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才发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32,共10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华传统...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成功的“最大法宝”,是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契机。“第二个结合”是中国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未来需要以“第二个结合”为科学指南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第二个结合”铸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提升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方法,增强了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推进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创新性发展,应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两个结合 创新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技术解析与实践回应--以唐律中的“斗殴伤人”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晓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独特的载体与表达方式,当中有益于法治实践的要素难以直接展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针对传统法中的典型内容展开技术解析,既不可替代,亦无法越过。《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巅峰之作,“斗殴伤人”是其...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独特的载体与表达方式,当中有益于法治实践的要素难以直接展现。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针对传统法中的典型内容展开技术解析,既不可替代,亦无法越过。《唐律疏议》是中华法系的巅峰之作,“斗殴伤人”是其中“定型化了的典型”。基于律典体例与结构方面的特质,典型罪名非集中地呈现,量刑详情分布于各篇、各条。虽然“等级”“身份”具有直接影响,但量刑主要依据是斗殴行为造成的损伤。以“斗殴不伤”为量刑起点,立法针对不同损伤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规定了相应刑种、刑等。立法层面的定罪量刑过程特征鲜明:入罪门槛低、处罚标准严、区分度明显;损伤分级详细、判断标准清晰、符合生活常识。经由技术解析,传统刑律精华得以展现,其对于法治实践中的理论需求亦有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法律文化 唐律疏议 斗殴伤人 立法技术 法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
3
作者 李萌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官员社会交往监督呈现为三重智慧,即以礼法结合思想为内核的监督文化智慧、以职制法规范为依托的监督制度表达智慧、以情理法考量为表征的司法实践智慧。为此,应当通过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德法兼修,优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制度表达、制定全面覆盖社会生活的负面清单,加强监督执纪工作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领导干部 社会交往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
4
作者 黄佳 闫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建设法治社会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科学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 建设法治社会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新时代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根本理论遵循,科学回答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第二个结合”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法治原理为价值依归,以揭示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高度契合为实践路径,肯定了其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等方面的核心价值,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精神 传承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探究
5
作者 梅凯龙 黄雄义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理应通过多维路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滋养大学生法治观的文化源泉,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有效完善。从教学主体路径来看,要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充实力量,...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理应通过多维路径融入课堂教学,成为滋养大学生法治观的文化源泉,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有效完善。从教学主体路径来看,要强化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学习和充实力量,不断提升教师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专业能力。从教学内容路径来看,要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内容设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相关政策法律文件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学理化阐释融入教学内容。从教学方式路径来看,要创新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法治实践教学、运用数字信息资源、组织课堂主题活动,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创造更多便捷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大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转化与发展——以“五对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闫竑羽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3,175,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法治领域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传统法文化智慧重新焕发蓬勃生命力。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元素,可以通过政治和法治(政法)、人和法治(人法)、此法和彼法(法法)、道德和法律(德法)、自然和法治(道法)五对关系的视角进行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五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版文创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传承探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东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24,共4页
法律文创的研发运营既符合法治中国建设使命和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出版单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企业责任。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视,法律文创的潜力和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 法律文创的研发运营既符合法治中国建设使命和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又符合出版单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企业责任。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普及和重视,法律文创的潜力和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发掘。在此背景下,出版单位应持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思想精髓,通过“出版+法律文创”的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 法律文创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颖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39-43,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孕育出的“以人为本”“执法原情”“无讼”等理念,对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大有裨益,将其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应有之义。然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融入路径单一、融入成效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应从提升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素养、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发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民事诉讼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民事诉讼法学课程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探微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星宇 张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6-69,共4页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 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促进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落实这一任务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对中华五千年法制文明的认知、领悟、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神为依托,以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力为内生逻辑,把握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融入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一般规律,在资源借鉴、观念吸收、内容支撑、实践路径等方面切实提升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大学生 法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融入法治社会建设探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黑静洁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法治社会是一个具有价值认同、规则多元和社会共治属性的社会治理形态。法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塑造社会整体法治信仰。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要实现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从传统观念中探寻与法治... 法治社会是一个具有价值认同、规则多元和社会共治属性的社会治理形态。法治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在于强化全社会的法治观念,塑造社会整体法治信仰。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要实现向法治社会的成功转型,必须从传统观念中探寻与法治观念的内在契合,引导民众逐渐实现由人情意识向法治意识的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制度建设、规范运行到心理认同等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都对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在立法、执法、司法、法治教育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中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确保法治社会建设目标如期实现的根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习近平法治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多维透视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雄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4,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论述对象。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清晰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之路,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论述对象。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清晰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之路,深刻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意义,科学回答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切实应用于新时代的法治实践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坚定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为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如何融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指明了路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立民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6,共17页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 当前,对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在逐渐走向深入。通过对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很高的关联度。其中包括,复兴中华法系应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为支撑;支撑中华法系的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具有当代价值。同时,要协调好复兴中华法系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互动关系,协调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复兴中华法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协调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学传播的关系等,最终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尽其所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中华法系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兴中华法系与全面依法治国
