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农耕文化中饮食文化的记忆场域唤醒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
1
作者 吴澎 杨瑞 《古今农业》 2025年第2期96-101,共6页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记忆场域的研究成果,文章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农耕文化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记忆场域的内涵,阐释了以饮食文化记忆场域唤醒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确定情感归属、完成情感建构、铸牢中... 基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和记忆场域的研究成果,文章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农耕文化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文化记忆场域的内涵,阐释了以饮食文化记忆场域唤醒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在确定情感归属、完成情感建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增强文化传承方面的价值。探索提出了梳理符号载体、重塑仪式载体及建设数字载体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记忆场域 共同历史记忆 价值诠释 实践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禹文化符号的形成演进与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构建——以北川大禹崇拜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巡华 范召全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共11页
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映像。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挑战时,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就会被激活,转换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源泉。本文以北川地区大禹崇拜为例,对该区域大禹... 中华文化符号是各民族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映像。每当国家和民族面临挑战时,共同历史文化记忆就会被激活,转换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精神源泉。本文以北川地区大禹崇拜为例,对该区域大禹崇拜的历史起源、多元融合发展与当代升华进行系统梳理,解读大禹文化如何凝结为象征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的中华文化符号,并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大禹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教科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与理路
3
作者 高思超 奉元圆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62-66,共5页
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立德树人根本遵循,是彰显中华民族鲜明特色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举措。统编历史教科书是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基于叙事学的视角,教科书中建构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表征为:以... 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符合立德树人根本遵循,是彰显中华民族鲜明特色和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重要举措。统编历史教科书是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基于叙事学的视角,教科书中建构共同体意识的逻辑表征为:以引导学生坚定“五个认同”和增进共同性为价值旨归;以“语言与非语言”结合为手段,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四个共同”故事为核心的叙事内容。因此,统编历史教科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基于叙事要素,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内核;基于主题单元结构,明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组织逻辑;基于故事内容理解,多模态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表征;基于学生主体的关照,搭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学习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编历史教科书 叙事学 教材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红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陆书剑 刘艳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3,共9页
集体记忆是联结个体和集体的精神纽带,能强化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认同。红色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集体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审视红色记忆系统的三个要素可以发... 集体记忆是联结个体和集体的精神纽带,能强化共同体成员的集体认同。红色记忆作为一种特殊的集体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记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价值。审视红色记忆系统的三个要素可以发现,符号记忆、情节记忆、价值记忆分别具有明确身份归属、激发集体情感、凝聚价值共识的功能,这些功能指向了红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本原。基于理论逻辑,可以遵循“知—情—意”三位一体的策略展开具体实践,通过激活符号记忆、刻写情节记忆、内化价值记忆,实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红色记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中华民族历史观的话语分析
5
作者 郝亚明 邱龙云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 “五个共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对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最新概括,为洞察中华民族形成演进逻辑构建了统一的叙事话语与整体的结构视野。作为历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中华民族孕育了其独特的内在结构。尽管这一结构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变迁与发展,但其主体性和整体性始终稳固,内嵌于各民族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程当中。“五个共同”从祖国疆域、统一国家、辉煌历史、灿烂文化、民族精神等五个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内在结构的生成机制和作用机理,进而呈现了国族建设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动态互构关系。一方面,“五个共同”不仅各自蕴含深远的意义与功能,更在多重逻辑层次间相互交织;另一方面,“五个共同”既是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 “五个共同 内在结构 话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阐释
6
作者 冯菀珩 李乐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1,共8页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五个共同”重要论述,拓展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涵范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各民族“共同”意义的阐释。正确认识和阐释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从词源及语义本体对这一复合性概念进行剖析...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提出的“五个共同”重要论述,拓展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内涵范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各民族“共同”意义的阐释。正确认识和阐释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从词源及语义本体对这一复合性概念进行剖析,明确何为“正确的”,为何强调“正确的”;要从疆域共拓、国家共造、历史共写、文化共创、精神共育五个维度展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叙事解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要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保障,以拓展历史资源为抓手,以“五史”共融为内容聚焦,以议题设置为现实观照,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共同 中华民族历史 中华民族共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
7
作者 邓星华 鸦新颖 蒲毕文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5,共7页
