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文利 陈华伟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86,共9页
教材编写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 教材编写是国家事权,集中体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的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华文明的本质特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历史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编成的,其内容在“连续性是中华文明存续的基础”“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统一性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包容性促进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平性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五个方面高度契合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之间的指导关系,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基础教育教材相结合的典范,为基础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互构——以“五个突出特性”为视角
2
作者 张淑娟 王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性沉淀、现代化转型中所彰显的独有特质作出的最新概括。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出场源自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多个维度的现实考量,...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性沉淀、现代化转型中所彰显的独有特质作出的最新概括。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历史出场源自历史与现实、自我与他者多个维度的现实考量,从根本上决定中华民族的前进道路、精神品格、内在格局、开放胸怀和文明基因,同时五者又各具特色、相互依存、相互成就,共同造就中华文明的内在禀赋。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互构关系。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基、内生动力、内聚情感、和谐特质和世界价值具有巨大的塑造作用,全面滋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为凝练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提供了历史契机。两者在建设主体、内生场域和价值追求上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明 个突出特性 中华民族 互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本兴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教育传承
3
作者 李永 周洪宇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1,共8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进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特质。教育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方式,也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从历史角度看,教育为“连续性”铸就坚实的文脉根基;从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要元素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进而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鲜明特质。教育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方式,也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一脉相承的重要载体:从历史角度看,教育为“连续性”铸就坚实的文脉根基;从发展角度看,教育为“创新性”输送持续的强大动力;从政治角度看,教育为“统一性”构建稳固的政治理念;从文化角度看,教育为“包容性”打造多元的开放胸怀;从社会角度看,教育为“和平性”营造和谐的内外环境。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教育传承,有助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归聚各族人心,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教育传承 中华民族共同体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马克思主义之维 被引量:3
4
作者 辛向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45,共10页
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和把握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来看待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和把握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来看待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来看待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来看待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来看待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看待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这些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理论与实践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阐释与内在关系
5
作者 张柏勋 朱鸿召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2,共12页
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在连续性方面,稳定的社会结构、国家形态及修史传统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重要条件。在创新性方面,革新精神贯穿中华文明发展始终,有力回击了“停滞论”。在统一性方面,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车同轨... 中华文明具有五大突出特性。在连续性方面,稳定的社会结构、国家形态及修史传统是中华文明长期延续的重要条件。在创新性方面,革新精神贯穿中华文明发展始终,有力回击了“停滞论”。在统一性方面,中华民族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为统一性提供了制度条件,集体主义成为支撑统一性的重要理念。在包容性方面,民族融合、思想交融与文明互鉴彰显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气度。在和平性方面,中华“和”文化源远流长,“文明以止”是中华文明区别于西方文明的显著特点。从逻辑上看,连续性与创新性、统一性与包容性对立统一且相反相成,是五大突出特性中的两对主要关系。连续性与统一性等六对基本关系相辅相成,形成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两个结合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塑
6
作者 张浩 殷艺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9,共9页
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文化土壤。从连续性而言,中华文明呈现于地理疆域、语言文字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整体一致和绵延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淀了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从创新性而言,... 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丰厚文化土壤。从连续性而言,中华文明呈现于地理疆域、语言文字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整体一致和绵延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淀了历史底蕴和文化资源;从创新性而言,中华文明赋予中华民族在物质生产、思想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进取精神和无畏品格,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前进动力和发展活力;从统一性而言,中华文明体现在政治实践、情感认知、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团结一体和深度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了价值共识和情感认同;从包容性而言,中华文明彰显在民族分布、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等方面的求同存异与和谐共处,造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多元样态和开放品格;从和平性而言,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交通成和、共生并进、保合太和的交往理念和处世智慧,培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国气度和担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清前期长城地带历史变迁看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邓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关键词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系统、精准的总结、提炼,该理论即是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结合清前期长城地带的历史变迁... 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关键词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系统、精准的总结、提炼,该理论即是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结合清前期长城地带的历史变迁可知,清朝在使用和管理长城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在促进长城地带统一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在维系长城地带的统合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在促进长城地带民族交融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在维系长城地带和平及贸易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期 长城 变迁 中华文明 个突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数智时代文艺的审美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晶 解英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5,共10页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传统以人为文艺创作主体的人类文艺创作劳动正在被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艺术作品生成所取代,这为文艺的审美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媒介手段和传播平台。在数智时代,传统“人”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被动摇,并由此衍生出审... 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传统以人为文艺创作主体的人类文艺创作劳动正在被以人工智能为主体的艺术作品生成所取代,这为文艺的审美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媒介手段和传播平台。在数智时代,传统“人”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被动摇,并由此衍生出审美主体被弱化、虚像生活、碎片化传播、超真实和娱乐至死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出当前的文艺审美表达困境,尤其是生成式Al的出现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创作发生了改变,这必将引发艺术审美、艺术评论,乃至艺术理论建构的重大变化。因此,如何确立数智时代的审美表达,厘清传统完全以人为主体的文艺创作与当前数智时代文艺创作之间的根本界限,成为文艺创作首先面对的问题。中华文明一直以来都以人为本、循时而新,是解决当前数智时代人的主体性被削弱和应对全新媒介环境进行理论建构的重要参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论述不仅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规律,让我们深刻认识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还为数智时代文艺的审美表达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科技 文艺 中华美学话语体系 超真实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内在机理研究
9
作者 王伟 韩文清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其立足于世界文明百花园中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明根基和中华民族现代化的动力源泉。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独特性,需走基于“四个共同”、把握“两个结合”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道路;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一体性,要坚持“人心相聚、价值相通”的精神归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利益归一以及“四个与共”的命运归一的一体性现代化;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共融性,要继承和发扬兼容并包、和而不同与天下大同的历史属性;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开创性,必须坚持强劲韧性并以新型理论与制度,走出富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独特路径;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赋予民族地区现代化道义性,要坚持各族人民共享的现代化,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求世界人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是民族地区现代化的价值指引与路径导向,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阐释和集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民族地区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文化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
