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饮食养生学在中医养生学专业建设中的应用及作用
1
作者 田钰琨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2-242,共1页
中医饮食养生学作为中医养生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独立课程,通过传授中医饮食养生的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具备中医养生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由方泓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饮食养生学》一书,分为上、中、下3篇... 中医饮食养生学作为中医养生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独立课程,通过传授中医饮食养生的理念和方法,为培养具备中医养生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由方泓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饮食养生学》一书,分为上、中、下3篇。上篇剖析了中医饮食养生学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核心原则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中篇介绍了常用的食养食物,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各种食材的养生功效。下篇介绍了饮食养生应用,多角度展示了中医饮食养生学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学 中医饮食 饮食养生 知识和技能 专业人才 专业课程体系 应用及作用 核心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养生学谈老年病的防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强 刘久贵 于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9期761-762,共2页
目前,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老年病是影响老人健康的主要因素,故老年病的社区防治有重要意义.祖国医学历代医家主张通过养生来防治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在生活中行之有效.现浅谈如下.
关键词 老年病 预防 治疗 中医养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者寿——儒家致中和思想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反映 被引量:4
3
作者 邰东梅 王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393-394,共2页
拟从分析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本质内涵入手,主要引用《黄帝内经》等历代医著为立论依据,探讨"致中和"思想在中医学养生学方面影响,揭示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以便完整地继承传统文化精萃,弘扬中医... 拟从分析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本质内涵入手,主要引用《黄帝内经》等历代医著为立论依据,探讨"致中和"思想在中医学养生学方面影响,揭示儒家文化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以便完整地继承传统文化精萃,弘扬中医药学精华,准确指导临床实践,为人类养生祛病延年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者 致中和 中医养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养生学浅议 被引量:3
4
作者 侯江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78,共3页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受其形成过程中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尚未尽善尽美,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其更加完整、更加科学化,尚需作深入的探讨。此外,还有很多散在民间的养生经验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提... 中医养生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受其形成过程中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尚未尽善尽美,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使其更加完整、更加科学化,尚需作深入的探讨。此外,还有很多散在民间的养生经验方法和措施,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和提高。要让包括中医养生学在内的中医药事业薪尽火传,我们不仅要继承先人养生的宝贵遗产,更应与时俱进,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充实、丰富、发展、完善中医养生学。具体应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系统发掘、整理、研究、总结、提高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二是对现存的养生方法进行甄别分类,对其有效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究其实质;三是结合当今医学倾向,以个体化养生为切入点,探索确立适用于不同群体及个体化的养生保健体系,并初步确定相应的评价测量体系,以不断推动中医养生学向科学化,可持续化良性发展,首当其冲的是科学全面地认识中医养生学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养生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5
作者 陈小野 邹世洁 《中国健康教育》 1990年第5期5-8,共4页
本文的主题是,中医养生学“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是应该改变的。古籍中只出世不入世养生观点是不适用的。研究新现实,这是中医养生学的活力所在。
关键词 中医养生学 社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疫情下中医养生学教学中生命伦理内涵的彰显--中医养生学课程思政的探索 被引量:10
6
作者 辛宝 闫昱江 +2 位作者 李隽 杨景锋 刘海燕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10期1291-1294,共4页
以生命伦理学体系为切入,结合其理论核心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现实背景,对中医养生学课程内容中生命伦理学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生命观、寿命观、死亡观等角度探讨传统中医理论中生命伦理学思想的体现。旨在从中医养生与治未病学课程... 以生命伦理学体系为切入,结合其理论核心问题,联系教学实际和现实背景,对中医养生学课程内容中生命伦理学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生命观、寿命观、死亡观等角度探讨传统中医理论中生命伦理学思想的体现。旨在从中医养生与治未病学课程教学实践出发,立足疫情下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引入和设计,围绕生命为中心的递进性教学思维构建,从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结合生命伦理学丰富中医养生及相关课程教学,体现思政教学改革。同时立足中医特色,以中医生命观为引入,发掘传统医学生命伦理内容特色,在其体系中进一步丰富医学特别是生命伦理学内容,为抗击疫情的实践提供建议意见,为后续开展专业教学,探讨疫情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不同人群伦理差异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 中医养生学 课程思政 人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临床症候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敏 谭小雪 魏叶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416-342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临床症候的影响,以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中医临床症候的影响,以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科和老年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两组均护理30 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0、20、30 d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平均收缩压和24 h平均舒张压)和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方法与护理时间在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存在交互作用(P<0.05);护理时间在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上主效应显著(P<0.05);护理方法在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20、30 d后试验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方法与护理时间在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护理时间在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护理方法在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10、20、30 d后试验组患者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中医养生理论的辨证施护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情况,缓解中医临床症候,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养生学 辨证施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3