民族体育赛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纽带和实践基础。对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展开探析。研究认为民族体育赛事在促进认同共同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生成共有意义以及建构集体记忆等方面具... 民族体育赛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情感纽带和实践基础。对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机理与路径展开探析。研究认为民族体育赛事在促进认同共同身份、激发情感共鸣、生成共有意义以及建构集体记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提出以物质与身体符号整合,铸牢共同命运意识;以跨文化交流互动实践,铸牢共同理解意识;以赛事仪式与记忆构建,铸牢共同团结意识;以价值传递与文化共鸣,铸牢共同精神意识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优化赛事空间、丰富赛事内容、创新赛事表达和拓展赛事功能等方面提出民族体育赛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体育赛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情感 民族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中的共同历史记忆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亚雄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中华各民族在自我繁衍生息和共创中华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共同而持久的历史记忆。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受到严重影响时,共同历史记忆就会被激活,并转化成维护共同体根本利益的磅礴之力和具体行动。以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中华各民族在自我繁衍生息和共创中华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共同而持久的历史记忆。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权益受到严重影响时,共同历史记忆就会被激活,并转化成维护共同体根本利益的磅礴之力和具体行动。以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实践基础形成的长期“统合”记忆构成了中华民族整体记忆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重要资源。以“统合”记忆为核心的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之一和重要组成因素,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凝结和巩固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共同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追根溯源的重要依据、团结奋斗的实践动能和未来发展的力量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 历史记忆 “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算法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风险与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苏 顾友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43,共9页
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智能算法提高了信息处理和分发的效率,为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机遇。从价值机理看,智能算法在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记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奠定铸牢中华... 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智能算法提高了信息处理和分发的效率,为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机遇。从价值机理看,智能算法在巩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记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奠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基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风险困囿看,算法滥用带来的算法偏见、算法牢笼、算法崇拜等风险严重阻碍着智能算法赋能效果的实现。具体表现为:“娱乐成瘾”侵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活叙事的阐释力、“信息茧房”削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叙事的传播力、“深度伪造”扰乱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权威力。对此,从价值层面引领算法,壮大官方主流媒体内容供给的影响力;从制度层面规范算法,强化算法信息推送服务的法律约束力;从技术层面优化算法,增强算法逻辑缺陷和安全漏洞的修复力;从主体层面驾驭算法,提升受众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反思鉴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赋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记忆 民族因素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是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人们共同体——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桂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3,共4页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以下简称《概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 由国家民委组织编写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试用本)(以下简称《概论》)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中华大地各类人群浸润数千年中华文明,经历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人们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们共同 《概论》 国家民委 中华民族共同 统一多民族国家 交往交流交融 逻辑论证 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文化遗产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机理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春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4,共11页
日常社会生活中,个体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能够体现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存在的关联。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实在性、恒常性、文化性、固定性等特征,为构建“个体—共同体”关系提供了多维度的连通进路。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纪... 日常社会生活中,个体与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能够体现个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间存在的关联。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实在性、恒常性、文化性、固定性等特征,为构建“个体—共同体”关系提供了多维度的连通进路。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化的纪念碑性标识,是集体记忆的感知纽带,一方面构建共同体的认同框架,另一方面引导个体的感知方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为个体呈现了特定记忆时刻。以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化记忆体系,营造民众体验“我们感”的社会场域,促进全民一体化发展,不仅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更有助于引领全民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三重逻辑:历史、实践与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庆 郭雨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又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时代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建设理论与中华民族现代国家建设理论的创新。其构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主动选择、不断发展并与时俱进的过程,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实践、价值逻辑。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三个维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考察,不仅能够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西方民族理论的批判和超越,还能够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逻辑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8,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首次完整清晰地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是第一部全面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全面系统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首次完整清晰地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展现出来,充分证明了“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一重要论断的科学性。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逻辑,踏实推进教学科研服务于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线,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毛泽东对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贡献与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小军 李银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大历史观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史,毛泽东当之无愧是奠基者、引领者。