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诊法现代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严惠芳 马居里 +1 位作者 马永强 杨天成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诊法 现代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诊法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家旭 《医学与哲学》 1994年第3期35-36,共2页
中医诊法研究的思考与展望北京中医学院(100029)陈家旭一、中医诊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思考中医诊法的现代研究为其客观化并最终走向规范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且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依据。但是,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中医诊法研究的思考与展望北京中医学院(100029)陈家旭一、中医诊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思考中医诊法的现代研究为其客观化并最终走向规范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且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依据。但是,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众所周知,传统诊法是建立并遵循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法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循环方法在中医诊法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志平 刘承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3-47,共5页
微循环检测方法,由于其设备要求较简单,操作方便,无创伤,对病人痛苦小等优点,在中医诊法研究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下面就近几年在这方面的研究,简单综述如下。
关键词 中医诊法 微循环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林书香放异彩——出版《中医诊法图谱》的精品意识与精品战略
4
作者 宓国华 《现代出版》 1999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精品意识 中医诊法 图谱 精品战略 精品图书 国际图书博览会 中医文化 中小出版社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中医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舌诊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余兴龙 谭耀麟 +5 位作者 竺子民 索忠堃 金国藩 翁维良 许秀森 葛文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6-344,共9页
本文分析了中医舌诊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实现自动识别的对策。在此基础上,以Munsell颜色系统为色标,运用色度学、近代光学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建立了中医舌诊自动识别系统。在该系统上,以中医辨症论治学... 本文分析了中医舌诊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实现自动识别的对策。在此基础上,以Munsell颜色系统为色标,运用色度学、近代光学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建立了中医舌诊自动识别系统。在该系统上,以中医辨症论治学说为指导,将计算机软件技术与临床辨舌经验结合,利用样本训练系统,根据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有关舌像的定义域,进行纹理分析。临床研究了366例淡红舌、暗红舌、紫红舌、暗紫舌四种舌像,符合率8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法 舌苔 数字图像处理 模糊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古医籍所体现的诊法二元结构的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梁嵘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65-2268,共4页
通过分析古代的诊法专著与临床著作,提出中医诊法研究在四诊合参的特征之外,还具有探寻诊法之特异度的特点,《伤寒论》所说的"但见一症便是",即是对这一研究特点的表述。诊法的二元结构展示了诊法研究的两个目的:利用人体,特... 通过分析古代的诊法专著与临床著作,提出中医诊法研究在四诊合参的特征之外,还具有探寻诊法之特异度的特点,《伤寒论》所说的"但见一症便是",即是对这一研究特点的表述。诊法的二元结构展示了诊法研究的两个目的:利用人体,特别是利用医生的感觉器官来解读人体的感知研究;提高临床诊断之准确性的研究,其中特别关注对诊断特异性的探讨。认识到中医诊法研究的二元结构,将有益于提高诊法教学研究与诊法临床研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法 感觉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尺肤诊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沈宏春 唐瑛 +2 位作者 王浩中 于宏波 严石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04-406,共3页
尺肤诊在中医四诊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今日之临床却鲜有用者。通过对尺肤诊部位、尺脉六变的临床意义、尺寸合参判断预后等方面进行辨析,认为尺肤诊的内容包括尺皮肤之寒热、润燥、坚脆,尺肤下脉动之缓急、小大、滑涩,临床上应全... 尺肤诊在中医四诊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今日之临床却鲜有用者。通过对尺肤诊部位、尺脉六变的临床意义、尺寸合参判断预后等方面进行辨析,认为尺肤诊的内容包括尺皮肤之寒热、润燥、坚脆,尺肤下脉动之缓急、小大、滑涩,临床上应全面理解,结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法 尺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NN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系统原型 被引量:7
8
作者 陈玲 李为民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3-26,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s-NN)的高血压中医诊疗专家系统原型的功能设计、实现方法、主要处理步骤及其模拟原理的医学合理性.
