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挖掘古代治疗偏头痛的用药和时代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瑶 付兴 +6 位作者 侯鉴宸 周冉冉 杨凤 李芊芊 葛飞 罗亚敏 陶晓华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81,共6页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 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偏头痛的古代方剂,挖掘其用药和时代规律,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统计不同时代药物种类、四气、五味、归经和功效频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和关联分析挖掘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中药和药物关联情况。结果:共筛选出266首方剂,涉及337种中药,各年代方药不全相同,但均喜用温性、苦味或辛味,归肺、肝或脾的中药。其中,最核心的中药为川芎、防风和当归,并常用甘草、细辛、防风和川芎相配伍。结论:各年代医家辨治偏头痛用药不尽相同,但其用药思想包括性味归经等基本相同,从汉唐至清代整体一脉相承,总不离祛风、活血、止痛和从肝论治,可为现代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数据挖掘 中医方剂大辞典 古今医案云平台 用药规律 时代规律 关联规则 复杂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金保 张晶晶 +5 位作者 夏鹏飞 段海婧 陈红刚 王倩 赵文龙 康生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4-3851,共8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大黄-柴胡药对 中医方剂大辞典 组方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琼琼 刘平 +1 位作者 赵金蕾 刘源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3-930,共8页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方剂,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以跨学科的研究思路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这一大数据挖掘技术作基础,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搜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方剂,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采用系统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如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药对分析、功效统计、药物性味归经统计、聚类分析等对纳入数据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性味归经、功效、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等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颖多彩图表对数据进行直观展示。结果筛选后,共纳入方剂207首,涉及中药总数277个,总用药频次1825次;功效396个,总功效频次5486次;四气9种,总频次1676次;五味11种,经计算总频次2734次;12经总频次2428次。聚类处方为C2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202:当归、白芍、地黄、麦门冬;C203:半夏、黄芩、黄连、栀子;C204:茯神、远志、朱砂;C205:川芎、陈皮、黄芪、白术、熟地黄、五味子、柏子仁;C401:酸枣仁、人参、茯苓、甘草;C402:当归、白芍、茯神、远志、麦门冬、地黄。结论: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4.5)分析数据,以图表展示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可指导临床实践应用,但请结合临床具体情况临证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中医方剂大辞典 失眠 用药规律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喆 张琦 +2 位作者 翁家俊 王美君 陈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治疗痰饮的方剂及药物,查找其性、味、归经及功效,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2.0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33首方剂,涉及中药305味,方中出现频率高于60%的中药为半夏、甘草、陈皮、茯苓、白术、天南星等16味,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多温、寒、平,药味多辛、苦,归经多属脾、肺经.根据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对21对.通过数据挖掘,得到4组药物聚合组合、1组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痰饮方剂的核心用药为半夏、陈皮、甘草、茯苓、白术等,核心方为二陈汤、四君子汤,组方思路以燥湿化痰、健脾行气、清热利湿、温阳化饮为主.本研究对当代中医治疗痰饮的研究与临床遣方用药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痰饮 方剂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喘证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邹吉宇 庞立健 吕晓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40-144,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归纳并探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所载的具有治疗喘证有关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能够治疗喘证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喘证有关方剂信息,组建《中医方剂大辞典》喘证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所包含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数据挖掘功能,归纳出治疗喘证方剂的常用中药、组合规则、显性与隐性药对并发现新方。结果共筛选出432首有效方剂,使用中药315味,得出频次大于20次的中药共有38味,常用药物组合模式共104条,51对关联规则组合,1个新处方。结论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方剂显性规律得出“麻黄-杏仁”药对与二陈汤基础方,挖掘隐性规律得出茯苓、白术、陈皮+五味子、麦冬、人参新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喘证以燥湿化痰为基本治法,注重调畅气机,使肺气宣降如常以平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证 中医方剂大辞典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新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新玉 葛鑫 刘源香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整理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病的方剂,挖掘中医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郁病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郁病的方剂从单味药频次、...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整理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郁病的方剂,挖掘中医治疗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郁病的方剂,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郁病的方剂从单味药频次、药对关联、功效、性味、聚类处方及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207首,包含药物285种,其中使用频次≥22次的药物有24味,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是甘草、茯苓、人参、当归;使用频次位于前3位的中药药对,依次为"茯苓、甘草""人参、茯苓""远志、人参";治疗郁病的药物中,居首位的为具有宁心作用的药物,其次为具有安神益智、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等作用的药物;药物四气多以温、平为主;药物五味则以甘味最多,辛味次之;对使用频次前24位的中药聚类得出3个新处方。结论:中医治疗郁病,以宁心、安神益智为主要治法,并辅以理气、补虚、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病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方剂用药规律 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 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含小陷胸汤类方组方特点与配伍规律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徐振东 付英凯 +1 位作者 张成博 季旭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1898-1902,共5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治疗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有关方剂61首,核心药物组合77个,涉及病证33种;选取了3个高频病证“咳嗽”“积聚”“痞满”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小陷胸汤类方剂在治疗“咳嗽”时主要以配伍化痰药物为主,治疗“积聚”时主要以配伍消食药为主,治疗“痞满”时主要以中配伍行气药为主。