13
作者 王立民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共12页
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包含的中华法系复兴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复兴中华法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特别重... 中国正在全力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包含的中华法系复兴和全面依法治国这两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特别是复兴中华法系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复兴中华法系有利于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系统性,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领域工作;有利于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协同性,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有利于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影响力,扩大中国全面依法治国在法系成员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法系之元素的创新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52,共17页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律文化发展至鼎盛阶段(即隋唐时期)形成的以中国为母法国,以日本、朝鲜等为子法国的法律体系。近代以来,中华法系经历了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近代化中与原先法律体系的分离,这种分离背后的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却延续了诸...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律文化发展至鼎盛阶段(即隋唐时期)形成的以中国为母法国,以日本、朝鲜等为子法国的法律体系。近代以来,中华法系经历了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近代化中与原先法律体系的分离,这种分离背后的母法国和子法国法律却延续了诸多原先法律体系中的理念或制度元素,反映出中华法系作为中国古代法的传统与象征,以及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法律文明重要组成的重要价值。及至当下,中华法系之优秀元素的传承、创新,在文化、学科、学术及教育层面,可以分别通过中华法系之元素融入中华法律文化之转型、法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中西方法治现代化之对比研究、中华法系之元素的课程化与普及化、民众化等路径,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资源和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元素创新 路径选择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历史文化底蕴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传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阐释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非常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阐释中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的运用,体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有机结合的典范。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典故的运用,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和自信,从中国古代盛世探寻法制在治国中的重要性,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理论贡献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法治中国的文化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水静 褚晶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浸润滋养下,中华法治文明呈现出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质;其中蕴含的德法共治、...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理论和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浸润滋养下,中华法治文明呈现出延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质;其中蕴含的德法共治、以民为本、贵和无讼、明德慎罚、援法断罪、矜老恤幼等观念原则具有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深相契合,构成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坚持“两个结合”赓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应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领导权,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主体性,注重交流互鉴,提升法治中国实践的文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文明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法系的独特性及其三维构造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文显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共11页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治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法制史上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机理、深远的影响而“独树一帜”。中华法系,以中华法理为根、以中华法典为干、以中华案例为叶,蕴含着深刻的法理思想、优秀的法律制度、丰富的法治实践... 中华法系是中华法治文明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世界法制史上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深的机理、深远的影响而“独树一帜”。中华法系,以中华法理为根、以中华法典为干、以中华案例为叶,蕴含着深刻的法理思想、优秀的法律制度、丰富的法治实践。在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化对中华法系的历史认知,全面把握中华法系的独特性及其三维构造,推动对中华法治文明的阐释、转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中华法理 中华法典 中华案例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全面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法系的深厚底蕴及其创造性转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夏锦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2,共18页
中华法系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孕育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治理实践,是以唐律为代表、以礼法结合为根本特征,其影响及于域外诸国的法律文化系统。它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 中华法系是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条件下孕育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精神和法律治理实践,是以唐律为代表、以礼法结合为根本特征,其影响及于域外诸国的法律文化系统。它在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要不断挖掘中华法系的精神内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都彰显了中华法系的精神品格和治理智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法制传统,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推动中华法系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法治思想 中华法系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法系的伟大复兴 被引量:17
19
作者 施伟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26,共12页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法学法律界担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在法治文化领域,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着力推动中华法系的复兴。中华法系的复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法学法律界担负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使命,在法治文化领域,应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着力推动中华法系的复兴。中华法系的复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着辐射东亚、影响世界等方面的历史价值,更在于文明影响力的挖掘、制度投射力的实现以及时代引领力的形成。重构法系定义,需要考虑以下要素:一是有满足文明史考察的充分时间长度,二是有能从传统“母法国”覆盖转换成先进制度影响力、投射力覆盖的现实空间广度,三是有重要法律文献作为法系标志性起点的制度先进性高度。应当校正对中华法系内涵、本质、价值等基本问题的认知,赋予中华法系新发展理念,在法理上重构中华法系新时代内涵,结合法治中国的当代实践,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法系的复兴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法治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概念重构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全面依法治国的文化自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文化渊源为视角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雄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4,共10页
作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为一体,既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法治特质,又切实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精髓要旨。对于中华优... 作为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融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红色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为一体,既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法治特质,又切实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精髓要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清晰阐明了其基本含义、代表性内容和时代价值,也结合时代需要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红色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赓续和传承,法治原则、策略、举措、方法等都存在鲜明的红色印迹。对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法治基本方略、法治基本原则、法治基本方针。对于国外优秀法治文化,习近平法治思想予以充分借鉴,从国外优秀法律名言、法律制度以及法治发展模式中汲取养分,将之转化为中国法治元素。对内外多种类型的法文化资源的聚合、融贯与创新,践行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双重旨要,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红色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国外优秀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