关键词 专家系统 高血压 中医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舌诊脏腑分布理论流变与隐喻认知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彤 贾春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336-2340,共5页
先行梳理舌面脏腑分布理论的流变,后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探寻医家不同舌诊理论的认知根源。文献梳理发现舌面脏腑分布理论随时代而变迁。如《伤寒指掌》言“四畔属脾”,《医医偶录》云“舌中主脾”,《医述》称“舌左属肝,舌右属肺”,... 先行梳理舌面脏腑分布理论的流变,后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工具探寻医家不同舌诊理论的认知根源。文献梳理发现舌面脏腑分布理论随时代而变迁。如《伤寒指掌》言“四畔属脾”,《医医偶录》云“舌中主脾”,《医述》称“舌左属肝,舌右属肺”,现行《中医诊断学》教材谓“舌边主肝,舌尖主肺”等。不同的舌面脏腑分布理论是舌诊理论发展过程中的节点,是医家不同学术观点的体现,反映了医家对于舌诊认识的不断思考和完善。通过对不同时期舌面脏腑分布理论的考察,发现舌面脏腑分布理论的产生以隐喻认知为基础,方位映射在舌面脏腑分布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支撑舌诊理论的基础是医家的学术背景与医学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面脏腑分布 中医诊法 中医 理论探讨 隐喻 概念 方位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辨识的舌脉诊研究
10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64-2264,2260,共1页
将中医诊法有机地嵌入健康体检,探讨建立中西医学互补的健康评价体系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系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体检中心的研究目标。该诊法研究团队以舌诊为主要的切入点,其研究涉及了以下3个方面:
关键词 中医诊法 体质辨识 北京中医药大学 舌脉 医院体检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健康评价体系 健康体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11
作者 张镜人 杨天权 +2 位作者 郑秀春 孙瑾 何清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484-486,共3页
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孙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5)何清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统计教研室在医学实践中,需根据某一对象的多项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将该对象归入到某一类... 脉象图诊断动脉硬化的判别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孙瑾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200085)何清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统计教研室在医学实践中,需根据某一对象的多项有关指标的测定结果,将该对象归入到某一类别中去,这就是判别分析所要解决的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图 中医诊法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学》(选载)(50)
12
作者 李德新 程慧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2-43,共2页
【类证鉴别】1.小柴胡汤证:小柴胡汤证与大柴胡汤证,二证均属少阳病范畴,临床上都可出现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等少阳病的特征。但其病位有狭广,病势有轻重之分,故有“大”、“小”之称。小柴胡汤证病位仅在少阳。
关键词 辨证 中医诊法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学》选载(51)
13
作者 李德新 程慧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1-42,共2页
(二)阳明湿热证(栀子柏皮汤证)【临床表现】主症:身目俱黄,大便黄赤或不利,发热。次症:心烦、口苦。
关键词 辨证 中医诊法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学智慧性特质淡化的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佟彤 《医学与哲学》 1996年第5期250-251,共2页
对中医学智慧性特质淡化的反思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北京100700)佟彤中医学是医与道的统一。在子于《大宗师》中释道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光... 对中医学智慧性特质淡化的反思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北京100700)佟彤中医学是医与道的统一。在子于《大宗师》中释道为:“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光天地生而不可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智慧性特质 中医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药证直诀》色诊象的非色彩特点研究
15
作者 赵薇 屈伸 陈小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2期2513-2516,共4页
