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与聚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刍议
1
作者 严庆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共6页
政治属性、学理属性、交叉属性、实践属性决定了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和开展学科育人工作的迫切需要。作为交叉学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后新的研究内容与范畴。作为独立学科,中华... 政治属性、学理属性、交叉属性、实践属性决定了加快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和开展学科育人工作的迫切需要。作为交叉学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后新的研究内容与范畴。作为独立学科,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下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需要立足实际,从聚焦议题起步,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交叉 融合 研究对象 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曦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优化学科设置,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是当务之急。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独特的现象,已经超出了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国家这一人类共同体发展脉络的描述,需要认真研究,并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作出贡献。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有着与众不同的内生动力和环境条件,内生动力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条件主要有文明形态、地理条件、文明演进模式、不同文明竞争等。为研究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迫切需要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及完善过程与机理,把中国独具特色的经验推广给人类,造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科化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为何、何为与可为 被引量:1
3
作者 海路 王一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153,共12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是致力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完善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学科的中国化时代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是致力于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完善机制的一门新兴学科。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学学科的中国化时代化,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等特征。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过程中,应以史料体系为基础,注重多语种史料的收集与整理,深入挖掘历史重大事件和关键人物,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广泛开展史料论证,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以话语体系为工具,汲取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元素、提倡符合时代特征的话语表达,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本土话语,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以理论体系为指南,注重“两个结合”,深化理论体系研究内容,整合相关学科理论,鼓励多学科共同研究,拓展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理论体系研究人员培养,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史料体系 话语体系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系统思维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4
作者 陶斯文 蔡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0,共7页
系统思维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联系,这对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至关重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面、动态和创新的研究范式。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发展机理强调了学科交叉的复杂性、学科发... 系统思维强调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和内在联系,这对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至关重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面、动态和创新的研究范式。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发展机理强调了学科交叉的复杂性、学科发展的方向性和学科知识的创新性。系统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构建要素,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研究内容。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研究创新旨在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提高研究的实践价值和政策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思维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的思考
5
作者 金彦超 裴圣愚 陈天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8-59,共12页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 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对于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叙事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践,实现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升交叉学科门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相关领域深厚的理论基础、高水平的研究机构、丰富的学术成果、扎实的工作积累,已经为试点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做好了准备。按照交叉学科定位,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共同体与当代世界等重点方向,积极培育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将极大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交叉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为何必要、有何挑战及如何推进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迎春 沈桂萍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23,共12页
中国民族学知识生产经历了中国化引进时期、本土化实践时期、沉寂与蛰伏时期、恢复与繁荣时期、深化与创新时期。建构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以其开展知识生产的价值转换特点回应当今学科建设的大背景,厘清开展知识生产的现实制约... 中国民族学知识生产经历了中国化引进时期、本土化实践时期、沉寂与蛰伏时期、恢复与繁荣时期、深化与创新时期。建构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以其开展知识生产的价值转换特点回应当今学科建设的大背景,厘清开展知识生产的现实制约:学科内部矛盾日益严峻、学科外部面临多重压力、自主知识体系尚不完备。依据现实,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应循着新的价值基准,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建设,分别从学科发展的继承性挖掘与民族性转化、学科发展的原创性创新与时代性关注、学科发展的系统性布局与专业性培养的需要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建构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以此来回应建构中国特色民族学知识体系的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自主知识体系 知识生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交”史的另一种面相:学科意识与议题选择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蕤 张峰 +2 位作者 田钒平 王冬丽 马惠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27,共6页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 2023年12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全国出版发行,《概论》教材站位高远、主线突出、特色鲜明、有血有肉,是一本里程碑式的教材,对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开创性、先导性意义。本刊特邀五位专家参与专题笔谈,从不同角度把握《概论》的理论创新。其中,杨蕤认为《概论》以史为基,主题为骨,通俗为要,以历史脉络为主线,通过历史的维度来阐述中华民族的内聚性、国家政权的统一性、中华文化的共同性之理路。张峰认为,《概论》从著史体系、编纂理念和史料开掘三个层面探索如何再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盛况,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原创性和前沿性价值。田钒平认为,《概论》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史论结合、话语阐述、理论创新,立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王冬丽认为,《概论》深刻、系统、精到地分析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整体性、必然性和真实性,是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过程的科学把握,是用新的史料体系对中华民族历史叙事的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学理建构。马惠兰认为,《概论》课程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目的,《概论》教材的出版、课程的开设也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强国建设在大学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