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现代文献报道的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6
1
作者 史梅莹 赵燕 +3 位作者 王天芳 李昕 吴昊 任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443-447,共5页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特点,为提高PCOS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14年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应用Excel软件,对周期治疗PCOS中所用中医复方及其药物建立数据库,运用SPS...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分析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用药特点,为提高PCOS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14年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应用Excel软件,对周期治疗PCOS中所用中医复方及其药物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复杂网络挖掘中医周期疗法中治疗PCOS的核心药物,分析其用药特点。结果:1)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51篇,其中41篇分4期治疗,10篇分3期治疗,共涉及药物151味,出现频率≥2%有当归、菟丝子、熟地黄、山药、香附、淫羊藿、川芎、山茱萸、丹参、枸杞子、茯苓和苍术。2)分期治疗常用配伍组合的药物(关联频度≥20%)依次为:经后期:当归、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淫羊藿、女贞子、枸杞子、山茱萸、香附、何首乌;经间期:当归、菟丝子、熟地黄、丹参、红花、山药、山茱萸、桃仁、川芎、赤芍、白芍、茯苓、香附、皂角刺、淫羊藿;经前期:当归、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淫羊藿、枸杞子、肉苁蓉、山茱萸、川断、何首乌、杜仲、香附;行经期:当归、赤芍、益母草、泽兰、香附、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熟地黄。结论: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所获得的临床报道所用中医周期治疗PCOS的用药规律,体现了该病病理因素主要是(阳)虚、血瘀和痰湿;病位主要肾、肝、脾。分期治疗治法分别为:经后期以补肝肾,滋阴养血,理气健脾为主;经间期以补肝肾,理气活血为主;经前期以补肾升阳、健脾理气为主;行经期活血滋阴为主,可为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复杂网络 中医周期疗法 用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42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邢玉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03-203,共1页
对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 4 2例 ,按月经周期中肾之阴阳转化的规律 ,分为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月经期 4期进行中医调周 ,结合活血化瘀、软坚消的方法进行治疗 ,疗效满意 ,结果临床有效率为 85 7% ,妊娠率为 4 7 6 %。
关键词 中医周期疗法 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不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观察 被引量:43
3
作者 林旭丰 严梅娣 +3 位作者 谢小红 杨真 封伟亮 曲冬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经后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二至丸)和西药疗法(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 mg/次,2次/d,口服),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对比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评分、内分泌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RG)、催乳素(PRL)]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及肿块最大直径缩小程度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两组受试者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3.14±0.65)分vs(4.93±1.70)分,P<0.05]。两组受试者除PR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外,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对照组[(75.63±4.21)pmol/L vs(71.26±3.96)pmol/L,P<0.05];PRL水平[(2.55±0.50)μg/L vs(2.86±0.46)μg/L,P<0.05]及乳房肿块最大直径[(0.83±0.25)cm vs(1.13±0.33)cm]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予以中医周期疗法,能有效调节其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病情转归,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周期疗法 乳腺增生 乳痛 内分泌激素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周期疗法对月经后期育龄妇女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秀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906-1907,共2页
目的:探讨对月经后期妇女采取中医周期疗法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80例、年龄18~45岁的月经后期妇女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至下次月经来潮期间给予中药方剂逍遥散加减以调经养血,每日1剂,早晚分服... 目的:探讨对月经后期妇女采取中医周期疗法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180例、年龄18~45岁的月经后期妇女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于月经周期第5天至下次月经来潮期间给予中药方剂逍遥散加减以调经养血,每日1剂,早晚分服;而实验组按照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给予中医周期疗法(自拟方)。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t=8.05,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5%,远高于对照组65.55%(χ2=25.85,P〈0.01)。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周期疗法是治疗月经后期的有效调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后期 育龄妇女 中医周期疗法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周期疗法”治疗经前期紧张征102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程泾 谢侠人 高谷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1982年第6期26-28,共3页
经前期紧张征为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群,是指周期性地出现在行经前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如乳房胀痛,性躁易怒,倦怠嗜睡,抑郁忧虑,心悸失眠,精神异常,头晕头痛,面肢浮肿,纳少便溏,腰酸腹胀,身疼或关节痛,也偶见发热恶寒,喉痛声嘶,口疳,... 经前期紧张征为妇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群,是指周期性地出现在行经前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如乳房胀痛,性躁易怒,倦怠嗜睡,抑郁忧虑,心悸失眠,精神异常,头晕头痛,面肢浮肿,纳少便溏,腰酸腹胀,身疼或关节痛,也偶见发热恶寒,喉痛声嘶,口疳,面部痤疮,荨麻疹或皮肤搔痒等。祖国医学属于月经前后诸症范畴,在古代医籍中尚无系统的阐述,一般均按其不同表现分别称为经前乳胀、经行头痛、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身痛或经行发热等。其发病机理与性激素代谢、水盐代谢紊乱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周期疗法 经前期紧张征 肝郁气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阳奇偶数律与月经周期演变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夏桂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4-5,共2页
阴阳奇偶数律与月经周期演变的关系探讨夏桂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主题词月经周期/中医药疗法,不孕症从调经到调周,是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向。调经以经前期出现的诸种症状进行辨治,着重调理气血,故以四物汤... 阴阳奇偶数律与月经周期演变的关系探讨夏桂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10029)主题词月经周期/中医药疗法,不孕症从调经到调周,是中医妇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向。调经以经前期出现的诸种症状进行辨治,着重调理气血,故以四物汤、逍遥散为主方,是一种较为被动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周期/中医疗法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下清上汤治疗周期性麻痹1例
7
作者 卞同琦 陆力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8-58,共1页
彭某,女,9岁,学生,困反复出现两下肢瘫痪10月,诊断为“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于91年9月26日收治入院,住院号36160。患儿两下肢软弱无力,行走不利,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纳不香,口渴喜饮,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下肢肌肉无萎缩,肌... 彭某,女,9岁,学生,困反复出现两下肢瘫痪10月,诊断为“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于91年9月26日收治入院,住院号36160。患儿两下肢软弱无力,行走不利,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胃纳不香,口渴喜饮,小便清长,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下肢肌肉无萎缩,肌张力减低,膝腱反射减退,血生化报告:K<sup>+</sup>3.4mmol/L、Na<sup>+</sup>134mmol/L,CO<sub>2</sub>-CP15mmol/L,心电图:ST-T异常、Q-T间期延长。患儿于1月份发病初在南京儿童医院就诊,长期服氯化钾治疗,仍15~20天发作1次,发作前出现多饮多尿,继而下肢软弱瘫痪,甚则卧床不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 家族周期性/中医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