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一体论与中国地方史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博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共6页
中华一体论的提出有它的针对性和依据,它不是就中国地方史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是就其中的某一个领域问题,而是就中国地方史的整体研究提出来的。中华一体论不只是讲一体,是在讲一体和多元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强调一体。在历史上从来不存在没... 中华一体论的提出有它的针对性和依据,它不是就中国地方史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是就其中的某一个领域问题,而是就中国地方史的整体研究提出来的。中华一体论不只是讲一体,是在讲一体和多元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强调一体。在历史上从来不存在没有多元事物于其中的一体,也不存在没有一体而存在的多元事物,一体和多元是统一的。现就《中华一体论与中国地方史学》讲以下两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一体 史学 中国古史 华夏族 历史实际 王朝 夷狄 华夷 多民族 地方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新水平和新构思的史学著作──读《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
2
作者 史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7-69,31,共4页
一部新水平和新构思的史学著作──读《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史明历史学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和主旋律,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前进的要求进行开拓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它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一部新水平和新构思的史学著作──读《中华一体的历史轨迹》史明历史学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和主旋律,不断地适应时代发展前进的要求进行开拓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创了它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在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历史学沿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一体 历史轨迹 史学著作 少数民族 马克思主义史学 新水平 多民族 地方民族政权 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我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3
作者 陈立鹏 闫芸 范航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共9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思想,并进行了系列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国情和民族工作的新形势,鲜明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思想,并进行了系列论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从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到2024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共同体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也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成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为避免“管中窥豹”式地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有必要在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框架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 被引量:7
4
作者 乌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5-131,共7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是各族人民经历漫长历史达成的共识,中华各民族文化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整体,草原民族对中华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对中华大一统版图和多元一体政治制度的形成及中华文明的丰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是各族人民经历漫长历史达成的共识,中华各民族文化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整体,草原民族对中华各民族认同感的形成、对中华大一统版图和多元一体政治制度的形成及中华文明的丰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文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历史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62
5
作者 郝亚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着紧密的理论与现实渊源。前者对后者既有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深化,同时又是对后者所面临挑战的现实回应。就二者的关系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续的必要条件,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结构性基础,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框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民族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看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卫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37-141,共5页
在对文化、民族、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 在对文化、民族、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 我国少数民族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学视野下文化线路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 被引量:16
7
作者 方伟洁 高源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2-52,共11页
道路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建构的基础性文化景观,也是人类学进行区域研究的重要视角。道路在被建造的同时,其自身也孕育与联结着新的社会空间,道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交互性影响。文化线路是历史上由于人类长期的跨区域流动而产生的道路轨迹... 道路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建构的基础性文化景观,也是人类学进行区域研究的重要视角。道路在被建造的同时,其自身也孕育与联结着新的社会空间,道路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交互性影响。文化线路是历史上由于人类长期的跨区域流动而产生的道路轨迹,对于促进文化圈的延展与族群互动具有历时性的影响。以“路学”为视角对中国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多条文化线路进行研究后发现,文化线路在空间场域上展现出“连接-中断-连接”的曲折发展过程,其中“连接”是文化线路在时空中延续的常态化表征。文化线路的连接和流动促进了边疆与内地之间的相互依附、多民族之间的共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文化线路承担了推动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网络化作用。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文化线路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一统”论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博泉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8,共11页