8
作者 张睿 费超晴 夏浩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1-1467,共7页
背景健康信息素养不仅关注个体对健康信息的掌握情况和获取途径,更注重个体对信息评价与应用的能力。中医在治病防病、养生保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评估个体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可有效促进我国社区居民健康。目的编制中医养生... 背景健康信息素养不仅关注个体对健康信息的掌握情况和获取途径,更注重个体对信息评价与应用的能力。中医在治病防病、养生保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评估个体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可有效促进我国社区居民健康。目的编制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并检测其信效度。方法 2017年9月,在健康信息素养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量表及《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等中医养生权威问卷形成条目池,编制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初稿(包括5个维度45个条目)。2018年1—2月,经过专家咨询形成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初稿1(包括5个维度40个条目),2018年3月经过预调查及项目分析形成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包括5个维度36个条目)。2018年4—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大和园、赛世香樟园、亚东城、西岗社区、仙林新村5个社区的220例社区居民进行正式调查,分析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的信效度。结果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初稿1条目1~21、条目23~35、条目38~39得分与其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300,条目22、36、37、40得分与其总分的相关系数均<0.300。通过区分度法将调查对象分为高分组(由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总分最高27%的个体组成,n=32)和低分组(由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总分最低的27%的个体组成,n=32);高分组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初稿1条目1~21、条目23~35、条目38、条目39得分高于低分组(P<0.05);高分组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初稿1条目22、36、37、40得分与低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删除条目22、36、37、40,形成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各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79~1.0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11。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的KMO值为0.858,Bartlett's球形检验的χ2=4 432.383,P<0.001,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条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提取特征根>1.000的公因子5个,分别命名为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认知能力、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评价能力、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应用能力和信息道德,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293%,各条目的因子负荷为0.423~0.860,均>0.400。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2,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39~0.882。结论本研究编制的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量表包括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认知能力(5个条目)、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获取能力(11个条目)、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评价能力(11个条目)、对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的应用能力(7个条目)和信息道德(2个条目)共5个维度36个条目,其在社区居民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适用性,且易于理解,有利于研究者评估我国社区居民中医养生健康信息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学 消费者健康信息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式“苏作”椅类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书真 孙建平 《森林工程》 201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列举明式椅类家具在选材、用材和造型等,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所体现出明式椅类家具用材的安全性、结构和造型的科学性、使用的舒适性、注重细部设计的艺术性,这些内容对于现代家具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选材、用材、制作以及工艺传承等方面具... 列举明式椅类家具在选材、用材和造型等,在人体工程学方面所体现出明式椅类家具用材的安全性、结构和造型的科学性、使用的舒适性、注重细部设计的艺术性,这些内容对于现代家具设计,生产过程中的选材、用材、制作以及工艺传承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作”椅类 中医养生学 经络 人体工程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的饮食养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树东 段思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3-17,255,共6页
目的全面了解饮食养生的具体内容、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通过文献总结饮食养生具体内容;利用CiteSpace与Vosviewer对CNKI数据库中1972—2019年饮食养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医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 目的全面了解饮食养生的具体内容、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通过文献总结饮食养生具体内容;利用CiteSpace与Vosviewer对CNKI数据库中1972—2019年饮食养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中医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该文主要通过对近年来文献阅读整理,对饮食养生具体内容进行概括,从三因制宜,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饮食宜忌等进行论述,简述饮食养生的基本方法、原理以及注意事项。然后通过CiteSpace、VOSviewer对知网中有关饮食养生的文献进行分析,从而分析研究演变趋势、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结果发文量自2009以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2012年后下降;机构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高,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薄弱;研究的热点也由从饮食养生基本知识开始,到近些年定量的计量分析。研究是呈现了一个从定性到定量,越来越细化的趋势。结论需要加强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借用现代计量方法,丰富研究饮食养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养生 中医养生学 CITESPACE Vosviewer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舞蹈养生
