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权立宪:《中华民国约法》的历史反思
1
作者 袁兵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由军阀权力控制出台的《中华民国约法》一直是后人批评的对象。军阀立宪反映了中国自有"法统"以来,传统一元权力思维模式自上而下传递的实质没有发生改变。反思以军权政治为特征的《中华民国约法》,可以为当今宪政建设提供相... 由军阀权力控制出台的《中华民国约法》一直是后人批评的对象。军阀立宪反映了中国自有"法统"以来,传统一元权力思维模式自上而下传递的实质没有发生改变。反思以军权政治为特征的《中华民国约法》,可以为当今宪政建设提供相当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权 宪政 权力一元化 中华民国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初政体重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省制缺失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02,共10页
辛亥革命爆发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成为共识,但取法何种模式及形制,不同政治力量在角力下探索。光复各省为应对内外局势,调和各省自治与统一,仿北美十三州建国先例,采邦联制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继而因各省掣肘政府权力行使,并影响列强承... 辛亥革命爆发后,共和制取代君主制成为共识,但取法何种模式及形制,不同政治力量在角力下探索。光复各省为应对内外局势,调和各省自治与统一,仿北美十三州建国先例,采邦联制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继而因各省掣肘政府权力行使,并影响列强承认新政权,临时政府采取措施集权中央,遭到临时参议院及各省抵制。南北统一后,为限制袁世凯独霸政权,保存共和果实,孙中山在规划未来政制时,试图划分中央与各省权限,但同盟会内部意见纷歧,时势倾向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能对省制及中央与各省权限予以规定。这一缺失,将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省制构建,置于各派政治力量角力之下,并成为中国长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的肇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政体 共和制 单一制 联邦制 省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系纵论 被引量:2
3
作者 臧运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0-108,共9页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 孙中山在寻求中国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借鉴并批判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独创了五权宪法学说,作为与其三民主义并列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同盟会为主体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未了解和接受五权宪法,不但组建了三权分立的南京临时政府,而且制订了与五权宪法相背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虽然使中华革命党再次打出了五权宪法的旗帜,但为了反对北洋军阀,却又要继续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之作为"批判的武器"。随着护法运动的一再失败,孙中山也在对于临时约法进行"武器的批判"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五权宪法学说。孙中山与临时约法的关系,历时10余年。他通过对于临时约法的扬弃而完善起来的五权宪法学说,虽然在理论与实践上难免理想主义的色彩,但对于当时和后世,仍有思想武器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五权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旺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51-54,共4页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 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对中国近代史进行研究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然而,用文化研究的观点着力于分析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文献,在我国着实是做得很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对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进行一次文化意义上的剖析.一、《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精神1912年3月11日,也就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孙中山以民国第一届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向全国公布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共7章56条,初步奠定了中华民国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基础,孙中山也正是这样来理解和寄希望于它的:'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约法》总纲共4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2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文化研究 袁世凯 宪法性文件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宪政经验述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桥林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清帝逊位之初十几年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史。国民党试图凭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袁世凯或明或暗地破坏该法,欲使中国社会回归传统,让自己君临天下。然而,最终双方都以失败而告终... 清帝逊位之初十几年的中国近代史,就是围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斗争史。国民党试图凭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袁世凯或明或暗地破坏该法,欲使中国社会回归传统,让自己君临天下。然而,最终双方都以失败而告终。何也?在袁世凯,大概因为封建传统思想严重,过于迷信武装的力量和政治手腕,以至于公然逆民意和历史潮流而动,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国民党,大概因为没有真正接受宪政文化的洗礼,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时局的把握也不够准确,以至于不知不觉地犯了这样那样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治 武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毓花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60-62,共3页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文论述了《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推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和实行社会改革的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本文论述了《临时约法》的宪法原则 ,即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文章还论述了《临时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望龄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1-50,共10页