结论:《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小陷胸汤类方配伍的药物广泛,治疗特点明确,组方规律能反映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中医方剂大辞典 小陷胸汤 类方 配伍规律 黄连 半夏 瓜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地龙组方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雷 赵婧 +1 位作者 张汉明 张磊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40-1245,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方剂组方规律,为地龙现代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配伍药物频次、性味归...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方剂组方规律,为地龙现代临床应用和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地龙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配伍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频次、主治病证频次;使用平台软件内置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地龙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选择频次较高的病证“痹证”和“跌打损伤”进行用药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方组合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含地龙方剂281首,包含药物287味,常用组合药物29种(频次≥20);配伍药物药性四气以温、寒频次为多,二者共占总频次的73.5%;五味以辛味频次最高,苦、甘、咸频次各次之,此四者共占总频次的95.9%;归经频次以肝、脾、心、胃、膀胱、肾、肺经居前7位(频次均≥400),共占总频次的91.8%。含地龙方剂主治病证共103种,其中频次≥6的病证有18种,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20%)为制川乌、乳香、没药、当归、麝香。分析“痹证”和“跌打损伤”用药规律,得到治疗“痹证”病证关联药物15组(置信度为1),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8%)为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威灵仙、五灵脂;得到治疗“跌打损伤”病证关联药物20组(置信度为0.9),核心药物组合(支持度31.5%)为制川乌、乳香、没药、自然铜、苏木、当归、血竭。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地龙多与活血化瘀类、祛风湿类药物配伍,组方用药法度清晰。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含地龙方剂能科学、直观体现地龙的组方规律;分析主治病证所得的核心用药能反映疾病的基本治法,符合临床应用实际。研究所获得的核心药物组合可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中医方剂大辞典 地龙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9
作者 高洁 张金保 +4 位作者 其乐木格 段海婧 陈红刚 晋玲 赵文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1,共6页
目的分析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相关方剂,采用数据挖掘软件研究用药规律,并对配伍中药用量、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相关方剂大多来源于宋代,出现频次大于3次的有5种;与百合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有... 目的分析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相关方剂,采用数据挖掘软件研究用药规律,并对配伍中药用量、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相关方剂大多来源于宋代,出现频次大于3次的有5种;与百合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有甘草、茯苓、浙贝母、苦杏仁、麦冬、桑白皮等,药性、药味以寒温、苦甘为主,大多归肺经、脾经和心经。治咳方重用苦杏仁,治痰方重用浙贝母,治喘方重用桑白皮。药性、百合常用量为6~12 g,与其他中药配比以1∶1为主,剂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本研究初步阐释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可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方剂 咳症 痰症 喘症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语言数据挖掘的含远志-人参药对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10
作者 陈燕清 刘一霖 +4 位作者 杨春杰 闫川慧 贺文彬 杨育同 郝志红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65-2370,共6页
目的研究含远志-人参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集含远志-人参药对方剂,录入Excel 2020软件中建立数据库,对其出处、主治、功效、剂型、剂量等进行统计,采用R语言(v 4.3.1)和Cytoscape(v3.10.1)软件进行频数统... 目的研究含远志-人参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集含远志-人参药对方剂,录入Excel 2020软件中建立数据库,对其出处、主治、功效、剂型、剂量等进行统计,采用R语言(v 4.3.1)和Cytoscape(v3.10.1)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55首方剂,涉及16种功效、62种主治病证,使用频数最多的是虚劳。在虚劳治疗中,药对与茯苓、熟地、五味子、当归显示出较强关联性。应用丸剂治疗肾气虚证型虚劳时,常用剂量为40~49 g;应用散剂治疗心气虚证型虚劳时,常用剂量为40~49 g;应用汤剂治疗心血虚证型虚劳时,常用剂量为≤10 g。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含远志-人参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可为相关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志-人参药对 方剂 组方规律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R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黄疸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秀荣 刘国伟 +1 位作者 季旭明 王中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461-2463,共3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黄疸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黄疸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疸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260个具...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黄疸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黄疸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疸方剂的组方规律。结果:筛选出260个具有黄疸典型症状的处方,并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24个,核心组合22个,演化新处方11个。结论:明确《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黄疸方剂的组方规律。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实现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有价值的中医药研究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黄疸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组方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挖掘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倩 姚耿圳 +2 位作者 潘光明 黄晶一 邹旭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3-686,共4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剂,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应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结果:通过对纳入的388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275味中药,其中最高频药物为桂心和当归。挖掘出22个核心处方和7个新方组合。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分析胸痹心痛方剂的组方规律,并将其规律直观化,可以为中医治疗胸痹心痛提供新的启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胸痹心痛 组方规律 挖掘分析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