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1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能结构观
1
作者 林崇德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72,共1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根基。我国古代的智能心理学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其中包括智能结构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能结构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智能发展、认知风格、智能分类和多元智能四个方面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根基。我国古代的智能心理学的思想是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其中包括智能结构观。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智能结构观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智能发展、认知风格、智能分类和多元智能四个方面构成的个性结构观;二是由以思维为首的多种成分、感性与理性、知与行等相统一而构成的认知结构观;三是由思维的目的、材料、过程、监控、品质和非智力因素构成“三棱”六成分的、难以穷尽的、动态静态统一的思维结构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智能结构 个性结构 认知结构 思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政元素——以茶叶包装为例
2
作者 范韵 刘炜 《福建茶叶》 202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包装设计》课程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元素相融合,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本文以茶叶包装为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课程中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独特性、深远价值... 《包装设计》课程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元素相融合,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本文以茶叶包装为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课程中传统文化思政元素的独特性、深远价值以及实施策略,旨在为高校设计类课程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课程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 思政元素 茶叶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视角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情感价值
3
作者 卢玉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57,共1页
由辛灵美著,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探寻中华文化之美:品味饮食文化》一书,系统梳理了中华饮食文化脉络的学术力作。全书对不同朝代、不同季节的食品、烹饪技艺及饮食禁忌进行了系统解析,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及依托这种环境的食材、食... 由辛灵美著,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探寻中华文化之美:品味饮食文化》一书,系统梳理了中华饮食文化脉络的学术力作。全书对不同朝代、不同季节的食品、烹饪技艺及饮食禁忌进行了系统解析,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及依托这种环境的食材、食物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学术力作 中华传统文化 饮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的多维转译探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赵卫东 胡伟专 +1 位作者 张玉典 陈倍贝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2-370,457,共10页
目的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 目的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征、机遇与挑战,再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佐证说明。结论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以寓意多级转化新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意义,以数智技术融入提升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魅力,以多维叙事共情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体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符号 文创产品 符号转译 产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艺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分析
5
作者 赵小铜 《广东茶业》 2025年第1期30-33,共4页
茶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明和传统的哲学内涵。其独特的仪式感、礼仪规范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念,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茶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深入解析,以及茶艺... 茶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明和传统的哲学内涵。其独特的仪式感、礼仪规范以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理念,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茶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深入解析,以及茶艺在当代社会中所具备的重要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茶艺的传承、发展,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推广提供深刻的认识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艺 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茶艺的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形态·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年轻化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雪梅 刘海琨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9-43,共5页
数字时代,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年轻化的传播策略实现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以适应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包括了传统文化内容的数字化转型,还涉及通过具身性、故事性和解构性话语来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同时,利... 数字时代,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年轻化的传播策略实现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以适应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习惯。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包括了传统文化内容的数字化转型,还涉及通过具身性、故事性和解构性话语来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互动性。同时,利用数字媒体平台的互动特性,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和有趣的形式呈现,从而在年轻群体中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年轻化传播 全球影响力 讲好中国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疗护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特色优逝概念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君忆 郭巧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31,共8页
