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心理学视角探讨《黄帝内经》中的“恬惔虚无”
1
作者 许晗 汪卫东 +4 位作者 王健 郭佳乐 方婷 赖联婷 徐啸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21-124,共4页
在《黄帝内经》中,“恬惔虚无”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养生理念,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及对外在事物的坦然和从容应对,是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践行该理念,个体需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养生法则和“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 在《黄帝内经》中,“恬惔虚无”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养生理念,强调内心的平静和清净及对外在事物的坦然和从容应对,是与外界环境和谐相处的智慧。践行该理念,个体需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养生法则和“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的生活方式。“恬惔虚无”之人具有内心安然、淡泊少欲和不惧于物的特质,能找到内在和谐的状态,超越物欲和执着,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因此,“恬惔虚无”不仅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恬惔虚无 黄帝内经 中医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理学视域下对心身疾病的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牛笛 孙远岭 李继君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期92-94,共3页
中医心理学对心身疾病诊疗规律的认识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在人的生理状态下,"身"与"心"的关系为"形"与"神"的关系,故形神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则心脑功能活动起决定性作用,但脏腑... 中医心理学对心身疾病诊疗规律的认识具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在人的生理状态下,"身"与"心"的关系为"形"与"神"的关系,故形神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则心脑功能活动起决定性作用,但脏腑的功能活动亦会对心理功能产生影响;而在心身疾病状态下,通过形神兼顾、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语言开导、顺从情欲等灵活的辨证疗法综合诊疗,可有利于本民族人群心身疾病的康复。因此,挖掘和探讨中医心理学视域下心身医学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心身疾病 心身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耳鸣的中医心理学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柳普照 张治成 李丽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3期41-43,共3页
耳鸣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症状明显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心身疾病。减轻耳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耳鸣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对耳鸣的治疗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既古老... 耳鸣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症状明显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已成为一种心身疾病。减轻耳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治疗耳鸣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对耳鸣的治疗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中医心理学是中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学科。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直接或间接的伤及脏腑功能或气机失调,从而影响甚至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文章着重探讨中医心理学中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在耳鸣发病机制,介绍了情志相胜法、移精变气法和以理遣情法在治疗耳鸣中的运用。运用中医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的打破因病致郁或因郁致病这一导致疾病恶性循环的重要因素,从而达到治病必求于本的目的,以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耳鸣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耳鸣 中医心理学 病因病机 情志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理学》教材建设
4
作者 闵范忠 何清平 +2 位作者 曾祥发 余方 周萍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2年第1期99-99,共1页
中医心理学从兴起形成至今,不仅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而且已成为各中医院校学生的正规学习课程。我院是全国最先开设中医心理学的几所院校之一。从88年开设该课程以来,我们中医心理学教学小组已初步掌握了该学科的教学规律。深深... 中医心理学从兴起形成至今,不仅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而且已成为各中医院校学生的正规学习课程。我院是全国最先开设中医心理学的几所院校之一。从88年开设该课程以来,我们中医心理学教学小组已初步掌握了该学科的教学规律。深深感到原中医心理学的教材有很大的不足。如何使这门新兴的学科能更适应教学的需要,更符合教学的规律,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教材建设 普通心理学 教学小组 学习课程 中医院校 医学心理学 教学规律 学习掌握 新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病回春》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5
作者 孟萍 王静 陈建章 《江西中医药》 2012年第3期3-4,共2页
旴江医家龚廷贤贯通医理,精熟内、外、妇、儿各科,所著《万病回春》一书集中体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万病回春》广泛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内容,本文就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探讨龚氏对中医... 旴江医家龚廷贤贯通医理,精熟内、外、妇、儿各科,所著《万病回春》一书集中体现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万病回春》广泛涉及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内容,本文就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治探讨龚氏对中医心理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病回春 龚廷贤 中医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理学》教学初探
6
作者 何清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48-48,80,共2页
当前的医学正处在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变革时期。多学科地研究中医,促进中医的现代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心理学,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式下产生的,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与现代心理学相互交叉。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中医院校 必然趋势 变革时期 普通心理学 生物医学 社会医学 多学科 现代心理学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理学视角下的双心疾病 被引量:11
7
作者 曹培华 王梦玺 +1 位作者 吴晨洁 陈晓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6期25-28,共4页
简述中医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由此分析“双心疾病”的特点,提出中医心理治疗“双心疾病”的系列方法。旨在认识“双心疾病”时能更好地发挥中医心理学的优势,发展研究出更适合国人的“双心同治”的办法。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双心疾病 形神失调 双心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与中医心理学 被引量:3
8
作者 邓来送 邓莉 《五台山研究》 2002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佛教 中医心理学 精神修养 养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心理学在疏肝达志法中的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储崇华 《安徽医学》 1998年第4期67-68,共2页
从《内经》可知,情志过极可引起脏腑经络气机失司:如怒则气上,出现薄厥、煎厥等身心皆病等.可知超限刺激的“七情”能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紊乱,引发病变.如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出现精神症状.对此,“志意者,... 从《内经》可知,情志过极可引起脏腑经络气机失司:如怒则气上,出现薄厥、煎厥等身心皆病等.可知超限刺激的“七情”能导致高级神经活动紊乱,引发病变.如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出现精神症状.对此,“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即“达志”(后天培育之“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疏肝达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中医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和发展中国特色心理治疗技术浅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学鉴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7年第3期304-306,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 整合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教育中应增补中医心理学教育
11
