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教育改进社对20年代教育科学化的贡献 被引量:3
1
作者 涂怀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42-145,共4页
中华教育改进社人才荟萃,机构健全,成绩卓著,被时人誉为中国教育界的中枢。该社团对于教育不囿于仅“采取联络主义”,而是高屋建瓴,独辟蹊径,开了国内教育社团自力更生的先河,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科学化、民主... 中华教育改进社人才荟萃,机构健全,成绩卓著,被时人誉为中国教育界的中枢。该社团对于教育不囿于仅“采取联络主义”,而是高屋建瓴,独辟蹊径,开了国内教育社团自力更生的先河,有力地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科学化、民主化、世界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科学化”方面进行阐析,以期为当今教育社团的良性发展和教育科学化、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教育改进社 教育科学化 陶行知 心理测验 新学制 20年代 教学方法 教育测验 中国教育 道尔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有关图书馆议决案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少明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华教育改进社先后召开四次年会,通过了二十件有关图书馆的议案。这些议决案,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开展儿童阅览和古物陈列工作,推动退还庚款资助图书馆,推动建立图书馆协会,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华教育改进社先后召开四次年会,通过了二十件有关图书馆的议案。这些议决案,积极推动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服务、开展儿童阅览和古物陈列工作,推动退还庚款资助图书馆,推动建立图书馆协会,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参考文献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教育改进社 年会议决案 图书馆 图书馆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界与中日庚款退还纠葛——以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活动为中心
3
作者 何树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1920年代日本庚款退还是中日两国外交要案。中国教育界乘特殊政治社会格局对日本庚款的退还交涉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中国教育界代表自居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积极推动与筹划,希图主导日本庚款的管理与分配。随着日本逐步显露利用庚款以行文化... 1920年代日本庚款退还是中日两国外交要案。中国教育界乘特殊政治社会格局对日本庚款的退还交涉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中国教育界代表自居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积极推动与筹划,希图主导日本庚款的管理与分配。随着日本逐步显露利用庚款以行文化渗透之本意,中国教育界开始对日本庚款的分配与管理进行批评,最终采取反对与抵制的态度。日本退还庚款的本意与结局如此乖离,根源在于其目的不纯,运作失误,终而至于种瓜得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 1920年代 日本庚款 中华教育改进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教育改进社在民国幼稚园教育本土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媛媛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共12页
20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出现了照搬照抄外国幼稚园的乱象。为破解这种一味“仪型他国”的困局,中华教育改进社自成立时起,就借助其组织优势着力推进民国幼稚园教育的本土化,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年会征集审议幼稚园教育议案,依托年会... 20世纪初我国学前教育出现了照搬照抄外国幼稚园的乱象。为破解这种一味“仪型他国”的困局,中华教育改进社自成立时起,就借助其组织优势着力推进民国幼稚园教育的本土化,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通过年会征集审议幼稚园教育议案,依托年会促使关于幼稚园教育的重大议题得以被公开热议,并由总事务所负责执行议决案;成立3所特约试验学校,通过拨给常年经费等方式支持其依据自身情况开展本土化教育试验;整合各类社会资本,对所取得的本土化经验进行内部互补式推广、区域辐射式推广和全国指导式推广,最终使民国幼稚园教育的本土化水平达到了理论替代型本土化的高度。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人再次面临着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前教育使命,作为中国学前教育领域最大的社会组织的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可以学习中华教育改进社,优化组织制度,充分发挥年会的本土化问题聚焦功能;建立特约试验幼儿园,探索学前教育本土化问题解决的办法;整合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本,扩大学前教育本土化经验的交流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教育改进社 幼稚园教育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孵化器——中华教育改进社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稌年 《国家图书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3,83,共8页
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全国性组织产生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中。作为孵化器,在这一组织中,孕育出了图书馆界的许多理论研究骨干,催生了《图书馆学季刊》,凝聚了图书馆界的理论与事业中的重点与热点,大量参与社务活动,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以... 中国图书馆界的第一个全国性组织产生在中华教育改进社中。作为孵化器,在这一组织中,孕育出了图书馆界的许多理论研究骨干,催生了《图书馆学季刊》,凝聚了图书馆界的理论与事业中的重点与热点,大量参与社务活动,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以美国退还庚款为契机,推进了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参考文献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图书馆协会 中华教育改进社 孵化器 图书馆事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始末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益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43-45,共3页
