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研究
1
作者 姚霁珊 胡云 苏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6,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节庆文化是民族文化交流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民族的历史情感、价值伦理、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都凝聚在节庆文化之中,形成特定的形式和规范,促使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持续趋同,成为民族间强有力的精神纽带。建构云南民族节庆文化谱系,就是建构一种认同框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文化认同为视角,从各民族节庆文化底色中探寻与中华文化的关联性,搭建云南各民族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桥梁,使其为云南各民族对国家观念的文化认同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本土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民族 节庆文化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念下高校美育通识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2
作者 刘华春 吴广文 《艺术家》 2025年第3期113-115,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强调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共性,不仅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认同,还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各民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强调各民族在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共性,不仅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增强文化认同,还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各民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高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在美育通识课体系构建方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课程体系能有效提升育人水平,符合时代语境,同时对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模式创新、建设路径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美育通识课程体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外语教育研究——以外语基础教育为例
3
作者 康英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下,将铸牢中华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是民族地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本研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基础外语教育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探讨基础外语类课程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策略,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外语课程设计,进而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内容。外语基础教育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多元化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础外语教育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4
作者 张善鑫 蒋光辉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形”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有感”实践,学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有效”成果。研究提出了以校本课程为依托,以校本教材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辅助,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以主题活动为重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感”实践;以学校为主导,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 有感 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IP视域下根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5
作者 赵颖 王佳涵 《南腔北调》 2025年第2期56-62,共7页
根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与情感联结,不仅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还通过丰富的文化符号有力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情感。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从文化IP视角系统分析根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实践路径... 根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与情感联结,不仅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还通过丰富的文化符号有力增强了中华民族认同情感。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从文化IP视角系统分析根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核心作用及其实践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探索。根亲文化IP在强化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与互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展现出显著效能。充分发挥根亲文化IP的作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打造好兼具时代特征、地域风貌与叙事魅力的根亲文化IP,也要融合新媒体生态构建文化IP传播的新矩阵,同时建立多元化产业链模态体系,还要激发公众参与,形成大众协同机制。通过在实践路径的探索中不断寻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思路与有效策略,从而有力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亲文化 文化IP 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6
作者 邓娟 吕苗苗 刘欣荣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13,共9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坚定全民信念、凝聚全民共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18—2024年收录的1276篇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坚定全民信念、凝聚全民共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18—2024年收录的1276篇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期刊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较少,密度较低;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性质和概念界定,以及推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基于此,未来应更加注重跨学科、跨机构的联合研究,着重拓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领域研究议题的深度和广度,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把握其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研究现状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区域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
7
作者 匡文波 王思远 《新闻论坛》 2025年第1期12-17,共6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故事是中华民族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好区域文化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实践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要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故事是中华民族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好区域文化则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实践抓手。本文以北疆文化为例,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区域文化传播的时代价值和实践路径。北疆文化传播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创新性、中华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以及我国对外传播观念的和平性与开放性等优秀特质;提升内容生产质量、创新传播样式形态、打造多元渠道布局,将有力提升区域文化的传播效度,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源源不断的时代活力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北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限理论视域下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基于广西三江花炮节的田野调查
8
作者 赵芳 刘楚琛 谢雄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8,共8页
节庆体育本身的仪式性,体现了各族人民在节庆体育中的个体实践与精神观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一环。该研究在阈限理论视域下,结合课题组田野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广西三江花炮节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与提炼,探索节庆体育铸牢中... 节庆体育本身的仪式性,体现了各族人民在节庆体育中的个体实践与精神观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一环。该研究在阈限理论视域下,结合课题组田野调查的实际情况,对广西三江花炮节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与提炼,探索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发现:花炮节过程产生了一个阈限空间,为当地各族人民提供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场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冲突得以缓解和消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保障。在此过程中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机理是通过群体认同、集体记忆以及仪式互动三个层面,共建集体认同与共同体意识实现的。但目前仍存在着民族文化传播有效性不强、节庆体育参与形式单一与阈限空间效果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未来可以尝试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文化传播,增强节庆体育阈限中的效果;发展节庆体育的多种参与模式,扩大民族集体记忆的参与者群体;利用交往交流交融的阈限空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三条优化路径,实现节庆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体育 三江花炮节 阈限理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大我视角分析中国古代如何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9
作者 郑红 汪凤炎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0,共8页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看,认同中华文化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形成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大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条件。从自我发展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个体自我从小我... 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看,认同中华文化仅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必要条件。形成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大我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条件。从自我发展角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个体自我从小我向大我的发展过程。基于儒家自我的太极模型,个体若过度沉迷于小我,不识大体,就可能成为其拓展至大我的重要障碍。如何引导个体在适当时机突破自我认知局限,发展出具有更广阔空间的大我?从心理学视角看,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除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和对祖国的归属感”外,至少还有“形成中华民族整体认同”、“培育家国情怀法”和“提升人生境界法”等三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认同 小我 大我 儒家自我的太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施路径
