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转变:“探查对象,转变认识”引导理论与教学及思维变革——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中篇Ⅲ) 被引量:5
1
作者 乔明琦 魏盛 +1 位作者 张惠云 韩秀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678-1687,共10页
概念是理论的"细胞"。从概念着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首要且重要的一步。本文在前期"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思想下,首次引入"概念转变",点明其基本含义和作用。为准确应用这一新概念,对概念与... 概念是理论的"细胞"。从概念着手,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首要且重要的一步。本文在前期"由现象描述向本质阐明的变革"思想下,首次引入"概念转变",点明其基本含义和作用。为准确应用这一新概念,对概念与其表达对象,概念语词表达形式以及概念解释力等进行详尽分析论证,指出中医概念研究因忽略这些认识而导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总结出国际科学界实现"概念转变"的规律为"聚焦对象,探索未知,提出新识"。提出中医基础理论"概念转变"的定义。依据前期研究结果,概括出实现中基概念转变的目标及标准,并给出例证论证。由此得出结论: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通过概念转变,形成现代中基的科学概念;由此引导中医理论与思维及教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 概念转变 中医基础理论概念转变 标准及评价 理论 思维与教学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概念:理论前提,揭示概念内涵、朝向现代科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研究(上篇Ⅰ) 被引量:7
2
作者 乔明琦 魏盛 +2 位作者 王海军 孙鹏 张惠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4,共9页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栏目特设"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专题讨论,分别以上、中、下三个篇幅连续展开深入系统地论述。其中,上篇包含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三篇文章;中篇包含新理念、新规范、怎样明确概念、如何检验假说、为何评价理论5篇文章;下篇包含整体观念更新、辨证论治发展、脏象学说创新、病因、发病、病机、预防、治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专题探讨、展望5年前景12篇文章。本期刊发的是上篇"新概念"第一篇文章。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新概念层面,借鉴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概念的标签、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三方面,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论证理论前提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必要性,说明走向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向。全文立义深刻,有一定突破创新。希望由此引发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理论前提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 概念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医基础理论中若干基本概念的浅识
3
作者 杨麦青 宋殿方 《医学与哲学》 1993年第8期45-45,共1页
中医基本理论始于《黄帝内经素问》和《伤寒论》。《汉书·艺文志》将医经、经方同列,其内容结构、风格各异。仲景前当有经方流传如《汤液论》,或为医家所汲,结合古代解剖知识给脏腑命名,并对其功能进行逆测,故脏腑寓有病机含义。... 中医基本理论始于《黄帝内经素问》和《伤寒论》。《汉书·艺文志》将医经、经方同列,其内容结构、风格各异。仲景前当有经方流传如《汤液论》,或为医家所汲,结合古代解剖知识给脏腑命名,并对其功能进行逆测,故脏腑寓有病机含义。今从现代医学角度,进行概略印证。《素问》中'心主神明',指脑;《伤寒论》:'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医学移植西医学概念的利弊剖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立新 刘淑荣 +3 位作者 翟颖 于清华 解生旭 梁茂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4-1979,共6页
本文全面考察了以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学大量移植西医学生理、病理概念的状况和严重程度。确认中医学仅仅移植生理、病理两个语词,并未移植西医学两个核心概念原本表达的内涵。中医学将两者作为固有概念使用,严重... 本文全面考察了以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学大量移植西医学生理、病理概念的状况和严重程度。确认中医学仅仅移植生理、病理两个语词,并未移植西医学两个核心概念原本表达的内涵。中医学将两者作为固有概念使用,严重混淆了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混淆了概念逻辑思维与象思维的本质差异,导致同一学术语境下偷换概念普遍存在。尽快移除生理、病理概念,净化中医学象思维语境,已经成为中医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中医 西医学概念 生理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气化”概念诠释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413-1418,1422,共7页
基于对中医学"气"与"气化"概念的深入梳理和解读,认为"气化"概念的内涵是指无形之"气"的自然演化,其外延用于表述宇宙元气的自然生化作用、生命气化层次、以及脏腑、气血津液等的化生过程等。... 基于对中医学"气"与"气化"概念的深入梳理和解读,认为"气化"概念的内涵是指无形之"气"的自然演化,其外延用于表述宇宙元气的自然生化作用、生命气化层次、以及脏腑、气血津液等的化生过程等。厘清和把握"气化"概念,有利于回归中医理论的原创性思维,是当前中医理论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 概念诠释 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阴阳概念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6
作者 孙广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536-538,共3页
对有关阴阳概念的几个问题作了讨论。认为阴阳既指有形实体 ,又指无形之气 ,还指其抽象属性 ;由指具体的实体到指抽象的属性 ,反映了阴阳概念的哲学化进程 ;阴阳是一个抽象的、相对峙的、特殊矛盾范畴的概念 ,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 对有关阴阳概念的几个问题作了讨论。认为阴阳既指有形实体 ,又指无形之气 ,还指其抽象属性 ;由指具体的实体到指抽象的属性 ,反映了阴阳概念的哲学化进程 ;阴阳是一个抽象的、相对峙的、特殊矛盾范畴的概念 ,是中医学的主要思维方法 ,与矛盾概念有着重要的区别 ;事物的阴阳属性既是相对的 ,又是绝对的 ;物质与功能不可分称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概念 内涵 矛盾 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