自本世纪20年代起,一场引人注目的乡村教育运动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农村。这场运动,由盛到衰,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乡村教育运动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探索社会发展出路的一次辛勤的尝试。他们脱下长衫,深入农村,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 自本世纪20年代起,一场引人注目的乡村教育运动出现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农村。这场运动,由盛到衰,一直持续到解放前夕。乡村教育运动是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探索社会发展出路的一次辛勤的尝试。他们脱下长衫,深入农村,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取得不少成绩、也有很多经验和教训。我们认为,借鉴乡村教育运动的历史经验、可以得到启迪,对搞好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是很有意义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首先注意乡村教育,并身体力行的一个社团。下面刊出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农村改进始末",介绍了他们的工作概况。本刊还将陆续介绍陶行知创建的晓庄师范和山海工学团,以晏阳初为代表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乡村平民教育实验等等,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运动 农村 中华职业教育 中华职教 徐公 乡村小学 职教 中华教育改进社 黄墟 试验区 农具 平民教育 黄炎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尔顿制沉寂背后的“明”与“暗”——以1926年《新教育评论》论战为中心
7
作者 娄岙菲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3-196,共14页
道尔顿制传入中国后盛极而衰只有三四年时间,即便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其创始人柏克赫斯特访华并大肆宣传亦未能阻挡其颓势。此时在依然热衷于宣传道尔顿制的《新教育评论》杂志上,清华大学教授邱椿与北京大学教授兼任艺文中学校长高仁山... 道尔顿制传入中国后盛极而衰只有三四年时间,即便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其创始人柏克赫斯特访华并大肆宣传亦未能阻挡其颓势。此时在依然热衷于宣传道尔顿制的《新教育评论》杂志上,清华大学教授邱椿与北京大学教授兼任艺文中学校长高仁山等实践者,就道尔顿制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过程等展开论战。先行研究大多只看到论战表面的意气之争,并未予以关注。实际上论战背后表现出的“暗流”正可以说明教育界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风气转移。双方论战所聚焦的“方法”与“资格”展现的是教育学走向学院化历程中理论与实践不同取向的张力;高仁山获得较多支持者,主要因其强调调查实验契合了当时教育学转向科学化的潮流;双方论战本有学术意义却应者寥寥,是因教育界部分足以主导舆论之精英,关注焦点逐渐分化,难以形成较为一致的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尔顿制 《新教育评论》 柏克赫斯特 中华教育改进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先生“深入蒙古教育之乡”
8
作者 刘硕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1期112-112,共1页
陶行知先生(1891——1946)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努力探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断创造,不断前进的一生。 一九一四年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一九一七年回国后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教育,改革... 陶行知先生(1891——1946)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努力探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不断创造,不断前进的一生。 一九一四年他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一九一七年回国后积极响应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教育,改革旧教育。一九二二年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与朱其慧等先生共同发起组织平民教育促进会,编写平民教育课本。他怀着解救国家“迫在眼前”的“危亡之祸”和创造“四通八达的社会”的善良愿望,主持教育调查,四处奔走、接触下层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蒙古族教育 平民教育 民主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 教育 促进会 层群 中华教育改进社 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生平事迹五考 被引量:3
9
作者 余子侠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4-69,共6页
陶行知生平有关事迹或史实 ,至今仍有不少令人扑朔迷离。本文对其五点事迹予以考定 :陶行知确实生于 1 891年 ;在金陵大学求学时 ,他于 1 91 3年春间加入过基督教 ;他最后确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是在 1 91 5年 6月下旬参加基督教青... 陶行知生平有关事迹或史实 ,至今仍有不少令人扑朔迷离。本文对其五点事迹予以考定 :陶行知确实生于 1 891年 ;在金陵大学求学时 ,他于 1 91 3年春间加入过基督教 ;他最后确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是在 1 91 5年 6月下旬参加基督教青年会于芝加哥大学召开的夏季会议之际 ;他担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一职 ,应以晓庄学校被封 ,他本人亡命日本为终限 ;他亡命日本的确切时间 ,去时应为 1 930年 1 0月 1 0日左右 ,归时应在 1 931年 3月 1 5日至 2 4日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年 基督教 哥伦比亚大学 中华教育改进社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行知与体育 被引量:6
10
作者 胡小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8,共7页
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可分三个阶段。他在第一阶段所研究的体育理论在当时是先进的,对体育的认识也较为科学,为我国二十年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陶行知第二阶段的体育思想受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最大。第三阶段他大力宣扬“... 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可分三个阶段。他在第一阶段所研究的体育理论在当时是先进的,对体育的认识也较为科学,为我国二十年代体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陶行知第二阶段的体育思想受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最大。第三阶段他大力宣扬“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并加以实践,从而丰富了他的教育思想。 研究陶行知的体育思想,对更快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体育思想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 二十年代 体育理论 “健康第一” 体育事业 中华教育改进社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麦克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志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85年第3期15-19,共5页