作者 张俊卿 徐新 《西北医学教育》 1996年第3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中医教育 心理学教育 中医心理学 新兴学科 临床中医 增补 中医 临床医师 医学研究 祖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医心理学在治疗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长根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第3期70-70,共1页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理论和实践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学非常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古人曰:"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 中医心理学是用中医理论和实践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中医学非常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古人曰:"是以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所谓的"医其心",即心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心理治疗 妇科疾病 应用 心理活动规律 心理因素 人体疾病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13
作者 靳士英 《现代医院》 2001年第2期13-13,共1页
为继承发扬中医心理学这一祖国医学瑰宝,促进学科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在国家中医医学心理学新进展学习班开班的同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率先于2001年10月15日成立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市中医院召开,首界委员会以张孝娟为主... 为继承发扬中医心理学这一祖国医学瑰宝,促进学科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在国家中医医学心理学新进展学习班开班的同时,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率先于2001年10月15日成立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市中医院召开,首界委员会以张孝娟为主委、黄小玲等6人为副主委,常委共59人,并聘邓铁涛等6名专家为顾问。会议研究了广东省中长期中医心理学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训与资格认定、普及教育与学位教育、临床与科研、应用开发与社会服务等工作。今后三年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起一个中医心理学人才培训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中医药学会 中医心理学 专业委员会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国际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学术大会通知
14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657-657,共1页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力支持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成功之道教育集团和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学术大会将于2015年8月2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力支持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成功之道教育集团和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学术大会将于2015年8月21~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大会将全面展示近10年来的研究成果,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设立各种分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睡眠医学 国际 学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医学专业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中医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国际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学术大会通知
15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845-845,共1页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力支持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成功之道教育集团和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学术大会将于2015年8月21...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力支持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和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成功之道教育集团和北京广安中医心理研究院承办的第五届国际中医心理学、睡眠医学学术大会将于2015年8月21~23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睡眠医学 国际 学术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医学专业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国中医科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内经》中医心理学思想
16
作者 文建红 翟天伦 《国医论坛》 2009年第6期38-39,共2页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知道病人是怎样一个人,比知道他的病更重要."言下之意,即是说掌握患者的病态心理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观点对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成编于战国时期的我...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知道病人是怎样一个人,比知道他的病更重要."言下之意,即是说掌握患者的病态心理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观点对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成编于战国时期的我国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也是我们中医心理学可追溯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中医心理学思想 TCM THINKING PSYCHOLOGICAL 心理学的发展 希波克拉底 治疗疾病 战国时期 古代医学 病态心理 可追溯 古希腊 渊源 西方 名著 名医 患者 环节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的专业成长路,从本土中医心理学开始
17
作者 寇妮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4期60-62,64,共4页
我不是心理治疗的专家,但也有人常常问我事业为什么会发展得那样顺利,仅用两年的时间,就能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并且在来访者当中赢得不错的口碑。我也常常好奇地回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呢?如果再有机会的话,就会邀请... 我不是心理治疗的专家,但也有人常常问我事业为什么会发展得那样顺利,仅用两年的时间,就能拥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室,并且在来访者当中赢得不错的口碑。我也常常好奇地回问,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呢?如果再有机会的话,就会邀请好奇的大家到我的咨询室坐坐,我也通常会被夸赞咨询室有古色古香的味道,会被追问这样设计对咨询有什么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师 心理治疗 来访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心理学理论探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林庆 石洲宝 《甘肃中医》 2002年第6期4-6,共3页
传统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明确论述了人的精、神、魂、魄、心、意、思、智、虑等精神活动产生的来由;也将人的个性根据阴阳、五行归类的法则及五音阴阳属性进行划分。在疾病的诊断中特别重视病人的社会及家庭环境,生活起居习惯,饮食嗜... 传统中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明确论述了人的精、神、魂、魄、心、意、思、智、虑等精神活动产生的来由;也将人的个性根据阴阳、五行归类的法则及五音阴阳属性进行划分。在疾病的诊断中特别重视病人的社会及家庭环境,生活起居习惯,饮食嗜好,人的个性特征。重视疾病的心理治疗作用,注重精神摄生,修心养性。故应研究和开拓中医心理学理论,应用中国独特的文化思想,创造适合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方法,使心理治疗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心理学理论 精神摄生 中医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国医学心理学管窥
19
作者 刘芳 陈艳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3-23,共1页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有关心理状态的研究及心理和生理的关系,早在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中就有记...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与健康的相互关系,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有关心理状态的研究及心理和生理的关系,早在我国战国时期成书的《内经》中就有记载:“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皆俱,乃成为人。”《类经》中指出:“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张仲景云:“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因郁而致病,因病而致郁。”由此可见,心理状态的波动、不同的情绪变化,都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因素 诊断 治疗 中医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情细分的中医心理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世通 李业荣 +3 位作者 李孟鑫 汪卫东 彭晓月 王米渠 《环球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198-1201,共4页
中医重视精神主导,七情是精神外显之一。中医心理更需深入研究七情原因、途径、表现等来了解其精神状态。本研究把怒分为外怒、内怒、比怒、悲愤、假怒;把喜分为客喜、主喜、攀喜、奇喜;把思分为思念、思虑;把忧分为抑忧、悔忧、茫忧、... 中医重视精神主导,七情是精神外显之一。中医心理更需深入研究七情原因、途径、表现等来了解其精神状态。本研究把怒分为外怒、内怒、比怒、悲愤、假怒;把喜分为客喜、主喜、攀喜、奇喜;把思分为思念、思虑;把忧分为抑忧、悔忧、茫忧、卑忧;把悲分为忧悲、屈悲、伤悲、怜悲;把惊分为惊奇、惊慌;把恐分为趋恐、惧恐等。并从诊断评估和防治角度阐述七情细分对中医心理的价值,为中医七情理论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 七情细分 中医心理学 教育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