10
作者 刘庆柱 景蔚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31,共6页
中原地处黄河流域中游,中华文明早中期形成、发展于此,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的4200年活动历史在此,其原因是中原文化的“中”与“中和”的核心理念之下形成的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 中原地处黄河流域中游,中华文明早中期形成、发展于此,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的4200年活动历史在此,其原因是中原文化的“中”与“中和”的核心理念之下形成的中华五千多年不断裂文明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通过阐释其“突出特性”,再现了中原文化之于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文化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深刻把握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中推进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
11
作者 王世伟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共2页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的讲话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命题,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1]。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提出与阐释,形成了文化理论...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的讲话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命题,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1]。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提出与阐释,形成了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新时代图书馆事业更高质量发展的高瞻远瞩、举旗定向的重要指引,对于中国图书馆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为图书馆事业助力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事业 文化使命 中华文明 更高质量 突出特性 文化传承 新时代图书馆 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文明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蕴作用——基于“五个突出特性”的诠释 被引量:5
12
作者 赖萱萱 詹石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2,共8页
中华文明蕴含着当代中国通往现代化的精神资源和经验启悟。在与其他文明的对话和比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底蕴。“连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立建构提供了文明根据;“创新性”是中国... 中华文明蕴含着当代中国通往现代化的精神资源和经验启悟。在与其他文明的对话和比照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厚的底蕴。“连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立建构提供了文明根据;“创新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返本开新的精神动力;“统一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奠定了历史根基;“包容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源泉;“和平性”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文明深沉滋养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能以更加成熟而自觉的姿态应对自身建设过程中的特殊性问题和人类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个突出特性 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平性——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星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共5页
“和平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 “和平性”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绝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1]中华民族是追求“和平”的民族,中华文明是崇尚“和平”的文明。“和平”是中国人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下五千年,“和平”理念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存在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布于全国社会各阶层,体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之中,表现在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和习俗各领域之内。它是维护中国数千年统一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不中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文化霸权 上下千年 社会各阶层 内化于心 突出特性 外化于行 贡献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文明史视域下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庆柱 尚元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129,F0002,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色,这一“突出特色”包括五个方面,即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文物、文...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色,这一“突出特色”包括五个方面,即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文物、文献等印证了上述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相对世界文明史上的其他文明特征而言的。对比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与世界文明史上其他国家的文明史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共建”,弘扬中华文明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明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7,共2页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提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当代中国文化 全局战略 文化传承发展 中国文化创新 突出特性 精神纽带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主要表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培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连续性”置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首位,并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 在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把“连续性”置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首位,并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因此,“连续性”就成为深刻理解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把钥匙,成为树立民族和历史文化自信的基石,这就自然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具体的解读。“连续性”表现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各个方面,但较为突出的应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中华文明 古代文明 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发展 个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唐体育文化的突出特性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俭慧 司马昊翔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145,共6页
汉唐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性。汉唐体育文化突出的“连续性”坚实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道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底;突出的“创新性”塑造出中华民... 汉唐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性。汉唐体育文化突出的“连续性”坚实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道路,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根底;突出的“创新性”塑造出中华民族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根底;突出的“统一性”决定着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坚定信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疆域根底;突出的“包容性”确保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底;突出的“和平性”体现出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美好夙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根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汉唐体育文化 突出特性 根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被引量:4
18
作者 白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精要概括,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有关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精要概括,有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论述,有关文化主体性和“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的论述,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立性与特殊性;有关“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的阐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指明了新的路径、提升到新的境界;而“文化主体性”的提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体现了党在领导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取与理论总结,也充分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两个“结合”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把握边疆文化的独特价值
19
作者 郑君雷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8-27,共10页
从边疆考古视角分析,边疆特有的地理区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复杂的族群结构、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与中原等地区有所差别的社会发展路径等因素,决定了边疆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边疆区域是中华文明发展演... 从边疆考古视角分析,边疆特有的地理区位、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复杂的族群结构、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与中原等地区有所差别的社会发展路径等因素,决定了边疆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独特价值,主要表现在:边疆区域是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重要空间载体,边疆族群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创造主体,边疆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边疆文化在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要传承弘扬边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塑造能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化力量的边疆优秀传统文化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 中华文明 突出特性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