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历史经验
1
作者 吴宏亮 冯军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7-133,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开启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949年到195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式开启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1949年到195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课程体系,多种形式渠道建设师资队伍,探索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学方式,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初创阶段的探索形成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如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主题主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一致是重要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办好中国特色是长远之计等,这对于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间药方的收集与影响
2
作者 李洪河 葛素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38,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民间药方收集是各级卫生部门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凭借强大的组织体系和社会动员能力使药方收集工作得以在全国迅速展开,并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民间药方收集是各级卫生部门贯彻落实党的中医政策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凭借强大的组织体系和社会动员能力使药方收集工作得以在全国迅速展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药方收集的普遍开展,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推动我国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提升民众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间药方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研究:一个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新视角
3
作者 刘吕红 毛磊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7,共12页
中国式现代化开启问题是一个原命题,是整体性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现代化核心内容,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特色的自主创造,突破了对西方工业化、城市化道... 中国式现代化开启问题是一个原命题,是整体性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问题。工业化与城市化作为现代化核心内容,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实际、符合中国特色的自主创造,突破了对西方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和传统苏联模式的模仿与依赖,体现出中国方式推进现代化的自主性。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叙事逻辑,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开启的自主性问题,需要科学界定“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等核心概念,澄清“现代化等于工业化”“现代化等于西方化”“工业化等于城市化”等认识上的理论误区,明确研究前提。这需要厘清当时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化”认识的中国化解读,以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对苏联式工业化道路的借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对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确立,以揭示“生产城市”为主导的城市化建设目标、“生产服务”为原则的城市化建设性质、“生产管理”为导向的城市化建设要求,还原历史真相。也需要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何以可能、何以呈现、何以指向等关键问题,释证互动逻辑。还需要创造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新范式,开辟人类新型工业文明、城市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工业化 城市化 自主性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基于红色文化符号表征的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邱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37,共7页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伴随着红色文化的政治符号化进程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携带政治信息、具有政治意义的红色文化符号的大量建构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形成的重要渠道。从符号学角度认识红色文化... 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确立,是伴随着红色文化的政治符号化进程产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携带政治信息、具有政治意义的红色文化符号的大量建构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形成的重要渠道。从符号学角度认识红色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的能指与所指剥离来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结构和概念体系,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意群链”在深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内涵的同时,形成了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形式和知识结构,初步构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为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舆论导向、构筑国家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城市失业治理的历史考察——以1949—1957年的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松友 汤克敌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4-220,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生产体系不完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贫困与战乱,是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原因。长期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经济的崩溃及破坏,加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生产体系不完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贫困与战乱,是导致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原因。长期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掠夺,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经济的崩溃及破坏,加之社会制度更替、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多种原因,全国城市出现了大规模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失业形势,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专门的失业治理机构,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遏制失业人员产生、增加就业机会、安置失业人员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控制了城市失业问题,扩大了职工队伍,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建设,巩固了人民政权,并积累了丰富的城市失业治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城市 失业治理 中国共产党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仪式:国家认同建构的象征维度——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6
6
作者 曾楠 张云皓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1,共7页
象征符号是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资源,政治仪式作为象征符号的集合,在国家认同建构中具有独特作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为考察对象,从理论逻辑与个案考察分析中,可以得出政治仪式通过记忆生产与再生产、观念生产与再生产... 象征符号是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资源,政治仪式作为象征符号的集合,在国家认同建构中具有独特作用。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为考察对象,从理论逻辑与个案考察分析中,可以得出政治仪式通过记忆生产与再生产、观念生产与再生产、权力生产与再生产,与国家认同之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形成内在呼应,是国家认同的象征建构。新时代合理挖掘时空资源、强化记忆生产与再生产;有效提升传播效能、强化观念生产与再生产;科学运用仪式操演、强化权力生产与再生产是政治仪式建构国家认同的运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仪式 国家认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民族交融发展的主要成就 被引量:3
7
作者 宁亚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5,187,共11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为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为民族交融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交融发展的精神引领。民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为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为民族交融发展夯实了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民族交融发展的精神引领。民族交融发展70年的成就是辉煌并举世瞩目的。这些辉煌成就再次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民族工作是成功的,中国各民族践行民族团结是自觉自信的。新时代推进民族交融发展,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觉信念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 民族交融发展 民族平等 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变迁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赖明谷 李东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20-24,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统包统支,高度集中到统一领导,多费补充;从改革启程、经费来源多元转变到乡县投入、经费多元持续延展;从央地分项目、按比例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统包统支,高度集中到统一领导,多费补充;从改革启程、经费来源多元转变到乡县投入、经费多元持续延展;从央地分项目、按比例承担到强调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政策变革之路。这一政策变迁脉络直接影响着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成长和发展,影响着中国乡村教育规模和质量,成就了农村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 农村基础教育 经费投入政策 政策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云南民族工作规律初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被引量:2
9