聚焦安宁疗护领域,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中华文化背景下优逝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阐述优逝概念的发展史和应用、定义与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测量指标和工具,并进行进一步讨论。优逝是指在个人足够长寿的前提下,个体无主... 聚焦安宁疗护领域,采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对中华文化背景下优逝相关文献进行分析,阐述优逝概念的发展史和应用、定义与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测量指标和工具,并进行进一步讨论。优逝是指在个人足够长寿的前提下,个体无主观痛苦体验、无牵挂、平静地走向死亡,同时在死亡过程中得到了家人尤其是子女和孙辈的照料和陪伴,实现道德的圆满和超越。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下优逝的特征包括非直接表达的身心痛苦被“读懂”和妥善处理、基于德性而非自主性的临终尊严建构、对孝道和家庭情感性连结的重视、进行后事安排并实现代际传承、注重离世时刻生命的完整性实现,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未来需进一步剖析优逝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助力本土化优逝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安宁疗护 优逝 临终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文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教学探索——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被引量:1
8
作者 薛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如何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挑战。探索既符合时代发展又切合学生需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以实现中华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面临着如何有效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挑战。探索既符合时代发展又切合学生需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策略,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化与活用,显得尤为迫切。由陈文忠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21年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从民族文化根基、传统文化价值体现、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多维度展开,构建了一个全面且深入的实施框架。作者提出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体系,同时通过详尽的个案分析与实例解读,为语文教学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语文课堂 文化自信 文化根基 实施框架 中华传统文化 有效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档案资源思政育人价值挖掘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俊哲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中华传统文化档案资源与思政教育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将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精神资源和深邃内涵,做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元固本、培根铸魂的育... 中华传统文化档案资源与思政教育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将其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精神资源和深邃内涵,做好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元固本、培根铸魂的育人工作。经过调研分析,中华传统文化档案资源融入思政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从顶层设计、沉浸式技术赋能、开放式互动教育、多维主体协同等方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水平和实效,这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南水北调 档案资源 思政育人 多元参与 数字技术 沉浸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剧本游戏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的应用——以选择性必修上册先秦诸子散文单元为例
10
作者 陈茜茜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9-42,共4页
剧本游戏是一种围绕身份认同展开的沉浸式娱乐技术和互动游戏,本文尝试将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学习任务嵌入“游戏机制”“人物角色”“剧情场景”等游戏结构之中,在剧本游戏和专题研习双线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有意义地玩、有趣味... 剧本游戏是一种围绕身份认同展开的沉浸式娱乐技术和互动游戏,本文尝试将先秦诸子散文单元的学习任务嵌入“游戏机制”“人物角色”“剧情场景”等游戏结构之中,在剧本游戏和专题研习双线融合的实践探索中,引导学生有意义地玩、有趣味地学、有创意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本游戏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先秦诸子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意蕴及价值拓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程林顺 杨静 王艳桥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7-720,共4页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崇尚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文哲理推崇的生命权利和本能思想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思想,核心是系统思维和整体价...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思维方式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中医药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崇尚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人文哲理推崇的生命权利和本能思想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思想,核心是系统思维和整体价值。中医是精神、文化、物质的结合体,而文化价值最为重要,反映着人的身体与心灵意识,以及对生命、环境、社会的感知方式,是在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中打开从哲学思维到诊疗理念、行为方式,从生命个体到环境、社会的一种特别的对话和交互方式。中医药文化的哲学意蕴及其价值拓展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实现路径上,主要包括塑造个体的健康观念、内化道德属性、推动和谐共生、促进生态文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哲学意蕴 价值拓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 被引量:8
12
作者 范赟 王月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12,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寄托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体认和理解,而且对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习总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寄托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体认和理解,而且对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与情怀,可大致归纳、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精神标识: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新高度;(2)成人之学:"内圣"修养的道德关怀;(3)平治天下:"外王"理想的使命担当;(4)文化自信: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系列重要讲话 中华传统文化 理念 情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首先培养高素质教师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兆伟 刘北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儒家经典诵读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其根本是要首先培养高素质的指导教师。有了教师的表率风范,再加上全社会的努力配合,儒家经典诵读工作,自然卓见成效。
关键词 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 高素质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44
14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6,共6页
