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脏阴阳辨证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家玮 关静 +1 位作者 王峰 王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76-279,共4页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历史,研究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及其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阐明了《黄帝内经》中五脏阴阳辨证思维对后世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教学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成文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7期1259-1259,共1页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学术流派 教学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各家学说》“三阶段”教学法的特点与意义
3
作者 林慧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5期758-758,共1页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针对硕士生的特点、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进行探索,并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三阶段"教学法.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九九五年四月份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各家学说》(中医专业)试题
4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医专业 《伤寒论》 辽宁省 朱丹溪 四月份 叶天士 刘完素 李东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寿棠《医原》之学术特色述评 被引量:4
5
作者 杜松 潘桂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329-1330,共2页
清代名医石寿棠著《医原》一书。在重视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在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以及药性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所创... 清代名医石寿棠著《医原》一书。在重视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在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以及药性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所创新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原 中医各家学说 学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 方证学术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4
6
作者 邢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82-2384,共3页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方证学术体系,是在仲景药证、方证研究的启示下形成的一个研究设想。这一学术体系的主干,是以历代名医为"纲",以各家关于各药证、方证的论述或经验为"目"。研究方法上,在借鉴以往药证、方证的研...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方证学术体系,是在仲景药证、方证研究的启示下形成的一个研究设想。这一学术体系的主干,是以历代名医为"纲",以各家关于各药证、方证的论述或经验为"目"。研究方法上,在借鉴以往药证、方证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引入了证据可信度的概念。这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里将是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其意义在于深化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方剂学这三门中医药分支学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证 方证 历代名医药证 方证学术体系 证据可信度 中医各家学说 中药学 方剂学 “以各家证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