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卤虫工厂化多茬养殖试验
1
作者 王广宇 鲁建坤 蒋丹 《河北渔业》 2025年第2期18-20,共3页
为解决盐田养殖渤海湾卤虫资源浪费大、养殖环境不可控等问题,开展了渤海湾卤虫工厂化多茬养殖试验。工厂化养殖车间单个养殖池面积18 m^(2),水深1.0 m,养殖密度66万个/m^(3)。结果显示,每轮养殖周期10 d,单位产量12 kg/m^(3),单个养殖... 为解决盐田养殖渤海湾卤虫资源浪费大、养殖环境不可控等问题,开展了渤海湾卤虫工厂化多茬养殖试验。工厂化养殖车间单个养殖池面积18 m^(2),水深1.0 m,养殖密度66万个/m^(3)。结果显示,每轮养殖周期10 d,单位产量12 kg/m^(3),单个养殖池产量216 kg,养殖成活率≥90%。成虫个体均匀、活力旺盛、营养丰富。每栋工厂化车间150 d综合效益达到167.7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BH) 工厂化 多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卤虫(Artemia sinica)家系构建的几个关键技术
2
作者 张志伟 李龙 +3 位作者 罗耀明 战杰 张晓芳 潘萍萍 《河北渔业》 2020年第12期9-13,共5页
为研究中华卤虫(Artemia sinica)家系构建过程中休眠卵收集参数以及影响其生殖方式的环境条件,实验利用中华卤虫四个地理品系野生卵在实验室条件下孵化培养后,通过品系间和品系内的交配繁殖所产生的F1代休眠卵为材料进行家系构建,一共... 为研究中华卤虫(Artemia sinica)家系构建过程中休眠卵收集参数以及影响其生殖方式的环境条件,实验利用中华卤虫四个地理品系野生卵在实验室条件下孵化培养后,通过品系间和品系内的交配繁殖所产生的F1代休眠卵为材料进行家系构建,一共成功构建了188个家系,其中29个半同胞家系。对各家系休眠卵的收集参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家系在抱对后96h内便产生后代,但在抱对145h后产后代家系数明显减少,并以生产2批卵的家系最多,可以生产4批卵以上的家系较少。各家系产后代个数统计结果显示,以产卵量在151~200粒之间的家系最多。“可人工调控生殖方式”实验结果表明,促其营卵生的条件是盐度77‰、饵料21.43mg/2只。促其营卵胎生的条件是盐度30‰、饵料53.57mg/2只,因而在家系构建时可以利用“可人工调控生殖方式”来促其产生后代,以建立较多数量的家系来扩大选育种质资源,这或许也是解决半同胞家系构建困难的一个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artemia sinica) 家系构建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喂量对中华卤虫解池种群产仔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郑波 杨玉涛 +1 位作者 陈京华 王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NaCl质量浓度73g/L、25℃和光暗比12h∶12h条件下,将20日龄的中华卤虫成熟个体按每杯1雌1雄方式置于盛有约100mL高盐海水的玻璃杯中,用盐生杜氏藻按1.5×10~6、4×10~6、6×10~6、9×10~6个/杯4个投喂量培育30d,记录... 在NaCl质量浓度73g/L、25℃和光暗比12h∶12h条件下,将20日龄的中华卤虫成熟个体按每杯1雌1雄方式置于盛有约100mL高盐海水的玻璃杯中,用盐生杜氏藻按1.5×10~6、4×10~6、6×10~6、9×10~6个/杯4个投喂量培育30d,记录所产出的休眠卵和无节幼体数量,并测量休眠卵卵径、无节幼体体长和雌性亲体体长。试验结果表明,同时产休眠卵和幼体情形下的卤虫的产仔次数仅占总产仔次数的1.2%~2.9%。1.5×10~6、4×10~6、6×10~6个/杯3个试验组仅产卵的产仔次数占总产仔次数的30.4%~40%,仅产幼体的产仔次数占总产仔次数的57.5%~66.7%,而9×10~6个/杯试验组仅产卵及仅产幼体的百分比分别为61.3%和37.5%。4个试验组的单雌繁殖量分别为88.7、105.9、193、298.7个,单雌繁殖次数分别为2.7、2.9、3.9、4.7次,卵生后代比例分别为32.4%、31.1%、36.9%、66.2%。各试验组干卵径、卵生无节幼体体长和卵胎生无节幼体体长依次为1.5×10~6个/杯试验组<6×10~6个/杯试验组<4×10~6个/杯试验组<9×10~6个/杯试验组,且各试验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雌性亲体的最终体长随投喂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卤虫解池种群的雌体在饵料充足时偏卵生,在饵料匮乏时偏卵胎生;卤虫产仔方式受到投喂量的影响,但通过降低投喂量来改变产仔方式的做法在生产上是不经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盐生杜氏藻 饵料 产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卤虫无节幼体蛋白质组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茜 吴长功 +2 位作者 刘凤岐 黄冰心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2-64,共3页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手段,对比了卤虫(Artemia)初孵无节幼体和孵化24 h无节幼体中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卤虫幼体的发育,蛋白表达的种类和个数均明显增多,仅有个别蛋白的表达量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跟卤虫...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和图像分析手段,对比了卤虫(Artemia)初孵无节幼体和孵化24 h无节幼体中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卤虫幼体的发育,蛋白表达的种类和个数均明显增多,仅有个别蛋白的表达量下调。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可能跟卤虫幼体的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或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 中华(artemia sinica) 幼体 双向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卤虫不同近交水平家系生长性能比较 被引量:6