作者 马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1-12,共12页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光辉战斗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恢复和发展了建国以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 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年的光辉战斗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恢复和发展了建国以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欣欣向荣,展示出祖国大家庭内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人口 民族自治地方 云南民族工作 民族问题 规律 各民族 自治机关 民主改革 汉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的作用
10
作者 赵宇飞 谷佳媚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8-32,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围绕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党风教育,打倒地主和反革命分子、建立统一战线的阶级教育,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彰显新制度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围绕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党风教育,打倒地主和反革命分子、建立统一战线的阶级教育,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彰显新制度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这些活动为中国共产党经受住执政初期的考验、困难环境中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抗美援朝战争的以弱胜强、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富强思想深化演进的“变”与“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富强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
11
作者 周自豪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与世界共发展的富强之路。富强思想的深化演进既呈现出阶段性重心转移的特征,又存在始终不变的统一本质。“变”体现在建设重心从“强国”到“富民”,再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与世界共发展的富强之路。富强思想的深化演进既呈现出阶段性重心转移的特征,又存在始终不变的统一本质。“变”体现在建设重心从“强国”到“富民”,再到“全面富强”的深化演进,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透彻感悟基础上社会主义实践的持续推进,也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国际国内环境理性分析而形成的根本性观念变革。“不变”体现在始终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和政治主张,它们不会因阶段性任务的转移而弱化。面对时代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变革带来的新风险和新矛盾,只有精准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强思想的深层内涵,秉承“不变”的价值取向,以求“变”的科学态度见招拆招,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富强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扎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强思想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主要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宣贯暨第四届中国兽药典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2
作者 王泰健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7期5-8,共4页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中国兽药典》 委员会 第四届 成立大会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标准工作 副部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北京市街道居民委员会的产生
13
作者 黄利新 陈繁芝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7-59,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街道居民委员会便是代表。该体制虽历经改革,但影响至今。首都北京是较早建立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城市,其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街道居民委员会便是代表。该体制虽历经改革,但影响至今。首都北京是较早建立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城市,其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本文将深挖档案资料,探究北京市街道居民委员会的产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档案资料 示范作用 街道 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典型意义 首都北京 居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义执政规律——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
14
作者 邵景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5,共3页
关键词 执政规律 中国社会主义 共产党执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深刻认识 社会主义级阶段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回溯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雅丽 庞永红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44-55,F0002,共1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步产生、深入发展三大阶段,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总体建构,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思想研究,中国化研究,国外研究等热点进行探讨,积累了丰富成果。展望未来,我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步产生、深入发展三大阶段,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总体建构,马克思、恩格斯法哲学思想研究,中国化研究,国外研究等热点进行探讨,积累了丰富成果。展望未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立足我国实际、聚焦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法哲学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启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研究的世界化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马克思主义法哲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贡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为主要讨论对象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92-98,共7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随着北京大学于五六十年代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确立了民间小戏在民间文学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其次,建构了以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随着北京大学于五六十年代率先将民间小戏作为独立研究对象引入民间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民间文学对民间小戏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确立了民间小戏在民间文学学科中的价值和地位;其次,建构了以民间小戏基本命题、理论范畴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且从创作主体、表演特点上界定了民间小戏概念内涵;再次,形成了具有"自上而下"特点的研究范式。由此提升了民间小戏研究的理论品格,为民间小戏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后来民间小戏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小戏 民间文学 研究范式 理论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世纪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之战——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 被引量:2
17
作者 齐德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2,共6页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场战争。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 作战 出国 纪念 新中国成立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孙中山政治文化形象的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楚秀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142,178,共9页
孙中山的人格理想与革命事功,向来被各种政治派别或推崇或引述,不断被演绎成各方争取政治合法性的精神资源和联结海内外华人的心灵桥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间,从中国共产党到参政议政的民主党派尤其是民革以及作为亲属的宋庆龄... 孙中山的人格理想与革命事功,向来被各种政治派别或推崇或引述,不断被演绎成各方争取政治合法性的精神资源和联结海内外华人的心灵桥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间,从中国共产党到参政议政的民主党派尤其是民革以及作为亲属的宋庆龄等各行为主体,在政治文化主旋律的建构框架内,分别展开对孙中山的记忆和多维解读,呈现出"一体多面"的孙中山形象。梳理并考察这一时期孙中山政治文化形象演变的情形、特点及其历史背景,可以丰富后孙中山时代的孙学研究,深化社会主流价值演变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十七年” 政治文化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实事求是 发奋建设河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19
作者 张曙光 《河北学刊》 1984年第5期3-6,共4页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无比激动,我们深深地怀念革命的先烈们。我们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河北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革命军人以及广大的干部,致以崇高的敬... 今年的十月一日,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纪念日。抚今追昔,无比激动,我们深深地怀念革命的先烈们。我们向为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河北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革命军人以及广大的干部,致以崇高的敬意! 一 三十五年来,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经验,最根本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树立的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凡是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时候,我们的经济建设就蒸蒸日上,生产力就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凡是我们背离实事求是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思想路线 群众实践 社会主义 中国革命 马克思主义 “两个凡是” “左”的影响 方针和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城楼标语的演变
20
作者 张玲玲 郑志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57,共2页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天安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的巨幅标语也引起世人的注意。在此之后,天安门城楼两侧标语经历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天安门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的巨幅标语也引起世人的注意。在此之后,天安门城楼两侧标语经历了两次变化,成为不一样的时代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安门城楼 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 标语 成立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