“中华一统”,不仅是中国古史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现实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中华一统”的研究,曾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碍。从国内讲,有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有“批儒扬法?”的法家统一和儒家分裂,儒法政治斗争贯穿... “中华一统”,不仅是中国古史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现实政治生活的一个重大问题。对“中华一统”的研究,曾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碍。从国内讲,有传统旧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有“批儒扬法?”的法家统一和儒家分裂,儒法政治斗争贯穿历史始终的双线论的严重干扰;近来又有否定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 《春秋》 少数民族 夷狄 中国 董仲舒 《公羊传》 尊王攘夷 华夏族 中华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研究述评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茂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2-98,共7页
基于对近30年学界关于中华民族研究的回顾,检视在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族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精神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中华民族研究的前景,并提出关于中华民族认同研究的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个共同”史观的形成与中国边疆学知识体系建构
10
作者 宋培军 兰召倩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无论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还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都以“五个共同”为基本内涵,其核心要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边疆的国家政治属性、国内民族属性、文明文化属性、地理边缘属性、生态屏障属性、开放前... 无论是多元一体中华民族,还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都以“五个共同”为基本内涵,其核心要义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就决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边疆的国家政治属性、国内民族属性、文明文化属性、地理边缘属性、生态屏障属性、开放前沿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以及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的研究任务。由此,边疆学成为总书记亲自点名确立的学科。“五个共同”史观的形成,以及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主线的确立,都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所蕴含的法理、事理、学理,不仅具有重大的原创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实践指导意义。方国瑜与费孝通关于中国边疆治理具有完全主权与否的学术争论,为中国边疆史提供了重要法理资源与书写路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个共同 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中华文明 边疆民族地区工作两线论 中国边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的源典精神与人文传统——关于炎黄文化的一点思考
11
作者 陈昆满 王晓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7期15-17,共3页
一、炎黄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源典精神炎黄文化是史前文化向文明时代发展延续的文化类型,它具有很典型的原生性,是中国文明的母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成型的决定因素。炎黄文化的原生形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 一、炎黄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源典精神炎黄文化是史前文化向文明时代发展延续的文化类型,它具有很典型的原生性,是中国文明的母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总体格局成型的决定因素。炎黄文化的原生形态对民族文化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1、文明始祖与民族共同体的分合及扩散中华民族起源的人类学基础发生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晚期氏族、部落群体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的原生形态,从史前文化所反映的时空的巨大模糊性可以对民族起源有一个比较接近真实的认识。神话与传说所衍射的“史影”,是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附丽于炎帝、黄帝的诸多神话传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文化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史前文化 原始社会 黄帝 文化蕴涵 部落 中华民族文化 炎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角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鉴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年第1期18-27,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从心理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对这一共同体的自觉认知和理性把握,其中"自觉意识"与"话语意识"有着独特的价值。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以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理论"为代表,多学科广泛开展研究,丰富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以此理论为基础,广泛开展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及研究工作。从教育的路径出发,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民族团结共同体教育、国家统一共同体教育与中华文化繁荣共同体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国家战略 教育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一体”与“多源一体”辨析
13
作者 叶小文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0,共3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社会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首先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这一历史与现实加以概括。这一原创性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个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社会形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首先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对这一历史与现实加以概括。这一原创性社会发展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此笔者尝试提出一个问题: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可否将“中华文明格局”的定义,由“多元一体”调整为“多源一体”?“元”和“源”一字之差,相去甚远,有必要认真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社会发展理论 费孝通先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社会形态 多源 原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借鉴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尹朝晖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7,共4页