5
作者 喻驰方 栾生 +2 位作者 张志伟 孔杰 张全启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9,共5页
本研究评估了近交对中华卤虫生长性状的影响。使用实验室养殖的4个世代的中华卤虫近交家系,统计其生长数据,利用一般线性模型计算获得体长最小二乘均值,其中G2代3个近交群体(F=0.062 5,F=0.125,F=0.25)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9 749.24、9 ... 本研究评估了近交对中华卤虫生长性状的影响。使用实验室养殖的4个世代的中华卤虫近交家系,统计其生长数据,利用一般线性模型计算获得体长最小二乘均值,其中G2代3个近交群体(F=0.062 5,F=0.125,F=0.25)的最小二乘均值分别为9 749.24、9 298.87、9 259.42μm,相比对照家系10 179.57μm,分别降低了4.23%、8.65%、9.04%,3个群体体长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并且随着近交系数的增加,衰退呈现加重趋势。3个近交群体每10%近交系数导致的近交衰退分别为-6.77%、-6.92%和-3.62%,综合计算所得所有近交家系每10%近交系数导致的近交衰退为-5.77%。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卤虫近交家系的体长性状有明显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 体长 近交衰退 最小二乘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对不同卤虫品系存活和生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隋丽英 王婧 +1 位作者 贺华 邓元告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1-47,共7页
作者采用中国渤海湾盐田固有的渤海湾孤雌生殖卤虫(Bohai Bay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BHB)和分别源自美国旧金山湾盐田(SFB)与越南Vinh Chau人工养殖(VSFB)的两性生殖卤虫(A.franciscana),研究盐度(分别为70,125和180)对上述品系卤... 作者采用中国渤海湾盐田固有的渤海湾孤雌生殖卤虫(Bohai Bay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BHB)和分别源自美国旧金山湾盐田(SFB)与越南Vinh Chau人工养殖(VSFB)的两性生殖卤虫(A.franciscana),研究盐度(分别为70,125和180)对上述品系卤虫存活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盐度范围内,所有品系卤虫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显著降低,但与BHB卤虫相比,SFB和VSFB卤虫对高盐度的耐受力较强。盐度显著影响BHB卤虫性成熟时间和产后代间隔时间,并随盐度的升高而延长,但对SFB和VSFB卤虫没有显著影响。所有品系卤虫每窝产幼体或产卵数量均随盐度升高而有降低的趋势。较低盐度(70)下,BHB卤虫以产幼体占绝对优势,VSFB产幼体较多,SFB产卵较多;而在较高盐度(125和180)下,VSFB以产幼体占绝对优势,SFB和BHB也以产幼体居多。总之,与SFB和BHB相比,VSFB在高盐环境下存活率较高,且以产幼体占绝对优势,表明VSFB卤虫更适应于高盐盐田环境,有利于该品系卤虫在盐场建立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BHB) 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 盐度 存活 生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黑褐新糠虾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科 颜天 +1 位作者 周名江 何建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81,共6页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4hEC50仅为20个/mL左右;该藻的各组分毒性比较结果显示,只有藻液和细胞重悬液有这种毒害作用,而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破碎液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这种毒害作用可能是由于活的藻细胞引起的;在米氏凯伦藻中卤虫和黑褐新糠虾的存活数量也明显下降。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赤潮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存活从而对浮游动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褶皱臂尾轮(Brachionus plicatilis) (artemia salina) 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 种群数量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雌生殖卤虫的雌雄嵌合体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凤岐 相建海 +2 位作者 卜文俊 纪炳纯 刘安西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3-75,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了一个采自青海尕海湖的孤雌生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of Gahai)的克隆。