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脏阴阳辨证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家玮
关静
+1 位作者
王峰
王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76-279,共4页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历史,研究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及其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阐明了《黄帝内经》中五脏阴阳辨证思维对后世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辨证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教学体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成文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7期1259-1259,共1页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学术流派
教学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各家学说》“三阶段”教学法的特点与意义
3
作者
林慧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5期758-758,共1页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针对硕士生的特点、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进行探索,并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三阶段"教学法.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九九五年四月份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各家学说》(中医专业)试题
4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
中医各家学说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医
专业
《伤寒论》
辽宁省
朱丹溪
四月份
叶天士
刘完素
李东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石寿棠《医原》之学术特色述评
被引量:
4
5
作者
杜松
潘桂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329-1330,共2页
清代名医石寿棠著《医原》一书。在重视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在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以及药性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所创...
清代名医石寿棠著《医原》一书。在重视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在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以及药性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所创新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原
中医各家学说
学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 方证学术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
4
6
作者
邢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82-2384,共3页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方证学术体系,是在仲景药证、方证研究的启示下形成的一个研究设想。这一学术体系的主干,是以历代名医为"纲",以各家关于各药证、方证的论述或经验为"目"。研究方法上,在借鉴以往药证、方证的研...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方证学术体系,是在仲景药证、方证研究的启示下形成的一个研究设想。这一学术体系的主干,是以历代名医为"纲",以各家关于各药证、方证的论述或经验为"目"。研究方法上,在借鉴以往药证、方证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引入了证据可信度的概念。这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里将是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其意义在于深化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方剂学这三门中医药分支学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证
方证
历代名医药证
方证学术体系
证据可信度
中医各家学说
中药学
方剂学
“以
各家
证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脏阴阳辨证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家玮
关静
王峰
王岭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北京泰一和中医药研究所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76-279,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专项资助课题(2005CB523506)
文摘
五脏阴阳辨证渊源于《黄帝内经》,是一种集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于一体的医学思辨模式,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内经》以后,后世医家根据各自的临床实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黄帝内经》的理论思想,进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通过回顾中医学发展历史,研究主要医学流派(伤寒学派、河间学派、易水学派、攻邪学派、丹溪学派、温补学派和温病学派)及其代表医家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阐明了《黄帝内经》中五脏阴阳辨证思维对后世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脏腑辨证
中医各家学说
中医
基础理论
Keywords
differenti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of entrails
different schoo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教学体会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成文
机构
河南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7期1259-1259,共1页
基金
河南中医学院教育研究课题(2004JX67)。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学术流派
教学法研究
分类号
R2-52 [医药卫生—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各家学说》“三阶段”教学法的特点与意义
3
作者
林慧光
机构
福建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5期758-758,共1页
文摘
<中医各家学说>是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针对硕士生的特点、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进行探索,并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三阶段"教学法.
关键词
中医各家学说
教学法研究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九九五年四月份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各家学说》(中医专业)试题
4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年第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
中医各家学说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医
专业
《伤寒论》
辽宁省
朱丹溪
四月份
叶天士
刘完素
李东垣
分类号
R-4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石寿棠《医原》之学术特色述评
被引量:
4
5
作者
杜松
潘桂娟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329-1330,共2页
文摘
清代名医石寿棠著《医原》一书。在重视天人相应和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独树一帜,首创"燥湿二气为百病纲领"之观点,在病因、病理、辨证、诊断、治疗以及药性理论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其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所创新和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医原
中医各家学说
学术特色
Keywords
Medicine Origin
various schools of TCM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 方证学术体系的构想
被引量:
4
6
作者
邢斌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方证信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82-2384,共3页
基金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09YS140)
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课题(2004Q012J)
+2 种基金
上海市科委基金资助项目(D236)
上海市科委专项建设资助项目(06DZ22909)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T0305)
文摘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方证学术体系,是在仲景药证、方证研究的启示下形成的一个研究设想。这一学术体系的主干,是以历代名医为"纲",以各家关于各药证、方证的论述或经验为"目"。研究方法上,在借鉴以往药证、方证的研究方法基础上,引入了证据可信度的概念。这在中医药研究领域里将是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其意义在于深化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方剂学这三门中医药分支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
药证
方证
历代名医药证
方证学术体系
证据可信度
中医各家学说
中药学
方剂学
“以
各家
证方药”
Keywords
medicinesyndrome
prescription -syndrome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historical great doctors in medi- cine - syndrome and prescription - syndrome
reliability
doctrines of various historical schools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Chinese medical formulae
medicine and prescription provided by doctrines of various historical schools
分类号
R2-0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脏阴阳辨证对中医各家学说形成的影响
张家玮
关静
王峰
王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医各家学说》学术流派教学体会
李成文
《中医药学刊》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医各家学说》“三阶段”教学法的特点与意义
林慧光
《中医药学刊》
200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一九九五年四月份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医各家学说》(中医专业)试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199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石寿棠《医原》之学术特色述评
杜松
潘桂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建立历代名医药证 方证学术体系的构想
邢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