主题展开研讨。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牟岱研究员在致辞中提出,国难文学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反侵略行动,研究国难文学,有益于全民族深刻、准确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实施的多种侵略罪行和灭华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九一八 日本军国主义 中华民族历史 次最大 华野 副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世界蜜蜂文化之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斌 张大隆 《中国蜂业》 2011年第Z8期76-77,共2页
蜜蜂文化是以采集蜜蜂产品为特征,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文化。中华文明创造过世界上许多灿烂的文化,并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本文从多角度来探讨世界蜜蜂文化之源,推证了世界蜜蜂文化起... 蜜蜂文化是以采集蜜蜂产品为特征,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起到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文化。中华文明创造过世界上许多灿烂的文化,并为世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本文从多角度来探讨世界蜜蜂文化之源,推证了世界蜜蜂文化起源于华夏文明。蜂蜜与酒文化作为9000年前人类文明的象征,贾湖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产品 文化之源 华夏文明 贾湖文化 中华民族历史 转地养蜂 采集蜂 蜂业 重大研究成果 黄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