该克隆包括3578个雌体和103个罕见雄体,在这些罕见雄体中发现二例雌雄嵌合体。其外部形态均表现为雄性,即具有正常的执握肢和外交接...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了一个采自青海尕海湖的孤雌生殖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of Gahai)的克隆。该克隆包括3578个雌体和103个罕见雄体,在这些罕见雄体中发现二例雌雄嵌合体。其外部形态均表现为雄性,即具有正常的执握肢和外交接器,但在其体左侧出现了正常形态特征的卵细胞,表明在这两个外表为雄性的卤虫中有卵巢存在,为雌雄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雌生殖(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of Gahai) 雌雄嵌合体 罕见雄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虫在WSSV病毒病传播中的媒介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邓灯 刘萍 孔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5期35-41,共7页
20 0 3年 8月对卤虫进行投喂 (浸泡 )感染 ,并进行中国明对虾投喂实验。各组对虾阳性感染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卤虫可以携带有活性的WSSV病毒粒子 ,并可通过摄食导致对虾间接地携带病毒 ,但病毒感染能力有限。卤虫病理切片... 20 0 3年 8月对卤虫进行投喂 (浸泡 )感染 ,并进行中国明对虾投喂实验。各组对虾阳性感染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卤虫可以携带有活性的WSSV病毒粒子 ,并可通过摄食导致对虾间接地携带病毒 ,但病毒感染能力有限。卤虫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 ,攻毒后卤虫细胞核没有显著深染及核肿大现象 ,但无论是横切还是纵切均显示有上皮脱落、部分组织结构松散、细胞结构不完整现象。本试验确定卤虫成体可以携带WSSV并通过投喂感染对虾 ,使其潜在携带病毒 ,仔虾阶段投喂成体卤虫应经过严格检疫 ,制作含有经过检疫卤虫的微囊饵料作为卤虫及其他鲜活饵料的替代品或许是有效的防病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a sp.)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 传播 中国明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和裂壶藻强化对卤虫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静 秦帮勇 +1 位作者 王新星 常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2,共6页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无节幼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蛋氨酸或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强化对卤虫体内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蛋氨酸(Met)组、裂壶藻组、蛋氨酸加裂壶藻组以及对照组,试验进行16 h,每... 以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无节幼体作为试验材料,研究蛋氨酸或裂壶藻(Schizochytriumsp.)强化对卤虫体内游离氨基酸(FAA)含量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分别为蛋氨酸(Met)组、裂壶藻组、蛋氨酸加裂壶藻组以及对照组,试验进行16 h,每4 h取样1次。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蛋氨酸组的卤虫体内游离Met含量显著高于裂壶藻组(P<0.05)。除对照组的丝氨酸(Ser)、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含量显著高于蛋氨酸+裂壶藻组外(P<0.05),其他所有的必需氨基酸及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在16h时都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过程中FAA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对照组和蛋氨酸组基本上呈现先减少再升高的趋势,且16 h和0 h的含量差别不大;裂壶藻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的卤虫,其体内FAA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或小幅升高后下降,16 h时的含量大多低于0 h时。试验结果表明:给卤虫无节幼体强化Met可以提高其体内Met含量,对其他种类的FAA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游离氨基酸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无节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卤虫干重及能值的影响