10
作者 张茹茹 杜希要 +1 位作者 董斌 杨富强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标志性理论创新。文章紧密结合边疆工作的实际情况,不仅透彻阐释了凝聚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思想和现实意义、深入剖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标志性理论创新。文章紧密结合边疆工作的实际情况,不仅透彻阐释了凝聚中华民族认同的核心思想和现实意义、深入剖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精髓与实践价值,还明确提出了指导原则与实施策略,以期为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提供扎实的思想基础、为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11
作者 段俊霞 左建琴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ChatGPT是综合运用多项技术、多种算法以及多种模型的应用产品,具有资源整合、深度学习和人机交互的特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ChatGPT促使教育主体更多样化、教育客体更主动化、教育内容更丰富化、教育方式更个性化、教育... ChatGPT是综合运用多项技术、多种算法以及多种模型的应用产品,具有资源整合、深度学习和人机交互的特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ChatGPT促使教育主体更多样化、教育客体更主动化、教育内容更丰富化、教育方式更个性化、教育环境更免受时空限制。同时,ChatGPT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育深度、政治高度、情感温度带来了挑战。对此,为确保ChatGPT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应增强ChatGPT使用者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让其学会提问和批判;加强“类ChatGPT”应用产品研发,完善反馈纠错系统;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多发出中国声音;推动人机协同教育,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和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类ChatGPT” 人机协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育人体系探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振杰 常馨雨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高校育人体系,构建组织体系、课程体系、实践体系等育人机制,不断优化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路径,提升育人效果。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实践研究
13
作者 胡乔木 赵燚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3期130-134,共5页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一”的故事,还要讲好“共同体”的故事,在此基础...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一”的故事,还要讲好“共同体”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打造坚守理论教学主渠道、夯实文化浸润主阵地、赋能教育实践主战场三维立体教学矩阵,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14
作者 薛欣 沈潇湘 孟飞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0,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藏族赛马文化符号起源、发展与传承的基础上,归纳演绎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种实践方案与实践载体。研究认...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在梳理藏族赛马文化符号起源、发展与传承的基础上,归纳演绎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并提出实践路径,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一种实践方案与实践载体。研究认为,藏族赛马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影响、相互成就,藏族赛马文化符号能够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其更具多样性和包容性,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凸显了藏族赛马文化符号的特色和价值,能够推动其在新时代传承、传播与弘扬。借助藏族赛马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沿着“编码-解码”的推进路径,即通过推出系列报道、生动讲述基层和宣传先进典型进行编码,通过完善赛马规则、创造时代价值及丰富解码方式进行解码。通过挖掘与传播藏族赛马文化符号的价值意蕴,潜移默化地铸牢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赛马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关联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逻辑
15
作者 金志远 王怡涵 金爱宁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7,共3页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区隔困境,应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在理论逻辑层面,协同理论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面对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区隔困境,应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在理论逻辑层面,协同理论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协同育人提供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课程主体协同、课程价值协同和课程内容协同。在实践逻辑层面,要坚持以课程主体协同为前提、课程价值协同为关键、课程内容协同为落脚点,提高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协同育人 思政课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水文化”办学理念下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16
作者 夏海军 马忠兰 《青海教育》 2025年第1期41-42,共2页
本文阐述了在西宁市城北区陶昕学校“水文化”办学理念实践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党建引领,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研学活动、主题活动、安全管理等“一引领五融入”工作法,探索铸... 本文阐述了在西宁市城北区陶昕学校“水文化”办学理念实践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党建引领,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研学活动、主题活动、安全管理等“一引领五融入”工作法,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办学理念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党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析
17
作者 魏海杰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5期174-176,共3页
在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任务。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领者和维护者,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党员的思想引领、实际影响力和促进... 在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任务。党员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引领者和维护者,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党员的思想引领、实际影响力和促进民族融合等方面,探讨了党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并从思想认同、政治引导、先锋模范作用、民族融合及多元平台构建等路径,为党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具体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党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载体——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石榴籽”育人模式实践为例
18
作者 曹敏姿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4期117-119,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校内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但高职院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有效载体不足、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面对上述困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校内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途径。但高职院校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有效载体不足、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面对上述困境,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石榴籽”育人模式为例,深入剖析其教育现状、价值意蕴、有效载体,通过梳理理论与实践脉络,从“加强队伍建设、开展文化活动、举办报告论坛、打造育人基地”等方面入手,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开展慰问帮扶、做好就业包联等方式,提出了高职院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一系列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价值意蕴 有效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奏响青海高校“同心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
作者 格日多杰 《青海教育》 2025年第1期33-34,共2页
在多元文化深度交融、民族融合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及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本文聚焦青海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开展的实践与探索,剖析其重要意义,梳理当... 在多元文化深度交融、民族融合持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成为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及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的关键。本文聚焦青海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开展的实践与探索,剖析其重要意义,梳理当前教育工作的实际现状,提出针对性实践策略,并对未来发展予以展望,旨在全方位、深层次探究契合青海高校的教育路径与方法,助力民族团结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高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教育建设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20
作者 赵艳 《青海教育》 2025年第3期47-48,共2页
青海优秀传统文化是青海作为多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融合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精神力量、生动载体。省内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少数民族生源占比高、民族成分构成复杂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推进铸牢... 青海优秀传统文化是青海作为多民族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融合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精神力量、生动载体。省内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少数民族生源占比高、民族成分构成复杂的特点,在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无抓手、无载体的问题。加强对青海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性阐释和整体性研究,弘扬好、运用好青海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高职院校 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