《临时约法》的革命历程1912年3月11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正式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着唤醒人民,为着争取自由和彻底民主的制度”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并且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而载入史册。《... 《临时约法》的革命历程1912年3月11日,由南京临时政府正式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为着唤醒人民,为着争取自由和彻底民主的制度”而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并且作为辛亥革命的一项重大成果而载入史册。《临时约法》的诞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年斗争的革命产物,同时又为当时革命情势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所制约,因此明显地打上了阶级的和时代的烙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孙中山 辛亥革命 南京临时政府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 袁世凯 君主立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共两党关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统的争议 被引量:2
8
作者 封安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2,共5页
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统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一、关于新宪法法统的来源问题,国民党主张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共产党否认《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 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法统问题上,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一、关于新宪法法统的来源问题,国民党主张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而共产党否认《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法统的合法性;二、关于政协会议的定位和协议的效力问题,国民党设法减低政协会议决议效力,而共产党视政治协商会议为"中国各主要政治力量的代表会议",政治协商会议决议须由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无党派社会贤达五方共同遵守,有一种类似临时性宪法文件的约束效力;三、政府改组案的实施问题关系到制宪的主导权问题,国民党力行一党主导,共产党主张多党协商;四、宪草的核心内容方面,国民党主张五权宪法,共产党联合民主党派以英美式宪法相抗衡。到了国民党大陆溃败的时候,《中华民国宪法》"伪法统"、"伪宪"的标签在大陆地区已经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统 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政治协商会议 制宪主导权 五权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法系的社会成因和发展轨迹
9
作者 武树臣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90,共7页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国学习西方法治的探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在法治道路上摸索前进,在这一进程中,法律传承已成为与法律移植并重的重要面向。接续传统以更好地走向未来,则逐渐得到了更多认同。为此,本刊特约请武树臣教授和徐爱国教授撰稿剖析中华法系的成因与发展历程,解读现代中国法律思想的渊源,并汇集青年学者关于传统法律研究的最新成果组成专题,以期推动对一百年来法治探索和几千年传统法律文明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 法律文明 社会成因 中华法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现代观 西方法治 临时大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选择的服饰──有感于民国初年的服制法令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仄 区伟文 《艺术设计研究》 1998年第1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历史选择 法令大全 服饰 服制 常礼服 民国元年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法统”理念的构建与袁世凯对民初“法统”的改造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仁善 杨宇剑 《法治研究》 2015年第3期150-159,共10页
法统具有广义和狭义之辩,广义的法统泛指一种基于法律的合法性的建构。只要是符合这样的建构,我们就可以认定其政权确立了法统。而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狭义的法统仅指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初国会。《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 法统具有广义和狭义之辩,广义的法统泛指一种基于法律的合法性的建构。只要是符合这样的建构,我们就可以认定其政权确立了法统。而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狭义的法统仅指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初国会。《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出台及废弃的过程中,关于广义法统的讨论极具代表性,通过管窥袁记约法,可以看清法统的真实面目。法统的内涵具有一核两翼。一核指的是人类社会均要面对的政权正当性的问题。在清末,清王朝遭遇的三次合法性危机,致使传统的合法性取得模式变为合法型合法性,为"法统"理念的出现打下了基石。两翼则一为由传统中国社会"正统"衍生出的"统系"理念的延续,一为西方政治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统系"理念为"法统"理念提供了时间线索,含有一种时空延续以证明其合法性的内容。西方政治文化,尤其是改造过的国家主义、社会契约论以及宪政文化共同完成了"法统"理念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新政”:一场真正的法律革命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勇 《重庆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51-54,共4页
从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11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史称“清末新政”。虽然“新政”改革最终由于辛亥革命而中断,但从法律发展史角度来看却引发了中国传统法制的深刻变革,“在思想和体制方面,把长期形成... 从庚子事变到辛亥革命以前,清王朝在其最后11年中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运动,史称“清末新政”。虽然“新政”改革最终由于辛亥革命而中断,但从法律发展史角度来看却引发了中国传统法制的深刻变革,“在思想和体制方面,把长期形成的典范(范式)变为不同质的外来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清末新政 清朝末年 法制史 社会改革 资政院 咨议局 议会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正:鏖战山东讨袁护国保共和
13
作者 张海梅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1,共2页