11
作者 周立红 王新 +1 位作者 郑天凌 陈晓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60,共5页
研究了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甲壳动物卤虫的干重及能值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18h的染毒实验,7 500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在水体中有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或过滤液(细胞密度均为200cells.ml-1)存在的... 研究了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甲壳动物卤虫的干重及能值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18h的染毒实验,7 500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在水体中有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或过滤液(细胞密度均为200cells.ml-1)存在的情况下,其总干重及总能值的增加明显受到抑制。卤虫总干重,对照组增加0.010 4g,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均增加了0.002 2g,仅为对照组的21.1%;卤虫总能值,对照组增加0.143 5kJ,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则分别增加0.018 0kJ和0.056 8kJ,分别为对照组的39.5%和12.5%。经SAS软件分析,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对卤虫总干重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7 0),而对其总能值增加则无显著差异(p=0.1251);而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对卤虫的总干重、总能值的增加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21 5和0.013 5)。另外,无论是藻细胞或是过滤液对卤虫的比能值均无影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使卤虫总干重减少可影响其他相关海洋动物的食物供给,而对卤虫能值的影响则表明毒藻可改变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从而影响处于较高营养层的生物。研究还显示该藻的不利影响可出现在赤潮发生期及消退期,这为全面了解赤潮危害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 artemia parthenogenetica 干重 能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褐潮”海水对卤虫、轮虫存活和摄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公晗 孔凡洲 +2 位作者 王云峰 颜天 周名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6,共7页
为评价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的毒性,作者利用HPLC技术及CHEMTAX,分析了2013年7月2日采自秦皇岛褐潮高峰期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色素组成及群落结构;测定了卤虫(Artemia salina)、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存活率和摄食量。研究表明,... 为评价秦皇岛褐潮现场海水的毒性,作者利用HPLC技术及CHEMTAX,分析了2013年7月2日采自秦皇岛褐潮高峰期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色素组成及群落结构;测定了卤虫(Artemia salina)、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存活率和摄食量。研究表明,褐潮海水微型及微微型浮游植物中,海金藻(Pelagophyceae)占主要优势,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2.6%。褐潮海水抑制卤虫存活,卤虫48 h存活率降至77%;对轮虫24 h存活没有显著效应。此外,褐潮海水抑制卤虫、轮虫的摄食,卤虫、轮虫8 h内摄食量分别由(5.5±0.4)ng/个降至(2.4±0.4)ng/个、由(1.5±0.2)ng/个下降至(0.9±0.1)ng/个。该结果与美国的3株褐潮藻的毒性进行了比较。CCMP 1507对卤虫存活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他两株没有显著效应;3株褐潮藻对轮虫24 h存活都没有显著影响。暴露于3株褐潮藻中,卤虫的摄食量均显著较低;其中CCMP 1507在混合饵料中还抑制卤虫、轮虫对其他藻的摄食。对CCMP 1507各组分分析发现,该藻的毒性主要来源于藻细胞。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秦皇岛褐潮对卤虫、轮虫有一定的毒性,其毒性与CCMP 1507的毒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潮 (artemia salina) (Brachionus plicatilis) 存活 摄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摄食诺氟沙星强化卤虫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立民 李健 +1 位作者 刘淇 王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1,共7页