他领导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使各民族“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领导确立民族区... 大历史观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有的理论视野,以大历史观考察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历史,毛泽东当之无愧是奠基者、引领者。他领导各民族共同缔造新中国,使各民族“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领导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明确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等处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根本制度基础和根本原则遵循。以史为鉴,新时代建设更加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做到“三个相统一”,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坚持中华民族历史方位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目标定位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华民族共同 民族区域自治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绎·唤醒·共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忆”向度
15
作者 潘文丽 孟楠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4,共9页
意识具有流动性,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需要一种隐形的、软性的力量予以固化。记忆能营造出以共同性为叙事的多元情境表达、书写和传递,使不同族群既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场域限制实现情感互动,又能弥合“我者”和“他者”的心理边界强化... 意识具有流动性,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需要一种隐形的、软性的力量予以固化。记忆能营造出以共同性为叙事的多元情境表达、书写和传递,使不同族群既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场域限制实现情感互动,又能弥合“我者”和“他者”的心理边界强化族群认同。新时代,将“共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研究向度,通过寻绎何为“共忆”、何以“共忆”以及“共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耦合关系,提出塑造中华民族共存的符号记忆、激活中华民族共通的苦难记忆、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仪式记忆的“共忆”路径,进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唤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共同记忆 命运共同 心理纽带 情感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功能
16
作者 谢琼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15,共7页
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重功能。奏唱国歌的制度性仪式将宪法精神具象为可感知的伦理秩序,以主权符号展演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象征。国歌承载的抗战救亡道德记忆,以历史叙事唤醒集体苦难记... 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多重功能。奏唱国歌的制度性仪式将宪法精神具象为可感知的伦理秩序,以主权符号展演强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象征。国歌承载的抗战救亡道德记忆,以历史叙事唤醒集体苦难记忆,形塑捍卫民族尊严的伦理自觉。通过“我者”与“他者”的边界标识与情感共情体验,国歌建构超越地域族群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身份认同,使爱国主义从观念形态转化为具身化伦理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政治象征 道德记忆 身份认同 情感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主要依据、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17
作者 张琳 李会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9-176,共8页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遵循,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历史支撑。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 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唯物史观、大历史观为理论指导,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基本遵循,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为历史支撑。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具有强化主体历史认知、增进历史认同、坚定历史自信、担负历史使命的价值功能。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要以“系统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3+4+N”丰富教育内容,以“人工智能+”优化教育方式,以“家校社”协同育人健全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历史 历史观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路径——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8
作者 张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时代之需、现实之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一书沿历史脉络厘清了中华民族的由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深入...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因此,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时代之需、现实之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一书沿历史脉络厘清了中华民族的由来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深入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涵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大中小学 一体化建设 中华民族共同 有力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历史脉络 具体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功能和制度: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个维度——基于政治社会学视域的理论阐释和理解进路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强 张三南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6,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国家治理的核心命题和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又是基于中华各民族原生性特征、工具性特征和建构性互动而产生。由此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国家治理的核心命题和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源于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又是基于中华各民族原生性特征、工具性特征和建构性互动而产生。由此推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囊括了历史、功能和制度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蕴含了中华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命运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和制度性互动关系。因此,维系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命运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和制度性互动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选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 政治社会学 历史 功能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记忆的建构与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记忆之场 被引量:16
20
作者 田泽坤 苗艳丽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根植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之中,其集体记忆的形成经历了由共同命运联结到共同话语感知再到集体记忆建构三级递进的建构路径。集体记忆在形成和维持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叙...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根植于共同体的集体记忆之中,其集体记忆的形成经历了由共同命运联结到共同话语感知再到集体记忆建构三级递进的建构路径。集体记忆在形成和维持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叙述,还将集体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最终个体获得了归属感和共同的身份并认同集体文化。集体记忆作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之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厚的根基。通过符号唤醒、情境濡化、仪式操演和媒介赋能等方式,集体记忆能够有效地激活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集体记忆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