现代教育中的儿童立场包括:儿童是人,要承认童年期的独立价值;儿童是儿童,要尊重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是未来人,是理想社会的实现者。传统文化教育亟需儿童立场,因为它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现代转型的时代要求,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必... 现代教育中的儿童立场包括:儿童是人,要承认童年期的独立价值;儿童是儿童,要尊重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是未来人,是理想社会的实现者。传统文化教育亟需儿童立场,因为它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现代转型的时代要求,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传统文化自我发展的重要保证。儿童立场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应该定位于提升儿童文化素养的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以积极内容为主,消极内容为辅;在教材架构上,应将体系化的知识渗透于生活逻辑中;在教学策略上,应从儿童感兴趣的事件或经验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立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存在的主要问题 被引量:30
15
作者 郭万超 孟晓雪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期86-89,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根植的土壤,是国家走向富强的软实力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意识的认同感,唤起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根植的土壤,是国家走向富强的软实力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意识的认同感,唤起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基因。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传承 弘扬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学生课堂“沉默”背后的“谨言慎行”倾向--“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概念诠释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28
16
作者 吕林海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5-97,共13页
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背后有一个独特的、值得关注的要素--"利他沉默",它紧密关联着中华文化典籍中的一个颇具"德性"要义的概念--"谨言慎行"。通过... 基于对已有实证研究的梳理,可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课堂"沉默"行为背后有一个独特的、值得关注的要素--"利他沉默",它紧密关联着中华文化典籍中的一个颇具"德性"要义的概念--"谨言慎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谨言慎行"包含两个"倾向"因子,即"控制性表达"和"克制性质疑";这两个因子都对"深层学习"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控制性表达"还显著地正向影响着"浅层学习";这两个因子都对大学生的"思维倾向"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克制性质疑"对于质疑思维、创新思维、迁移思维等有着更大的正向影响,而"控制性表达"则对"论证思维"有着更大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建议,要深刻认识中国学生学习和思维背后所独具的"伦理附着性",要着力构建"倾听+参与"的"中国式优质课堂",要高度重视"延迟性质疑与解疑"所具有的中国教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沉默 谨言慎行 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唯物史观基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寿涛 周德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07-109,共3页
我们提出"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概念(简称"唯物史观基因"),主要依据经典作家和相关学者有关唯物史观"萌芽"或"因素"的研究。虽然唯物史观基因与唯物史观科学体系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但中华传... 我们提出"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概念(简称"唯物史观基因"),主要依据经典作家和相关学者有关唯物史观"萌芽"或"因素"的研究。虽然唯物史观基因与唯物史观科学体系之间存在本质区别,但中华传统文化中唯物史观基因的客观存在与不断生长,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理论准备,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唯物史观"被率先接受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唯物史观 科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疾病终末期患者尊严模型解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马丽莉 刘俐惠 +1 位作者 闯冬梅 郭巧红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2-587,共6页
目的:解析加拿大Chochinov疾病终末期患者尊严模型在中华文化情境下的适用性,并基于此对模型进行调适。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按照选定分析范围、抽取样本、确定分析单位和分析框架、资料分析四步完成。首先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以中华... 目的:解析加拿大Chochinov疾病终末期患者尊严模型在中华文化情境下的适用性,并基于此对模型进行调适。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按照选定分析范围、抽取样本、确定分析单位和分析框架、资料分析四步完成。首先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以中华文化背景下临终尊严为主题的文献,然后以尊严模型为框架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归纳和分析。结果:尊严模型包含的多数主题符合我国临终患者的认知,如身体功能、医疗不确定性、死亡焦虑、隐私界限、照护要旨、他人负担、后事担忧等。但也出现了矛盾的主题,如忍受痛苦、自主性等,以及新的主题,包括家庭支持、病耻感和财务担忧。结论:加拿大版疾病终末期患者尊严模型并不完全符合中国文化,调适后的尊严模型更具我国文化特色,但仍需实证研究对模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尊严 尊严模型 中华传统文化 安宁疗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教育·语文课程·中华传统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试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雷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4-29,共6页
汉字及其记录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实施书法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责无... 汉字及其记录的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实施书法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加强书写训练,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这既是书法教育的应有内容,也应看作是重建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体系的新努力。为此,需要重视基本的国学修养,需要针对义务教育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确定基本内容,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中小学书法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这传承体系重建中紧密配合,互为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书法教育 语文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产业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创新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庆华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87,共3页
游戏作为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传递着文化,影响着用户文化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游戏的拟人、拟境等虚拟技术功能越来越成熟,能够让玩家体验逼真的虚拟世界。将中华传统文化嵌入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能够提升玩... 游戏作为当下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方式,传递着文化,影响着用户文化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游戏的拟人、拟境等虚拟技术功能越来越成熟,能够让玩家体验逼真的虚拟世界。将中华传统文化嵌入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能够提升玩家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帮助玩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历史 网络游戏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