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自成体系,具有实践性和连贯性,对当前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牢固树立实力制胜的国家安全观,以发展求安全;始终坚持"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取向,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注重运用地缘制... 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自成体系,具有实践性和连贯性,对当前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牢固树立实力制胜的国家安全观,以发展求安全;始终坚持"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取向,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注重运用地缘制衡的国家安全谋略,减轻国防压力;坚决奉行防御为本的国家安全主导原则,实施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崇尚追求和平的国家安全战略文化,塑造良好的安全周边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战略 实力制胜 中华一体 地缘制衡 防御为本 追求和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逻辑理路
15
作者 苗威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5,共7页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①历经数千年的纳异求同,中华民族在“四个共同”的实践中得到凝筑。因而,回溯王朝时代对于民族共同体的塑造与经营,有助于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属性,... 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①历经数千年的纳异求同,中华民族在“四个共同”的实践中得到凝筑。因而,回溯王朝时代对于民族共同体的塑造与经营,有助于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属性,明确其形成是历史的、渐进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充分践行“大一统”的时代,是在理论赓续、民族书写以及治理实践等方面着力构筑“天下一家”民族共同体的关键时期。探讨唐朝构筑民族共同体的相关问题,对于当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共同体 我国各族人民 天下一家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逻辑理路 治理实践 唐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董仲舒整体直观的经验思维方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宗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7-41,共5页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思想家。他有一整套独具特色、相对完整系统的思想方法,其中整体直观的经验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这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董仲舒表述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建构了严密的“天人感...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的思想家。他有一整套独具特色、相对完整系统的思想方法,其中整体直观的经验思维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这种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董仲舒表述了一系列独特的思想,建构了严密的“天人感应”论体系,为其中华一体、万物一统的政治理想张目,并在思想方法上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建设。因此,认真探讨这一思维方式是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整体直观 经验思维方式 天下一统 天地 整体思维 万物 中华一体 秋繁 文化一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辽宋西夏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中国观” 被引量:5
17
作者 马升林 彭向前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67-172,共6页
古代"中国"概念包含一国之中心,地域意义上的"中国"(中原),种族概念上的"中国"(汉族),文化意义上的"中国"(礼)四种含义,着重点在"文化中国"。辽宋西夏金时期,历史的发展正由"... 古代"中国"概念包含一国之中心,地域意义上的"中国"(中原),种族概念上的"中国"(汉族),文化意义上的"中国"(礼)四种含义,着重点在"文化中国"。辽宋西夏金时期,历史的发展正由"天下一体"向"中华一体"过渡,被称为"前中华一体"时期。这一时期,传统"中国观"发生了重大变化。辽、西夏、金少数民族政权先后接受了文化意义的"中国",开始以"中国"自居。它们的"中国观"是开放的、发展的、包容的,具有进步意义,为元朝最终实现"中华一体"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中国观 中华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代华夷关系演变规律的理性思考——华夷关系的历史定位、演变轨迹与文化选择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永春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中华(中国)多元一体"观念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学术概念,符合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实际。"中华多元一体格局"之内的华夷两大势力经过碰撞、冲突,以至此消彼长、互为主导,加深了各方的了解和民族认同,淡化... "中华(中国)多元一体"观念不仅是一个政治概念,也是一个学术概念,符合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实际。"中华多元一体格局"之内的华夷两大势力经过碰撞、冲突,以至此消彼长、互为主导,加深了各方的了解和民族认同,淡化了"华夷之辨"、"尊夏贱夷"等观念,促使各民族逐步凝聚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华夏汉族王朝和夷狄族王朝的文化建设,都不仅仅是一元化的"汉文化"继承和选择,而是对前朝及同时并立的各民族王朝的多元文化作出重新选择、吸收和整合工作,从而建立起一种有别于以前的"汉文化"、同时也不同于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三文化"的新质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不断选择、吸收和整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多元文化的选择、吸收和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多元一体 华夷关系 汉化 第三文化 新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环境下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的设计 被引量:5
19
作者 陆为国 赵蓉 +2 位作者 韩志敏 张继忠 许萍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6,共5页
文章围绕着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活动(或项目)设计的原则、步骤、调查、方案、评估等工作而展开,为国内图书馆有效地开展多元文化服务提供具体建议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 图书馆多元文化服务 活动设计 文化适应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服务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统治维持与边疆国防巩固——国民政府时期边疆教育政策考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景 王凌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出于政治统治维持和边疆国防巩固的目的,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新式教育发展所创制的一系列特殊性和优惠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法令措施,主要包括创设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策进边地读物编译、建设... 国民政府时期的边疆教育政策是南京国民政府出于政治统治维持和边疆国防巩固的目的,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现代新式教育发展所创制的一系列特殊性和优惠性的少数民族教育法令措施,主要包括创设边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策进边地读物编译、建设国立边疆学校系统、筹措边疆教育经费、优待边疆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六个方面的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对我们今天理解"多元"与"一体"的民族关系格局,增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以及增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维系边疆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政府时期 边疆教育政策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