本文从证候的色诊象(非色彩)角度,探讨和比较《直诀》诊法与现代《中医儿科学》诊法的特点,从侧面反映《直诀》作为中医诊法学说发展的历史阶段意义。结果:①有"其它色诊特性"的色诊象频数比较:体表类有"其它色诊特性&qu... 本文从证候的色诊象(非色彩)角度,探讨和比较《直诀》诊法与现代《中医儿科学》诊法的特点,从侧面反映《直诀》作为中医诊法学说发展的历史阶段意义。结果:①有"其它色诊特性"的色诊象频数比较:体表类有"其它色诊特性"的色诊象占所有体表类色诊象的比例,《中医儿科学》明显高于《直诀》;小便有"其它色诊特性"的色诊象占所有小便色诊象的比例,《中医儿科学》明显高于《直诀》;②体表类"其它色诊特性"分类频数比较:《中医儿科学》比例较大的类别有:"色泽类特性"、"无血色类特性"、"枯萎类特性";《直诀》比例较大的类别有"发亮类特性"。从上述结果看,似乎《中医儿科学》的色诊象比《直诀》更"细",表现在重视非色彩的其它色诊特性,其类别也多样化。《直诀》与《中医儿科学》色诊象上述差异的原因和意义,还有待结合更多的资料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药证直诀 非色彩特点 中医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经》尺诊初探
16
作者 方宗畴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11,共2页
作者在运用前臂经穴针治各种病症的细微观察中发现,前臂'一尺之肤'与全身各部有对应关系,进而对《内经》中有关尺的篇目做了初步探讨。《内经》中'尺'字计9篇41条,几乎都关系到'诊',不是诊的分部、方法,就是诊... 作者在运用前臂经穴针治各种病症的细微观察中发现,前臂'一尺之肤'与全身各部有对应关系,进而对《内经》中有关尺的篇目做了初步探讨。《内经》中'尺'字计9篇41条,几乎都关系到'诊',不是诊的分部、方法,就是诊的具体内容,'尺泽'之专有名词条目亦不例外,是可确认《内经》'尺诊'一说。然其有关概念如不细细分辨,综合分析,难免混淆不清,局限了后人对它的认识和发展,试列举条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中医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与举按寻三部脉法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党德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4-15,共2页
血压与举(浮)、按(中)、寻(沉)三部脉法有着内在关系,笔者临床实践证明,收缩压相当于沉取脉;舒张压相当于浮取脉;脉压差相当于中取脉。按照上述血压与浮、中、沉三部脉法相对应的原则,用测量血压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浮、中、沉三部脉象,... 血压与举(浮)、按(中)、寻(沉)三部脉法有着内在关系,笔者临床实践证明,收缩压相当于沉取脉;舒张压相当于浮取脉;脉压差相当于中取脉。按照上述血压与浮、中、沉三部脉法相对应的原则,用测量血压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浮、中、沉三部脉象,从而使浮、中、沉三部定位脉象有了量化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脉象 中医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按寻诊脉定病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党德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11,共3页
举、按、寻三部诊脉法,是在气口部采取浮、中、沉候脉的方法。前人以往总结出浮取候上焦之气,中取候中焦之气,沉取候下焦之气。并指出左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心、肝、肾三脏之气;右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肺、脾、命门... 举、按、寻三部诊脉法,是在气口部采取浮、中、沉候脉的方法。前人以往总结出浮取候上焦之气,中取候中焦之气,沉取候下焦之气。并指出左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心、肝、肾三脏之气;右侧气口按浮、中、沉三部,依次候肺、脾、命门三脏之气。在定病位的基础上,配合定性脉象,便可作出脉诊诊断。前人对诊脉定病位比较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部位 中医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揆先舌诊管窥
19
作者 宋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31,共3页
屠揆先主任医师,医理精湛,经验宏,屠师诊疾,犹重舌诊,在五十余载的临证生涯中,形成了自己衷中参西,切实可效的理论体系,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深受教益,现不揣浅陋,述之于后,以求正于同道。
关键词 屠揆先 中医 中医诊法 舌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证型诊断述律
20
作者 方向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292-293,共2页
证型诊断述律方向东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我们在教学与临床中,常常发现在校的学生,都普遍感到书本证型繁多难记,毕业后从事临床时,又感到证型难辨难立,难以全面准确,重点地反映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本质状况。对此,... 证型诊断述律方向东浙江中医学院(杭州310009)我们在教学与临床中,常常发现在校的学生,都普遍感到书本证型繁多难记,毕业后从事临床时,又感到证型难辨难立,难以全面准确,重点地反映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本质状况。对此,笔者曾作了较深入探讨、剖析,发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型 中医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