麦克乐(1886~1959),美国人。1913~1926年间作为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在华传播欧美体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麦氏的评价大抵是否定的。其主要理由是:(一)他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二)他在华期间的一些言行适应了美国对我国实... 麦克乐(1886~1959),美国人。1913~1926年间作为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在华传播欧美体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麦氏的评价大抵是否定的。其主要理由是:(一)他是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干事;(二)他在华期间的一些言行适应了美国对我国实行精神文化侵略的需要。于是,他被称之为帝国主义在我国体育界的代言人或帝国主义分子。对他在华期间所从事的体育传播工作一概斥之为为帝国主义侵略服务的言行,进而全盘否定了他对我国近代体育产生的积极影响。为此,本文试就有关麦氏的评价问题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组织 近代体育史 基督教青年会 帝国主义侵略 中华教育改进社 体育思想 体育教学 文化侵略 麦克 麦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建台 《体育文化导刊》 1994年第3期49-53,共5页
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台湾)王建台前言在中国近代体育早期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来华西方人士曾贡献良多,尤其是本世纪初来华的基督教青年会成员,是近代运动项目的最早传播和组织者;这些来华的学者中,影响最大者莫过... 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台湾)王建台前言在中国近代体育早期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有不少来华西方人士曾贡献良多,尤其是本世纪初来华的基督教青年会成员,是近代运动项目的最早传播和组织者;这些来华的学者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北美基督教青年会的麦克乐(C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体育 体育课程 体育联合会 运动竞赛 中华教育改进社 近代中国体育 会体育 体育教员 学校体育 体育与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陶行知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时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99-105,共7页
陶行知,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党外布尔什维克,他政治上站在党和人民一边,为民族民主革命奔走呼号,鞠躬尽瘁,赢得了国内外人民的敬仰。但他的教育思想和活动,由于早年受杜威影响,并走过一段教育救国的曲折道路,五十年代以来人们见仁见智。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思想 平民教育 杜威 教育救国 文化教育 育才学校 人民教育 生活即教育 中华教育改进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行知师在南京高师时的几件事 被引量:1
14
作者 章柳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我是1919年暑假由安徽保送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的。那时教育科主任便是陶行知老师,同时他也是南高师的教务长(原来教务长是郭秉文,由于江谦校长不来校,校长职务由郭秉文代行,陶老师便代行教务长职务),南高师是教育上重要设施,他... 我是1919年暑假由安徽保送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的。那时教育科主任便是陶行知老师,同时他也是南高师的教务长(原来教务长是郭秉文,由于江谦校长不来校,校长职务由郭秉文代行,陶老师便代行教务长职务),南高师是教育上重要设施,他是主要负责人之一。陶老师是1917年到南高师任职的,1921年以后,由于担任了《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中华教育改进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教育改进社 高师教育 老师 五四运动 自然科学教育 教学法 蔡元培 教授法 郭秉文 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了提高国民素质——陶行知扫盲的理论和实践评述
15
作者 邓宗琦 熊贤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6期99-103,120,共6页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以一位饱经欧风美雨洗礼、喝过“洋墨水”的西洋留学生,走出高等学府的高楼深院,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参与了“五四”时期的平民教育运动、独树一帜而...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他以一位饱经欧风美雨洗礼、喝过“洋墨水”的西洋留学生,走出高等学府的高楼深院,脱去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鞋,参与了“五四”时期的平民教育运动、独树一帜而成为二三十年代推行平民教育的杰出代表.在当时蜂拥群起的平民教育团体中,陶行知最早将平民教育的重心转入农村、并将扫除文盲工作作为平民教育的重点,摸索到了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国情、民间习俗的扫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平民教育运动 扫盲教育 平民学校 扫除文盲 提高国民素质 小先生 问字 理论和实践 中华教育改进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代帝王庙
16
作者 李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8期55-55,共1页
历代帝王庙距宫门口西三条鲁迅故居往东约一里多地,有一座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现在是第159中学校舍。原是明清两朝祭祀历代帝王及名臣的场所,规模十分宏大。庙门街南有一宽大的砖砌硫璃项照壁一座。庙门三楹,原来门前东... 历代帝王庙距宫门口西三条鲁迅故居往东约一里多地,有一座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现在是第159中学校舍。原是明清两朝祭祀历代帝王及名臣的场所,规模十分宏大。庙门街南有一宽大的砖砌硫璃项照壁一座。庙门三楹,原来门前东西两面各有一高大牌坊和一下马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帝王 帝王庙 鲁迅日记 许钦文 《苦闷的象征》 中华教育改进社 展览会 厨川白村 《故乡》 绘画展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专要培养具有改造农村能力的教师
17
作者 唐文生 徐学华 张宝臣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1,共2页
师专要培养具有改造农村能力的教师唐文生徐学华张宝臣一、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明确师专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是最早关注乡村教育的... 师专要培养具有改造农村能力的教师唐文生徐学华张宝臣一、借鉴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明确师专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在中国教育史上,陶行知是最早关注乡村教育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乡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乡村教育 师专教育 陶行知 培养目标 农村办学 本科师范院校 乡村教师 农村初中教师 师专生 中华教育改进社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