11
作者 赵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76-1777,共2页
探讨舞蹈养生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舞蹈养生的功能、意义、注意事项等多方面进行论述,提出适度、适当的舞蹈锻炼易于健康的观点。
关键词 舞蹈 中医养生学 艺术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辟谷养生技术在健康人群中应用效果的交叉对照试验: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彬洋 刘晓瑞 +3 位作者 杨璐萍 李梦晓 郑爽 张安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90-2095,共6页
背景辟谷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以减少食物摄入为主要思想的养生理念,现代研究证实其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良好效果。但因不能强行控制受试者饮食摄入,辟谷人体试验的可行性较差。目的探究“服药-服气”辟谷试验对真实世界健康人... 背景辟谷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以减少食物摄入为主要思想的养生理念,现代研究证实其在部分疾病的治疗中能发挥良好效果。但因不能强行控制受试者饮食摄入,辟谷人体试验的可行性较差。目的探究“服药-服气”辟谷试验对真实世界健康人群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选择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招募的280例健康受试者,记录其一般资料后采用真实世界研究中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受试者进行1∶1最近邻匹配并均分为A、B组,每组140例,随后采用“隔日限食”方案进行两轮试验。首轮试验A组单纯辟谷限食10 d,B组“服药-服气”辟谷限食10 d。首轮试验结束后,经1个月的间隔洗脱期再进行次轮试验。次轮试验A组“服药-服气”辟谷限食10 d,B组单独辟谷限食10 d。统计两组在两轮试验中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及中止试验人数,记录两组完成两轮试验的受试者在辟谷开始前及辟谷结束时的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晨起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结果经PSM匹配后A组男72例、女80例;B组男61例、女67例。首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7%(92/140),试验中止率为48.6%(68/14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60/140),试验中止率为20.0%(28/140)。首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中止率高于B组(P<0.05)。次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2%(41/140),试验中止率为13.6%(19/14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84/140),试验中止率为42.1%(59/140)。次轮试验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中止率低于B组(P<0.05)。首轮试验A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高于辟谷开始前,B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低于辟谷开始前(P<0.05)。次轮试验A组辟谷结束时自觉饥饿强度评分低于辟谷试验开始前(P<0.05)。A、B组在两轮试验辟谷结束时的体质量、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低于辟谷开始前(P<0.05)。结论传统辟谷养生术的“服药-服气”法作用于真实世界的健康人群能有效减少饥饿感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辟谷完成率,这为辟谷的推广提供了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食 传统 中医养生学 健康受试者 辟谷 真实世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自然疗法的发展与东西方传统文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健 郭丽娃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1期52-53,共2页
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传统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以致中西古代自然法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体系,也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东西方两种医学的特征。
关键词 西方传统文化 两种文化 东西方民族 中医养生学 养生思想 古代养生 古代文化 古希腊自然哲 自然地理环境 精神内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笠翁本草》中的心身健康观
14
作者 原所贤 暴连英 《中国健康教育》 1995年第7期20-22,共3页
试析《笠翁本草》中的心身健康观大连市健康教育所原所贤大连市中医医院暴连英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性学家和中医养生学家。他的《闲情偶寄·颐养部》是中医养生... 试析《笠翁本草》中的心身健康观大连市健康教育所原所贤大连市中医医院暴连英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著名的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性学家和中医养生学家。他的《闲情偶寄·颐养部》是中医养生学的名篇。内容涉及到四时养生,饮食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 中医养生学 心身健康 健康教育 饮食养生 性保健 情志养生 名篇 内容 心理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肾虚血淤与衰老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学忠 张振学 陈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14-15,共2页
祖国医学关于衰老的论述主要有肾精亏耗,气血阳气衰惫,心力减退,脾胃虚弱,气滞而馁,元气不足,阴虚生火,津亏生燥等学说。其中以肾虚、脾虚致衰为最,历代医家多从补肾健脾来调补。近年有人提出“气虚血瘀致衰”
关键词 衰老 血淤 肾虚 中医养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豆营养豆浆制作技术
16
作者 张廉裕 《农村新技术》 2010年第5X期52-52,共1页
一、主要用具及原料配方1.主要用具:煤气灶、高压锅、豆浆机、水壶、量杯、纸杯、吸管等。2.原料配方:黄豆75克,黑豆、红豆、绿豆、白芸豆、薏苡仁各25克,白糖160克,全脂奶粉100克,水1800克。
关键词 原料配方 全脂奶粉 白芸豆 沥干 豆浆机 搅打 糊状物 膳食纤维 中医养生学 补充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山茶资源,加速发展山区经济
17
作者 陈信杰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1995年第4期30-30,共1页
山茶系采摘茶科石笔木属石笔木(TutcheriaSpectabilis Dunn)的幼芽嫩叶加工而成的一种饮料,成品极似绿茶,其味苦甘,回味无穷,不仅提神醒脑之效优于茶叶,而且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养生学认为,人应当吃些苦味食物,苦可泄泻心火、苦可燥暑湿... 山茶系采摘茶科石笔木属石笔木(TutcheriaSpectabilis Dunn)的幼芽嫩叶加工而成的一种饮料,成品极似绿茶,其味苦甘,回味无穷,不仅提神醒脑之效优于茶叶,而且药用价值很高。中医养生学认为,人应当吃些苦味食物,苦可泄泻心火、苦可燥暑湿。现代营养学认为,苦味食品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酸浓度,从而增加食欲,苦味食品中所含的许多物碱类物质还有消炎退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等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发展 山区经济 山茶资源 药用价值 中医养生学 药理作用 石笔木属 现代营养 胃液分泌 苦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