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融通古今的中华数字文明:出版业转型与中华文化数据库建构 被引量:3
1
作者 林玮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0-54,共5页
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建构需要传统出版业提供丰富的资源,更需要基础、逻辑和传播形态的古今融通。在内容上,出版业的数字化要注重商业性与公共性的协调;在体系上,中华文化数据库的文化性和体系性应充分借鉴传统典籍文献汇编经验,破解“知... 中华文化数据库的建构需要传统出版业提供丰富的资源,更需要基础、逻辑和传播形态的古今融通。在内容上,出版业的数字化要注重商业性与公共性的协调;在体系上,中华文化数据库的文化性和体系性应充分借鉴传统典籍文献汇编经验,破解“知网难题”和“古籍难题”;在传播上,中华文化数据库要注重文化创新以及其对公众日常生活的嵌入。中华数字文明应以一种官方、学界、商界与公众四维共存、相互制衡的理想文化生态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数据库 数字文明 出版业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大模型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融生逻辑与规制路径
2
作者 张铮 倪彬彬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1-91,共11页
本文聚焦大模型的文化焕活潜力与文化垄断风险,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对“为何建设—如何建设—怎样负责任、可持续建设”文化大模型进行了学理性梳理。文化大模型是我国把握数字文化主权、实现智能人本主义、活化优秀文化资源的... 本文聚焦大模型的文化焕活潜力与文化垄断风险,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对“为何建设—如何建设—怎样负责任、可持续建设”文化大模型进行了学理性梳理。文化大模型是我国把握数字文化主权、实现智能人本主义、活化优秀文化资源的关键举措。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具体部署下,我国应充分利用中华文化资源建设本土文化大模型,在资源端辅助中华文化元素、符号、标识提取,完善供给侧文化大数据;在生产端辅助文化资源数据解构、关联,搭建更加完善的文化云网生态;在消费端辅助文化产品与文化空间生成,实现中华文化的全景呈现。此外,文化大模型工程应坚持“建设”与“治理”并行,通过动态监管、双轨备份、权责规范等手段维护文化安全、实现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模型 文化数据 国家文化数字化 中华文化数据库 数字文化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