应用离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诺氟沙星强化卤虫(Artemi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表明:强化4~8h,卤虫体内的药物质量浓度达到最高,此后卤虫体内药物摄入和排除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温度影响诺氟... 应用离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摄食诺氟沙星强化卤虫(Artemia)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表明:强化4~8h,卤虫体内的药物质量浓度达到最高,此后卤虫体内药物摄入和排除达到一个动态平衡;温度影响诺氟沙星在卤虫体内丰衰期:体长3mm和6mm的卤虫,在4,16,28℃时的半衰期分别为51.33,19.29,18.64h和39.67,13.26,12.6h。对虾摄食诺氟沙星强化的卤虫后,对虾组织中药物质量浓度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投喂剂量对Tmax和Cmax影响较大,当对虾给药质量分数分别为800,400,200mg/kg时,肌肉中给药后出现最高血药的时间或达峰时间分别为0.403,0.540,0.481h;肝胰脏中给药后出现最高血药的时间或达峰时间分别为0.826,1.839,1.469h;肌肉中给药后的最高血药质量浓度分别为98.943,46.752,10.887mg/L;肝胰脏中给药后的最高血药质量浓度分别为738.267,597.352,415.268mg/L。药物在对虾肌肉的消除半衰期(约26.688h)明显长于肝胰脏中消除半衰期(约13.98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诺氟沙星 (artemia)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婷 韩朝婕 +4 位作者 贾旭颖 高金伟 窦勇 邵蓬 周文礼 《河北渔业》 2020年第3期57-58,共2页
卤虫(Artemia)作为虾、蟹、海水鱼、淡水鱼及观赏动物幼体养殖应用最广的生物饵料,其营养价值较高,近年来对卤虫深入探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卤虫生长及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主要对卤虫的生活习性、营养成分及环境因素对其影... 卤虫(Artemia)作为虾、蟹、海水鱼、淡水鱼及观赏动物幼体养殖应用最广的生物饵料,其营养价值较高,近年来对卤虫深入探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为了更好地促进卤虫生长及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主要对卤虫的生活习性、营养成分及环境因素对其影响做出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emia) 营养 生活习性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下卤水进行黄河口毛蟹育苗技术
15
作者 张琦 《河北渔业》 2007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黄河口 毛蟹 饵料 育苗池 亲蟹 蟹苗 苗种 地下 矿水 布苗 河蟹 中华绒螯蟹 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对大黄鱼仔鱼生长、存活和抗应激能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秋荣 何峰 +2 位作者 林利民 王志勇 刘贤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0,共5页
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mg/L;T2组:50mg/L;T3组:100mg/L;T4组:150mg/L)乳铁蛋白(lactoferrin,简称LF)强化的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投喂9~23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仔鱼。结果表明,摄食LF强化... 用不同水平(分别为T1组:0mg/L;T2组:50mg/L;T3组:100mg/L;T4组:150mg/L)乳铁蛋白(lactoferrin,简称LF)强化的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投喂9~23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仔鱼。结果表明,摄食LF强化卤虫幼体的大黄鱼仔鱼其生长无明显改善(P〉0.05),但大黄鱼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显著提高,T3(60%)和T4(80%)组的成活率显著高于T1(40%)和T2(30%)组(P〈0.05)。T4组大黄鱼仔鱼的耐干露能力最强,T4组和T3组的抗高盐度(65)应激能力明显的强于T1和T2组(P〈0.05),T4组和T3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4h高温(32℃)曝露后,T1和T2组的仔鱼全部死亡,T4组和T3组的成活率分别为30%和23.3%。即仔鱼的成活率和抗应激能力受卤虫强化LF水平的影响显著,LF强化的有效剂量为不低于100mg/L强化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Pseudosclaena crocea) 抗应激 乳铁蛋白 (artemia franciscana)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