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基于脑浅析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中医理论基础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夕冉
郭丽丽
史亚飞
孟威威
-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河南省中医院
-
出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1-44,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904299)。
-
文摘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患病率逐渐升高,现有的青少年抗抑郁药较少且存在不良反应,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且毒副作用少。目前,基于脑探索针刺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研究较少,该文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基于脑探讨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的中医理论基础,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症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针灸治疗青少年抑郁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
关键词
针灸
脑主神明
青少年抑郁症
中医理论基础
-
Keyword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brain governing spirit
adolescent depression
basis of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分类号
R246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
-
题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德新
王思成
徐春波
-
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
出处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6期334-336,共3页
-
-
关键词
中医理论/基础研究
-
分类号
R247.1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医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贾鹏
李函韩
-
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37,46,共2页
-
文摘
祖国的传统中医学具有几千年历史,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中医理论基础的《内经》中已有大量阐述医患关系的内容。盛唐“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更是对医德、医风等作了最精辟的论述,有不少是和现代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相一致的,某种程度上甚至更胜一筹。可见中医学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防病、治病经验和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也饱含着广博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医学伦理知识,为我国独具特色的医学人文精神提供了丰富理论和大量原始实践,对于缓和现阶段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和谐医患关系
传统中医学
医学人文精神
伦理学基本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
中医理论基础
《大医精诚》
《内经》
-
分类号
R192.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中药药对的系统研究(Ⅵ)--黄芪当归药对研究
被引量:37
- 4
-
-
作者
胡杨洋
陈锐娥
王胜鹏
陈美婉
王一涛
-
机构
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大学)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
-
出处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9-1356,共8页
-
基金
澳门大学研究基金项目(MYRG208(Y2-L4)-ICMS11-WYT):基于系统药理学的中药药剂学平台,负责人:王一涛
-
文摘
黄芪当归是经典的补气生血药对,具有独特的配伍意义,故历久不衰,沿用至今。传统中医认为黄芪当归药对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血两虚、阳浮于外的热证等症状。现代研究发现,该药对具有调节免疫系统、保护心脑血管、促进造血以及抑制肿瘤增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肿瘤患者因放化疗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或白细胞减少症,以及因雌激素水平波动而引起的更年期综合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黄芪当归药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应用研究等最新研究成果,对黄芪当归药对的研究概况进行全面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指导。
-
关键词
黄芪当归药对
中医理论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应用进展
-
Keywords
Herb pair of Radix Astragali and Angelica sinensis,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 basi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pplication progress
-
分类号
R19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文章题名要求
- 5
-
-
-
出处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3期220-220,共1页
-
文摘
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主题词。
-
关键词
特定内容
文章题名
中医理论基础
编辑部
-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G232
[文化科学]
-
-
题名《易经》与《黄帝内经》阴阳观比较
- 6
-
-
作者
温长路
-
机构
洛阳市第二中医院
-
出处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11期33-34,共2页
-
文摘
阴阳观是我国占代哲学家用以认识和解释宇宙万物变化的认识论,属于我国古代哲学范畴。《易经》和《黄帝内经》既同时受到阴阳观的影响,源出一处,这正是我国历代医家所说的"医易同源"的论据之一;同时作为中医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又直接受到中国文化总源头的《易经》的影响,血缘难分,这又是我国历代医家认为的"医源于易"的重要佐证;所以,《易经》与《黄帝内经》就作为哲学基础的阴阳观而论,
-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变化
中医理论基础
医易
古代哲学
上古天真论
阴阳应象
相傅之官
生气通天论
青黑为痛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B
[哲学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