居正,字觉生,号梅川,湖北省广济县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后来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1910年,在湖北筹组中部同盟会,策动反清起义。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顾问兼秘书。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内务部次长,参与制... 居正,字觉生,号梅川,湖北省广济县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后来加入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1910年,在湖北筹组中部同盟会,策动反清起义。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顾问兼秘书。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内务部次长,参与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逃亡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同盟会 共和 山东 “二次革命” 日本留学 湖北军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制史综合练习题
14
作者 吴丽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0年第4期91-97,共7页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 综合练习 钦定宪法大纲 立法指导思想 成文法 秦朝 西周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法司会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学综合练习(上)
15
作者 叶志宏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7年第7期76-85,共10页
1 名词解释 1) 宪法解释 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做确切的说明。 2) 成文宪法 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 3) 不成文宪法 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 1 名词解释 1) 宪法解释 是指对宪法规范的含义和作用,依据立法精神和意图做确切的说明。 2) 成文宪法 是指由单一法律文件或几种法律文件构成的宪法。 3) 不成文宪法 是指没有文字表达、不成为法律文件的宪法,它是由宪法性文件和宪法性习惯、判断等组成的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民 宪法性文件 社会主义劳动者 人民民主专政 中国共产党领导 国家机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法治思想谈 被引量:4
16
作者 江振良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50-54,83,共6页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法律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其中关于法治方面的思想、主张,作点探讨. 一、以法治国,维护民权,保障民生法治,质言之,即以法治国.从历... 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他的整个思想理论体系中,法律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就其中关于法治方面的思想、主张,作点探讨. 一、以法治国,维护民权,保障民生法治,质言之,即以法治国.从历史上考察,“以法治国”并非近代政治思想家、法学家首创.在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就已主张“垂法而治”和“以法治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以法治国 法治思想 民主政治 法律思想 直接民权 民权主义 美国宪法 君主专制政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邱远猷 《现代法学》 1981年第4期17-21,共5页
七十年前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宣告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革命政权。虽然它一直处于极度困难之中,仅存三个月,但仍致力于法制建设。南京临时政府... 七十年前的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宣告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的革命政权。虽然它一直处于极度困难之中,仅存三个月,但仍致力于法制建设。南京临时政府不仅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民主政治,社会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法律、法令、条例、章程等。此外,又颁发了《暂行援用前清法律及暂时新刑律全文》。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 法制建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共和国 封建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略论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被引量:1
18
作者 邵德门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4期119-129,共11页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先行者,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中华民国创始人。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终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初年代,坚持了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富强,人民要自主幸福的基本立场和思想,成为反封建斗争的伟大战士、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先行者,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中华民国创始人。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终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初年代,坚持了民族要解放,国家要独立富强,人民要自主幸福的基本立场和思想,成为反封建斗争的伟大战士、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总结孙中山的政治思想,不仅对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争取解放的艰难复杂的斗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政治思想 帝国主义 中国革命 民族主义思想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孙中山的法律思想
19
作者 林中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6期49-60,共12页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史上“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思想家。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也和政治思想一样是近代社会矛盾的产物,有着许多光辉的建树。一、重视法治早在一八七八年五月,孙...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史上“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思想家。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也和政治思想一样是近代社会矛盾的产物,有着许多光辉的建树。一、重视法治早在一八七八年五月,孙中山随其兄孙眉抵达檀香山以后,看到当地“地方秩序良好,物产丰富,商业发达,人民安居乐业”,与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下的黑暗中国,迥然不同,印象十分深刻,因而促使他去探索,得出了檀香山之所以取得上述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法律思想 南京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封建专制主义 清朝 封建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